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半路出家的民间艺人,属猴,塑猴,因猴而名“猴又猴”,与其说是缘分,不如说是一个关于痴恋的故事。
现年56岁的孙怀忠是河南新乡人,和老伴儿租住在北京潘家园附近一个10㎡左右的平房内。屋子外面堆满了各种杂物,纷乱不堪;隔着一层窗玻璃,他埋头打点着他的毛猴,仿佛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一米开外是妻子,正在电磁炉上准备早餐。7点不到,孙怀忠和妻子一起出门,坐公交车,换地铁,然后到圆明园公园里的一个固定摊位卖毛猴。
孙怀忠不像个民间艺人。他讲述毛猴时深入浅出、知无不言,更像一个艺术家。临近春节,他正在为庙会赶集起早贪黑,晚上要忙到零点过。他说前些日子刚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为了方便大家,有一个通稿,在朋友的邮箱里。
一直很“阿甘”
非典期间,下岗待业在家的孙怀忠恰巧看到央视《留住手艺》系列纪录片中关于毛猴制作的那集,“看得很上心,特别是听说冯骥才为抢救民间文化连书都不写了,便萌生了学做毛猴的念头。”
刚开始是自学。孙怀忠从野外找来蝉蜕(“知了”的幼虫脱下的壳),从药店买来“辛荑”(玉兰花干燥后的花蕾)试着做起毛猴。因为压根没见过毛猴,刚开始做的毛猴站不起来,即便如此,当地的媒体依然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
有媒体的推动,孙怀忠全身心做毛猴,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孙怀忠虽然是下岗之人,但是上世纪90年代曾组织过轰动一时的自行车万里远征活动,过去做保险做得很优秀,干旅游干得很出色,当副总当得很称职,帮电视栏目跑广告也跑得很有成效。这么有“能耐”的人,迷上了前途渺茫的小毛猴,用妻子的话说:“即便做得再好,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
在家人的眼里,孙怀忠不务正业;在外人眼里则是玩物丧志。
“有人说我是新乡的阿甘,我说我就是痴者所为,我把远征时的傻劲又用在了做毛猴上。”他捡10个易拉罐买一把辛荑,捡30个饮料瓶买一桶胶,没钱买做道具的材料就用雪糕棍来代替。为了多找些蝉壳,大热的天,他一跑就是百十里,饿极了抓住啥吃啥,实在找不到吃的就拼命喝水。
孙怀忠曾带着作品到大学艺术系去讨教,没人搭理就站着傻等。在一次犯迷糊的时候,他将毛猴的腿粘反了,毛猴从此“站”了起来,完全歪打正着。
毛猴技艺在进步,孙怀忠还思考手艺为何失传的问题,想着怎样让年轻人喜欢毛猴。为了让毛猴更有文化。他把人生经历和感悟变成打油诗,用毛猴展现出来,一百二十集《毛猴说事》问世。后来,在著名民俗专家倪宝成的指点下,孙怀忠渐入佳境,用毛猴讲段子,甚至还尝试用毛猴写小说。
北漂冷暖
2006年,孙怀忠被河南省民协推荐参加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因为资金问题,难以成行。他去了市民协、市工会,均未果。后来带着毛猴拉赞助,毛猴快送光了,一分钱的赞助没拉到。后来通过媒体,孙怀忠得到来自民间热心人士的赞助,最终得以去到北京。在博览会上,孙怀忠的毛猴人见人爱,“专家们说好,观众们叫绝,年轻人更是喜欢,连老外也看傻了眼。”
故宫的人问孙怀忠愿不愿意到故宫发展,当孙怀忠满怀希望到达北京时,恰逢故宫经营上的调整,并没有毛猴的一席之地。同来老伴失望返乡,孙怀忠孑然一身找生计。
《练摊儿》是孙怀忠的一套作品,由一只毛猴的4种场景组成。“叫卖”毛猴肩上扛着糖葫芦正在吆喝;“望风”毛猴时刻担心城管的出现;毛猴看见城管来了拼命跑;糖葫芦没卖出去,毛猴只好吃自己的糖葫芦充饥,不仅嘴酸心更酸。这个素材正是孙怀忠北漂初期的写照。站在什刹海边,孙怀忠感到北漂的孤独,感慨“做人难,做艺人更难,做民间艺人更是难上加难。”
孙怀忠的毛猴不拘一格,引入时事热点,用毛猴表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悲欢离合,关注度越来越高,极大地促进了毛猴艺术在当代的传播和传承。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怀忠又觉得那么多苦是值得的。
