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要让职业教育持续稳健发展,需要从多方进行统筹。本文以株洲职教城建设为例,从政府主导、职校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统筹发展 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造能力。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株洲市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湖南省的教育强省战略为指南,通过建立职教城来整合利用株洲市职业教育资源,这一举动为株洲市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搭建了一个大舞台,但要最终实现职教城职业院校的和谐共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统筹兼顾。
一、政府主导,合理规划
政府主导是推动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首先,政府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战略重点。株洲市从立足株洲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出发,在坚持做大做强做出株洲职业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制定了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长期规划,明确了株洲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次,政府要合理界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比例,从职业教育分别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推动程度上考量,合理确定进入职教城职校的数量、类型、层次、专业设置比例及办学规模大小,坚持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科类职业院校并存,保证进入职教城职业院校的质量与特色,株洲职教城拟入住的9所职校正体现了这一点。第三,政府还可逐步通过“扶强、合并、转向”等形式,最大程度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壮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
二、注重政策落实,狠抓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
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要真正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文件上。按照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应普遍达到比较高的标准,这个比较高的办学标准,包括校舍标准、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师资力量标准等等。加强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要保证职教城职业院校的高标准,从教育投入上讲,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连年下降的状态,至少要从2008年的6.5%,恢复到1997年13%左右的水平;占“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要从2008年的16.7%,逐年提高到25%左右的水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建立健全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职教经费投入体系。
三、统筹职教资源,促进职教城各类职校的互通
纳入职教城的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层次与类别,如何让这些不同类别的职校摆脱自我为中心,各司其政的办学思想,这就需要通过改变职校目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全面统筹,促使职校之间的多向互通。
1. 同一层次职校的互通
建立职教城开放的高职教育体系,即高职在办学体制上应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学校为中心”。对于城区同一层次的职校,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来优化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根据各职校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培养任务的分解。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类职校并存,文科类具有基础文化课优势,而理工类具有实践课与专业优势,那么就可以把文化课的教学任务交给文科类职校,而理工科类职校只负责承担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任务。需要进行一定实践操作训练的文科职校其实践内容可由理工类职校来承担。这种联合办学模式可根据专业需要采取“1 1 1”即专业基础课、实践课、顶岗实习各一年,或者其他模式。总的来讲,对于同一层次职校来说,通过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补的形式来加强相互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避免相同资源的重复采购与设备的闲置及利用率低下。
2. 不同层次职校的衔接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提升而来,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所以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有很多天然的相承、相通之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实了中职与高职是可以很好衔接的。要让中职与高职能有效衔接,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首先,改革职教城高职教育招生方法。城区高职可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进行单独招生,把好新生入口关,这是确保高职特色的重要一环。其次,统一课程标准,保证高职教育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数以千计,同一课程在不同情况下深度、广度又有差异,衔接的难度较之普通教育大得多。城区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与高职的衔接效率。建议组织专家研究制订统一的中职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入学考试标准以及相应的考试大纲,并以此来规范中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这也是中职与高职衔接的重要依据。再次,实行城区中高职“一盘棋”的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互通的主观能动性。第四,施行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实现中高职能力的有效衔接。中高职可协同专家、行业协会通过共同协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与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教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中职的应届毕业生,如能成功获得学历证书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则有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对于中职往届与社会在职人员,也可为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提升创造条件。
3. 全面推行学分制,实行职教城区职校学分互认
实行学分制,允许职教园区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跨校、跨专业选课,实现职校之间学分互认。通过学分互认,打破学制限制,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由于中职学制不规范导致生源质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高职由于生源差异给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所带来的困扰。职校通过统一规定学生修满一定学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及完成相关的技能操作即可毕业,这样就摆脱了学校、学制的限制,实现了学制的灵活性。 4. 畅通职业教育连接渠道,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层次
职业教育应打破原有的“上岗技能教育”与“终极教育”模式,畅通职业教育中“中专—大专—本科”连接渠道。职教园在做强做大做出一定规模的高职与中职前提下,可让部分特色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职院,使职校生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能获得与普高生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四、成立职教协会,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职教城职教协会既是一个协调职教园各院校之间关系的中间机构,也是一个推动职教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部门。职教协会成员可由市教育工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职校领导、社会知名人士、教育专家、合作企业代表等组成,他们一方面负责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法规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当好“智囊团”,另一方面也为引进职教资源,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做好“外宣部”。
五、优化环境,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我们要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办职校的环境,给企业以宽松的政策,以双赢为宗旨,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办学的积极性。职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企业,我们一方面要迎合株洲“工业强市”的需要,为株洲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足数量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得为“走出去”开辟渠道,我们要做强我们的特色职校与特色专业,能够让它们立足株洲,辐射湖南,走向全国。通过我们的特色引进市内外行业企业的资金,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强做大职教产业,达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持续和谐统一。对于株洲市内的一些知名企业,比如: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等等,我们要通过政府中介,鼓励一些专业对口职业院校与他们达成长久合作办学协议。
另外,为实现园区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最大化利用,当职教城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并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时,可考虑成立职教集团,对职教城职校进行集团化运作,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企业参与的方式,创新资源重组机制,最终达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职业院校的高度共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DB/OL].中国网,2010-03-01.
[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
[3]马树超.职业教育也需提高质量 [N].人民日报,2010-05-14.
