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和谐”思想探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的爆发地,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奠基之作。《手稿》中蕴含着“异化理论”、“共产主义”、“人化自然”等核心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极力主张对异化的扬弃并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而推崇构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和谐”思想在《手稿》中早有体现,马克思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以私有财产的扬弃为首要前提,以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指向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和谐思想;共产主义;异化
  1.前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和谐”思想,孔孟“贵和”观念是“和谐观”的重要体现。放眼西方,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皆为人类谋求一个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而奋斗,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旨归。《手稿》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汇集地,虽然没有提及“和谐社会”一词,但他通过对异化的扬弃,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人的本质的界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都涉及“和谐”思想,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的论述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当今社会不和谐问题仍十分突出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入研究《手稿》中蕴含的“和谐”思想为今天社会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不和谐因素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路径。
  2.“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2.1人与自然和谐
  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1]自然界是人们赖以活动的环境,是人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不断满足自身需要。起初,人们为了存活,力图从自然界中获取自身所必须的一切物质条件,随着对人的不断满足,人类想从中获取更多的东西,以此增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尽管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增强,但这仅仅使少数人获益,作为劳动者的工人确变为奴役的对象。当人们源源不断地收获财富的同时,自然界承担不了人们施加的压力,进而報复人类,迫使人类为其行为承担一定后果,遭受自然界带来的惩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给彼此带来沉重的威胁和挑战,使得双方关系日趋恶化,若不加以制止,将走向灭亡的边缘。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人通过实践活动证明自己的本质,并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打上人的烙印,这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相统一的过程,二者不可分离,但要使二者获得长足发展和永久依存就必须要实现彼此之间的和谐统一。
  2.2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除自身以外的他人的和谐。首先,是人与自身的和谐,这里涉及到人的本质问题,“人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人们能自由自在的从事自己想做的劳动,不受任何强迫,这可谓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但是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广大工人痛苦地从事自己不愿意做确又不得不做的劳动,劳动本该是体现人类价值增强人类幸福感的活动,在这里确变成人类避之不及的瘟疫。同时,马克思还提出“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2]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第二层关系,即人与除自身以外的他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深刻意识到人与自身矛盾是导致人与他人矛盾的根源,马克思所指的人与他人的不和谐主要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不和谐,工人在资本家的剥削下不情愿地从事劳动,并且资本家极力压榨工人的劳动,企图让工人无休止地不停歇地为其创造价值,工人从事劳动确得不到该有的回报,资本家把这一切都放入自己的腰包。工人在劳动中体味着痛苦和压迫,而其雇佣者确坐享其成,享受快乐。正是因为工人与自身不和谐,得不到自身该有的价值,从而使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一切价值收入囊中,资本家越是想获得更多资本就越压迫工人,工人也越来越憎恨资本家,在资本主义整个社会中到处充斥着不和谐因素。马克思正是深入地认识并剖析他所处时代的不和谐,才主张消灭异化,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使人的本质得到体现,人的本性得以复归,人人主动地从事生产获得财富,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
  2.3人与社会和谐
  人类自产生以来,由于需要,人与人产生各种联系,在一定联系的基础上构成社会。人从属于社会,处于一切社会关系中,人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社会,社会又制约和支配着人。人与社会处于相互制约,相互规定的状态。人与人之间构成人的社会,社会又不断使人成为社会化的人。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社会也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在那里,社会本该为人的发展服务,但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是痛苦的和不幸的。社会只承认少数人的利益,而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和尊重,同时,社会只一味追求极端的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从不考虑文明的因素,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从来得不到保障。马克思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指出了人类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整个社会展现出光明、和谐的氛围,人类也自由地从事劳动生产,快乐而又幸福地生活,同时,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得以解决,人类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代之以自由积极主动地生活。
  3.和谐社会实现的条件和指向
  3.1和谐社会实现的条件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和经典,马克思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进而揭示出不和谐的原因最终可归结为异化。因此对异化的扬弃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条件。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自身的东西变成跟自身相对立的东西,人所创造的东西反过来变成控制人并且不属于人的一种外在东西。简单来说就是人生产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少。因此劳动就变成工人最讨厌的事情,也极其想逃避的事情。异化使得资本家极度扩张自己的财富,肆意获得更多资源。
  第一,异化使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极端对立的状态,一方面,工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但工人并非能从自然界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从自然界中创造的一切最终都进入资本家手里,因此工人越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就越证明自己是被奴役的对象。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为了扩张财富极力压榨工人占有和改造一切资源,从未考虑自然界自身承受能力,在资本家大肆掠夺下,自然界逐渐造到破坏,这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恢复能力,若不对异化进行扬弃,人们最终将丧失赖以生产生活的家园。因此,马克思主张自然界实现从异化向人化的过度,从而摆脱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异化使人与人关系出现明显敌对状态,前文中将人与人关系分为人与自身和人与人关系两个层面,异化使人不成为人,与动物没有差别,这也是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的表现。异化也使工人与资本家走向对立,资本家把工人当作机器对待,工人把资本家视为仇敌,但他又不得不听从资本家。马克思主张改变异化,达到人本性的复归,从而解决人与自身、人与人的矛盾,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第三,异化使人与社会表露出不相容状态,人与人的异化最终将导致人与社会的异化,人与人极端对立,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混沌状态。社会由人构成,人不成其为人,社会也将不成其为社会。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私有财产是异化的外在表现,共产主义也是对异化的扬弃,通过对未来共产主义的描述,力图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3.2和谐社会的最终指向
