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2011年的藏历新年是公历的3月5日。山南地区农村的藏历新年,基本延续了古老的习俗。
坚耶村:驱鬼、吃古吐,阖家沉醉
加麻乡坚耶村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南部,是个山清水秀的古老村庄。我们来到这里时,村民旺堆老人已经在家中等我们很久了。旺堆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这时也回到家中准备过年。二女儿卓嘎次仁和丈夫小谭也从山南地区首府泽当回到了父亲家里。女婿谭海燕是一位壮族同胞,被儿子戏称为“我们家里的男文成公主”。
12月29日那天,传统上也叫驱鬼日,是藏历年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旺堆老人家和所有的家庭一样,对每间屋子进行了认真的清扫,也清除厨房里一年的烟垢。
到了傍晚,要做一种特殊的“古吐”。“古吐”的意思是“用9种东西煮成的粥”,常以面团为主料,再放些肉丁、奶渣、人参果、熟豆以及萝卜等几种蔬菜。新年前的29日这一天所做的古吐与往常不同的是,家人要用面团做一些代表人们性格好坏或运气好坏的象征物,在火的余烬中轻轻烧一下,然后放到古吐里,谁吃到了什么就有了一定的意味在里面。另外,以糌粑或面做一个人体魔鬼模型,放到煮古吐用的沙锅旁的铁片上,其周围还放些茶渣、酒糟一类废弃的食物垃圾。天黑时,全家人按长幼次序坐在煮好的古吐周围。按传统的习惯,盛古吐的规矩非常严格:家中的母亲或其他掌勺的人要用白布遮盖双眼,右手拿着木勺,一个年轻人把家人的碗一个个递到她的左手。掌勺人每盛一碗时都要先摇搅三下。当全家人都盛上第一碗时,才解开掌勺人的眼盖,一起开始吃古吐。每个人从自己碗里捞到的象征物都呈放在长辈面前备置的碟子中。每次亮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面疙瘩时,全家人都沉浸在笑声与互相议论的热闹之中。每个人至少要吃两碗古吐,最后一碗留少许,拿到驱鬼废台上先滴几滴,然后倒尽,并且将象征意义坏的东西也倒于其中,而将象征意义好的东西拿到屋顶,放在经幡台上。
天完全黑时,家中两个年轻男人手里攥着麦草捆成的火把,慢慢跑遍每一间房屋,并将火把挥向每一个角落,高喊:“出来!”“魔鬼出来!”以图弄得“魔鬼”无处躲藏。接下来由家里女儿端着放鬼模型的台跑出家门,持火把的人紧跟着追上,家中长者双手使劲鼓掌。所有的驱鬼物集中扔在一个十字路口,之后大家一起往回跑,不能回头。家里人在门内摆放一堆燃着的荆棘,还准备一木勺糌粑和一瓢水,当外面的年青男女跑回家时,要一个接一个地跳过火堆,家里的人则从左右两边向他们抛洒糌粑并泼水,这也是为了防止“魔鬼”跟着人回来。
接着全家人按次序就坐,姑娘们先给原先吃到好的象征物的人唱颂歌,接着给捞到坏象征物的人倒罚酒并让他们跳舞、演藏戏或唱歌,给大家献艺。如果其中有谁不能独立承担一个节目,则让他(她)模仿鸡叫或驴叫,还要加罚酒。这样一直闹到半夜,阖家沉醉在笑声、呼叫声和歌声之中,喜不自胜。不论繁简,每户都要搞这个仪式。这天,旺堆老人的二女婿谭海燕吃到了一块白石头,爸爸说这寓意着女婿心地善良、纯洁,不带一点瑕疵。乐得小谭合不拢嘴。
藏历三十,对于这一家来说是忙碌的一天。门口崭新的香布,标志着新年的到来。用酥油和面粉做成的油炸果子,叫做卡塞,家庭主妇小心地把它们层叠放在佛堂里,还有青稞苗、吉祥羊头、酥油,一桌子丰盛的供品表达对佛祖的敬意。
另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切玛的彩色五谷斗,装满糌粑、麦粒,插上青稞穗、酥油花,放在佛龛前面。所有这些都由家中的阿爸、阿妈亲手来摆,因为流传着供品放不好会不吉利的说法,所以需要有经验的老人来完成。
