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可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字是一件乏味而有难度的事情,怎样让孩子们爱上写字、乐于写字呢?以下笔者就写字教学,略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感知字形美,让孩子乐意写字
汉字是以“象形一指事”为本源,经过二,三千年的演变,从具体的象形中抽象出来,成为变化多端而又简约精省的造型。它以结构的疏密、点面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感情和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的音乐和舞蹈,汉字是美的,写字是一种享受,写字教学过程即是美育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孩子观察,发挥联想;老师用浅显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使孩子感知到汉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构美、空间美。从而愿意把这些美的字用自己的手和笔写出来。
例如我在教学单个笔画时,通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各种笔画像什么来感知笔画的美。孩子们的联想非常丰富:短横如江上一叶扁舟,长横像一根悬挂重物的扁担;短撇如竹叶,长撇舒展似兰花叶,又似飘动的柳枝;捺似足球运动员的一条腿,又像一把大刀;点像小雨点;竖弯像弯道……学生在脑中有了形象的物体,便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具有那种形态的笔画来。
字体形态多样,犹如人有高矮胖瘦,我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如“月”字似少女细瘦纤纤;“口”如花盆:“方”似少年滑冰舞姿;“才”如军人正步走;“禾”字应昂首挺胸,左右展臂……有了形象的比喻,这些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他们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从而由衷地产生了写字的愿望。
二、互换角色,让孩子喜欢写字
传统的写字教学总是老师在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老师不厌其烦,讲得口干舌燥,但收效并不很理想,孩子们的字错的多,不规则的多,新课程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倡导民主,呼唤自由,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变为“朋友的合作者”。在这些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尝试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互换师生角色,有时我当老师,指导他们写字,而有时则请孩子们当老师,我做他们的学生。
在这种新奇的学习方式中,孩子们的学习变得主动、投入了。为了把我这个“笨”学生教会,孩子们干劲特别大,经常在课前就开始观察字形,思考怎么教,并反复练习书写,希望在我这个学生面前展示最美的字。通过师生互换,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写字,写出来的宇也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我还请班上识字量多、会写字多的孩子当其他孩子的“小老师”,教大家写。这些“小老师”在教其他孩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变得更自信了,而对其他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奋发的促进剂,孩子们的写字已经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我愿意写”了。
三、言语鼓励,让孩子爱上写字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人赏识,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宽容和鼓励,这能让孩子们有信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教师只有给予每个学生鼓励、温暖,才能帮助其树立自信。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个笔画,一个字,一次作业,都要大力表扬,对于孩子写得不足的地方,可以委婉地指出,帮助其改进,如“你的字真漂亮,希望每次作业都能见到这样的宇。”“你的字越写越好了,加油哦!”“字写得不错,不过如果是老师,可能会写得再干净一点,你不妨试试看!”,等等。老师这些不着痕迹的鼓励,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写字不再是负担,不再是难事,反而变成了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最爱做的事,写字的时候,孩子们是快乐的,写出的字自然也是最美的。
通过长期的训练,孩子们从不想写字到爱上写字,乐在写字。我坚信,在对写字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在老师的热情鼓励下,孩子们一定能练就一手整洁、规范、美观的字,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不断传承,弘扬。
(责任编辑:李湘蓉)
一、感知字形美,让孩子乐意写字
汉字是以“象形一指事”为本源,经过二,三千年的演变,从具体的象形中抽象出来,成为变化多端而又简约精省的造型。它以结构的疏密、点面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感情和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的音乐和舞蹈,汉字是美的,写字是一种享受,写字教学过程即是美育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孩子观察,发挥联想;老师用浅显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使孩子感知到汉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构美、空间美。从而愿意把这些美的字用自己的手和笔写出来。
例如我在教学单个笔画时,通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各种笔画像什么来感知笔画的美。孩子们的联想非常丰富:短横如江上一叶扁舟,长横像一根悬挂重物的扁担;短撇如竹叶,长撇舒展似兰花叶,又似飘动的柳枝;捺似足球运动员的一条腿,又像一把大刀;点像小雨点;竖弯像弯道……学生在脑中有了形象的物体,便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具有那种形态的笔画来。
字体形态多样,犹如人有高矮胖瘦,我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如“月”字似少女细瘦纤纤;“口”如花盆:“方”似少年滑冰舞姿;“才”如军人正步走;“禾”字应昂首挺胸,左右展臂……有了形象的比喻,这些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他们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从而由衷地产生了写字的愿望。
二、互换角色,让孩子喜欢写字
传统的写字教学总是老师在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老师不厌其烦,讲得口干舌燥,但收效并不很理想,孩子们的字错的多,不规则的多,新课程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倡导民主,呼唤自由,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变为“朋友的合作者”。在这些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尝试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互换师生角色,有时我当老师,指导他们写字,而有时则请孩子们当老师,我做他们的学生。
在这种新奇的学习方式中,孩子们的学习变得主动、投入了。为了把我这个“笨”学生教会,孩子们干劲特别大,经常在课前就开始观察字形,思考怎么教,并反复练习书写,希望在我这个学生面前展示最美的字。通过师生互换,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写字,写出来的宇也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我还请班上识字量多、会写字多的孩子当其他孩子的“小老师”,教大家写。这些“小老师”在教其他孩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变得更自信了,而对其他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奋发的促进剂,孩子们的写字已经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我愿意写”了。
三、言语鼓励,让孩子爱上写字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人赏识,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宽容和鼓励,这能让孩子们有信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教师只有给予每个学生鼓励、温暖,才能帮助其树立自信。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进步,哪怕是一个笔画,一个字,一次作业,都要大力表扬,对于孩子写得不足的地方,可以委婉地指出,帮助其改进,如“你的字真漂亮,希望每次作业都能见到这样的宇。”“你的字越写越好了,加油哦!”“字写得不错,不过如果是老师,可能会写得再干净一点,你不妨试试看!”,等等。老师这些不着痕迹的鼓励,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写字不再是负担,不再是难事,反而变成了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最爱做的事,写字的时候,孩子们是快乐的,写出的字自然也是最美的。
通过长期的训练,孩子们从不想写字到爱上写字,乐在写字。我坚信,在对写字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在老师的热情鼓励下,孩子们一定能练就一手整洁、规范、美观的字,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不断传承,弘扬。
(责任编辑:李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