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但目前课堂提问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生物教师,应通过师生的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对教师的访谈等手段,来查找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无效和低效的环节,分析造成提问无效和低效的原因,并探寻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提问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16
一、避免无意义提问,精心设置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会采用“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常常会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些提问大多没有思考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和重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甚至阻碍教学进程。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提问时应巧设疑难,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时候,教师会提一些目的不明、不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如某教师在引入血糖平衡的调节时,这样讲解:“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吗?是的,我们都知道血糖的来源有消化道吸收,是不是?那我们看一下还有什么呢?”接着他讲解课本中血糖的三个来源……这些问题是用教师的自问自答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效果并不好。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哪种糖?血糖的来源有哪些?去向何处?由问题可以将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
三、提问时应降低问题的难度
问题的难度直接关系到提问的有效性,难度过大的问题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建议不提。对于有必要提但难度又比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或辅助工具,降低问题的难度。
例如,教师讲解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字部分,然后给出问题:“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理是什么?”这显然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而这部分内容又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所以教师无法回避。那么教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动画降低问题的难度。
四、应把握好提问时机
超前的提问,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思维混乱,因无法作答而失去思考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滞后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毫不费力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提问因缺乏思维深度而简单乏味,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大多会在课始提问,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有些问题过早提出并在较短时间内要求学生作答是不合适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在学生对原有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而又在某一方面存在问题思考而不得时,教师才给予启发,而不是生硬地将问题塞给学生。所以教师应当把握好提问时机,如提问在学生疑惑处、思维转折处等。
五、提问后应给予适宜的思考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下面的情况:有时因为课时紧张,教师还没有等学生说完,便打断学生的发言,越俎代庖,急急忙忙说出答案,或者当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没有采取适当的助答措施,反而对其粗暴训斥,这些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在等待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巡视课堂,注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掌握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情况。等待时间要视问题的类型和学生的反应而定,如果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有关知识记忆型的,等待时间可稍短些;如果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那么等待的时间就应稍长一些。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那段思考时间,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也是知识结构迅速重组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段时间,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发现学生思维的盲区,给予点拨。
六、提问后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表扬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运用表扬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表扬的几个维度:在什么时候表扬,表扬对谁有用,表扬的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在运用表扬的时候,要向学生阐明其表现突出的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无原则的表扬对自主意识强的学生会适得其反。对于回答得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要急于否定,更不能随意批评。在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没有给出准确的应答,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不妨给予其适当的点拨和鼓励,不要让其产生因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而认为自己不行的想法。教师对问题的评价应当针对问题本身进行剖析,绝对不能针对学生人格来评价。例如“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搞不懂”,这样的评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评价时应当慎重。
针对课堂提问,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提问技能;要不断地思考、探索,争取做到有效提问、高效提问。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高中生物 提问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16
一、避免无意义提问,精心设置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会采用“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常常会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些提问大多没有思考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和重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甚至阻碍教学进程。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提问时应巧设疑难,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时候,教师会提一些目的不明、不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如某教师在引入血糖平衡的调节时,这样讲解:“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吗?是的,我们都知道血糖的来源有消化道吸收,是不是?那我们看一下还有什么呢?”接着他讲解课本中血糖的三个来源……这些问题是用教师的自问自答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效果并不好。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哪种糖?血糖的来源有哪些?去向何处?由问题可以将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问题。
三、提问时应降低问题的难度
问题的难度直接关系到提问的有效性,难度过大的问题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建议不提。对于有必要提但难度又比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或辅助工具,降低问题的难度。
例如,教师讲解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字部分,然后给出问题:“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理是什么?”这显然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而这部分内容又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所以教师无法回避。那么教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动画降低问题的难度。
四、应把握好提问时机
超前的提问,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思维混乱,因无法作答而失去思考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滞后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毫不费力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提问因缺乏思维深度而简单乏味,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大多会在课始提问,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有些问题过早提出并在较短时间内要求学生作答是不合适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在学生对原有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而又在某一方面存在问题思考而不得时,教师才给予启发,而不是生硬地将问题塞给学生。所以教师应当把握好提问时机,如提问在学生疑惑处、思维转折处等。
五、提问后应给予适宜的思考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下面的情况:有时因为课时紧张,教师还没有等学生说完,便打断学生的发言,越俎代庖,急急忙忙说出答案,或者当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没有采取适当的助答措施,反而对其粗暴训斥,这些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在等待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巡视课堂,注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掌握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情况。等待时间要视问题的类型和学生的反应而定,如果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有关知识记忆型的,等待时间可稍短些;如果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那么等待的时间就应稍长一些。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那段思考时间,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也是知识结构迅速重组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段时间,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发现学生思维的盲区,给予点拨。
六、提问后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表扬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运用表扬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表扬的几个维度:在什么时候表扬,表扬对谁有用,表扬的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在运用表扬的时候,要向学生阐明其表现突出的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无原则的表扬对自主意识强的学生会适得其反。对于回答得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要急于否定,更不能随意批评。在课堂上,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没有给出准确的应答,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不妨给予其适当的点拨和鼓励,不要让其产生因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而认为自己不行的想法。教师对问题的评价应当针对问题本身进行剖析,绝对不能针对学生人格来评价。例如“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搞不懂”,这样的评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评价时应当慎重。
针对课堂提问,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提问技能;要不断地思考、探索,争取做到有效提问、高效提问。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