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蔚林的短篇小说《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在1986年发表后,被当时的评论界划归为“新小说”。我们认为这与其叙事技巧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叙事聚焦的变化、叙述话语的技巧等方面论述该作品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叙事聚焦;叙事话语
叶蔚林在8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讲述了五个山村女子,面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同游天上“花园”,选择一起自缢于山中磨坊的故事。《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共分为六个部分,作家对这六个部分的安排分别如下:
第一部分:介绍五个女子(明桃)的基本情况和生活环境;第二部分:讲述明桃奶奶的故事;第三部分:讲述荷香嫂子的故事;第四部分:桂娟姐姐的故事;第五部分:五个女子一起寻访十八仙姑并决定何时何地自缢;第六部分:五个女子自缢磨坊及其死后村里人的态度。
小说在1986年发表后,被当时的评论界划归为“新小说”。我们认为,这与其叙事技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的叙述方式。
一、叙事聚焦的变化
现代叙事学理论认为,叙事分析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谁说”——这是确认叙事文本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者的问题;另一个是“谁看”——这是谁的视点决定叙事文本的问题。在这一区分的基础上,热奈特采用较为抽象的“聚焦”(focalization)这一术语以取代过去人们常用的一些过于专门的视觉术语,诸如视像、视野、视点等。在叙事文本中,聚焦所涉及的是谁在作为视觉、心理或精神感受的核心,叙述信息透过谁的眼光与心灵传达出来,在叙事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受到谁的眼光的“过滤”,或者在谁的眼光的限制下被传达出来。[1]在此基础上,热奈特将叙述聚焦分为三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并且,在同一个文本中,“一种聚焦叙事方式在某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的聚焦方式在或多或少地运用着。”[2]叙事作品采用何种叙事方式,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聚焦叙事方式都可以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产生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在《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叙事聚焦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一)零聚焦的聚焦叙事方式
零聚焦(或称为无聚焦)的叙事方式,相当于英语评论界所提出的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事,以及普荣所说的“后视角”,托多罗夫则用叙述者﹥人物这个公式来表示(叙述者所知道的多于人物,或更确切地说,多于任何人物所知道的。它一般是由传统的叙事作品所代表的类型。[3]在作品的第一部分、第五部分以及第六部分的叙事中,所采用的便是零聚焦(或称无聚焦)叙事。在这两部分的叙事中,叙事者不仅知道五个女子“生在一个村里,吃一口井水长大。高矮胖瘦不一,各有各的脾性,可是却相好的要命”;还清楚的知道五个女子的年龄“明桃最大,拍满二十一,金梅最小,才吃十八的饭;中间,桂娟二十齐头,荷香和爱月都是十九岁”;叙事者甚至还毫无限制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将她们的思想、感情、意识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给读者,如:
五个要好的姐妹,齐崭崭吊死在一根绳子上,晓得几打眼!手挽手结伴游“花园”,晓得几惬意啊!
