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06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之上,在课堂 网络 课外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改革大趋势之下,我校对2013届新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实行了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分层教学新模式。新模式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设置,做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使我校学生毕业时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水平大大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层教学 网络自主学习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宏观背景
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于2003年出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年教育部指定了180所院校作为全国的改革试点单位,并正式推出相当于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大纲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7月10日教育部公布了修订版的《教学要求》较之2004年的试行版改动较大,又新增加、删减或重新表述了很多内容。《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注意三个要点:1.《教学要求》规定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与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在教学目标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教学要求》开始大力提倡尝试依托多媒体网络的大学外语教学新模式。3.《教学要求》强调对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英语水平学生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因此,全省乃至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学英语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分层加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甚至很多高校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10余年,无论是从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上,还是在四、六级和考研成绩上,还是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上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而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传统、落后的,早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所以改革是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突破困境、走上发展之路的唯一选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和个体差异理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以材施教的思想,当时,他就对每个学生才能,兴趣,性格,特长都非常了解,针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中国古代教育专著《礼经·学记》中高度概括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的“邻近发展区”的理论也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从独立地解决问题所确立的实际发展水平到有老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所确定的可能或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段距离或范围,也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和提供不同的教学辅助材料,使他们在目标的导向下,主动学习,乃至成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较快发展。
3.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理论。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也就是说有效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他认为,“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i 1”输入最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语言知识的输入远高于学习者当前的水平,也就是说输入大大超过“i 1”的话或低于学习者目前水平也就是说为“i 0”的话,那么,语言学习者就缺乏积极性,没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话,学习者的学习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i 1”理论同样为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提供了最充足的理论依据。因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如果按专业班级上课的话,那么基础好的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英语最终都会失去兴致。因此,十分有必要按照他们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级教学。
三、总体思路
1.我们总体思路是以分层教学为策略,以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为辅助,以营造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为特色目标,进行扩展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分步骤、逐年推进。第一步:2013年,在磨家校区选取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共4个学院进行改革试点。
第二步:2014年,在所有普通本科院系中全面铺开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的新模式教学。
四、实施方案
1.分层教学。根据大一新生的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将实行大学英语改革的所有院系的学生分成A类和B类两类教学班,所有学生安排在同一时间上英语课。A、B类班级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0%和70%。第二学期期末按照四级考试成绩,A、B类班级的部分学生做调整,即A类班级中未过四级的学生降到B类班级继续学习;B类班级中过了四级考试的学生升到A类班级学习;在第三学期期末,B类班级中过了四级的学生也升到A类班级中继续学习。这样分类教学有利于避免以往一半学生第二、三学期通过四级而另一半学生未通过四级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冲击。
2.教学目标。A类班级学生第二学期基本可以全部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教学目标可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高要求;B类班级的教学目标是第四学期40%的学生通过四级考试。
3.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
A类班级:课程设置:第一、二学期上大学英语基础课,即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期,课程模式为4 2(自主学习),每学期学分为4个学分,主要任务是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第三、四学期为选修课,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选1门选修课,课程模式为2 自主学习,每门课程每学期学分为4,通过该门课程期末测试就取得相应的4个学分。 课时分配:第一、二学期A类班级学生安排2节课读写课;2节视听说课;还有2节在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课;第三、四学期,除了1门选修课,每周2节课的学习之外,学生自主前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
B类班级:
课程设置:4学期英语通识教育模式。4个学期都上大学英语基础课,即全部是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期,课程模式为4 2(2节自主学习),主要任务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课时分配:第一、二学期B类班级学生安排2节课读写课;2节视视听说课;2节在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课。
4.教学内容
(1)A类班级第一、二学期要完成第一册教材的教学及进行随堂四级培训,第三、四学期选修学术英语、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和英语写作等课程。A班从第一学期开始报名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第一期有4周左右的四级随堂培训。
(2)B类班级四学期完成第一、二册两本教材的教学和四级随堂培训。B类班级从第二学期开始报名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第2学期有4周左右的四级随堂培训。
5.考查方式
学期成绩按考勤占10%,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60%计算。平时考核A、B类教学班按各自标准进行。成绩分配:自主学习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3,(即总成绩的10%);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占2/3(即总成绩的20%)。
6.教学管理
(1)每一层次设立备课组长,采用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交流等方式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2)各教学组和各班的教师要负责考察并对本组教学做动态评估,以文字形式向教研室和学院汇报,学院向学校教务处汇报、沟通并研究落实具体的改进教改方案。
(3)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必须申报一门选修课,积极做好该门课程的开课教学准备,并根据所选课程组建该课程教学团队,做好该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4)每位任课教师还应选定一个教学研究主攻方向,如三、四、六级过级培训研究,考研培训研究等,并以此组建教学团队。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现在尤其需要做好的是考研培训师资储备工作。
五、结语
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既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又符合《课程要求》中的分类指导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大学英语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我校的学术英语课程的实际开展模式做了一个初步探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希望通过教学实践,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N.MERCER N.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Its Social Context[M].London:Routledge.2001.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Oxford:Pergamon.1985.
[3]傅玲芳.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5.
[5]刘东楼.赵彦芳.何晓冬.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
[6]鲁定元.万益操时尧.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06).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王金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4):7.
[9]赵亚玲.杨南翎.宜宾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宜宾学院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08(10).
[10]周光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4).
