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提高跨部门调动率 绑住好人才

来源 :管理知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案例杜邦:提高跨部门调动率绑住好人才
  
  轮调有效率!杜邦每年将员工分为四类,然后聚焦在当年度要轮调的员工身上,安排符合他们发展的工作。
  杜邦电脑工程师Andy拿着自己拟定的发展计划,走进主管的办公室,接下来一个半小时的一对一面谈,Andy更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也得到主管对自己工作表现的评价与建议。
  他也和主管讨论转换跑道,改做营销工作的可能性,主管建议他从加强英文口语表达开始,往后开会都要用英文做简报、发言,未来一年,Andy也能得到公司补助,重回学校修营销课程;走出主管办公室,Andy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更笃定的期待。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生涯规划,他们不会想在同一个职位上待一辈子,”杜邦人力资源部副总程正盛表示,有上进心、能力好的员工,一旦觉得工作没有新鲜感,无法从中学习,就很可能离职,杜邦要在他们工作疲倦之前,就主动帮他们找到“下一个工作”,留住这些优秀人才。
  
  依能力及意愿,规划学习计划
  
  1995年,台湾杜邦引进“定向发展计划(target development)”,每个员工都要参加过“定向管理课程”,学习规划自己的生涯,定出发展的目标,并且根据团队精神、工作执行率等23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检视自己的现有能力、优势及缺点。
  到了年底,每个员工都会拿着更新的发展计划、问卷分析结果,和主管深入讨论,了解自己的优势、可以加强的方面;主管也能了解员工的发展意愿,运用公司资源,安排未来一年内可以提供的协助。
  根据员工的意愿与能力,主管会和人资部门、高阶主管开会讨论,找出适合该名员工的“下一个工作”,并且为他们规划出最长5年的学习计划,让员工未来转调到新职务时,可以更快进入状况,并且由主管追踪学习进度,确认员工何时可以胜任下一个工作。高阶主管和人资部门也通过此方式,更加认识第一线员工,可以更宏观的调配人力资源、培养有潜力的员工。
  因此,有成长意愿的员工,可以在杜邦得到全方位发展的机会,“当业界离职率是8%的时候,我们大概只有3%-5%,”程正盛说。
  然而,在执行之初,也会发生主管不愿让部属转调其他单位,员工因此不敢诚实和主管商量自己规划的情况。针对此,杜邦重新调整考核主管的办法,将员工的调动率也列入审查指标,让主管不仅重视部门的绩效,也关心员工的意愿和发展。
  
  鼓励学非所用,培养多元视野
  
  如今每年初,杜邦都会把员工区分成 A、B、C、D四个象限。 A象限的员工,是表现优良,今年可以晋级,承担更重要责任的员工;B象限则为需要平调的员工;而C象限,则是本身没有意愿轮调的员工;D象限的员工则是刚经过轮调,还在学习的“新人”。
  “这样我每年只要关注在A跟B象限的员工,让这些人能够动起来就好了,”程正盛说,经过象限的分类,人资部门和主管能省去评估所有员工轮调的时间,聚焦当年度需要调动的员工。全球杜邦要求A象限的员工必须有70%的人调动、B象限则需调动30%,而台湾杜邦不论A、B象限的调动率,每年都高达80%以上,共约75人。调动不但可以满足员工的意愿,更可以提供优秀员工学习各种不同技能的机会,进而更上一层楼。
  例如程正盛本身,就从电脑程序设计师,转调工厂厂务、内部稽核经理,如今成为人资主管;而现任亚太区营运总裁的黄坤煌,也从生产线主管,一路转战营销业务、企划经理、台湾区总裁,现在成为主管亚太区15国(地区)所有工厂的负责人。
  台湾跨部门调动的人数,每年都有三十几人,是亚太区事业体中最多的,比起组织第一大的日本,每年只有个位数的跨业务调动,“我们的主管每个都有多次轮调的背景,现在都‘学非所用’了,程正盛打趣的说。经过不同类型工作的轮调,让员工的视野、能力更多元,当杜邦总部选择高阶主管时,更有竞争力。
  因此,市场营收仅是亚太区排名第四的台湾,却能“出口”人才到其他事业单位,例如亚太区人资总裁蔡宪宗、微电路事业部全球总裁郑意志等,亚太区的高阶主管,台湾人就占了1/4,这倒是当初执行计划时,所没有料想到的好成绩。
  
