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思考:一个在学校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却可以用他在学校根本就没学会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校怕数学的人毕业后却可以无师自通的运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即使没学过数学的人,通过社会生活经验也能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这给我们教数学的老师一个启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把数学和生活割裂开来,要联系生活现象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导入新课
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许多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寻找教材和生活现象的结合点来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后面有一个大挂钟,教师前面有一面大镜子,不回头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吗?”如果学生仍然不能得出镜子中的像和实际物体的轴对称关系,老师还可以现场请学生示范照镜子。从学生们常见的“镜子现象”来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关注,由于镜子现象为大家所常见,也能使学生较轻松的接受将要学习的内容,更能用较高的热情来完成接下来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教学数学
1.联系生活现象来教学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更乐意去学习数学。我们数学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把要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大小比较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人们在建房时,有没有人把前后两堵墙砌得特别近,紧紧靠在一起的?如果想房屋面积大,你会怎么做?”学生会认识到由于宽度太小,房子内部根本没办法容得下人,所以必须要增加宽度才能增加面积。然后再带领学生研究:宽增大了,而长缩短了,面积会变小吗?可以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当宽接近零时房子的面积也接近零了。得出结论: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再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圆,哪一个面积更大?再通过计算来验证。最后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下水道都设计成圆形的?你能知道其中的一个理由吗?”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从周长和面积方面来考虑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也为学生长大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三、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数学取之于生活,更应为生活服务。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一个简单的数学小问题就能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对生活很有帮助。如有这样的问题:“某公园规定,若订集体票每次买30张票以上的(包含30人),每张票8元;若买票张数少于30,则每张9元。某班级有27人去公园玩,要怎么样买票比较合适?”通过这样实用性的问题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他会觉得数学是具体的,有用的。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学中要处处做一个“有心人”, 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初级中学)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导入新课
中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许多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寻找教材和生活现象的结合点来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在学习“轴对称”的时候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后面有一个大挂钟,教师前面有一面大镜子,不回头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吗?”如果学生仍然不能得出镜子中的像和实际物体的轴对称关系,老师还可以现场请学生示范照镜子。从学生们常见的“镜子现象”来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关注,由于镜子现象为大家所常见,也能使学生较轻松的接受将要学习的内容,更能用较高的热情来完成接下来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教学数学
1.联系生活现象来教学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更乐意去学习数学。我们数学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把要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大小比较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人们在建房时,有没有人把前后两堵墙砌得特别近,紧紧靠在一起的?如果想房屋面积大,你会怎么做?”学生会认识到由于宽度太小,房子内部根本没办法容得下人,所以必须要增加宽度才能增加面积。然后再带领学生研究:宽增大了,而长缩短了,面积会变小吗?可以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当宽接近零时房子的面积也接近零了。得出结论: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再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圆,哪一个面积更大?再通过计算来验证。最后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下水道都设计成圆形的?你能知道其中的一个理由吗?”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从周长和面积方面来考虑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的过程”。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注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也为学生长大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三、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数学取之于生活,更应为生活服务。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一个简单的数学小问题就能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对生活很有帮助。如有这样的问题:“某公园规定,若订集体票每次买30张票以上的(包含30人),每张票8元;若买票张数少于30,则每张9元。某班级有27人去公园玩,要怎么样买票比较合适?”通过这样实用性的问题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他会觉得数学是具体的,有用的。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教学中要处处做一个“有心人”, 要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只有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才能更好的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