*本文基于绵阳师范学院校级课题《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Mnu-JY1306》。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层教学 网络自主学习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宏观背景
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于2003年出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年教育部指定了180所院校作为全国的改革试点单位,并正式推出相当于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大纲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7月10日教育部公布了修订版的《教学要求》较之2004年的试行版改动较大,又新增加、删减或重新表述了很多内容。《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注意三个要点:1.《教学要求》规定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与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在教学目标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教学要求》开始大力提倡尝试依托多媒体网络的大学外语教学新模式。3.《教学要求》强调对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英语水平学生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因此,全省乃至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学英语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分层加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甚至很多高校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10余年,无论是从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上,还是在四、六级和考研成绩上,还是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上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而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传统、落后的,早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所以改革是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突破困境、走上发展之路的唯一选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和个体差异理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以材施教的思想,当时,他就对每个学生才能,兴趣,性格,特长都非常了解,针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中国古代教育专著《礼经·学记》中高度概括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的“邻近发展区”的理论也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从独立地解决问题所确立的实际发展水平到有老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所确定的可能或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一段距离或范围,也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和提供不同的教学辅助材料,使他们在目标的导向下,主动学习,乃至成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较快发展。
3.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理论。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也就是说有效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他认为,“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i 1”输入最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语言知识的输入远高于学习者当前的水平,也就是说输入大大超过“i 1”的话或低于学习者目前水平也就是说为“i 0”的话,那么,语言学习者就缺乏积极性,没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话,学习者的学习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i 1”理论同样为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提供了最充足的理论依据。因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如果按专业班级上课的话,那么基础好的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英语最终都会失去兴致。因此,十分有必要按照他们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级教学。
三、总体思路
1.我们总体思路是以分层教学为策略,以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为辅助,以营造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为特色目标,进行扩展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分步骤、逐年推进。第一步:2013年,在磨家校区选取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共4个学院进行改革试点。
第二步:2014年,在所有普通本科院系中全面铺开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的新模式教学。
四、实施方案
1.分层教学。根据大一新生的英语入学考试成绩将实行大学英语改革的所有院系的学生分成A类和B类两类教学班,所有学生安排在同一时间上英语课。A、B类班级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0%和70%。第二学期期末按照四级考试成绩,A、B类班级的部分学生做调整,即A类班级中未过四级的学生降到B类班级继续学习;B类班级中过了四级考试的学生升到A类班级学习;在第三学期期末,B类班级中过了四级的学生也升到A类班级中继续学习。这样分类教学有利于避免以往一半学生第二、三学期通过四级而另一半学生未通过四级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冲击。
2.教学目标。A类班级学生第二学期基本可以全部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教学目标可达到大纲所规定的高要求;B类班级的教学目标是第四学期40%的学生通过四级考试。
3.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
A类班级:课程设置:第一、二学期上大学英语基础课,即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期,课程模式为4 2(自主学习),每学期学分为4个学分,主要任务是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第三、四学期为选修课,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选1门选修课,课程模式为2 自主学习,每门课程每学期学分为4,通过该门课程期末测试就取得相应的4个学分。 课时分配:第一、二学期A类班级学生安排2节课读写课;2节视听说课;还有2节在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课;第三、四学期,除了1门选修课,每周2节课的学习之外,学生自主前往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
B类班级:
课程设置:4学期英语通识教育模式。4个学期都上大学英语基础课,即全部是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期,课程模式为4 2(2节自主学习),主要任务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课时分配:第一、二学期B类班级学生安排2节课读写课;2节视视听说课;2节在教师辅导下的自主学习课。
4.教学内容
(1)A类班级第一、二学期要完成第一册教材的教学及进行随堂四级培训,第三、四学期选修学术英语、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和英语写作等课程。A班从第一学期开始报名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第一期有4周左右的四级随堂培训。
(2)B类班级四学期完成第一、二册两本教材的教学和四级随堂培训。B类班级从第二学期开始报名参加全国英语四级考试,第2学期有4周左右的四级随堂培训。
5.考查方式
学期成绩按考勤占10%,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60%计算。平时考核A、B类教学班按各自标准进行。成绩分配:自主学习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3,(即总成绩的10%);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占2/3(即总成绩的20%)。
6.教学管理
(1)每一层次设立备课组长,采用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交流等方式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2)各教学组和各班的教师要负责考察并对本组教学做动态评估,以文字形式向教研室和学院汇报,学院向学校教务处汇报、沟通并研究落实具体的改进教改方案。
(3)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必须申报一门选修课,积极做好该门课程的开课教学准备,并根据所选课程组建该课程教学团队,做好该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4)每位任课教师还应选定一个教学研究主攻方向,如三、四、六级过级培训研究,考研培训研究等,并以此组建教学团队。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现在尤其需要做好的是考研培训师资储备工作。
五、结语
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既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又符合《课程要求》中的分类指导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大学英语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我校的学术英语课程的实际开展模式做了一个初步探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希望通过教学实践,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N.MERCER N.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Its Social Context[M].London:Routledge.2001.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Oxford:Pergamon.1985.
[3]傅玲芳.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5.
[5]刘东楼.赵彦芳.何晓冬.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
[6]鲁定元.万益操时尧.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06).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王金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4):7.
[9]赵亚玲.杨南翎.宜宾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宜宾学院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08(10).
[10]周光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4).
*本文基于绵阳师范学院校级课题《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Mnu-JY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