  须追踪转调的适应情况
  
  这个制度值得肯定的是,它从员工的意愿出发。
  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是公司运作的重要基础,可以用财务诱因来培养员工的向心力;另一种方式,则是提供健全的内部升迁渠道,让员工可以在组织中,看到成长的愿景,进而留住人才。
  杜邦规模够大,而且有许多运营单位,不同类型的职缺很多,员工甚至可以跨国轮调,让这套制度能够顺利动作。台湾企业若想复制这套制度,必须先检视自己的规模是否有足够的职务可供人才流动,以免造成制度“当机”。
  另外,一旦执行这个制度,将含有大规模的转变,例如员工的工作目标、人资软硬件的配合、考核制度调整等,因此需要组织自上而下的一致共识。
  最后,也要注意员工转任后的适应程度,虽然他们已经熟悉企业文化,但进入新单位服务,仍需重新社交、适应新业务,此时主管也须加以辅导,避免员工适应不良,日后不愿再度参与轮调。(资讯来源:台湾《商业周刊》)
其他文献
与生物世界相类似的是,人类的商业世界同样也存在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现象——  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企业群体又如何  才能从企业的丛林中突围?这往往是企业  掌门人为之殚精竭虑、不懈探索的一个  问题。  “企业进化论”告诉我们:  要引领企业进化,持续经营,在这个的商业世界里创造  竞争优势,则必须持续不断地重新评价自己的外部和  内部,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配以适合的进化战略,  选择适合的
期刊
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自世界产生“企业”这一种经济组织以来,它们就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管理方法也是需要不断演进的。  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自世界产生“企业”这一种经济组织以来,它们就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管理方法也是需要不断演进的。  当代流行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初创时期,事务相对简单、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也还没有十分宽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
期刊
在复杂快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下,跨国公司要想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仅仅依靠制造和销售的全球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刻理解全球竞争环境,准确把握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竞争动态。这需要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丰富的国际化知识。为此,高层管理者需要:(1)充分了解全球竞争环境,迅速识别机会和威胁;(2)加强与国际市场客户和分支机构管理者的沟通;(3)就全球竞争的重大决策进行开诚布公、集思广益的讨论,以
期刊
生物进化几乎揭示了自然界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若干逻辑。而这同样可以揭示企业和经济的发展规律。  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以一种方式而不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有它存在的逻辑必然。而这些规律同样可以用于解释公司的演进。生物进化论实际上揭示了一种逻辑规律,它是主导动植物的行为或者特征背后“看不见的手”。一种动物或者植物以这种方式而不是另外一种方式存在,有它存在的逻辑必然。  疯狗为什么见物就咬,其实是疯狗病毒“
期刊
在企业与其环境构成的企业生态系统中,一个企业的进化可以影响到其他企业的进化,反过来,其他企业的进化又影响到该企业的进化路径,最终导致整个系统成为一个互相作用、相互促进的整体。  企业的进化与生物的进化相类似,但也有区别。在企业与其环境构成的企业生态系统中,一个企业的进化可以影响到其他企业的进化,反过来,其他企业的进化又影响到该企业的进化路径,最终导致整个系统成为一个互相作用、相互促进的整体。  对
期刊
环境和竞争催生战略选择,其中环境因素正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最主要因素。因为环境就像一个背景,尽管背景是由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企业组成的,但是市场环境就是这样一个东西,由企业组成,然而超然于企业之外。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可以说是达尔文巨著《物种起源》的思想精华。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的话,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残酷的现实,这其中更是包含了商业竞争;而后半句则对物种
期刊
技术和人类同样古老,在科学家开始着手积累可以用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知识之前,技术就出现很久了。技术进化的历史表明,环境的多样化有助于技术的演化和革新——只是不能以效率为唯一的标准,人们应当保持文化和价值的多样性。  技术和人类同样古老,在科学家开始着手积累可以用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知识之前,技术就出现很久了。在现代工业中,技术和科学也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各自对相关产业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即使在今日,一
期刊
无论企业用何种方式来发放员工的年终奖,有一条原则是共同的,那就是年终奖的发放既要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也要顾及员工的心理期望值,只有把这两者兼顾好了,年终奖才能发得“太平”,才能起到奖励和激励的作用,为企业第二年的运作埋下良好的伏笔。    据一些专业杂志调查显示。有70%以上参与调查企业把年终奖的发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专门进行,但同时也有80%以上的被调查员工对企业发放的年终奖不尽满意,企业花了心
期刊
全球最大的网络互动会议技术供应商WebEx,于2007年6月5日在广州正式发布消息:进入中国企业市场!  总部位于美国的WebEx(网迅),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多媒体集成通讯运营商。在中国已经设立由800余名技术工程师所组成的研发和技术支持团队。目前,WebEx通过授权广州华工信元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企业用户提供远程会议、在线教育解决方案。  由于具备出色的安全性,强劲的可视会晤功能以及庞大的数据实
期刊
营销韬略中小型企业如何面对价格战?    一旦发生价格战,中小型企业往往很难应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预防的角度来进行解决。  其实,价格战也是一种不错的竞争策略,方法简便,组织实施容易,且市场见效快,适用范围广,几乎适合于所有的企业采用。这价格策略用起来容易,可实施了之后,究竟有多长远的效果,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和风险又都有哪些,可就需要认真考察了。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过多的使用价格策略,带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