[4]柯进.职业教育如何突破“门户”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0-06-06.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统筹发展 对策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造能力。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株洲市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湖南省的教育强省战略为指南,通过建立职教城来整合利用株洲市职业教育资源,这一举动为株洲市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搭建了一个大舞台,但要最终实现职教城职业院校的和谐共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统筹兼顾。
一、政府主导,合理规划
政府主导是推动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首先,政府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战略重点。株洲市从立足株洲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出发,在坚持做大做强做出株洲职业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制定了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长期规划,明确了株洲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次,政府要合理界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比例,从职业教育分别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推动程度上考量,合理确定进入职教城职校的数量、类型、层次、专业设置比例及办学规模大小,坚持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科类职业院校并存,保证进入职教城职业院校的质量与特色,株洲职教城拟入住的9所职校正体现了这一点。第三,政府还可逐步通过“扶强、合并、转向”等形式,最大程度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壮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
二、注重政策落实,狠抓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
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要真正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文件上。按照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应普遍达到比较高的标准,这个比较高的办学标准,包括校舍标准、实践教学仪器设备标准、师资力量标准等等。加强职教城职业院校的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要保证职教城职业院校的高标准,从教育投入上讲,要改变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连年下降的状态,至少要从2008年的6.5%,恢复到1997年13%左右的水平;占“半壁江山”的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校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要从2008年的16.7%,逐年提高到25%左右的水平,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建立健全完善多渠道、全方位的职教经费投入体系。
三、统筹职教资源,促进职教城各类职校的互通
纳入职教城的职业院校有着不同的层次与类别,如何让这些不同类别的职校摆脱自我为中心,各司其政的办学思想,这就需要通过改变职校目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全面统筹,促使职校之间的多向互通。
1. 同一层次职校的互通
建立职教城开放的高职教育体系,即高职在办学体制上应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学校为中心”。对于城区同一层次的职校,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来优化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根据各职校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培养任务的分解。职教城文科与理工类职校并存,文科类具有基础文化课优势,而理工类具有实践课与专业优势,那么就可以把文化课的教学任务交给文科类职校,而理工科类职校只负责承担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任务。需要进行一定实践操作训练的文科职校其实践内容可由理工类职校来承担。这种联合办学模式可根据专业需要采取“1 1 1”即专业基础课、实践课、顶岗实习各一年,或者其他模式。总的来讲,对于同一层次职校来说,通过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补的形式来加强相互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避免相同资源的重复采购与设备的闲置及利用率低下。
2. 不同层次职校的衔接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教育提升而来,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所以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有很多天然的相承、相通之处。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实了中职与高职是可以很好衔接的。要让中职与高职能有效衔接,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首先,改革职教城高职教育招生方法。城区高职可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进行单独招生,把好新生入口关,这是确保高职特色的重要一环。其次,统一课程标准,保证高职教育质量。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数以千计,同一课程在不同情况下深度、广度又有差异,衔接的难度较之普通教育大得多。城区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与高职的衔接效率。建议组织专家研究制订统一的中职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入学考试标准以及相应的考试大纲,并以此来规范中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这也是中职与高职衔接的重要依据。再次,实行城区中高职“一盘棋”的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互通的主观能动性。第四,施行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实现中高职能力的有效衔接。中高职可协同专家、行业协会通过共同协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与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和职教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中职的应届毕业生,如能成功获得学历证书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则有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对于中职往届与社会在职人员,也可为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提升创造条件。
3. 全面推行学分制,实行职教城区职校学分互认
实行学分制,允许职教园区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跨校、跨专业选课,实现职校之间学分互认。通过学分互认,打破学制限制,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由于中职学制不规范导致生源质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高职由于生源差异给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所带来的困扰。职校通过统一规定学生修满一定学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及完成相关的技能操作即可毕业,这样就摆脱了学校、学制的限制,实现了学制的灵活性。 4. 畅通职业教育连接渠道,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层次
职业教育应打破原有的“上岗技能教育”与“终极教育”模式,畅通职业教育中“中专—大专—本科”连接渠道。职教园在做强做大做出一定规模的高职与中职前提下,可让部分特色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职院,使职校生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能获得与普高生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四、成立职教协会,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职教城职教协会既是一个协调职教园各院校之间关系的中间机构,也是一个推动职教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部门。职教协会成员可由市教育工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职校领导、社会知名人士、教育专家、合作企业代表等组成,他们一方面负责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法规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当好“智囊团”,另一方面也为引进职教资源,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做好“外宣部”。
五、优化环境,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我们要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办职校的环境,给企业以宽松的政策,以双赢为宗旨,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办学的积极性。职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企业,我们一方面要迎合株洲“工业强市”的需要,为株洲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足数量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得为“走出去”开辟渠道,我们要做强我们的特色职校与特色专业,能够让它们立足株洲,辐射湖南,走向全国。通过我们的特色引进市内外行业企业的资金,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强做大职教产业,达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持续和谐统一。对于株洲市内的一些知名企业,比如: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等等,我们要通过政府中介,鼓励一些专业对口职业院校与他们达成长久合作办学协议。
另外,为实现园区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最大化利用,当职教城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并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时,可考虑成立职教集团,对职教城职校进行集团化运作,实行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企业参与的方式,创新资源重组机制,最终达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职业院校的高度共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DB/OL].中国网,2010-03-01.
[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
[3]马树超.职业教育也需提高质量 [N].人民日报,2010-05-14.
[4]柯进.职业教育如何突破“门户”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