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教育者”,幼儿园和家长的合作共育,影响着幼儿园办学质量,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解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建议,旨在更好地探索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科学素养;有效策略
前言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合作在当今的幼儿教育发展中仍然具有普适性。家庭和幼儿园是促使幼儿社会化的两个重要场所,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共育。
1 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活动,即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以及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同时还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題、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也就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对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行为、习惯,是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的执行对我国今后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2 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幼儿园和家庭合作的思想匮乏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比例在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所占较低,双方对家园合作认识不充分,家园合作尚未被纳入幼儿园教育常规活动,成为幼儿园日常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一个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幼儿家长缺乏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识,更不用说维护自身在家园合作中的权益。从而出现了幼儿园和家庭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局面,所有这些弊病都是双方在家园合作中思想匮乏所致。
2.2 幼儿园对“家长”角色定位片面、狭隘
多数幼儿园为了达到家园合作互动的预期效果普遍要求幼儿父母亲自参与,不太主张祖辈老人参与。幼儿园认识到祖辈老人年岁已高,教育观念陈旧,跟老人难以沟通。客观现实是大多幼儿父母忙于工作,无法亲力亲为。幼儿园把家长概念局限于幼儿父母,对祖辈老人教育作用认识不够,无形中缩小了幼儿教育的主体范围,实际上家园合作活动的主体不应是唯一的,既可以是父母,也应该是祖辈老人或幼儿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为此,幼儿园应考虑到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创设适应性好、共育性强的教育氛围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3 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地位失衡,合作形式泛化
家园合作双方地位失衡表现为:教师操纵整个幼儿教育活动,在合作中处于支配、主导地位,家长则处于被支配、服从地位,大多是疲于配合、表面敷衍、流于形式。这一现象说明教师在设计家园合作活动中较少顾忌家长的原有经验和感受,导致家长在家园活动中充当了旁观者和观众。特别是在观摩教学活动中,家长所能够做的只能是端坐静听,没有家长参与环节。这样的家园“合作”跟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别无二致,整个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主演和单方施力,无法体现家长的需求和智慧,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家长的主动性。
2.4 教育内容单向注入多,双向沟通少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是点燃火焰,而不是灌输。”双向交流、沟通是家园合作的应有之意和实然要求。当今家园共育尽管拓展了别开生面的互动沟通方式。但是,这些沟通多半依靠教师单方的说教式教学,家园合作演变成了简单的单向信息传输过程,而不是有效的双向信息交流。幼儿园还没摆正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双方由于缺乏相互沟通、对话,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合作”自然无法产生真正的教育。因此,这些沟通方式的效果、家长对这些方式接受、理解的程度遭到质疑。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幼儿理念,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3 幼儿园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幼儿园出现种种问题的部分原因是资金链接困难。为此,首先政府对办学特色突出的幼儿园实行相应待遇,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实行一定范围内幼儿教师交流制度,通过交流提高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再次,搭建各幼儿园区资源共享平台,改善幼儿园基础设施条件。总之,政府应要从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大向幼儿园的倾斜的力度,发挥政府宏观引领作用。
3.2 依法治教,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为保障幼儿教师的权益,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政府首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适切的幼教法律法规:第一,实行区域范围幼教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广大幼教的工资水平,初步实现无差别化的公办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第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幼儿园园教师的养老、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满足民办园教师心理安全需要;第三,在不同层次和水平之间的幼儿园之间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实现优秀教师的相互流动。
3.3 完善家园合作制度,筑起家园合作保障机制
幼儿园要从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适的家园合作制度。首先,完善家园基本工作制度,明确家长和教师在家园教育中的角色和职权,为家园合作规范、有序、有效进行提供宏观保障。其次,明晰家园合作相应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确保家园合作制度时效性。监督机制可从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两方面着手,内在机制主要是针对幼儿园内部员工的自我监督,外在机制主要是针对家长的监督,规范家长的职责。
3.4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是实现家园合作的关键
教师是家园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决定家园合作的水平。幼儿园应不断提升教师的品质,在家园活动实践中给予教师在活动设计、组织、实施上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指导和引领。措施如下: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观念上的认同和交流;提高教师沟通能力和合作技能,增强信任意识;融汇教师与家长智慧搭建家長和教师相互尊重、合作的教育环境平台: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育儿问题,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5 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是实现家园合作的核心
家长参与的程度,关系着着家园合作的水平和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由此可见,家长的参与对家园合作的意义。幼儿园应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家长热情,指导家长更好的教育幼儿,有助于达到家园共育的理想目的。从家长参与的层次、家长参与的方法、家长参与的活动三方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为家长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平台,从而实现幼儿园和家庭双方联合携手,互相合作渗透,共同完成科学育儿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4 小结
总之,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用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引领家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教育优势,资源互补、共享,有效实现幼儿、家长、幼儿园三方的互惠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上海市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轨迹与前景[J].学前教育研究.1999,(06).
