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讲学稿的出现,顺应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较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一年来,我通过自身的实践,阐述使用讲学稿的做法和体会。
一、收获与启发
1.先学后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讲学稿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学习能力,先学后教,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把握问题的设计层次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态,把握好讲学稿的问题设计,以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真正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的效果。讲学稿除了可平行呈现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外,还可尝试把课本中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逆变、变换已知条件、引申所求结论、变换几何图形等,编写变式探究题;利用课本中的问题,采用条件发散、结论发散、解法发散、图形发散、引申发散等,编写发散探究题。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我设计了以下思考题:要建一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长方形养鸡场,为了节约材料,鸡场一边靠着原有的一堵墙,墙长为a米,另三边用篱笆围成,如果篱笆长度为35米,且要求用完,(1)求鸡场两邻边的长各是多少米?(2)试通过讨论说明题中墙的长度a米对题目的解起着怎样的作用?(3)如果离墙9米开外准备修路,那么a的长度至少要有多少米?思考题中的三个小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通过引申教材问题,突出问题的变式与联系,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满怀激情地去“疑”、去“思”、去“学”。
3.引领学生的数学阅读
在明确预习内容后,学生根据讲学稿的安排和引导,主动去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如,在学习“矩形、菱形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可设计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1)矩形、菱形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什么不同?(2)矩形、菱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什么异同点?(3)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不仅学会了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类比、转化、归纳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利用讲学稿,教师力求引导学生逐渐将阅读提升为研读、探究,把原来由教师上课时纯粹的传授变为学生的主动获取,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加强。
4.提倡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完成“讲学稿”有关内容时,总有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营造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间互相合作、共同讨论,让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敢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5.关注并面向全体学生
利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课上应避免总是让“尖子生”板演、提问、讨论,而忽略了学困生。教师要承认学生间认知差异的存在,要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讲学稿真正成为全体学生个性自由张扬的平台。
6.精讲诱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学稿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和主轴,在学生自学完成讲学稿有关内容后,他们在上课时,学习的目的性就更明确了,真正是带着问题在听课,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使用讲学稿之后的真实学习状态,教师要讲究“讲”的策略。学生自学会了的,讲对了的,教师做到不重讲,应避免使学生的自学成为多余的陪衬。
7.突出“四讲”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画龙点睛地讲、启发性地讲、点拨性地讲、归纳性地讲,通过讲“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讲“难点”——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讲“关键”——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要领,进行点拨指导。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概念、定理、公式、解题规律,可以由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觉得是自己把知识学到手了,而不是像以往总是由老师硬塞的。
8.教学合一,发挥师生的交互作用
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解决的,他们一次又一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更多的学习任务。同时师生间对问题的探讨过程始终洋溢着一种和谐的气氛,师生间良好的情绪互相传递、互相感染、互相作用,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积极构建健康的师生关系。
二、困惑与思考
讲学稿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但在使用讲学稿的过程中,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困惑与思考:
1.如何处理同备课组教师在使用讲学稿过程中的差异?对于开发、编写讲学稿的老师来说,使用讲学稿辅助教学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对于个别“拿来主义”的教师而言,则可能有千害而无百利!因此如何加强关于讲学稿的教研活动,需要引起新的关注。
2.使用讲学稿如何使课堂更具活力?讲学稿的使用使上课教师经常直奔主题,忽视了“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环节,学生也往往只满足于解决讲学稿上的问题,如何激发兴趣,使课堂更具活力,应引起老师的思考和足够的重视。
总之,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教师应真正做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很好地体现讲学稿的优势,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初中)
编辑 薛直艳
一、收获与启发
1.先学后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讲学稿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学习能力,先学后教,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把握问题的设计层次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态,把握好讲学稿的问题设计,以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真正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的效果。讲学稿除了可平行呈现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外,还可尝试把课本中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逆变、变换已知条件、引申所求结论、变换几何图形等,编写变式探究题;利用课本中的问题,采用条件发散、结论发散、解法发散、图形发散、引申发散等,编写发散探究题。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我设计了以下思考题:要建一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长方形养鸡场,为了节约材料,鸡场一边靠着原有的一堵墙,墙长为a米,另三边用篱笆围成,如果篱笆长度为35米,且要求用完,(1)求鸡场两邻边的长各是多少米?(2)试通过讨论说明题中墙的长度a米对题目的解起着怎样的作用?(3)如果离墙9米开外准备修路,那么a的长度至少要有多少米?思考题中的三个小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通过引申教材问题,突出问题的变式与联系,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满怀激情地去“疑”、去“思”、去“学”。
3.引领学生的数学阅读
在明确预习内容后,学生根据讲学稿的安排和引导,主动去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如,在学习“矩形、菱形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可设计如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1)矩形、菱形是怎样定义的?对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什么不同?(2)矩形、菱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什么异同点?(3)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不仅学会了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类比、转化、归纳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利用讲学稿,教师力求引导学生逐渐将阅读提升为研读、探究,把原来由教师上课时纯粹的传授变为学生的主动获取,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加强。
4.提倡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完成“讲学稿”有关内容时,总有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营造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间互相合作、共同讨论,让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敢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5.关注并面向全体学生
利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课上应避免总是让“尖子生”板演、提问、讨论,而忽略了学困生。教师要承认学生间认知差异的存在,要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讲学稿真正成为全体学生个性自由张扬的平台。
6.精讲诱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讲学稿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和主轴,在学生自学完成讲学稿有关内容后,他们在上课时,学习的目的性就更明确了,真正是带着问题在听课,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使用讲学稿之后的真实学习状态,教师要讲究“讲”的策略。学生自学会了的,讲对了的,教师做到不重讲,应避免使学生的自学成为多余的陪衬。
7.突出“四讲”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画龙点睛地讲、启发性地讲、点拨性地讲、归纳性地讲,通过讲“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讲“难点”——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讲“关键”——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要领,进行点拨指导。学生能看懂、学会的概念、定理、公式、解题规律,可以由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觉得是自己把知识学到手了,而不是像以往总是由老师硬塞的。
8.教学合一,发挥师生的交互作用
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解决的,他们一次又一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更多的学习任务。同时师生间对问题的探讨过程始终洋溢着一种和谐的气氛,师生间良好的情绪互相传递、互相感染、互相作用,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积极构建健康的师生关系。
二、困惑与思考
讲学稿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但在使用讲学稿的过程中,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困惑与思考:
1.如何处理同备课组教师在使用讲学稿过程中的差异?对于开发、编写讲学稿的老师来说,使用讲学稿辅助教学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对于个别“拿来主义”的教师而言,则可能有千害而无百利!因此如何加强关于讲学稿的教研活动,需要引起新的关注。
2.使用讲学稿如何使课堂更具活力?讲学稿的使用使上课教师经常直奔主题,忽视了“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环节,学生也往往只满足于解决讲学稿上的问题,如何激发兴趣,使课堂更具活力,应引起老师的思考和足够的重视。
总之,以讲学稿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教师应真正做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很好地体现讲学稿的优势,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初中)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