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镇宁布依族丧葬仪式分为正常死亡丧葬仪式和非正常死亡丧葬仪式,其中正常死亡丧葬仪式顺序分别为初死、绕棺、守丧、送棺和下葬,而非正常死亡丧葬仪式较为简洁。从布依族的丧葬仪式中可以看出布依族人的生死观及独特的风俗习惯。
[关键词]镇宁布依族;丧葬仪式
中图分类号:R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9-0390-01
一、仪式理论
人类学的仪式研究通常将仪式分为两大类,即生命过度仪式和强化仪式。生命过度仪式一般是个体生命不同阶段的过度仪式。出生于德国的人类学家阿劳德·凡盖纳普将所有仪式概括为“个人生命转折仪式”,“历年再现仪式”。“个人生命转折仪式”指伴随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等生命过程的仪式。盖纳普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一个人的生命总有从一个年龄到另一个年龄的过度阶段。在多数人类群体中,主要的轉变——出生、青春期、婚姻和死亡都是各种精心安排的仪式的主题。
二、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自古生活在南北盘江及红河水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为古越人后裔。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以本民族共同自称的音译来做为汉语族名。
三、镇宁县地区简介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西南部安顺市境内,东接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濒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的贞丰县、望谟县,西邻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连六枝特区、普定县,是布依族比较集中的地区。2015年户籍人口400149人,常住人口28.45万人,其中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占60%以上。`
四、丧葬过程
1.正常死亡
1.1 初死
老人断气后要放鞭炮,会请阴阳先生(布依话发音为报鞑)来看八字,阴阳先生算出适宜的下葬时间,由三天到七天不等。孝子、孝媳、孝女、孝婿会赶回家来披麻戴孝,一般要穿草鞋或者是直接不穿鞋,穿皮鞋是万万不可的,会视为对老人的大不敬。据老人过世的时间看,如果是白天过世则一两个小时过后孝子会去村中报丧,如若是晚上过世,则第二天报丧。报丧时,一位孝子(如若老人膝下无子则由亲侄儿报丧)会在村寨中逐家逐户磕头,同时报鞑会念到“孝子磕头”。闻讯后亲友会来帮忙料理丧事。老人入棺时间为一至三天不等,老人入棺前孝子要从家中舀米在门外煮饭,且饭要煮得半生不熟,煮好的饭孝子、孝媳、孝女要分别喂老人三口,此时喂只是形式上的喂,并不是要真正把饭喂入老人口中,在喂饭时要念到“吃少留多”,如果不给老人喂饭的话意味着以后当家不顺,家中收成不够。
1.2 绕棺
老人入棺后,棺材要放在正屋的神龛下,报鞑边念经时孝子孝女边拿着香绕棺,绕棺的时间和圈数由阴阳先生确定,一般是持续一段时间,休息,然后继续绕棺。
1.3 守丧
在老人家过世期间,孝子要剃头,如若在老人过世三天内不剃头则只能在一百二十天之后才能理发,而剃发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同时孝女在守丧期间不能梳洗头发。守丧期间孝子孝女不上桌吃饭,一般用大盆装好菜放在地上,蹲在地上吃。另外在老人过世期间儿女行事都要压低头,因为家中老人去世是发生似天塌下来了的很大的事情,故不能抬头。亲戚朋友来悼念老人时忌穿红、黄等颜色鲜艳的衣服,只能穿白、黑色衣服,否则会惹怒亡灵。守丧时忌讳单独留下棺材,以防有猫狗等爬过棺材,如若发生猫爬过棺材的现象,老人来生会变成比如老鼠等不好的动物,危及下一代。另外棺材旁边要拴上公鸡,公鸡被看作是给老人引路的引路者。守丧时孝子孝女要在场,孝子孝女这几天是不做事的,一般用麻袋在棺材旁垫地,儿女要一直跪守棺材,吃喝就在棺材旁完成,以便时时刻刻能守护老人的亡灵。
1.4 送棺
送棺时亲人要将老人从家中送上山,孝媳要身着布依族白事盛装,排成队走在最前方开路,其后是孝子,孝子一手拿魂杆(魂杆由竹子制作而成,削去竹子下方枝丫,只留顶端枝叶,然后绑上白色的纸幡。)一手拿孝子棍(一种只有一尺五的较矮的拐杖,孝子杵着时不能抬头,和前面提到的儿女行事要压低头相同),而后是棺木,孝女和其余送棺的人则走在棺木后面。孝女披麻戴孝,不着盛装,因为在布依族看来,女儿嫁出去之后就变为客人了,但是女儿此时要哭孝,哭好了老人在阴间才能说话,不变成哑巴。送棺时如果遇到桥,走在前的孝子就要先跪下,意为背着老人家的灵魂过桥,如果此时孝子不下跪,那棺材就会变得很重,甚至不能抬起。等待抬棺材的一行人过完桥后,孝子才能起身,重新走到送棺队伍中。
