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如何引领“深度”的数学对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ng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产生不是被迫应答的,而是有自身学习需求的可说、可交流的话语呢?怎样才能让教师顺利退出教学中的“传话”与“框架”设定机制,把课堂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主体自主建构的过程。就数学学习而言,优化学生主体与教材(文本)的深层对话,是促进课堂建构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中的“学生与文本对话”,特指学生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调动潜在的思维灵性,通过阅读教材构建意义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训练语言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如何促成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呢?
  一、研读感悟,让对话走向深入
  所谓“研读感悟”,就是学生主体先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内容,努力从整体上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然后对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感悟。
  某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研读教材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读后,师生之间有如下对话。
  师:在这段结语中,有一个词挺特别的,你发现了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疑惑地)这里为什么要用上两个“通常”呢?
  生2:(连忙补充)这里两个通常的意思相同吗?
  生3:这里两个“通常”之外的含义是什么?
  师:读得细致,想得透彻!对于这些问题,你们能否结合刚才的例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可以先商量一下。
  生4:第一个“通常”之外的意思是,如果分母扩大若干倍后,恰好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如1/5=20/100=20%。
  生5:(马上举手)第一个“通常”之外还有一个意思,当分母缩小苦干倍后恰好是10、100、1000时,也可以直接转化。如25/500=5/100=5%。
  生6:第二个“通常”的意思是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通常”之外是指有特定要求时,应按要求保留小数。
  两个“通常”,显示出了数学结论的简约性和严密性。课堂以“通常”为突破口,展开师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随着对话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数学结论的固有内涵和丰富外延获得了个性化的领悟,数学知识的意义在逻辑对话中得以建构和生成。
  二、图文结合,让对话富有情趣
  “图文结合”,就是让学生将教材(文本)中呈现的图片信息(线段图、几何图、直观图等)和与之相匹配的文字结合起来,观图思文,读文想图,图文合一,获得对文本内涵的形象感悟。
  有位教师上一年级“问题解决”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图文结合领悟文本的:
  (课件出示人教版第二册第19页捉迷藏情境图,隐去其余两幅情境图)
  师:在这幅美丽的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朋友在捉迷藏。
  生2:我看到了6个小朋友,有些小朋友躲在大树后面。
  生3:有6个小朋友藏了起来。
  生4:(急忙地)不对!应该是7个小朋友藏了起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4:课本上面写着一句话,13个同学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了几个?所以,我知道有7个人藏了起来。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不但能从图上获得信息,还能结合文字来理解知识,真棒!
  本课知识是应用题学习的前身和雏形。所以,学生能否图文结合,理清教材要传达的信息,对日后进行应用题的系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呈现图画来传递信息的,同时通过文字描述进行诠释。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只关注图示的“画龙”情景之趣,而忽视文字的“点睛”作用之妙。因此,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将图文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在富有情趣的对话中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把握。
  三、手脑并用,让对话充满活力
  教学现实中,许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实际上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肤浅层面。数学教材充满着严谨的分析和严密的推理,只“看”不“做”,难以获得对数学知识个性化的理解。所以课堂呼唤“手脑并用”,即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展开诸如“算一算、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的实践活动,将静态凝固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伸展的数学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我曾听过一节教学《年、月、日》的课,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知道每个月究竟是大月还是小月,就能准确地说出每个月的天数,这说明,判断大月小月的本领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我发现以七月为界线,前面的大月都是单数,后面的大月都是双数。
  生2:我补充,这个规律叫做“七前单月大,七后双月大”。
  师:你们的知识面真广!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正确区分大小月了,的确是一种好办法。其实,我们教材中还介绍了一种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请同学们结合图示自学课本,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拳头凸出的地方表示什么?凹下去的地方又表示什么?
  2.2月用拳头的什么部位表示?8月呢?
  3.用自己的拳头操练一下书上介绍的方法。
  师:谁能举起拳头边指边数?(请三名代表演示)
  师:是不是凸出的地方都表示大月,凹进去的地方都表示小月?
  生3:凸出的地方都表示大月,但凹进去的地方不都表示小月,因为2月也在凹进去的地方。
  师:2月不是小月,我们一般称为“2月平”。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男生表示大月,女生表示小月,老师出示月份,请相应的那部分同学站起来。(10月、7月、4月、8月、2月)
  师:为什么老师报“2月”时大家都不站起来?
  生4:因为2月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
  教材文本所呈现的“拳头判别法”,给学习提供了“手脑并用”的巧妙契机。学生通过阅读与实践,知识得以感悟、思维得以锤炼、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使课堂散发出浓郁的生命光彩。
  “深度”教学对话使我们真切地感悟并体验着“在对话教学中,教材成为‘谈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为目的,教学真正成为教育的基本途径,对话生成彻底改变了搬运和移植知识的教学形态,教材中心知识专制不得不退场,新的教学秩序得以建立”这一美好的教学境界,今后,我们仍将为之不懈地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到其认知结构中去;数学是过程,是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呢?作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创设情境,激发体验;操作交流,形成体验;反思回味,深化体验;活化作业,延伸体验。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并最终形成影响其一生的有益的个性化的体验,从而实
目的:探索护理工作室在糖尿病足患者管理中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式和创新运行模式,并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设立护理工作室,构建伤口专科护士引领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形成基于循证
摘 要: 启发学生自觉思维的过程、教给学生基本概念的过程,特别是教给学生基本定理的过程,也是教给学生正确思维的过程:每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每个定理的产生、分析、证明和应用,每次知识框架的归纳、整理、完善和系统化工作,学生从中都可以受到最完整、最具体、最基本、最生动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尽力讲好概念、定理、例题和做好知识的系统化工作,是培养学生正确解题思维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逆向思维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罗非鱼养殖.近年来,富宁县将罗非鱼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罗非鱼养殖在县内起步晚,群众在养殖
期刊
本文在介绍我院个案管理门诊构建背景及基础上,对其运作流程相关的收案、管案、结案、信息系统建立进行全面报告.个案管理门诊通过多学科整合、联合性照护,在提高患者对医院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数学知识枯燥、抽象,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降。面对此情此景,许多数学老师也陷入迷茫之中,发出“数学不好教,越教越难教,越教越不会教”的感叹。  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在“诱、活、练、媒、思”这五
摘 要: 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必须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用到教学中去,必须注重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自主性学习,必须解决好几个主要的矛盾。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
摘 要: 作者从三个方面就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了自己的看法。具体为:问题让学生编,道理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数学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自己的理念,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念。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问题让学生编  高效课堂离不开教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学总是显得时间紧、学生的任务重。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才能满足新时代中学生的要求。我就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几点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率简单理解,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工作。高效率课堂就是在45分钟时间内,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高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