三十这天还有许多清扫整理的事情,都需要全家动手。在客厅铺上新年才用的新卡垫,也需要整理一下藏历初一穿的新衣。还要洗头、洗衣,打理新年的新配饰,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大年初一这天,主妇们都起得比较最早,要准备煮带有麦片的面汤, 叫“卓恰”, 表示一帆风顺;还要用羊头肉煮糌粑面, 叫“砻突”, 表示长寿;第三种食物是用糌粑、红糖、奶渣和青棵酒煮粥,这种粥叫“羌枯”,表示生活甜甜蜜蜜。日出时,家庭主妇把这3种食物给每个人送上一碗。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晚辈就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然后开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初一,一家人团聚,一般是不出门的。
唐布其村:击牛角是男人的娱乐活动
唐布其,意为大坝头烧制木炭之地。唐布其村们于琼结雪镇往泽当走的公路东侧,距前面讲的坚耶村有20多公里。村庄以建于公元11世纪的唐布其寺而闻名。唐布其村现有70户人家,400多人口。
击牛角比赛是当地农村新年初二的一个重头戏。击牛角,当地话叫“多郭”,参加者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一般多为青壮年。今年主持击牛角比赛两位“阿妈”,一个叫丹增达杰,是白衣队队长;一个叫米玛,是黑衣队队长。比赛由他们在20多个参赛者中通过抽签方式各带一个“家庭”来参加,赛场上“阿妈”与“阿妈”对阵,“儿子”与“儿子”比赛,再按小比分算团体成绩。
村中的一个年轻人在村中央的广场吹响铜号,表示比赛马上开始。我们看到赛场上划出两条白线,相聚约十多米,在白线中间点上用铁锹挖土立一个牛角,牛角用湿泥粘上一块白石头为大靶子,两头轮换着比赛,每次比3轮。投手射中牛角视为打中小靶子,奖励3元,射中白色石头视为射中大靶子,奖励5元,投中牛角白点的可以得到重复投掷一次的机会,幸运者会跑到对面把自己刚刚击中白点的“子弹”捡回来再使用,并要手舞足蹈的大声喊出“啐啐啐!”以示震慑对手,鼓舞己方士气。投掷用的石弹从地上随意捡拾,力气大的可以选一块大石条,力气小的就会吃亏不少。比赛的意义也就在这里,比的就是男子汉的力气和技能。投掷方式不能像投手榴弹一样从肩后扔出,而要把石块托在手心从膝关节附近划出一个半圆圈,将石块上扬抛掷出去,村长说主要是为了考虑安全,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唐布其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今年的比赛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人参加。比赛选定两个“阿妈”,分别是一组的组长和三组的组长,他们平时在村民中很有威信,他们既是两个队的队长,也是比赛的仲裁和记分员,全队所得的奖励资金也是由他们按具体表现分配给每个队员。
根据村长的介绍,比赛的活动经费从村财政中支出,今年村里出了400元比赛奖金。村民很乐于参加这种活动,一旦进入状态,可以玩到很晚很晚,尽兴为止。
琼结雪村:插经幡的祭神祈福仪式
琼结雪村就在琼结县所在地,古时为卫藏中部八大名镇之一,也吐蕃文明的发祥地,在西藏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又以崭新的姿颜屹立在藏南新农村的土地上。
初三的一大早,琼结雪村一位公推的长老到日沃德庆寺的喇嘛那里求卦,寺庙的住持一边熟练地翻阅历书,一边念念有词:“今天是藏历新年的初三吉日,按照天文历算,今天是插经幡的好日子,时间应该定在早上8点整为好。”
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更换经幡是整个西藏农区人们每年藏历新年间的主要传统活动之一。在琼结雪村,这一天早上,村中的人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各家各户的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称“托随”,意为在屋顶上进行的祭神祈福仪式。
作为今年琼结雪村插经幡仪式中主要诵经祈愿的长者,70岁的扎西老人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煨桑,抛洒糌粑,然后根据历书上指定的巧藏(吉利方位)换插经幡,这是习俗惯例,这样我们祝愿大家来年吉祥、扎西德勒!”