在这个例子中,叙事者并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之一,而女个女子要上吊的事情是五个姐妹之间的约定,并且她们之间越好“大家紧紧口”,不能“泄给别人”。从而,五个女人相约上吊的事,只有故事中的五个女子知道。在这里,叙事者就如同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即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将五个女子的秘密及内心活动展示给读者。再如第六部分中五个女子自缢磨坊后父母的态度,也是采用的零聚焦叙事:
当时明桃爹妈正在吃罢早饭。留给明桃的一碗红薯粥还摆在桌上,爬着几只苍蝇。爹先跑出门,妈落在后面;妈出门前没忘记将那碗碎米红薯粥,倒回锅里,盖好盖子。
明桃的爹妈吃饭时,并无第三个人在场,但作品甚至连“留给明桃的一碗红薯粥还摆在桌上,爬着几只苍蝇”、“妈出门前没忘记将那碗碎米红薯粥,倒回锅里,盖好盖子”都交代给了读者。显然,在作品中做这样交代的必然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叙述聚焦者甚至毫无限制地深入到明桃爹妈的内心,将她们对明桃的死所作出的反应提供给读者。
(二)不定式内聚焦的聚焦方式
不定式内聚焦是内聚焦叙事中的一种类型。内聚焦叙事,相当于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只说出某个特定的人物所知道的情况),这就是卢伯克的“视点”叙事、布兰的“有限视野”,普荣则称之为“同视角”。而不定式内聚焦就是指的作品中聚焦人物的变动更为迅速与难以捉摸。[4]作品在第二、三、四几个部分时,每个部分又都由一个特定的人物来讲述,每个人物的叙述也都是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出发,或者是自己亲身参与的,或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
第二部分:以明桃的视点写出女子在家庭中地位的低下,辛苦了一辈子的奶奶,在自己七十大寿时,仍旧不能上桌吃饭;
第三部分:荷香亲眼看着自己的嫂子追求幸福却被丈夫打死,看到了男性在爱情婚姻中的自私,以及自己爱情的破灭;
第四部分:贵娟目睹了姐姐因生儿子而难产致死的悲剧。
在这几部分的叙述中,叙述聚焦者(明桃、荷香、贵娟)与故事中的人物是重合的,叙述者借助于这五个女子的眼光去“看”出现在她们周围的一切。同时,这五个女子也以符合自己身份特征及性格特色来行动并与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展开交往。这时,这五个女子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叙述聚焦者,同时也程度不同地作为一个人物而出现。这样的叙述聚焦方式在叙事学上称为不定式内聚焦。不定式内聚焦的叙事方式,在《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表现为叙述角度随聚焦人物(明桃、荷香、桂娟)的变化而变化。各个人物在讲述所看到的不同事件(明桃——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荷香——女性没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桂娟——女性在经历生产时所受到的苦难),这样,不同的聚焦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叙述。在这样的聚焦叙事下,读者可以更好地发现五个女子决心一起上吊以同游“花园”的原因。
整部作品的叙述出自如此众多的人物(全知的叙述者、明桃、荷香、爱月等),使叙述的视点不断跳跃,但并不给人杂乱无章之感。原因就在于作品围绕着同一个核心事件(五个女子上吊)而进行,不同人物聚焦的视点尽管不同,但聚焦对象却大致是一致的(即一根绳子——五个女子的自缢及其原因)。这样,作品的叙事呈现不同的色彩,所有这些使得作品表面上显得散漫,实则连贯而集中,并有益于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五个女子的悲惨命运。
综上所述,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的叙述聚焦的转变归纳如下:
二、叙述话语的技巧
在作品中,有着大量的人物对话,有的属于直接引语,有的则是自由直接引语。不同话语技巧的运用,并不是一种随意而为之的现象,恰恰相反,叙述话语技巧的运用,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并且还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由直接引语。如:
①商量了:穿七件,要有一件大红灯芯绒对衿衫。商量定了,任谁都不许更改!好啦,现在讲讲,吊颈该吊在哪块?
②可不,忘了绳子一事,没绳子吊个屁!好,五人共根绳子!金梅,搓长些,至少八丈、九丈,十来丈。
例子中都使用到了自由直接引语,“人物通过叙述者之口讲话,两个主体融为一体。”[5]叙述者直接跳过叙述,将人物的话语直接展示在文本中而不注明说话者。这样,叙述者的痕迹被抹去,是人物自己在说话。此处表现为一种不介入的叙述,叙述者似乎只限于观看,仿佛被剥夺了话语权,被整个故事所抛离。其效果正如申丹曾论述到的:“这时叙述干预最轻、叙述距离最近的一种形式。由于没有叙述语境的压力,它使作者能自由地表现人物话语的内涵、风格和语气。”这样的叙述方式使整部作品的笔触显得十分平淡朴素,不动情感。如例①②中,叙述者的痕迹被抹去,是人物自己在说话,甚至是以口语话的方式呈现出来,相对于“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人物的语言显得平淡自然。读者看到这样的话语,无疑会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同情和怜悯。
此外,文中还有几处较为特殊的:采用全知全能式的零聚焦叙述方式,却是人物的叙述视角,但同时亦是以人物的口吻加以叙述。如:
③ 不会自己对妈说去?妈就在灶屋做夜饭,隔个小天井,不到十步远。可爹从不直接对妈讲话。
④唉,一时错过,你便活成这个样!奶奶你悔过吗?
