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的爆发地,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奠基之作。《手稿》中蕴含着“异化理论”、“共产主义”、“人化自然”等核心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极力主张对异化的扬弃并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而推崇构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和谐”思想在《手稿》中早有体现,马克思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首要前提,以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指向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和谐思想;共产主义;异化
1.前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和谐”思想,孔孟“贵和”观念是“和谐观”的重要体现。放眼西方,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皆为人类谋求一个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而奋斗,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旨归。《手稿》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汇集地,虽然没有提及“和谐社会”一词,但他通过对异化的扬弃,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人的本质的界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都涉及“和谐”思想,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的论述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当今社会不和谐问题仍十分突出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入研究《手稿》中蕴含的“和谐”思想为今天社会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不和谐因素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路径。
2.“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2.1人与自然和谐
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1]自然界是人们赖以活动的环境,是人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不断满足自身需要。起初,人们为了存活,力图从自然界中获取自身所必须的一切物质条件,随着对人的不断满足,人类想从中获取更多的东西,以此增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尽管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增强,但这仅仅使少数人获益,作为劳动者的工人确变为奴役的对象。当人们源源不断地收获财富的同时,自然界承担不了人们施加的压力,进而報复人类,迫使人类为其行为承担一定后果,遭受自然界带来的惩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给彼此带来沉重的威胁和挑战,使得双方关系日趋恶化,若不加以制止,将走向灭亡的边缘。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人通过实践活动证明自己的本质,并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打上人的烙印,这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相统一的过程,二者不可分离,但要使二者获得长足发展和永久依存就必须要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统一。
2.2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除自身以外的他人的和谐。首先,是人与自身的和谐,这里涉及到人的本质问题,“人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人们能自由自在的从事自己想做的劳动,不受任何强迫,这可谓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但是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广大工人痛苦地从事自己不愿意做确又不得不做的劳动,劳动本该是体现人类价值增强人类幸福感的活动,在这里确变成人类避之不及的瘟疫。同时,马克思还提出“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2]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第二层关系,即人与除自身以外的他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深刻意识到人与自身矛盾是导致人与他人矛盾的根源,马克思所指的人与他人的不和谐主要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不和谐,工人在资本家的剥削下不情愿地从事劳动,并且资本家极力压榨工人的劳动,企图让工人无休止地不停歇地为其创造价值,工人从事劳动确得不到该有的回报,资本家把这一切都放入自己的腰包。工人在劳动中体味着痛苦和压迫,而其雇佣者确坐享其成,享受快乐。正是因为工人与自身不和谐,得不到自身该有的价值,从而使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一切价值收入囊中,资本家越是想获得更多资本就越压迫工人,工人也越来越憎恨资本家,在资本主义整个社会中到处充斥着不和谐因素。马克思正是深入地认识并剖析他所处时代的不和谐,才主张消灭异化,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使人的本质得到体现,人的本性得以复归,人人主动地从事生产获得财富,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
2.3人与社会和谐
人类自产生以来,由于需要,人与人产生各种联系,在一定联系的基础上构成社会。人从属于社会,处于一切社会关系中,人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社会,社会又制约和支配着人。人与社会处于相互制约,相互规定的状态。人与人之间构成人的社会,社会又不断使人成为社会化的人。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社会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在那里,社会本该为人的发展服务,但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是痛苦的和不幸的。社会只承认少数人的利益,而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和尊重,同时,社会只一味追求极端的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从不考虑文明的因素,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从来得不到保障。马克思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指出了人类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整个社会展现出光明、和谐的氛围,人类也自由地从事劳动生产,快乐而又幸福地生活,同时,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得以解决,人类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代之以自由积极主动地生活。
3.和谐社会实现的条件和指向
3.1和谐社会实现的条件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和经典,马克思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进而揭示出不和谐的原因最终可归结为异化。因此对异化的扬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自身的东西变成跟自身相对立的东西,人所创造的东西反过来变成控制人并且不属于人的一种外在东西。简单来说就是人生产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少。因此劳动就变成工人最讨厌的事情,也极其想逃避的事情。异化使得资本家极度扩张自己的财富,肆意获得更多资源。
