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堵塞(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堵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分流管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分流管脑室段堵塞2例,其中1例患者的导管被脉络丛包裹,予以重置脑室段导管和更换阀门;1例患者系导管内腔堵塞,予以更换脑室段导管和阀门。单纯阀门堵塞1例,脑室段分流管与阀门脱落后阀门堵塞1例,这2例患者均予以更换阀门。腹腔段分流管腹腔段在颞部皮下折叠1例,予以调整分流管位置,消除折叠;腹腔段导管被大网膜包裹1例,予以松解粘连,并剪除被包裹部分导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闭锁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26分)104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26分)136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闭锁蛋白、ZO-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闭锁蛋白、ZO-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闭锁蛋白、ZO-1水平及MoC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从发病至诊断普遍延迟1年左右,这与其发病机制不明、异质性高、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相关。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和磷酸化的神经丝蛋白重链(p-NFH)是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其在CSF和血液中的水平会随着神经轴突的损伤而升高,是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众多研究表明,ALS患者的CSF和血液NFL和p-NFH水平较健康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显著升高,具有高度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NFs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
目的探讨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取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观察至出院后2周。比较两组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观察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原位狭窄并急性闭塞行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基底动脉原位狭窄伴急性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在发病6~8 h内接受一种或多种血管内治疗技术再通血管。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后即刻采用m 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程度,术后72 h复查头颅MRI或CT,随访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90 d的预后。结果术中即刻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通率:25例患者(89.3%)血管再通良好,3例患者
目的探讨儿童晚发型痫性痉挛的病因、临床-电生理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为晚发型痫性痉挛的10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选取其中84例有门诊随访资料者,收集其治疗转归及预后情况等。结果102例患儿中,男性68例,女性34例,起病年龄1岁至11岁零3个月(中位数25个月)。颅内感染、围生期脑损伤、脑发育异常为已知主要病因,部分病因不明。根据有无明确病因分为症状组及隐源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发作形式、
3q29微缺失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复杂临床表型的罕见遗传病,由Wiilatt等[1]于2005年首次报道,是由3号染色体长臂2区9带发生片段缺失所致,典型缺失区域大小约1.5Mbo 3q29微缺失综合征发病率估计为1/4万〜1/3万[2],目前国外至少报道了93例3q29微缺失综合征儿童病例[3]。但国内鲜见儿童病例报道,检索文献发现国内既往仅报道2例胎儿病例,例为1.57Mb的新发微缺失,胎儿具体表型不详[4],例为166Mb未知来源的缺失,亥例胎儿有室间隔缺损和唇腭裂畸形[5]。本研究分析1例确诊为3q2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实质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8例实质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进行术前栓塞(栓塞组),其中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者17例。同期未行术前栓塞而直接行手术切除肿瘤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栓塞组患者中,肿瘤血供完全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5例、部分栓塞3例;1例患者栓塞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疝死亡;1例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栓塞后发生脑梗死1例;显微镜下全切肿瘤16例、大部分全切1例。栓塞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型连锁鱼鳞病(XLI)是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2000~1/6000[1-2]。男性发病,女性为携带者,其临床特征为生后或婴儿期发病,全身皮肤干燥、粗糙、覆着黑褐色鳞屑,主要累及肢体伸侧和躯干侧面、面、耳部、颈部。皮肤表现常在夏季减轻,而冬季和干燥季节加重呈黑褐色;部分女性可只表现为皮肤干燥[3]。多数XLI患者存在STS基因和侧翼标记的大量缺失,少数为STS基因点突变或部分缺失[4]。本文报道1例STS全外显子缺失所致XLI伴智力低下的患儿如下。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中枢神经系统H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22例,未全切除者8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15例,随访时间为24~132个月,平均67个月,其中8例患者术后行放疗。肿瘤复发的患者6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3例,生存时间为35~115个月,平均72个月。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类多富血供的肿瘤,具有复发及转移倾向;治疗应手术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术前备足血
目的 探讨肾功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和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脑血管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