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通过分析青岛西海岸新区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收集建库,建立数据共享交换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基础数据整合共享目标,并提高政务数据的利用率。
【关键词】:青岛西海岸 基础数据库 数据整合 数据共享交换
一、基本情况
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经济信息、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分布在多个部门,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基础数据共分为四大基础数据库:人口信息库,法人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空间地理信息库。
人口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单位为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黄岛分局、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统计局,分别对应的业务系统是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社保登记系统、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人口普查。
法人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单位为区市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区编办、区民政局,质量监督管理局对应的系统为商事主体注册登记系统。
宏观经济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单位为统计、交通、旅游等各职能部门。
空间地理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单位为地理信息勘测中心,使用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GIS系统。
二、建设思路
(一)数据收集建库
按基础数据库数据访问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基础数据库作为数据交换中心,存储有相关部门间数据交换的日志,记录每一次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信息,同时也可以起到在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中心的作用, 完成不同结构、不同类型的数据交换。业务数据的交换同时在相关部门之间和基础数据库之间进行。二是基础数据库在系统中起到中心数据库的作用,从各部门按周期抽取业务数据(包括聚集数据),形成一个统一结构、统一数据类型、统一语义结构的区级数据中心。各个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按照一定的数据更新策略周期性地向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各部门不能直接访问其他部门的数据,只能访问中心数据库中其他部门所提供的数据。
类型一是一种紧耦合的数据集成方案,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数据库中建设数据共享通道;类型二是一种松耦合的数据集成方案,以基础数据库作为数据服务中心,以数据提供方的发布和数据需求方的订制来实现部门之间的隔离数据共享,具有更好的实用性。青岛市的中央数据库(人口库)就是采用第二种类型搭建的。
建议新区借鉴青岛市的建库模式,采取第二种类型建设区级政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汇集与共享,建库的技术标准体系与上级保持一致可以确保省、市、区三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跨层级共享,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二)建立数据共享交换管理体系
目前,山东省和青岛市建设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均采取数据目录直接与数据服务相挂接的形式,通过调用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来响应各部门的数据需求。与以前被动的从数据库中“拉”数据的操作型数据访问模式不同,数据服务是一种主动的对外“推”数据的服务型数据访问模式。
首先,实现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共享要解决内、外网之间的数据通道问题。目前所采用的网络隔离技术主要为协议隔离和物理隔离两种,具有不同的隔离级别和不同的安全性能。其中物理网闸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物理隔离技术,在保证内外网永不连接的基础上通过存储和转发机制来实现数据传输。其次,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共享要实现数据服务的定 制。通过数据服务接口的方式,将各部门自主的数据访问转化为预置的数据服务调用, 提供可控性较强的数据访问模 式。通过数据服务目录对大量的数据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管理,数据服务目录提供数据资源的检索以及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数据服务的推荐功能,为各部门提供一个具有服务质量预测功能的数据资源访问环境。最后,要建立具有动态扩展能力的数据服务管理体系结构。数据服务为部门提供了结构化的数据访问接口,随着数据需求的快速膨胀,大量的数据服务模块需要可动态扩展的管理结构,并能夠为部门提供资源发布和发现功能,同时提供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
三、实现目标
(一)实现基础数据整合共享,打通“放管服”改革“经脉”。通过建设基础数据库及配套更新机制,实现人口、法人、经济、地理等基础信息“一口采集、多部门使用”、“一次采集、重复使用”,节约各部门分头采集、录入、校核、维护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数据整合度达80%以上,在各政府部门间实现共享度100%,破解跨部门政务服务标准不统一、平台不联通、业务不协同等问题,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实现政务服务供给侧提质增效。
(二)提高政务数据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数据的整合共享,而是全部基础数据的融合和应用,整合共享只是手段,融合应用才是目的。在基础数据库已建成的前提下,以政务数据应用需求为导向,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和纽带,实现人口、法人、经济等基础数据的相互关联、融合和集成。通过数据标准化、地理匹配、关联映射等操作,获取各类基础数据的空间分布规律,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空间地理化,对外提供基础数据库融合服务,以此提升基础库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区领导、各部门对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的应用需求。这种思路不局限于四大基础数据库,可以扩展到所有政务数据资源的大融合。
【参考文献】
【1】李胜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整合与集成建库模式与实现[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6)