第一,异化使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极端对立的状态,一方面,工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但工人并非能从自然界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从自然界中创造的一切最终都进入资本家手里,因此工人越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就越证明自己是被奴役的对象。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为了扩张财富极力压榨工人占有和改造一切资源,从未考虑自然界自身承受能力,在资本家大肆掠夺下,自然界逐渐造到破坏,这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恢复能力,若不对异化进行扬弃,人们最终将丧失赖以生产生活的家园。因此,马克思主张自然界实现从异化向人化的过度,从而摆脱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异化使人与人关系出现明显敌对状态,前文中将人与人关系分为人与自身和人与人关系两个层面,异化使人不成为人,与动物没有差别,这也是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的表现。异化也使工人与资本家走向对立,资本家把工人当作机器对待,工人把资本家视为仇敌,但他又不得不听从资本家。马克思主张改变异化,达到人本性的复归,从而解决人与自身、人与人的矛盾,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第三,异化使人与社会表露出不相容状态,人与人的异化最终将导致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极端对立,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混沌状态。社会由人构成,人不成其为人,社会也将不成其为社会。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私有财产是异化的外在表现,共产主义也是对异化的扬弃,通过对未来共产主义的描述,力图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3.2和谐社会的最终指向
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黑暗和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力图为人类寻找一个规避一切不和谐因素的未来美好社会——共产主义。在那里,人类将实现人性的复归、自由的发展以及人与一切关系的和谐。首先,共产主义是在批判继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在《手稿》中大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種丑恶现象,对其中的不和谐因素极端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全盘否定,他把其中的一切有益成果加以吸收和提炼,为未来共产主义所借鉴。因此,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3]这是对“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实质性概括。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是同一生产关系的不同表现,前者是后者的外在体现形式,扬弃私有财产就是扬弃异化,从而实现公有制,实现人的本质。但这类扬弃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只扬弃资本主义中异化的部分,他也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益成分,一方面,肯定工业为历史发展带来的价值,资本家只知道从工业生产中谋取价值,却从未想过从工业中寻找人的意义,确证工人的地位。另一方面,马克思还看到了科学为社会未来发展将带来有益成果,但科学仅仅在那时被异化掩盖下去了,异化的弊端大于它自身的优点,若对其合理利用将更大限度实现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
其次,共产主义要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自然主义是指人类以积极态度对待自然界,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合理利用和基本遵循,是人化自然的理论体现及内在依据。通过实行自然主义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道主义是指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注重对人本质的把握和人性的张扬,强调人的重要地位,不会因资本家的剥削压迫而抹杀人应有的权利和本性,人与人的矛盾自然而然得到解决。
最后,他在《手稿》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弊端,为“真正的共产主义”作铺垫。共产主义主张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粗陋的共产主义同样也反对私有制,但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而非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同时,粗陋的共产主义还提倡公妻制,这不但不是对人性的复归和尊重,反而是对人的极端不平衡的表现。这两种共产主义虽然已经认识到私有财产,但并非真正地了解私有财产,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因此,终将走向偏于共产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的否定和扬弃指明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并阐述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原则,同时通过对其他共产主义的批判,揭露出“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实质,为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关键词:和谐思想;共产主义;异化
1.前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和谐”思想,孔孟“贵和”观念是“和谐观”的重要体现。放眼西方,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皆为人类谋求一个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而奋斗,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旨归。《手稿》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汇集地,虽然没有提及“和谐社会”一词,但他通过对异化的扬弃,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人的本质的界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都涉及“和谐”思想,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的论述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当今社会不和谐问题仍十分突出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入研究《手稿》中蕴含的“和谐”思想为今天社会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不和谐因素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路径。
2.“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2.1人与自然和谐
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1]自然界是人们赖以活动的环境,是人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不断满足自身需要。起初,人们为了存活,力图从自然界中获取自身所必须的一切物质条件,随着对人的不断满足,人类想从中获取更多的东西,以此增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尽管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增强,但这仅仅使少数人获益,作为劳动者的工人确变为奴役的对象。当人们源源不断地收获财富的同时,自然界承担不了人们施加的压力,进而報复人类,迫使人类为其行为承担一定后果,遭受自然界带来的惩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给彼此带来沉重的威胁和挑战,使得双方关系日趋恶化,若不加以制止,将走向灭亡的边缘。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人通过实践活动证明自己的本质,并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打上人的烙印,这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相统一的过程,二者不可分离,但要使二者获得长足发展和永久依存就必须要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统一。
2.2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除自身以外的他人的和谐。首先,是人与自身的和谐,这里涉及到人的本质问题,“人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人们能自由自在的从事自己想做的劳动,不受任何强迫,这可谓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但是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广大工人痛苦地从事自己不愿意做确又不得不做的劳动,劳动本该是体现人类价值增强人类幸福感的活动,在这里确变成人类避之不及的瘟疫。同时,马克思还提出“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2]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第二层关系,即人与除自身以外的他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深刻意识到人与自身矛盾是导致人与他人矛盾的根源,马克思所指的人与他人的不和谐主要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不和谐,工人在资本家的剥削下不情愿地从事劳动,并且资本家极力压榨工人的劳动,企图让工人无休止地不停歇地为其创造价值,工人从事劳动确得不到该有的回报,资本家把这一切都放入自己的腰包。工人在劳动中体味着痛苦和压迫,而其雇佣者确坐享其成,享受快乐。正是因为工人与自身不和谐,得不到自身该有的价值,从而使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一切价值收入囊中,资本家越是想获得更多资本就越压迫工人,工人也越来越憎恨资本家,在资本主义整个社会中到处充斥着不和谐因素。马克思正是深入地认识并剖析他所处时代的不和谐,才主张消灭异化,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使人的本质得到体现,人的本性得以复归,人人主动地从事生产获得财富,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
