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大碰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第一次大解放-----百家争鸣。在此期间出现了使人拘而多畏的阴阳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的儒学、尚简的墨家、严而少恩的法家、因时而变的道家等。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焚书坑儒”的洗礼。汉朝的建立掀起了一阵阵“黄老之学”的热潮,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继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此之后的历史发展当中,儒学不断与玄学、释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相融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文化体系,从而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进程。本文将以“洪洞通背拳”为文化背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进行阐述。
洪洞通背拳是一套完整系统的中国汉族传统拳种,并兼内外两家之优点,从传承到发展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并且广泛流传于山西、上海、陕西、天津、河北、江西、湖北、巴西等地,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以该拳种的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强不息、辩证思维、崇信笃义、天地人和、万物同源,殊途同归。
一、自强不息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洪洞通背拳讲究天天练习,日日揣摩,久而久之,方得真妙。习拳中总不离苦,贵在有恒心,让自己无论是在身体上、技艺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有一种质的飞跃。而这正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精神特质,中国人讲究的不求有超世之才但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态度,使中国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取得不断的突破的,正因如此,中国人才能在抵御外辱的艰苦抗战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很多外国人不解,为何看似一盘散沙的中国会在对外的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那是因为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从血液里就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自强不息”放在《易经》的第一卦乾卦的原因。
二、辩证思维
洪洞通背拳在训练的过程中讲究慢,所谓慢即是快,看似慢实则是在打好基础,最终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快,反之亦然。洪洞通背拳大师程永泉说“先察天时,后观地利,中晓人和。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无所不……”所谓用文济武,守静抱动,弱而强,柔而刚,这都是以道家辩证的视角看待问题,也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讲的守弱抱强,福祸相依以及转化思想。而辩证思维体现在机变不测,以正守,以奇胜,奇正相形,变化无穷。这种思想广泛体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最典型的就是《道德经》以及《易经》,道德经运用多达85对以上的对立概念,比如高低、大小、前后、长短、强弱、亡寿等。易经在六十四卦中也采用多达56卦的对立概念,比如乾坤、否泰等,这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崇信笃义
在洪洞通背拳中双手双脚代表四方,手和脚的五趾代表五祖立世,拇指为祖先、食指为师父。这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教导的义,所谓的大义,即立足于天地之间,怀有一颗感恩而崇敬的心去尊师重道并去回馈社会。程永泉老先生在《接手歌》中写道:“无德私拳鬼藏手”这也是他在教导弟子时一贯倡导的思想,所学者须崇信笃义,用所学于正道,这是对于个人来讲。樊一魁老先生的《忠义拳谱》中写道:“抬头观天见日光,目视手指天在上,忠善降福恶遭殃,武术要把道德讲,不明武理似虎狼,爱国立志公道想,忠义救国万古扬。”老先生所讲的是用于民族大义。儒家向来宣扬“人无信,则无立。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而以上两者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崇信笃义精神特质的重要体现。
四、天地人和
中国历来是一个讲究和谐的国家,所谓和谐也就是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做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心灵与外界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洪洞通背拳讲究以“天为弓,地为弦,人为箭”以此做到以自我为体,以自然为用。同时还灵活利用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物性,来服务艺术,使之不断丰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再者,该拳在练习过程中也讲求言午乐道,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顺应天时的变化,根据自然的规律,完成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五、万理同源,同归殊途
《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通背者,集世大全,万历阴阳,人一(所谓一者,一、移、医、易、艺也)理合,习通背者讲究精通医学,明白易理,熟于技艺,知晓万理归一,这也是中国哲人历来的内在追求,实现以博赡博,最终到达道的境界。《淮南子》中所说的:“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说的就是明道。
综述,由洪洞通背拳的视角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使传统文化的研究更具有活力和色彩,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新时代的发展,如若能善加利用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推崇我国文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洪洞通背拳是一套完整系统的中国汉族传统拳种,并兼内外两家之优点,从传承到发展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并且广泛流传于山西、上海、陕西、天津、河北、江西、湖北、巴西等地,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以该拳种的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强不息、辩证思维、崇信笃义、天地人和、万物同源,殊途同归。
一、自强不息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洪洞通背拳讲究天天练习,日日揣摩,久而久之,方得真妙。习拳中总不离苦,贵在有恒心,让自己无论是在身体上、技艺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有一种质的飞跃。而这正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精神特质,中国人讲究的不求有超世之才但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态度,使中国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取得不断的突破的,正因如此,中国人才能在抵御外辱的艰苦抗战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奇迹,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很多外国人不解,为何看似一盘散沙的中国会在对外的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那是因为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从血液里就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自强不息”放在《易经》的第一卦乾卦的原因。
二、辩证思维
洪洞通背拳在训练的过程中讲究慢,所谓慢即是快,看似慢实则是在打好基础,最终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快,反之亦然。洪洞通背拳大师程永泉说“先察天时,后观地利,中晓人和。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无所不……”所谓用文济武,守静抱动,弱而强,柔而刚,这都是以道家辩证的视角看待问题,也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讲的守弱抱强,福祸相依以及转化思想。而辩证思维体现在机变不测,以正守,以奇胜,奇正相形,变化无穷。这种思想广泛体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最典型的就是《道德经》以及《易经》,道德经运用多达85对以上的对立概念,比如高低、大小、前后、长短、强弱、亡寿等。易经在六十四卦中也采用多达56卦的对立概念,比如乾坤、否泰等,这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崇信笃义
在洪洞通背拳中双手双脚代表四方,手和脚的五趾代表五祖立世,拇指为祖先、食指为师父。这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教导的义,所谓的大义,即立足于天地之间,怀有一颗感恩而崇敬的心去尊师重道并去回馈社会。程永泉老先生在《接手歌》中写道:“无德私拳鬼藏手”这也是他在教导弟子时一贯倡导的思想,所学者须崇信笃义,用所学于正道,这是对于个人来讲。樊一魁老先生的《忠义拳谱》中写道:“抬头观天见日光,目视手指天在上,忠善降福恶遭殃,武术要把道德讲,不明武理似虎狼,爱国立志公道想,忠义救国万古扬。”老先生所讲的是用于民族大义。儒家向来宣扬“人无信,则无立。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而以上两者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崇信笃义精神特质的重要体现。
四、天地人和
中国历来是一个讲究和谐的国家,所谓和谐也就是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做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心灵与外界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洪洞通背拳讲究以“天为弓,地为弦,人为箭”以此做到以自我为体,以自然为用。同时还灵活利用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物性,来服务艺术,使之不断丰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再者,该拳在练习过程中也讲求言午乐道,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顺应天时的变化,根据自然的规律,完成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五、万理同源,同归殊途
《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通背者,集世大全,万历阴阳,人一(所谓一者,一、移、医、易、艺也)理合,习通背者讲究精通医学,明白易理,熟于技艺,知晓万理归一,这也是中国哲人历来的内在追求,实现以博赡博,最终到达道的境界。《淮南子》中所说的:“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说的就是明道。
综述,由洪洞通背拳的视角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使传统文化的研究更具有活力和色彩,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新时代的发展,如若能善加利用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推崇我国文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