这两个例子虽然也是用的自由直接引语,但与前述所举例子①②有所不同,它只是人物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并不意图将这样的信息传达给股市中的任何其他人物,它的接受对象只是人物自己与读者而已。上文所举例子 ①②,接受对象除了人物与读者自己之外,还有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例 ①的接受对象还有出去说话人的故事中其她四个女子;例②的接受者是金梅)作者选择用任务自己来叙述,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便使文本意图传达的信息更为可靠、感情给为强烈,使读者更能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
除了自由直接引语的大量使用外,很多时候叙述者都将自己隐藏起来,有时甚至把人物的对话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不加以注明,如:
“不要脸,骚麻!”
“叫她讲,如何偷人!”
“讲出来,大家见识见识……”
“讲!”做丈夫的一声断喝。
“不讲敲她!”
“叭!”锯梁打在肩胛上,立即一道紫红。
“便宜,照老规矩该沉潭!”
“打,打断她的骚情!”
“自己的老婆,打死不偿命!”
这里,采用的是直接对话的方式,叙述者没有直接指出与人物对话的是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这段情节的把握。由此,我们也可以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对于这段描述而言,刻画人物性格并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她们可以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如上列中,当荷香的嫂子因“偷人”被哥哥发现后,以荷香的视角听到了人们对嫂子的唾弃和指责。这些言论的发出者在作品中叙述者没有直接指出,当我们却看到了那个时代人物的共性:冷酷、愚昧。
三、叙述时间
现代叙事学理论认为,将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进行区分,是探讨叙事文本时间的一个前提。所谓文本时间,指的是在叙事文本中所出现的时间状况,这种时间状况可以不以故事中实际的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以及所需的时间长短而表现出来。而故事时间则指故事中的事件或者说一系列事件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所排列出来的自然顺序时间。[6]在《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差异。一下,我们主要从“时序”来探讨该作品的叙事时间。
“时序”,指的是故事中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与这些事件在叙事文本中表现出来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在时间分析中,通常将故事发生的先后时序与叙事文本时序之间出现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不相吻合称为错时。[7]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月的奶奶、荷香的嫂子与桂娟的姐姐三个女人的故事分别分布在作品的第二、第三及第四部分,依作者所设计好的操作流程而言,它们发生的时间无疑与叙述时间同步。在第一部分之后第六部分之前,即讨论上吊至上吊当天。但是全文只交代了她们上吊那天的时间(即九九重阳节),其他所有时间并未明确注明。这三个故事按照故事时间与作者写作逻辑而言,它们相互之间是并存的,是同一时段所发生的事件。因而这三部分的叙述时序也是可以打乱的,并无必然的前后关系。尽管如此,对于叙述者以及读者而言,必然会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同步发生的事件在叙述与阅读中是不可能也是不允许发生的。
如果以叙事文本中叙述者讲述的“此时”作为时间参照的话,那么在这一条时间的轴线上可以区分出两种主要的错时关系,即故事次序和文本次序之间的差异,它们分别是追述(或者说回顾),以及预述(或者称作展望)。追述是指在事件发生之后讲述所发生的事实。对于故事进程来说,这个事件是先前发生的。预述则是指提前讲述某个后来发生的事件的一切叙述手段,可以说,叙述提前介入了故事的未来。[8]可以说,在《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追述和预述的手法是经常运用到的。例如:在作品中第二部分,讲到爱月的奶奶回忆年轻时候的事情,即是用了追述的手法。对于爱月由于目睹奶奶在家庭中地位的地下,而决定上吊这一故事进程而言,爱月奶奶的故事是发生在这一时间之前的。第四部分,写桂娟姐姐和姐夫相亲相爱的婚姻生活,也是用了追述的手法。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写到的是桂娟姐姐生产致死的悲剧。相对这一故事进程而言,桂娟姐姐的婚姻生活,在文本中就是用了追述的手法。
参考文献:
注:本文所引文本均出自叶蔚林.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8.
[1][2][3][4][6][7][8]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83-84;109;89;89-90;120;122;123.
