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计算能力的提高是这一切的基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计算教学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先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645”误写成“654”等。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 857 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5.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既有着积极的作用,又有着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则主要依赖感性经验的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在计算方面,则会看不到题目的变化与独立性,仍旧以旧经验去解决问题。
6.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我根据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1.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小小计算能手”,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2.训练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最大程度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3.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
4.日常入手,培养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一是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二是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三是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四是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
5.重视估算,培养能力
估算能促进学生对数感的形成,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可以采用“估算——计算——验算”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让估算最终也能指导后面的计算。
如在教学例题:估算98+192时,让学生先思考98和192分别接近几百,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当教学完笔算后,将正确的得数与估计结果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估计的结果应该和正确的得数很相近,进而也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6.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進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题目抄错,如将“-”看成“+”;将“645”误写成“654”等。还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经从 857 中多减2了,应该加上2。
4.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
5.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既有着积极的作用,又有着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则主要依赖感性经验的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在计算方面,则会看不到题目的变化与独立性,仍旧以旧经验去解决问题。
6.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我根据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1.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小小计算能手”,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2.训练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最大程度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3.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
4.日常入手,培养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一是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二是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三是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四是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
5.重视估算,培养能力
估算能促进学生对数感的形成,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计算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可以采用“估算——计算——验算”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让估算最终也能指导后面的计算。
如在教学例题:估算98+192时,让学生先思考98和192分别接近几百,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当教学完笔算后,将正确的得数与估计结果相比较,让学生明白估计的结果应该和正确的得数很相近,进而也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6.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進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