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阐述了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的设置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自主学习
新课改的提出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逻辑思维、算数能力等数学能力发展的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落后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用的情况,许多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更加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一、整合教材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在进行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前,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教材的内容,展开数学课程的优化设置。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并结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定教学的课程安排。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包括统计、测量、计算等知识点[1],教师要通过多课时的设置,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6~10的加减法”上,利用多课时的课程分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练习6~10加减法的计算,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也可以多手段地展开数学计算的练习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相关内容,编制10道1~10的加减法计算题,并通过交换作答的方式,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教材中重难点知识的讲解。然而,在现在这个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逐渐转变课堂的主体地位,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師的依赖程度[2]。结合预习作业的设置和“学案”的发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结合教师发放的“学案”,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用自己的话语回答“分母相同的分数计算的特点”“分母不同的分数计算特点”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重点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答疑。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又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问题的设置注重与实际的联系
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一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引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研究与思考,而将其设置在实际的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类似实际问题”的认知,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小组成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教师可以提出“小组中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小组中有多少人喜欢蓝色?”“小组中有多少人喜欢数学课?”“小组中有多少人喜欢唱歌?”等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统计练习,并制作出统计表格。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与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较为热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结合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教师可以设置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以问题提出与解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探究兴趣,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结果的假设与验证。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时,可以设置画出一个复杂的多边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该多边形究竟有多少种面积的计算方式,并进行演示。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热情,实现数学的创新思考,有效培养起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重点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的设置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龚晓琼.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8(20):78.
[2]贺社明.小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26.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自主学习
新课改的提出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逻辑思维、算数能力等数学能力发展的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落后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用的情况,许多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更加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一、整合教材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在进行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前,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教材的内容,展开数学课程的优化设置。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解,并结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定教学的课程安排。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包括统计、测量、计算等知识点[1],教师要通过多课时的设置,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6~10的加减法”上,利用多课时的课程分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练习6~10加减法的计算,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教师也可以多手段地展开数学计算的练习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相关内容,编制10道1~10的加减法计算题,并通过交换作答的方式,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教材中重难点知识的讲解。然而,在现在这个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逐渐转变课堂的主体地位,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師的依赖程度[2]。结合预习作业的设置和“学案”的发放,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结合教师发放的“学案”,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用自己的话语回答“分母相同的分数计算的特点”“分母不同的分数计算特点”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重点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答疑。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又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问题的设置注重与实际的联系
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一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引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研究与思考,而将其设置在实际的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类似实际问题”的认知,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小组成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教师可以提出“小组中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小组中有多少人喜欢蓝色?”“小组中有多少人喜欢数学课?”“小组中有多少人喜欢唱歌?”等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统计练习,并制作出统计表格。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与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较为热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结合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教师可以设置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以问题提出与解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探究兴趣,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结果的假设与验证。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时,可以设置画出一个复杂的多边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该多边形究竟有多少种面积的计算方式,并进行演示。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热情,实现数学的创新思考,有效培养起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重点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的设置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龚晓琼.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8(20):78.
[2]贺社明.小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