2.3人与社会和谐
人类自产生以来,由于需要,人与人产生各种联系,在一定联系的基础上构成社会。人从属于社会,处于一切社会关系中,人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社会,社会又制约和支配着人。人与社会处于相互制约,相互规定的状态。人与人之间构成人的社会,社会又不断使人成为社会化的人。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社会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在那里,社会本该为人的发展服务,但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是痛苦的和不幸的。社会只承认少数人的利益,而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和尊重,同时,社会只一味追求极端的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从不考虑文明的因素,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从来得不到保障。马克思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指出了人类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整个社会展现出光明、和谐的氛围,人类也自由地从事劳动生产,快乐而又幸福地生活,同时,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得以解决,人类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代之以自由积极主动地生活。
3.和谐社会实现的条件和指向
3.1和谐社会实现的条件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和经典,马克思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进而揭示出不和谐的原因最终可归结为异化。因此对异化的扬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自身的东西变成跟自身相对立的东西,人所创造的东西反过来变成控制人并且不属于人的一种外在东西。简单来说就是人生产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少。因此劳动就变成工人最讨厌的事情,也极其想逃避的事情。异化使得资本家极度扩张自己的财富,肆意获得更多资源。
第一,异化使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极端对立的状态,一方面,工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但工人并非能从自然界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从自然界中创造的一切最终都进入资本家手里,因此工人越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就越证明自己是被奴役的对象。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为了扩张财富极力压榨工人占有和改造一切资源,从未考虑自然界自身承受能力,在资本家大肆掠夺下,自然界逐渐造到破坏,这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恢复能力,若不对异化进行扬弃,人们最终将丧失赖以生产生活的家园。因此,马克思主张自然界实现从异化向人化的过度,从而摆脱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异化使人与人关系出现明显敌对状态,前文中将人与人关系分为人与自身和人与人关系两个层面,异化使人不成为人,与动物没有差别,这也是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的表现。异化也使工人与资本家走向对立,资本家把工人当作机器对待,工人把资本家视为仇敌,但他又不得不听从资本家。马克思主张改变异化,达到人本性的复归,从而解决人与自身、人与人的矛盾,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第三,异化使人与社会表露出不相容状态,人与人的异化最终将导致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极端对立,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混沌状态。社会由人构成,人不成其为人,社会也将不成其为社会。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私有财产是异化的外在表现,共产主义也是对异化的扬弃,通过对未来共产主义的描述,力图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3.2和谐社会的最终指向
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黑暗和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力图为人类寻找一个规避一切不和谐因素的未来美好社会——共产主义。在那里,人类将实现人性的复归、自由的发展以及人与一切关系的和谐。首先,共产主义是在批判继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在《手稿》中大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種丑恶现象,对其中的不和谐因素极端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全盘否定,他把其中的一切有益成果加以吸收和提炼,为未来共产主义所借鉴。因此,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3]这是对“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实质性概括。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是同一生产关系的不同表现,前者是后者的外在体现形式,扬弃私有财产就是扬弃异化,从而实现公有制,实现人的本质。但这类扬弃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只扬弃资本主义中异化的部分,他也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益成分,一方面,肯定工业为历史发展带来的价值,资本家只知道从工业生产中谋取价值,却从未想过从工业中寻找人的意义,确证工人的地位。另一方面,马克思还看到了科学为社会未来发展将带来有益成果,但科学仅仅在那时被异化掩盖下去了,异化的弊端大于它自身的优点,若对其合理利用将更大限度实现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
其次,共产主义要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自然主义是指人类以积极态度对待自然界,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合理利用和基本遵循,是人化自然的理论体现及内在依据。通过实行自然主义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道主义是指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注重对人本质的把握和人性的张扬,强调人的重要地位,不会因资本家的剥削压迫而抹杀人应有的权利和本性,人与人的矛盾自然而然得到解决。
最后,他在《手稿》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弊端,为“真正的共产主义”作铺垫。共产主义主张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粗陋的共产主义同样也反对私有制,但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而非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同时,粗陋的共产主义还提倡公妻制,这不但不是对人性的复归和尊重,反而是对人的极端不平衡的表现。这两种共产主义虽然已经认识到私有财产,但并非真正地了解私有财产,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因此,终将走向偏于共产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的否定和扬弃指明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并阐述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原则,同时通过对其他共产主义的批判,揭露出“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实质,为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