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弟子规》说起,通过对《弟子规》的优点,文章最后着重提出了《弟子规》在语文学科渗透的模式。
关键词:《弟子规》;语文教学;素质与修养
一、 《弟子规》概述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弟子规》启蒙教育读物蕴含着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的集中反映,华夏子孙世世代代奉之为圣贤之书、经典著作。新时期,素质教育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而《弟子规》重视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德行实践,恰恰契合这一教育指导思想,无疑是新时期德育教育的一部好的教材。
二、 《弟子规》的优点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弟子规》则是强调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与道德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必定能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并进一步实现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使二者相融相通,互促互进。
1. 《弟子规》富于形式美,有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记忆能力比较弱,学习意志力差,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弟子规》以三字成句,两句一韵,四句连意的形式编撰而成,整篇行文讲究句式对偶、押韵的形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优美舒服。从内容上讲,《弟子规》阐述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常识与行为规范,注重生活教育,内容简单浅显,道理通俗易懂。总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弟子规》的编写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引导他们走入生活情境,勾起他们学语文的欲望。借鉴《弟子规》的德育意义和语言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弟子规》教育,必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文是鲜活灵动且富有情趣之美。
2. 《弟子规》具有丰富性,有助于拓宽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弟子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古往今来、人情世故、衣食住行等等,其中都是教人敦伦尽份,闲邪存诚的基本道理。《弟子规》内容的丰富性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增加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有利于提高他们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此外,通过对读物中涉及内容的解读,可以让学生们窥见古人圣贤的为人之道和处世方式,启迪生存智慧。从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来讲,开展《弟子规》渗透教学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勇于实践,可以最大可能地拓展语文学科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概括起来说,在语文课堂融入《弟子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
三、 《弟子规》在语文学科渗透教学模式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因此语文学科最适合《弟子规》渗透教学,这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总的来说,在语文课堂开展《弟子规》渗透教学可以着重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进行。
1.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
众所周知,《弟子规》教材1080个字就有481个生字,其中有很多字词至今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因此熟读《弟子规》之后,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增加他们识字量。现代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也逐渐关注并借鉴这一优点,从很多古代蒙学中汲取知识精髓,并灵活地运用于语文教材。如在一二年级识字教学中就能常常见到类似于这样的句式:“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好孩子,人人夸。”仔细揣摩,其实是模仿《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想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句子。以《弟子规》读物为参照,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语文中的经典篇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与《弟子规》读物两者之间的知识关联点,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词汇,同时又能增加经典读物的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
2.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
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与老师的对话过程,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文化审美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现行的语文课文基本上是文选型的设计,阅读教学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核心方式。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追根探源,很多学生语文学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丢失了阅读这个教育的“根本”。因此,语文教师要具备融汇古今的能力,能够将课文解读与《弟子规》教育巧妙地进行转换。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讲信用》表现的主题就是“诚信”,而在《弟子规》中有关于“诚信”的语言描述真是字字珠玑,如“凡出言 信为先”“事非宜 勿轻诺”“奸巧语 秽污词”等等。教师要适时地将《弟子规》当中的经典名句穿插于课文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人文积淀,努力探寻教材与《弟子规》内在的一致性,使现代语文和蒙学经典互为补充、相融相通。若能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更容易水到渠成。
3. 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
新月派诗歌曾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張,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既富有乐感之美,辞藻美丽且具有色彩,句式匀称整齐。作文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体,《弟子规》的撰写内容与形式非常符合“诗歌三美”的要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弟子规》文中的押韵、平仄、对仗、词汇等运用手法,以此来启发学生领略古文的美,并选取其中经典字词、句式加以运用。小学写作教学通常分为“写话”与“习作”两个阶段,例如,在“写话”阶段可以要求学生把书中的“学习习惯培养”参照《弟子规》中的类似句式对应起来写一写、读一读、记一记。在“习作”教学阶段,像类似于“妈妈,您听我说”这样的主题作文,可以引用《弟子规》的经典故事,指导学生如何表达对母亲的“孝”:在行为上要“谨”,在言语上要“信”,在学习上要“勤”等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弟子规》雕琢人美好的心灵,塑造人健康的人格,以常态的语文课堂为立足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定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格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亮.《弟子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2]周明杰.《弟子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弟子规》;语文教学;素质与修养