当艺人,不当匠人
有人问“为啥叫北京毛猴?”孙怀忠说:“毛猴起源于北京所以叫北京毛猴。”于是就有人游说他把北京毛猴改称新乡毛猴。“我也很倔,北京毛猴就是北京毛猴,历史是不能篡改的。”因此,孙怀忠和新乡市民协组织的活动便无缘了。
载誉归乡时,很多商人找上门,有的要买断总经销权,有的要投资合作生产,孙怀忠的倔劲儿又上来了,“当艺人不当匠人,我深知低端开发的恶果:流水线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但流水线是生产不出艺术品的。我很需要钱,但我不能为了钱去干蠢事。”
还有人劝孙怀忠装北京人,“我不装,新乡人就是新乡人,只要能把毛猴传下去就行了。”为了绝活不绝迹,孙怀忠跟央视七套合作拍摄毛猴制作教学片,和全聚德后海店联袂推出“吃烤鸭,送毛猴”活动,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以便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毛猴,尽可能多地做毛猴让毛猴广泛传播。孙怀忠说:“保护非遗单靠政府和几个艺人不行,得唤起全民族的保护意识。”
现在,妻子是孙怀忠唯一的徒弟。“一个好的毛猴题材做起来要好几天,卖起来却只有几十块钱。”由于“不赚钱”,这门艺术濒临失传,孙怀忠希望能吸引年青人来传承这门手艺,“目前最害怕的就是这门手艺失传了。”
现在孙怀忠每个月要出3000元的摊位费,毛猴并不是挣钱的好生计。妻子有时候会埋怨,说孙怀忠是自己找罪受,不如回河南老家。但孙怀忠把自己定位于一名民间“草根艺人”,“我喜欢毛猴,做它不是为了挣钱,能让我维持成本继续做下去就行了。”他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这项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毛猴、喜欢毛猴,能够让这门手艺和背后蕴藏的传统民俗文化保留和传承下去。
现年56岁的孙怀忠是河南新乡人,和老伴儿租住在北京潘家园附近一个10㎡左右的平房内。屋子外面堆满了各种杂物,纷乱不堪;隔着一层窗玻璃,他埋头打点着他的毛猴,仿佛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一米开外是妻子,正在电磁炉上准备早餐。7点不到,孙怀忠和妻子一起出门,坐公交车,换地铁,然后到圆明园公园里的一个固定摊位卖毛猴。
孙怀忠不像个民间艺人。他讲述毛猴时深入浅出、知无不言,更像一个艺术家。临近春节,他正在为庙会赶集起早贪黑,晚上要忙到零点过。他说前些日子刚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为了方便大家,有一个通稿,在朋友的邮箱里。
一直很“阿甘”
非典期间,下岗待业在家的孙怀忠恰巧看到央视《留住手艺》系列纪录片中关于毛猴制作的那集,“看得很上心,特别是听说冯骥才为抢救民间文化连书都不写了,便萌生了学做毛猴的念头。”
刚开始是自学。孙怀忠从野外找来蝉蜕(“知了”的幼虫脱下的壳),从药店买来“辛荑”(玉兰花干燥后的花蕾)试着做起毛猴。因为压根没见过毛猴,刚开始做的毛猴站不起来,即便如此,当地的媒体依然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
有媒体的推动,孙怀忠全身心做毛猴,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孙怀忠虽然是下岗之人,但是上世纪90年代曾组织过轰动一时的自行车万里远征活动,过去做保险做得很优秀,干旅游干得很出色,当副总当得很称职,帮电视栏目跑广告也跑得很有成效。这么有“能耐”的人,迷上了前途渺茫的小毛猴,用妻子的话说:“即便做得再好,也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
在家人的眼里,孙怀忠不务正业;在外人眼里则是玩物丧志。