  马克思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黑暗和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力图为人类寻找一个规避一切不和谐因素的未来美好社会——共产主义。在那里,人类将实现人性的复归、自由的发展以及人与一切关系的和谐。首先,共产主义是在批判继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在《手稿》中大力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種丑恶现象,对其中的不和谐因素极端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全盘否定,他把其中的一切有益成果加以吸收和提炼,为未来共产主义所借鉴。因此,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3]这是对“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实质性概括。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是同一生产关系的不同表现,前者是后者的外在体现形式,扬弃私有财产就是扬弃异化,从而实现公有制,实现人的本质。但这类扬弃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只扬弃资本主义中异化的部分,他也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有益成分,一方面,肯定工业为历史发展带来的价值,资本家只知道从工业生产中谋取价值,却从未想过从工业中寻找人的意义,确证工人的地位。另一方面,马克思还看到了科学为社会未来发展将带来有益成果,但科学仅仅在那时被异化掩盖下去了,异化的弊端大于它自身的优点,若对其合理利用将更大限度实现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
  其次,共产主义要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自然主义是指人类以积极态度对待自然界,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合理利用和基本遵循,是人化自然的理论体现及内在依据。通过实行自然主义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道主义是指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注重对人本质的把握和人性的张扬,强调人的重要地位,不会因资本家的剥削压迫而抹杀人应有的权利和本性,人与人的矛盾自然而然得到解决。
  最后,他在《手稿》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弊端,为“真正的共产主义”作铺垫。共产主义主张对私有财产的扬弃,粗陋的共产主义同样也反对私有制,但强调的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而非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同时,粗陋的共产主义还提倡公妻制,这不但不是对人性的复归和尊重,反而是对人的极端不平衡的表现。这两种共产主义虽然已经认识到私有财产,但并非真正地了解私有财产,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因此,终将走向偏于共产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的否定和扬弃指明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并阐述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原则,同时通过对其他共产主义的批判,揭露出“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实质,为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我国当下的国家政府建设来说,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完善的高度,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期间,我国的政府官员及相关党员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但从这一点来看还远远不够,如果想要切实保障我国未来的道路正确发展和走向,那么其就需要针对当下的党员自身的干部角色意识和相匹配的党性修养进行深层次的加强和概况,因为对于党员的自身发展来说,其党性修养可谓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关注点,而且也是我国广大
期刊
摘要:“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织员是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应运而生并成长壮大起来的。独立学院是党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责,肩负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组织员亦是责任重大。  关键词:新时代;独立学院;组织员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组织员在工作中所扮演的是“六员一体”综合角色
期刊
摘要:《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从建党之日起就是如此的,而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在漫长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集中一切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历史意义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历史的必然性和人民的选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鸦片战争起至八国联军侵
期刊
摘要:党内法规不仅是治党管党的重要依据,也为依法治国提供了保障。只有厘清党内法规的功能定位,把握党内法规功能的科学内涵,努力實践党内法规的功能。本文主要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党内治理三方面论述党内法规的功能,试图揭示党内法规功能背后的政治理论和价值个性。  关键词:党内法规;功能;治理  在当今公民日益成长的趋势下,党内法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我们党正是秉持着依法执政的理念和依法治国的方略,不断
期刊
摘要:利用以CentOS为平台的NS2网络仿真软件,对Ad Hoc网络中典型的路由协议 DSDV、DSR 、AODV进行仿真与分析。仿真中选取丢包率这个指标对DSDV、DSR 、AODV进行性能评估。通过改变数据流速度、节点停留时间来分析比较这些参数的改变对这三个协议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Ad Hoc 网络;DSDV;DSR;AODV  0 引言  在Ad Hoc网络中,各节点兼有主机和路由器的
期刊
摘要: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喀什地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使得党在部分地区基层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新疆社会稳定工作。本文以伽师县A村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为例,探索了开展喀什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对喀什地区农村党组织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南疆地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践探索  中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国际社会中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作为当前高科技产品当中的佼佼者,可谓是首屈一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推进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线上和线下消费二者的完美融合,互联网的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利用和吸收,对于这种高科技的产物,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社会那是必然的。现代社会当中的高科技研发当中的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物联网的迅速成长使得物联网在科技方面的核心技术和科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
期刊
摘要:面对山东能源公司成立后的发展战略和五个超越的企业文化内涵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方向。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山东能源公司成立后的发展战略和五个超越的企业文化内涵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
期刊
摘要:中国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活动相统一,只有把中国红色文化放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实践的大背景下研究,才能确立中国红色文化史的科学地位,才能更好的发挥红色文化作用。对红色文化相关的从严、研究人员,掌握红色文化的历史分区框架,也大有裨益。对中国红色文化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起点。  关键词:红色文化;历史分期  中国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青山白化”“墓穴危机”更是将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这些社会问题,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学界关于推广生态殡葬现行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殡葬领域制度优化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殡葬;制度优化;环境保护;应对老龄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规模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