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这是让学生从感性数学观过渡到理性数学观的捷径.而教师有效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14
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巩固已学的知识,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但是教师的提问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问题的难度,给予适当提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提问技巧.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1].
一、提问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教学中,有些教师很注重提问,但是提问总是抓不住重点,所提的问题与课本的知识关联不大.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通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结合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适时地给予一些提示来降低问题的难度,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提问时需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太简单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太难又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只有难度适中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提问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
有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叫学生起来回答,但是教师根本不去关注这个学生,而是去盯着其他学生,看他们是否有违纪现象.这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回答的热情可能在一瞬间就会被浇灭.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回答者,通过点头和一些积极的手势鼓励学生,让学生得到足够的尊重.当学生脸上出现困惑的表情时,不能立即叫学生坐下或者叫其他学生回答,而是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当学生表明无法回答此问题后,再另叫学生起来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该学生鼓励而不是批评.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再作出适当的评价.通过分析学生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后,教师再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找准数学提问的点
在何时提出问题都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技巧.对于大多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需要多提问.对关键的知识点提问必不可少.例如:有个多项式a3-2a2b3 a4,请问该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是多少?对教师给的这个问题,出现了以下几种答案.甲:项为4,次数为3;乙:项为4,次数为5;丙:项为3,次数为5.分析以上几个答案,就可以知道学生没有掌握多项式项和次数的含义(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这时给时间学生回忆多项式的含义,教师准确地说出定义,再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然后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另外还需要注重在知识模糊点的设问.例如在学习初中概率的过程中,学生对概率的一些知识点通常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可用抛骰子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有两颗骰子同时抛出,请问两个骰子正面至少有一个2出现的概率为多少?好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是13,因为学生理解的答案是(2,1);(2,2);(2,3);(2,4);(2,5);(2,6);(1,2);(2,2);(3,2);(4,2);(5,2);(6,2).只要对这个答案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2,2)重复了,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1136.在解概率的问题时,p=nm,m表示所有的结果,n表示满足特定情况的结果.其中要注意求n,m时不能重复,而提出上述类似的问题时,要让学生对数据的有效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要想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教师还需要在知识的难点处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2].
学好初中数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教师要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现有水平,适时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的习惯,使课堂中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王爱光.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林荣.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3(3):134-135.
(责任编辑 黄桂坚)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14
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巩固已学的知识,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但是教师的提问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问题的难度,给予适当提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提问技巧.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1].
一、提问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教学中,有些教师很注重提问,但是提问总是抓不住重点,所提的问题与课本的知识关联不大.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通过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结合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适时地给予一些提示来降低问题的难度,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提问时需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太简单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太难又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只有难度适中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提问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
有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叫学生起来回答,但是教师根本不去关注这个学生,而是去盯着其他学生,看他们是否有违纪现象.这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回答的热情可能在一瞬间就会被浇灭.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回答者,通过点头和一些积极的手势鼓励学生,让学生得到足够的尊重.当学生脸上出现困惑的表情时,不能立即叫学生坐下或者叫其他学生回答,而是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当学生表明无法回答此问题后,再另叫学生起来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该学生鼓励而不是批评.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再作出适当的评价.通过分析学生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后,教师再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找准数学提问的点
在何时提出问题都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技巧.对于大多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需要多提问.对关键的知识点提问必不可少.例如:有个多项式a3-2a2b3 a4,请问该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是多少?对教师给的这个问题,出现了以下几种答案.甲:项为4,次数为3;乙:项为4,次数为5;丙:项为3,次数为5.分析以上几个答案,就可以知道学生没有掌握多项式项和次数的含义(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这时给时间学生回忆多项式的含义,教师准确地说出定义,再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然后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掌握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另外还需要注重在知识模糊点的设问.例如在学习初中概率的过程中,学生对概率的一些知识点通常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可用抛骰子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有两颗骰子同时抛出,请问两个骰子正面至少有一个2出现的概率为多少?好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是13,因为学生理解的答案是(2,1);(2,2);(2,3);(2,4);(2,5);(2,6);(1,2);(2,2);(3,2);(4,2);(5,2);(6,2).只要对这个答案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2,2)重复了,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1136.在解概率的问题时,p=nm,m表示所有的结果,n表示满足特定情况的结果.其中要注意求n,m时不能重复,而提出上述类似的问题时,要让学生对数据的有效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要想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教师还需要在知识的难点处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2].
学好初中数学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教师要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现有水平,适时提出难度相当的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的习惯,使课堂中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王爱光.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林荣.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3(3):134-135.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