一、 《弟子规》概述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弟子规》启蒙教育读物蕴含着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的集中反映,华夏子孙世世代代奉之为圣贤之书、经典著作。新时期,素质教育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而《弟子规》重视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德行实践,恰恰契合这一教育指导思想,无疑是新时期德育教育的一部好的教材。
二、 《弟子规》的优点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弟子规》则是强调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与道德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必定能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并进一步实现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使二者相融相通,互促互进。
1. 《弟子规》富于形式美,有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记忆能力比较弱,学习意志力差,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弟子规》以三字成句,两句一韵,四句连意的形式编撰而成,整篇行文讲究句式对偶、押韵的形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优美舒服。从内容上讲,《弟子规》阐述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常识与行为规范,注重生活教育,内容简单浅显,道理通俗易懂。总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弟子规》的编写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引导他们走入生活情境,勾起他们学语文的欲望。借鉴《弟子规》的德育意义和语言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弟子规》教育,必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文是鲜活灵动且富有情趣之美。
2. 《弟子规》具有丰富性,有助于拓宽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弟子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古往今来、人情世故、衣食住行等等,其中都是教人敦伦尽份,闲邪存诚的基本道理。《弟子规》内容的丰富性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增加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有利于提高他们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此外,通过对读物中涉及内容的解读,可以让学生们窥见古人圣贤的为人之道和处世方式,启迪生存智慧。从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来讲,开展《弟子规》渗透教学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勇于实践,可以最大可能地拓展语文学科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概括起来说,在语文课堂融入《弟子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
三、 《弟子规》在语文学科渗透教学模式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因此语文学科最适合《弟子规》渗透教学,这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总的来说,在语文课堂开展《弟子规》渗透教学可以着重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进行。
1. 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
众所周知,《弟子规》教材1080个字就有481个生字,其中有很多字词至今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因此熟读《弟子规》之后,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增加他们识字量。现代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也逐渐关注并借鉴这一优点,从很多古代蒙学中汲取知识精髓,并灵活地运用于语文教材。如在一二年级识字教学中就能常常见到类似于这样的句式:“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好孩子,人人夸。”仔细揣摩,其实是模仿《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想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句子。以《弟子规》读物为参照,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语文中的经典篇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与《弟子规》读物两者之间的知识关联点,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词汇,同时又能增加经典读物的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
2.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
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与老师的对话过程,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文化审美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现行的语文课文基本上是文选型的设计,阅读教学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核心方式。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追根探源,很多学生语文学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丢失了阅读这个教育的“根本”。因此,语文教师要具备融汇古今的能力,能够将课文解读与《弟子规》教育巧妙地进行转换。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课《讲信用》表现的主题就是“诚信”,而在《弟子规》中有关于“诚信”的语言描述真是字字珠玑,如“凡出言 信为先”“事非宜 勿轻诺”“奸巧语 秽污词”等等。教师要适时地将《弟子规》当中的经典名句穿插于课文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人文积淀,努力探寻教材与《弟子规》内在的一致性,使现代语文和蒙学经典互为补充、相融相通。若能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更容易水到渠成。
3. 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
新月派诗歌曾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張,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既富有乐感之美,辞藻美丽且具有色彩,句式匀称整齐。作文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体,《弟子规》的撰写内容与形式非常符合“诗歌三美”的要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弟子规》文中的押韵、平仄、对仗、词汇等运用手法,以此来启发学生领略古文的美,并选取其中经典字词、句式加以运用。小学写作教学通常分为“写话”与“习作”两个阶段,例如,在“写话”阶段可以要求学生把书中的“学习习惯培养”参照《弟子规》中的类似句式对应起来写一写、读一读、记一记。在“习作”教学阶段,像类似于“妈妈,您听我说”这样的主题作文,可以引用《弟子规》的经典故事,指导学生如何表达对母亲的“孝”:在行为上要“谨”,在言语上要“信”,在学习上要“勤”等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弟子规》雕琢人美好的心灵,塑造人健康的人格,以常态的语文课堂为立足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弟子规》教育定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人格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亮.《弟子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2]周明杰.《弟子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