雪村的人们很有集体观念,大家穿上新衣,早早的把青稞酒、“卡赛”(油炸果子)、“切玛”(五谷斗)等端到楼顶的平台上,再把煨桑用的柏树枝和崭新的经幡准备好, 邻居们隔着墙头互相拜年, 单等村长一声令下,大家一起把表示福运升腾的新经幡挂起来。
8点整,寂静的村庄突然之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祝福声,每座屋顶上青烟升腾,簇新的五色的经幡在朝阳的映射下使整个村庄都明丽起来,我们所在的楼顶上,年轻的村妇们唱起动人的祝酒歌:
没有确实没有,
贵人身上没病;
有啊的确有啊,
席上有茶有酒。
“扎西德勒”的祝福声不绝于耳,很远很远都能听到。
坚耶村:驱鬼、吃古吐,阖家沉醉
加麻乡坚耶村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南部,是个山清水秀的古老村庄。我们来到这里时,村民旺堆老人已经在家中等我们很久了。旺堆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工作,这时也回到家中准备过年。二女儿卓嘎次仁和丈夫小谭也从山南地区首府泽当回到了父亲家里。女婿谭海燕是一位壮族同胞,被儿子戏称为“我们家里的男文成公主”。
12月29日那天,传统上也叫驱鬼日,是藏历年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旺堆老人家和所有的家庭一样,对每间屋子进行了认真的清扫,也清除厨房里一年的烟垢。
到了傍晚,要做一种特殊的“古吐”。“古吐”的意思是“用9种东西煮成的粥”,常以面团为主料,再放些肉丁、奶渣、人参果、熟豆以及萝卜等几种蔬菜。新年前的29日这一天所做的古吐与往常不同的是,家人要用面团做一些代表人们性格好坏或运气好坏的象征物,在火的余烬中轻轻烧一下,然后放到古吐里,谁吃到了什么就有了一定的意味在里面。另外,以糌粑或面做一个人体魔鬼模型,放到煮古吐用的沙锅旁的铁片上,其周围还放些茶渣、酒糟一类废弃的食物垃圾。天黑时,全家人按长幼次序坐在煮好的古吐周围。按传统的习惯,盛古吐的规矩非常严格:家中的母亲或其他掌勺的人要用白布遮盖双眼,右手拿着木勺,一个年轻人把家人的碗一个个递到她的左手。掌勺人每盛一碗时都要先摇搅三下。当全家人都盛上第一碗时,才解开掌勺人的眼盖,一起开始吃古吐。每个人从自己碗里捞到的象征物都呈放在长辈面前备置的碟子中。每次亮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面疙瘩时,全家人都沉浸在笑声与互相议论的热闹之中。每个人至少要吃两碗古吐,最后一碗留少许,拿到驱鬼废台上先滴几滴,然后倒尽,并且将象征意义坏的东西也倒于其中,而将象征意义好的东西拿到屋顶,放在经幡台上。
天完全黑时,家中两个年轻男人手里攥着麦草捆成的火把,慢慢跑遍每一间房屋,并将火把挥向每一个角落,高喊:“出来!”“魔鬼出来!”以图弄得“魔鬼”无处躲藏。接下来由家里女儿端着放鬼模型的台跑出家门,持火把的人紧跟着追上,家中长者双手使劲鼓掌。所有的驱鬼物集中扔在一个十字路口,之后大家一起往回跑,不能回头。家里人在门内摆放一堆燃着的荆棘,还准备一木勺糌粑和一瓢水,当外面的年青男女跑回家时,要一个接一个地跳过火堆,家里的人则从左右两边向他们抛洒糌粑并泼水,这也是为了防止“魔鬼”跟着人回来。
接着全家人按次序就坐,姑娘们先给原先吃到好的象征物的人唱颂歌,接着给捞到坏象征物的人倒罚酒并让他们跳舞、演藏戏或唱歌,给大家献艺。如果其中有谁不能独立承担一个节目,则让他(她)模仿鸡叫或驴叫,还要加罚酒。这样一直闹到半夜,阖家沉醉在笑声、呼叫声和歌声之中,喜不自胜。不论繁简,每户都要搞这个仪式。这天,旺堆老人的二女婿谭海燕吃到了一块白石头,爸爸说这寓意着女婿心地善良、纯洁,不带一点瑕疵。乐得小谭合不拢嘴。
藏历三十,对于这一家来说是忙碌的一天。门口崭新的香布,标志着新年的到来。用酥油和面粉做成的油炸果子,叫做卡塞,家庭主妇小心地把它们层叠放在佛堂里,还有青稞苗、吉祥羊头、酥油,一桌子丰盛的供品表达对佛祖的敬意。
另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切玛的彩色五谷斗,装满糌粑、麦粒,插上青稞穗、酥油花,放在佛龛前面。所有这些都由家中的阿爸、阿妈亲手来摆,因为流传着供品放不好会不吉利的说法,所以需要有经验的老人来完成。
三十这天还有许多清扫整理的事情,都需要全家动手。在客厅铺上新年才用的新卡垫,也需要整理一下藏历初一穿的新衣。还要洗头、洗衣,打理新年的新配饰,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大年初一这天,主妇们都起得比较最早,要准备煮带有麦片的面汤, 叫“卓恰”, 表示一帆风顺;还要用羊头肉煮糌粑面, 叫“砻突”, 表示长寿;第三种食物是用糌粑、红糖、奶渣和青棵酒煮粥,这种粥叫“羌枯”,表示生活甜甜蜜蜜。日出时,家庭主妇把这3种食物给每个人送上一碗。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晚辈就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然后开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初一,一家人团聚,一般是不出门的。