[5]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0.
关键词:《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叙事聚焦;叙事话语
叶蔚林在8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讲述了五个山村女子,面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同游天上“花园”,选择一起自缢于山中磨坊的故事。《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共分为六个部分,作家对这六个部分的安排分别如下:
第一部分:介绍五个女子(明桃)的基本情况和生活环境;第二部分:讲述明桃奶奶的故事;第三部分:讲述荷香嫂子的故事;第四部分:桂娟姐姐的故事;第五部分:五个女子一起寻访十八仙姑并决定何时何地自缢;第六部分:五个女子自缢磨坊及其死后村里人的态度。
小说在1986年发表后,被当时的评论界划归为“新小说”。我们认为,这与其叙事技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的叙述方式。
一、叙事聚焦的变化
现代叙事学理论认为,叙事分析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谁说”——这是确认叙事文本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者的问题;另一个是“谁看”——这是谁的视点决定叙事文本的问题。在这一区分的基础上,热奈特采用较为抽象的“聚焦”(focalization)这一术语以取代过去人们常用的一些过于专门的视觉术语,诸如视像、视野、视点等。在叙事文本中,聚焦所涉及的是谁在作为视觉、心理或精神感受的核心,叙述信息透过谁的眼光与心灵传达出来,在叙事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受到谁的眼光的“过滤”,或者在谁的眼光的限制下被传达出来。[1]在此基础上,热奈特将叙述聚焦分为三类,即无聚焦(或零聚焦)叙事、内聚焦叙事、外聚焦叙事。并且,在同一个文本中,“一种聚焦叙事方式在某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他的聚焦方式在或多或少地运用着。”[2]叙事作品采用何种叙事方式,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聚焦叙事方式都可以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产生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在《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叙事聚焦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一)零聚焦的聚焦叙事方式
零聚焦(或称为无聚焦)的叙事方式,相当于英语评论界所提出的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叙事,以及普荣所说的“后视角”,托多罗夫则用叙述者﹥人物这个公式来表示(叙述者所知道的多于人物,或更确切地说,多于任何人物所知道的。它一般是由传统的叙事作品所代表的类型。[3]在作品的第一部分、第五部分以及第六部分的叙事中,所采用的便是零聚焦(或称无聚焦)叙事。在这两部分的叙事中,叙事者不仅知道五个女子“生在一个村里,吃一口井水长大。高矮胖瘦不一,各有各的脾性,可是却相好的要命”;还清楚的知道五个女子的年龄“明桃最大,拍满二十一,金梅最小,才吃十八的饭;中间,桂娟二十齐头,荷香和爱月都是十九岁”;叙事者甚至还毫无限制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将她们的思想、感情、意识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给读者,如:
五个要好的姐妹,齐崭崭吊死在一根绳子上,晓得几打眼!手挽手结伴游“花园”,晓得几惬意啊!
在这个例子中,叙事者并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之一,而女个女子要上吊的事情是五个姐妹之间的约定,并且她们之间越好“大家紧紧口”,不能“泄给别人”。从而,五个女人相约上吊的事,只有故事中的五个女子知道。在这里,叙事者就如同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即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将五个女子的秘密及内心活动展示给读者。再如第六部分中五个女子自缢磨坊后父母的态度,也是采用的零聚焦叙事:
当时明桃爹妈正在吃罢早饭。留给明桃的一碗红薯粥还摆在桌上,爬着几只苍蝇。爹先跑出门,妈落在后面;妈出门前没忘记将那碗碎米红薯粥,倒回锅里,盖好盖子。