“有人说我是新乡的阿甘,我说我就是痴者所为,我把远征时的傻劲又用在了做毛猴上。”他捡10个易拉罐买一把辛荑,捡30个饮料瓶买一桶胶,没钱买做道具的材料就用雪糕棍来代替。为了多找些蝉壳,大热的天,他一跑就是百十里,饿极了抓住啥吃啥,实在找不到吃的就拼命喝水。
孙怀忠曾带着作品到大学艺术系去讨教,没人搭理就站着傻等。在一次犯迷糊的时候,他将毛猴的腿粘反了,毛猴从此“站”了起来,完全歪打正着。
毛猴技艺在进步,孙怀忠还思考手艺为何失传的问题,想着怎样让年轻人喜欢毛猴。为了让毛猴更有文化。他把人生经历和感悟变成打油诗,用毛猴展现出来,一百二十集《毛猴说事》问世。后来,在著名民俗专家倪宝成的指点下,孙怀忠渐入佳境,用毛猴讲段子,甚至还尝试用毛猴写小说。
北漂冷暖
2006年,孙怀忠被河南省民协推荐参加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因为资金问题,难以成行。他去了市民协、市工会,均未果。后来带着毛猴拉赞助,毛猴快送光了,一分钱的赞助没拉到。后来通过媒体,孙怀忠得到来自民间热心人士的赞助,最终得以去到北京。在博览会上,孙怀忠的毛猴人见人爱,“专家们说好,观众们叫绝,年轻人更是喜欢,连老外也看傻了眼。”
故宫的人问孙怀忠愿不愿意到故宫发展,当孙怀忠满怀希望到达北京时,恰逢故宫经营上的调整,并没有毛猴的一席之地。同来老伴失望返乡,孙怀忠孑然一身找生计。
《练摊儿》是孙怀忠的一套作品,由一只毛猴的4种场景组成。“叫卖”毛猴肩上扛着糖葫芦正在吆喝;“望风”毛猴时刻担心城管的出现;毛猴看见城管来了拼命跑;糖葫芦没卖出去,毛猴只好吃自己的糖葫芦充饥,不仅嘴酸心更酸。这个素材正是孙怀忠北漂初期的写照。站在什刹海边,孙怀忠感到北漂的孤独,感慨“做人难,做艺人更难,做民间艺人更是难上加难。”
孙怀忠的毛猴不拘一格,引入时事热点,用毛猴表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悲欢离合,关注度越来越高,极大地促进了毛猴艺术在当代的传播和传承。从这个角度来看,孙怀忠又觉得那么多苦是值得的。
当艺人,不当匠人
有人问“为啥叫北京毛猴?”孙怀忠说:“毛猴起源于北京所以叫北京毛猴。”于是就有人游说他把北京毛猴改称新乡毛猴。“我也很倔,北京毛猴就是北京毛猴,历史是不能篡改的。”因此,孙怀忠和新乡市民协组织的活动便无缘了。
载誉归乡时,很多商人找上门,有的要买断总经销权,有的要投资合作生产,孙怀忠的倔劲儿又上来了,“当艺人不当匠人,我深知低端开发的恶果:流水线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但流水线是生产不出艺术品的。我很需要钱,但我不能为了钱去干蠢事。”
还有人劝孙怀忠装北京人,“我不装,新乡人就是新乡人,只要能把毛猴传下去就行了。”为了绝活不绝迹,孙怀忠跟央视七套合作拍摄毛猴制作教学片,和全聚德后海店联袂推出“吃烤鸭,送毛猴”活动,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以便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毛猴,尽可能多地做毛猴让毛猴广泛传播。孙怀忠说:“保护非遗单靠政府和几个艺人不行,得唤起全民族的保护意识。”
现在,妻子是孙怀忠唯一的徒弟。“一个好的毛猴题材做起来要好几天,卖起来却只有几十块钱。”由于“不赚钱”,这门艺术濒临失传,孙怀忠希望能吸引年青人来传承这门手艺,“目前最害怕的就是这门手艺失传了。”
现在孙怀忠每个月要出3000元的摊位费,毛猴并不是挣钱的好生计。妻子有时候会埋怨,说孙怀忠是自己找罪受,不如回河南老家。但孙怀忠把自己定位于一名民间“草根艺人”,“我喜欢毛猴,做它不是为了挣钱,能让我维持成本继续做下去就行了。”他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这项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毛猴、喜欢毛猴,能够让这门手艺和背后蕴藏的传统民俗文化保留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