【2】沈晔,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瓶颈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3】刘发军,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化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2010(9)
【关键词】:青岛西海岸 基础数据库 数据整合 数据共享交换
一、基本情况
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经济信息、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分布在多个部门,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基础数据共分为四大基础数据库:人口信息库,法人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空间地理信息库。
人口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单位为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黄岛分局、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统计局,分别对应的业务系统是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社保登记系统、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人口普查。
法人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单位为区市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区编办、区民政局,质量监督管理局对应的系统为商事主体注册登记系统。
宏观经济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单位为统计、交通、旅游等各职能部门。
空间地理信息库的数据采集单位为地理信息勘测中心,使用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GIS系统。
二、建设思路
(一)数据收集建库
按基础数据库数据访问特征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基础数据库作为数据交换中心,存储有相关部门间数据交换的日志,记录每一次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信息,同时也可以起到在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中心的作用, 完成不同结构、不同类型的数据交换。业务数据的交换同时在相关部门之间和基础数据库之间进行。二是基础数据库在系统中起到中心数据库的作用,从各部门按周期抽取业务数据(包括聚集数据),形成一个统一结构、统一数据类型、统一语义结构的区级数据中心。各个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按照一定的数据更新策略周期性地向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各部门不能直接访问其他部门的数据,只能访问中心数据库中其他部门所提供的数据。
类型一是一种紧耦合的数据集成方案,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数据库中建设数据共享通道;类型二是一种松耦合的数据集成方案,以基础数据库作为数据服务中心,以数据提供方的发布和数据需求方的订制来实现部门之间的隔离数据共享,具有更好的实用性。青岛市的中央数据库(人口库)就是采用第二种类型搭建的。
建议新区借鉴青岛市的建库模式,采取第二种类型建设区级政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汇集与共享,建库的技术标准体系与上级保持一致可以确保省、市、区三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跨层级共享,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
(二)建立数据共享交换管理体系
目前,山东省和青岛市建设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均采取数据目录直接与数据服务相挂接的形式,通过调用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来响应各部门的数据需求。与以前被动的从数据库中“拉”数据的操作型数据访问模式不同,数据服务是一种主动的对外“推”数据的服务型数据访问模式。
首先,实现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共享要解决内、外网之间的数据通道问题。目前所采用的网络隔离技术主要为协议隔离和物理隔离两种,具有不同的隔离级别和不同的安全性能。其中物理网闸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物理隔离技术,在保证内外网永不连接的基础上通过存储和转发机制来实现数据传输。其次,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共享要实现数据服务的定 制。通过数据服务接口的方式,将各部门自主的数据访问转化为预置的数据服务调用, 提供可控性较强的数据访问模 式。通过数据服务目录对大量的数据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管理,数据服务目录提供数据资源的检索以及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数据服务的推荐功能,为各部门提供一个具有服务质量预测功能的数据资源访问环境。最后,要建立具有动态扩展能力的数据服务管理体系结构。数据服务为部门提供了结构化的数据访问接口,随着数据需求的快速膨胀,大量的数据服务模块需要可动态扩展的管理结构,并能夠为部门提供资源发布和发现功能,同时提供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
三、实现目标
(一)实现基础数据整合共享,打通“放管服”改革“经脉”。通过建设基础数据库及配套更新机制,实现人口、法人、经济、地理等基础信息“一口采集、多部门使用”、“一次采集、重复使用”,节约各部门分头采集、录入、校核、维护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数据整合度达80%以上,在各政府部门间实现共享度100%,破解跨部门政务服务标准不统一、平台不联通、业务不协同等问题,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实现政务服务供给侧提质增效。
(二)提高政务数据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数据的整合共享,而是全部基础数据的融合和应用,整合共享只是手段,融合应用才是目的。在基础数据库已建成的前提下,以政务数据应用需求为导向,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和纽带,实现人口、法人、经济等基础数据的相互关联、融合和集成。通过数据标准化、地理匹配、关联映射等操作,获取各类基础数据的空间分布规律,实现各类基础数据的空间地理化,对外提供基础数据库融合服务,以此提升基础库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区领导、各部门对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的应用需求。这种思路不局限于四大基础数据库,可以扩展到所有政务数据资源的大融合。
【参考文献】
【1】李胜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整合与集成建库模式与实现[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5(6)
【2】沈晔,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瓶颈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3】刘发军,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化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