[2] 周红.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3,(02).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科学素养;有效策略
前言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园合作在当今的幼儿教育发展中仍然具有普适性。家庭和幼儿园是促使幼儿社会化的两个重要场所,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共育。
1 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活动,即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以及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同时还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題、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也就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对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行为、习惯,是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的执行对我国今后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2 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幼儿园和家庭合作的思想匮乏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比例在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所占较低,双方对家园合作认识不充分,家园合作尚未被纳入幼儿园教育常规活动,成为幼儿园日常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一个相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幼儿家长缺乏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识,更不用说维护自身在家园合作中的权益。从而出现了幼儿园和家庭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局面,所有这些弊病都是双方在家园合作中思想匮乏所致。
2.2 幼儿园对“家长”角色定位片面、狭隘
多数幼儿园为了达到家园合作互动的预期效果普遍要求幼儿父母亲自参与,不太主张祖辈老人参与。幼儿园认识到祖辈老人年岁已高,教育观念陈旧,跟老人难以沟通。客观现实是大多幼儿父母忙于工作,无法亲力亲为。幼儿园把家长概念局限于幼儿父母,对祖辈老人教育作用认识不够,无形中缩小了幼儿教育的主体范围,实际上家园合作活动的主体不应是唯一的,既可以是父母,也应该是祖辈老人或幼儿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为此,幼儿园应考虑到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创设适应性好、共育性强的教育氛围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3 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地位失衡,合作形式泛化
家园合作双方地位失衡表现为:教师操纵整个幼儿教育活动,在合作中处于支配、主导地位,家长则处于被支配、服从地位,大多是疲于配合、表面敷衍、流于形式。这一现象说明教师在设计家园合作活动中较少顾忌家长的原有经验和感受,导致家长在家园活动中充当了旁观者和观众。特别是在观摩教学活动中,家长所能够做的只能是端坐静听,没有家长参与环节。这样的家园“合作”跟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别无二致,整个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主演和单方施力,无法体现家长的需求和智慧,从而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家长的主动性。
2.4 教育内容单向注入多,双向沟通少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是点燃火焰,而不是灌输。”双向交流、沟通是家园合作的应有之意和实然要求。当今家园共育尽管拓展了别开生面的互动沟通方式。但是,这些沟通多半依靠教师单方的说教式教学,家园合作演变成了简单的单向信息传输过程,而不是有效的双向信息交流。幼儿园还没摆正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双方由于缺乏相互沟通、对话,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合作”自然无法产生真正的教育。因此,这些沟通方式的效果、家长对这些方式接受、理解的程度遭到质疑。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幼儿理念,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3 幼儿园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幼儿园出现种种问题的部分原因是资金链接困难。为此,首先政府对办学特色突出的幼儿园实行相应待遇,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实行一定范围内幼儿教师交流制度,通过交流提高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再次,搭建各幼儿园区资源共享平台,改善幼儿园基础设施条件。总之,政府应要从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大向幼儿园的倾斜的力度,发挥政府宏观引领作用。
3.2 依法治教,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为保障幼儿教师的权益,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政府首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适切的幼教法律法规:第一,实行区域范围幼教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广大幼教的工资水平,初步实现无差别化的公办园与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第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幼儿园园教师的养老、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满足民办园教师心理安全需要;第三,在不同层次和水平之间的幼儿园之间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实现优秀教师的相互流动。
3.3 完善家园合作制度,筑起家园合作保障机制
幼儿园要从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适的家园合作制度。首先,完善家园基本工作制度,明确家长和教师在家园教育中的角色和职权,为家园合作规范、有序、有效进行提供宏观保障。其次,明晰家园合作相应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确保家园合作制度时效性。监督机制可从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两方面着手,内在机制主要是针对幼儿园内部员工的自我监督,外在机制主要是针对家长的监督,规范家长的职责。
3.4 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是实现家园合作的关键
教师是家园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直接决定家园合作的水平。幼儿园应不断提升教师的品质,在家园活动实践中给予教师在活动设计、组织、实施上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指导和引领。措施如下: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观念上的认同和交流;提高教师沟通能力和合作技能,增强信任意识;融汇教师与家长智慧搭建家長和教师相互尊重、合作的教育环境平台: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育儿问题,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5 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是实现家园合作的核心
家长参与的程度,关系着着家园合作的水平和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由此可见,家长的参与对家园合作的意义。幼儿园应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家长热情,指导家长更好的教育幼儿,有助于达到家园共育的理想目的。从家长参与的层次、家长参与的方法、家长参与的活动三方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为家长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平台,从而实现幼儿园和家庭双方联合携手,互相合作渗透,共同完成科学育儿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4 小结
总之,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用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引领家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教育优势,资源互补、共享,有效实现幼儿、家长、幼儿园三方的互惠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上海市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轨迹与前景[J].学前教育研究.1999,(06).
[2] 周红.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