1.5 下葬
下完葬后风水先生会将预先准备好的大米以及小块糍粑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撒向空中,亲友则用自己的衣服兜着接,谁接到的大米和糍粑越多,表示这是老人家在眷顾后代,来年大丰收,好运常伴。
2.非正常死亡丧葬仪式
非正常死亡一般指病死、难产、夭折、意外事故等,与正常死亡丧葬仪式相比要简单很多,孝子孝女不披麻戴孝、不请阴阳先生,不同的是要经过晒棺仪式,有些布依族地区则是火化。
在家生病非正常死亡者流程和正常死亡者相似,棺木可以进家。同时死者以年龄区分,一般在30岁以下的年轻死者棺材不上漆,且死者过世后不通知亲友,不摆酒席。年纪大的死者膝下有儿孙的,会被认为是对家族作了贡献的,所以亲人会为其摆酒席;而在外面非正常死亡的人是不允许抬进家的,甚至不能抬进寨子范围内,亲人会在寨子分界线外搭棚子,完成丧葬仪式,如若死者亲人执意将死者抬入寨内则会被惩罚打扫全寨。晒棺指的是在非正常死者入棺后,不直接入土,而是先将棺材放置在山上,一般会给棺材搭遮风避雨的小棚,让棺材先晒一晒。晒棺的时间不等,有的老龄非正常死亡者棺木会晒上一年或者最长五年,最终会将老人的棺木下葬。年轻的非正常死者晒棺时间不确定,甚至家人有时不会将其棺木入土。布依族人认为死在外面的人是因为前世做了坏事,今世才会有这样的下场。他们还认为晒非正常死者的棺木能震慑死者亡灵,以免亡灵再回到人间作祟,同时晒生病死者的棺木能避免下一代受同样病痛的折磨。一般一个村寨会固定用一座山来晒棺。
五、结语
从布依族的丧葬仪式中的喂饭、撒大米不难看出布依族人希望来年五谷丰登的淳朴的观念,也表明他们对食物、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布依族村寨之间相处得很和谐融洽,村寨中一家有难其他家也会伸手相助,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晒棺仪式、不允许非正常死亡者棺木进寨可以看出布依族人对整个村寨及后代的重视。在仪式中孝媳喂老人饭、送棺时着正装走在送棺队伍最前方不难看出布依族女人在家庭中处于重要地位。布依族的丧葬仪式和汉族有些相似之处,但给人的感觉是不相同的,老人在过世之后亲人没有在外人前表露出及其悲伤的样子,体现了他们能正视死亡及乐观的心态。
參考文献
[1] 周大鸣,秦红增.文化人类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214.
[2] 张倩.布依族丧葬文化探析[D].贵州:贵州大学,2010:27-33.
[关键词]镇宁布依族;丧葬仪式
中图分类号:R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9-0390-01
一、仪式理论
人类学的仪式研究通常将仪式分为两大类,即生命过度仪式和强化仪式。生命过度仪式一般是个体生命不同阶段的过度仪式。出生于德国的人类学家阿劳德·凡盖纳普将所有仪式概括为“个人生命转折仪式”,“历年再现仪式”。“个人生命转折仪式”指伴随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等生命过程的仪式。盖纳普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一个人的生命总有从一个年龄到另一个年龄的过度阶段。在多数人类群体中,主要的轉变——出生、青春期、婚姻和死亡都是各种精心安排的仪式的主题。
二、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自古生活在南北盘江及红河水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为古越人后裔。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根据本民族意愿,以本民族共同自称的音译来做为汉语族名。
三、镇宁县地区简介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西南部安顺市境内,东接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濒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的贞丰县、望谟县,西邻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北连六枝特区、普定县,是布依族比较集中的地区。2015年户籍人口400149人,常住人口28.45万人,其中布依族和苗族人口占60%以上。`
四、丧葬过程
1.正常死亡
1.1 初死
