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要想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体会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坚强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对提高学生成绩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培养兴趣 感情交流 毅力培养 学习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53-02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在全人口中表现为从低到高的常态分布状态,即两头小中间大。取样调查表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智力发展低常的约占3%,智力发展超常的所谓“超常儿童”约占1%。除低常和超常外,绝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属于智力正常水平。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与信心,心理极为脆弱,情绪极为被动,使得物理课成绩参差不齐,不尽人意。因此,要想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体会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坚强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对提高学生成绩所起的作用。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自觉地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都说明兴趣在学习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物理教学如何利用本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优势,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在培养兴趣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联系实际,引发兴趣
物理课中有许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若能正确运用并把握好尺度,即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用一个平底烧瓶,在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让水慢慢冷却,学生出乎意料地发现气球向瓶里膨大。开始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然后急欲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引导学生分析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和流动性,使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接着再做“空气称重实验”,说明空气也受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作用。这样学生每上一节课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参与,提高兴趣
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希望所发现的内容能被他人认可,尤其是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学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一些容易做的演示实验和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活动,我都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做。例如在讲“压强”时,先让学生两手指捏住笔的两端,学生会有不同的感觉,启发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不同的猜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准备器材进行实验,最后再进行总结。针对同一问题,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解决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为其灵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好的补充形式,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例如,有的学生善于小制作,心灵手巧,有的学生爱好无线电,我就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实验仪器制作小组、无线电课外活动小组,指导他们进行一些教学仪器和教具的制作,如弹簧秤、照明电路示教板、电阻定律示教板等,组装一些简单的收音机。在制作过程中我及时辅导,鼓励他们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每次制作成功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另外,我还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评比活动,办科技板报、手抄报,介绍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条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二、加强师生感情交流,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亲其师,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人总是喜欢喜欢自己的人”是现代人的特点。良好的师生关系确实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修养,博览群书,知识广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你的信赖。一个赢得学生敬重的老师,自然会被学生引为楷模,学生自然会学你所讲的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多方位地给予关怀,鼓励和教导。课堂上,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能嘲笑,努力发现进步的地方,及时表扬,同时中肯指出错误,帮助提高,对于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当众给予鼓励和表彰,对于进步显著的同学也不要忽视,使尽可能多地让同学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器重。感受到被老师认识其价值的愉快,这种愉快心境无疑又会转化为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我班有名叫李霞的学生智力条件很好,但由于父母离异,养成许多坏习惯,上课不专心,也不做作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我知道后找到她,和她谈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她,在课堂有意识提问她,答对了及时表扬,答错了让同学们一起加以分析原因,慢慢的她树立起信心,渐渐成了班中的活跃分子,受到各课老师的一致赞赏。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加强师生交流的重要性。
三、加强毅力培养,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他们具有顽强的毅力,知难而进,战胜困难,达到预定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必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高尚的学习情感。我结合课本,不时讲一些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例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牛顿通过苹果的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富兰克林冒着被雷电击毙的危险去做风筝实验,使人类有了避雷针;诺贝尔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才制作出了性质稳定的硝化甘油炸药等等。通过这些让学生在学习他们敢于探索、坚持真理不畏艰难的同时,也让学生觉得发明创造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只要细心观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牛顿、瓦特等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制订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在一定的时间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制订适合自己适合学科的计划。如物理学习计划我们可以这样制订:
课前:预习课本知识,联系已知的相关内容,找出疑点和难点。
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观察,勤动手,动脑,着重理解。
课外: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多做一些小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的进一层理解和应用。
平时督促和监督学生严格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去做,时间长了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总之,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很多,其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很多,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黄宝娥.素质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3]陈文君.非智力因素理论与素质教育[J].衡水师专学报,1999(1).
[4]张朝栋.略论非智力因素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9(1).
[关键词]培养兴趣 感情交流 毅力培养 学习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53-02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在全人口中表现为从低到高的常态分布状态,即两头小中间大。取样调查表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智力发展低常的约占3%,智力发展超常的所谓“超常儿童”约占1%。除低常和超常外,绝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属于智力正常水平。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与信心,心理极为脆弱,情绪极为被动,使得物理课成绩参差不齐,不尽人意。因此,要想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体会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坚强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对提高学生成绩所起的作用。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自觉地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都说明兴趣在学习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物理教学如何利用本学科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优势,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在培养兴趣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联系实际,引发兴趣
物理课中有许多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若能正确运用并把握好尺度,即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用一个平底烧瓶,在其中装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让水慢慢冷却,学生出乎意料地发现气球向瓶里膨大。开始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然后急欲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引导学生分析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和流动性,使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接着再做“空气称重实验”,说明空气也受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作用。这样学生每上一节课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参与,提高兴趣
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希望所发现的内容能被他人认可,尤其是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学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一些容易做的演示实验和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活动,我都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做。例如在讲“压强”时,先让学生两手指捏住笔的两端,学生会有不同的感觉,启发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不同的猜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准备器材进行实验,最后再进行总结。针对同一问题,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解决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为其灵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好的补充形式,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例如,有的学生善于小制作,心灵手巧,有的学生爱好无线电,我就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实验仪器制作小组、无线电课外活动小组,指导他们进行一些教学仪器和教具的制作,如弹簧秤、照明电路示教板、电阻定律示教板等,组装一些简单的收音机。在制作过程中我及时辅导,鼓励他们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每次制作成功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另外,我还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评比活动,办科技板报、手抄报,介绍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条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二、加强师生感情交流,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亲其师,信其道”是富于哲理的古训。“人总是喜欢喜欢自己的人”是现代人的特点。良好的师生关系确实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修养,博览群书,知识广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你的信赖。一个赢得学生敬重的老师,自然会被学生引为楷模,学生自然会学你所讲的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多方位地给予关怀,鼓励和教导。课堂上,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能嘲笑,努力发现进步的地方,及时表扬,同时中肯指出错误,帮助提高,对于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当众给予鼓励和表彰,对于进步显著的同学也不要忽视,使尽可能多地让同学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器重。感受到被老师认识其价值的愉快,这种愉快心境无疑又会转化为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例如我班有名叫李霞的学生智力条件很好,但由于父母离异,养成许多坏习惯,上课不专心,也不做作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我知道后找到她,和她谈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她,在课堂有意识提问她,答对了及时表扬,答错了让同学们一起加以分析原因,慢慢的她树立起信心,渐渐成了班中的活跃分子,受到各课老师的一致赞赏。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加强师生交流的重要性。
三、加强毅力培养,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他们具有顽强的毅力,知难而进,战胜困难,达到预定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必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高尚的学习情感。我结合课本,不时讲一些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例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牛顿通过苹果的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富兰克林冒着被雷电击毙的危险去做风筝实验,使人类有了避雷针;诺贝尔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才制作出了性质稳定的硝化甘油炸药等等。通过这些让学生在学习他们敢于探索、坚持真理不畏艰难的同时,也让学生觉得发明创造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只要细心观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牛顿、瓦特等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制订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在一定的时间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制订适合自己适合学科的计划。如物理学习计划我们可以这样制订:
课前:预习课本知识,联系已知的相关内容,找出疑点和难点。
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观察,勤动手,动脑,着重理解。
课外: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多做一些小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的进一层理解和应用。
平时督促和监督学生严格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去做,时间长了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总之,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很多,其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很多,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黄宝娥.素质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3]陈文君.非智力因素理论与素质教育[J].衡水师专学报,1999(1).
[4]张朝栋.略论非智力因素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