明桃的爹妈吃饭时,并无第三个人在场,但作品甚至连“留给明桃的一碗红薯粥还摆在桌上,爬着几只苍蝇”、“妈出门前没忘记将那碗碎米红薯粥,倒回锅里,盖好盖子”都交代给了读者。显然,在作品中做这样交代的必然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叙述聚焦者甚至毫无限制地深入到明桃爹妈的内心,将她们对明桃的死所作出的反应提供给读者。
(二)不定式内聚焦的聚焦方式
不定式内聚焦是内聚焦叙事中的一种类型。内聚焦叙事,相当于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只说出某个特定的人物所知道的情况),这就是卢伯克的“视点”叙事、布兰的“有限视野”,普荣则称之为“同视角”。而不定式内聚焦就是指的作品中聚焦人物的变动更为迅速与难以捉摸。[4]作品在第二、三、四几个部分时,每个部分又都由一个特定的人物来讲述,每个人物的叙述也都是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出发,或者是自己亲身参与的,或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
第二部分:以明桃的视点写出女子在家庭中地位的低下,辛苦了一辈子的奶奶,在自己七十大寿时,仍旧不能上桌吃饭;
第三部分:荷香亲眼看着自己的嫂子追求幸福却被丈夫打死,看到了男性在爱情婚姻中的自私,以及自己爱情的破灭;
第四部分:贵娟目睹了姐姐因生儿子而难产致死的悲剧。
在这几部分的叙述中,叙述聚焦者(明桃、荷香、贵娟)与故事中的人物是重合的,叙述者借助于这五个女子的眼光去“看”出现在她们周围的一切。同时,这五个女子也以符合自己身份特征及性格特色来行动并与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展开交往。这时,这五个女子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叙述聚焦者,同时也程度不同地作为一个人物而出现。这样的叙述聚焦方式在叙事学上称为不定式内聚焦。不定式内聚焦的叙事方式,在《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表现为叙述角度随聚焦人物(明桃、荷香、桂娟)的变化而变化。各个人物在讲述所看到的不同事件(明桃——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荷香——女性没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桂娟——女性在经历生产时所受到的苦难),这样,不同的聚焦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叙述。在这样的聚焦叙事下,读者可以更好地发现五个女子决心一起上吊以同游“花园”的原因。
整部作品的叙述出自如此众多的人物(全知的叙述者、明桃、荷香、爱月等),使叙述的视点不断跳跃,但并不给人杂乱无章之感。原因就在于作品围绕着同一个核心事件(五个女子上吊)而进行,不同人物聚焦的视点尽管不同,但聚焦对象却大致是一致的(即一根绳子——五个女子的自缢及其原因)。这样,作品的叙事呈现不同的色彩,所有这些使得作品表面上显得散漫,实则连贯而集中,并有益于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五个女子的悲惨命运。
综上所述,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的叙述聚焦的转变归纳如下:
二、叙述话语的技巧
在作品中,有着大量的人物对话,有的属于直接引语,有的则是自由直接引语。不同话语技巧的运用,并不是一种随意而为之的现象,恰恰相反,叙述话语技巧的运用,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并且还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由直接引语。如:
①商量了:穿七件,要有一件大红灯芯绒对衿衫。商量定了,任谁都不许更改!好啦,现在讲讲,吊颈该吊在哪块?
②可不,忘了绳子一事,没绳子吊个屁!好,五人共根绳子!金梅,搓长些,至少八丈、九丈,十来丈。
例子中都使用到了自由直接引语,“人物通过叙述者之口讲话,两个主体融为一体。”[5]叙述者直接跳过叙述,将人物的话语直接展示在文本中而不注明说话者。这样,叙述者的痕迹被抹去,是人物自己在说话。此处表现为一种不介入的叙述,叙述者似乎只限于观看,仿佛被剥夺了话语权,被整个故事所抛离。其效果正如申丹曾论述到的:“这时叙述干预最轻、叙述距离最近的一种形式。由于没有叙述语境的压力,它使作者能自由地表现人物话语的内涵、风格和语气。”这样的叙述方式使整部作品的笔触显得十分平淡朴素,不动情感。如例①②中,叙述者的痕迹被抹去,是人物自己在说话,甚至是以口语话的方式呈现出来,相对于“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人物的语言显得平淡自然。读者看到这样的话语,无疑会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同情和怜悯。
此外,文中还有几处较为特殊的:采用全知全能式的零聚焦叙述方式,却是人物的叙述视角,但同时亦是以人物的口吻加以叙述。如:
③ 不会自己对妈说去?妈就在灶屋做夜饭,隔个小天井,不到十步远。可爹从不直接对妈讲话。
④唉,一时错过,你便活成这个样!奶奶你悔过吗?