老人断气后要放鞭炮,会请阴阳先生(布依话发音为报鞑)来看八字,阴阳先生算出适宜的下葬时间,由三天到七天不等。孝子、孝媳、孝女、孝婿会赶回家来披麻戴孝,一般要穿草鞋或者是直接不穿鞋,穿皮鞋是万万不可的,会视为对老人的大不敬。据老人过世的时间看,如果是白天过世则一两个小时过后孝子会去村中报丧,如若是晚上过世,则第二天报丧。报丧时,一位孝子(如若老人膝下无子则由亲侄儿报丧)会在村寨中逐家逐户磕头,同时报鞑会念到“孝子磕头”。闻讯后亲友会来帮忙料理丧事。老人入棺时间为一至三天不等,老人入棺前孝子要从家中舀米在门外煮饭,且饭要煮得半生不熟,煮好的饭孝子、孝媳、孝女要分别喂老人三口,此时喂只是形式上的喂,并不是要真正把饭喂入老人口中,在喂饭时要念到“吃少留多”,如果不给老人喂饭的话意味着以后当家不顺,家中收成不够。
1.2 绕棺
老人入棺后,棺材要放在正屋的神龛下,报鞑边念经时孝子孝女边拿着香绕棺,绕棺的时间和圈数由阴阳先生确定,一般是持续一段时间,休息,然后继续绕棺。
1.3 守丧
在老人家过世期间,孝子要剃头,如若在老人过世三天内不剃头则只能在一百二十天之后才能理发,而剃发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同时孝女在守丧期间不能梳洗头发。守丧期间孝子孝女不上桌吃饭,一般用大盆装好菜放在地上,蹲在地上吃。另外在老人过世期间儿女行事都要压低头,因为家中老人去世是发生似天塌下来了的很大的事情,故不能抬头。亲戚朋友来悼念老人时忌穿红、黄等颜色鲜艳的衣服,只能穿白、黑色衣服,否则会惹怒亡灵。守丧时忌讳单独留下棺材,以防有猫狗等爬过棺材,如若发生猫爬过棺材的现象,老人来生会变成比如老鼠等不好的动物,危及下一代。另外棺材旁边要拴上公鸡,公鸡被看作是给老人引路的引路者。守丧时孝子孝女要在场,孝子孝女这几天是不做事的,一般用麻袋在棺材旁垫地,儿女要一直跪守棺材,吃喝就在棺材旁完成,以便时时刻刻能守护老人的亡灵。
1.4 送棺
送棺时亲人要将老人从家中送上山,孝媳要身着布依族白事盛装,排成队走在最前方开路,其后是孝子,孝子一手拿魂杆(魂杆由竹子制作而成,削去竹子下方枝丫,只留顶端枝叶,然后绑上白色的纸幡。)一手拿孝子棍(一种只有一尺五的较矮的拐杖,孝子杵着时不能抬头,和前面提到的儿女行事要压低头相同),而后是棺木,孝女和其余送棺的人则走在棺木后面。孝女披麻戴孝,不着盛装,因为在布依族看来,女儿嫁出去之后就变为客人了,但是女儿此时要哭孝,哭好了老人在阴间才能说话,不变成哑巴。送棺时如果遇到桥,走在前的孝子就要先跪下,意为背着老人家的灵魂过桥,如果此时孝子不下跪,那棺材就会变得很重,甚至不能抬起。等待抬棺材的一行人过完桥后,孝子才能起身,重新走到送棺队伍中。
1.5 下葬
下完葬后风水先生会将预先准备好的大米以及小块糍粑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撒向空中,亲友则用自己的衣服兜着接,谁接到的大米和糍粑越多,表示这是老人家在眷顾后代,来年大丰收,好运常伴。
2.非正常死亡丧葬仪式
非正常死亡一般指病死、难产、夭折、意外事故等,与正常死亡丧葬仪式相比要简单很多,孝子孝女不披麻戴孝、不请阴阳先生,不同的是要经过晒棺仪式,有些布依族地区则是火化。
在家生病非正常死亡者流程和正常死亡者相似,棺木可以进家。同时死者以年龄区分,一般在30岁以下的年轻死者棺材不上漆,且死者过世后不通知亲友,不摆酒席。年纪大的死者膝下有儿孙的,会被认为是对家族作了贡献的,所以亲人会为其摆酒席;而在外面非正常死亡的人是不允许抬进家的,甚至不能抬进寨子范围内,亲人会在寨子分界线外搭棚子,完成丧葬仪式,如若死者亲人执意将死者抬入寨内则会被惩罚打扫全寨。晒棺指的是在非正常死者入棺后,不直接入土,而是先将棺材放置在山上,一般会给棺材搭遮风避雨的小棚,让棺材先晒一晒。晒棺的时间不等,有的老龄非正常死亡者棺木会晒上一年或者最长五年,最终会将老人的棺木下葬。年轻的非正常死者晒棺时间不确定,甚至家人有时不会将其棺木入土。布依族人认为死在外面的人是因为前世做了坏事,今世才会有这样的下场。他们还认为晒非正常死者的棺木能震慑死者亡灵,以免亡灵再回到人间作祟,同时晒生病死者的棺木能避免下一代受同样病痛的折磨。一般一个村寨会固定用一座山来晒棺。
五、结语
从布依族的丧葬仪式中的喂饭、撒大米不难看出布依族人希望来年五谷丰登的淳朴的观念,也表明他们对食物、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布依族村寨之间相处得很和谐融洽,村寨中一家有难其他家也会伸手相助,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晒棺仪式、不允许非正常死亡者棺木进寨可以看出布依族人对整个村寨及后代的重视。在仪式中孝媳喂老人饭、送棺时着正装走在送棺队伍最前方不难看出布依族女人在家庭中处于重要地位。布依族的丧葬仪式和汉族有些相似之处,但给人的感觉是不相同的,老人在过世之后亲人没有在外人前表露出及其悲伤的样子,体现了他们能正视死亡及乐观的心态。
參考文献
[1] 周大鸣,秦红增.文化人类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214.
[2] 张倩.布依族丧葬文化探析[D].贵州:贵州大学,2010: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