唐布其村:击牛角是男人的娱乐活动
唐布其,意为大坝头烧制木炭之地。唐布其村们于琼结雪镇往泽当走的公路东侧,距前面讲的坚耶村有20多公里。村庄以建于公元11世纪的唐布其寺而闻名。唐布其村现有70户人家,400多人口。
击牛角比赛是当地农村新年初二的一个重头戏。击牛角,当地话叫“多郭”,参加者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一般多为青壮年。今年主持击牛角比赛两位“阿妈”,一个叫丹增达杰,是白衣队队长;一个叫米玛,是黑衣队队长。比赛由他们在20多个参赛者中通过抽签方式各带一个“家庭”来参加,赛场上“阿妈”与“阿妈”对阵,“儿子”与“儿子”比赛,再按小比分算团体成绩。
村中的一个年轻人在村中央的广场吹响铜号,表示比赛马上开始。我们看到赛场上划出两条白线,相聚约十多米,在白线中间点上用铁锹挖土立一个牛角,牛角用湿泥粘上一块白石头为大靶子,两头轮换着比赛,每次比3轮。投手射中牛角视为打中小靶子,奖励3元,射中白色石头视为射中大靶子,奖励5元,投中牛角白点的可以得到重复投掷一次的机会,幸运者会跑到对面把自己刚刚击中白点的“子弹”捡回来再使用,并要手舞足蹈的大声喊出“啐啐啐!”以示震慑对手,鼓舞己方士气。投掷用的石弹从地上随意捡拾,力气大的可以选一块大石条,力气小的就会吃亏不少。比赛的意义也就在这里,比的就是男子汉的力气和技能。投掷方式不能像投手榴弹一样从肩后扔出,而要把石块托在手心从膝关节附近划出一个半圆圈,将石块上扬抛掷出去,村长说主要是为了考虑安全,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唐布其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今年的比赛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人参加。比赛选定两个“阿妈”,分别是一组的组长和三组的组长,他们平时在村民中很有威信,他们既是两个队的队长,也是比赛的仲裁和记分员,全队所得的奖励资金也是由他们按具体表现分配给每个队员。
根据村长的介绍,比赛的活动经费从村财政中支出,今年村里出了400元比赛奖金。村民很乐于参加这种活动,一旦进入状态,可以玩到很晚很晚,尽兴为止。
琼结雪村:插经幡的祭神祈福仪式
琼结雪村就在琼结县所在地,古时为卫藏中部八大名镇之一,也吐蕃文明的发祥地,在西藏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又以崭新的姿颜屹立在藏南新农村的土地上。
初三的一大早,琼结雪村一位公推的长老到日沃德庆寺的喇嘛那里求卦,寺庙的住持一边熟练地翻阅历书,一边念念有词:“今天是藏历新年的初三吉日,按照天文历算,今天是插经幡的好日子,时间应该定在早上8点整为好。”
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更换经幡是整个西藏农区人们每年藏历新年间的主要传统活动之一。在琼结雪村,这一天早上,村中的人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各家各户的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称“托随”,意为在屋顶上进行的祭神祈福仪式。
作为今年琼结雪村插经幡仪式中主要诵经祈愿的长者,70岁的扎西老人告诉我们:“首先我们要煨桑,抛洒糌粑,然后根据历书上指定的巧藏(吉利方位)换插经幡,这是习俗惯例,这样我们祝愿大家来年吉祥、扎西德勒!”
雪村的人们很有集体观念,大家穿上新衣,早早的把青稞酒、“卡赛”(油炸果子)、“切玛”(五谷斗)等端到楼顶的平台上,再把煨桑用的柏树枝和崭新的经幡准备好, 邻居们隔着墙头互相拜年, 单等村长一声令下,大家一起把表示福运升腾的新经幡挂起来。
8点整,寂静的村庄突然之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祝福声,每座屋顶上青烟升腾,簇新的五色的经幡在朝阳的映射下使整个村庄都明丽起来,我们所在的楼顶上,年轻的村妇们唱起动人的祝酒歌:
没有确实没有,
贵人身上没病;
有啊的确有啊,
席上有茶有酒。
“扎西德勒”的祝福声不绝于耳,很远很远都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