这两个例子虽然也是用的自由直接引语,但与前述所举例子①②有所不同,它只是人物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并不意图将这样的信息传达给股市中的任何其他人物,它的接受对象只是人物自己与读者而已。上文所举例子 ①②,接受对象除了人物与读者自己之外,还有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例 ①的接受对象还有出去说话人的故事中其她四个女子;例②的接受者是金梅)作者选择用任务自己来叙述,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便使文本意图传达的信息更为可靠、感情给为强烈,使读者更能贴近人物的内心世界。
除了自由直接引语的大量使用外,很多时候叙述者都将自己隐藏起来,有时甚至把人物的对话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而不加以注明,如:
“不要脸,骚麻!”
“叫她讲,如何偷人!”
“讲出来,大家见识见识……”
“讲!”做丈夫的一声断喝。
“不讲敲她!”
“叭!”锯梁打在肩胛上,立即一道紫红。
“便宜,照老规矩该沉潭!”
“打,打断她的骚情!”
“自己的老婆,打死不偿命!”
这里,采用的是直接对话的方式,叙述者没有直接指出与人物对话的是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这段情节的把握。由此,我们也可以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对于这段描述而言,刻画人物性格并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她们可以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如上列中,当荷香的嫂子因“偷人”被哥哥发现后,以荷香的视角听到了人们对嫂子的唾弃和指责。这些言论的发出者在作品中叙述者没有直接指出,当我们却看到了那个时代人物的共性:冷酷、愚昧。
三、叙述时间
现代叙事学理论认为,将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进行区分,是探讨叙事文本时间的一个前提。所谓文本时间,指的是在叙事文本中所出现的时间状况,这种时间状况可以不以故事中实际的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以及所需的时间长短而表现出来。而故事时间则指故事中的事件或者说一系列事件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所排列出来的自然顺序时间。[6]在《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差异。一下,我们主要从“时序”来探讨该作品的叙事时间。
“时序”,指的是故事中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与这些事件在叙事文本中表现出来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在时间分析中,通常将故事发生的先后时序与叙事文本时序之间出现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不相吻合称为错时。[7]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月的奶奶、荷香的嫂子与桂娟的姐姐三个女人的故事分别分布在作品的第二、第三及第四部分,依作者所设计好的操作流程而言,它们发生的时间无疑与叙述时间同步。在第一部分之后第六部分之前,即讨论上吊至上吊当天。但是全文只交代了她们上吊那天的时间(即九九重阳节),其他所有时间并未明确注明。这三个故事按照故事时间与作者写作逻辑而言,它们相互之间是并存的,是同一时段所发生的事件。因而这三部分的叙述时序也是可以打乱的,并无必然的前后关系。尽管如此,对于叙述者以及读者而言,必然会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同步发生的事件在叙述与阅读中是不可能也是不允许发生的。
如果以叙事文本中叙述者讲述的“此时”作为时间参照的话,那么在这一条时间的轴线上可以区分出两种主要的错时关系,即故事次序和文本次序之间的差异,它们分别是追述(或者说回顾),以及预述(或者称作展望)。追述是指在事件发生之后讲述所发生的事实。对于故事进程来说,这个事件是先前发生的。预述则是指提前讲述某个后来发生的事件的一切叙述手段,可以说,叙述提前介入了故事的未来。[8]可以说,在《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追述和预述的手法是经常运用到的。例如:在作品中第二部分,讲到爱月的奶奶回忆年轻时候的事情,即是用了追述的手法。对于爱月由于目睹奶奶在家庭中地位的地下,而决定上吊这一故事进程而言,爱月奶奶的故事是发生在这一时间之前的。第四部分,写桂娟姐姐和姐夫相亲相爱的婚姻生活,也是用了追述的手法。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写到的是桂娟姐姐生产致死的悲剧。相对这一故事进程而言,桂娟姐姐的婚姻生活,在文本中就是用了追述的手法。
参考文献:
注:本文所引文本均出自叶蔚林.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8.
[1][2][3][4][6][7][8]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83-84;109;89;89-90;120;122;123.
[5]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