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需要大量创新性人才,同时素质教育也提上了很高的地位,需要新的形式作为载体培育创新性人才。具体到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课件作为新载体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课件的应用也成为素质教育创新性实践的有效路径。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课件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运用并不是数量和次数越多越好。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运用如何分清主次,最大的提升课件運用的有效性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语文;课件;有效性
在一线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可以调用多种媒体,做出图像显示、配乐朗诵等多种功能,达到声情并茂的直观效果,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激发学生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出直观形象。但是,有一些教师在课件运用过程中内容多而杂,形式乱,让学生眼花缭乱。实则学生对课文知识并未深入进去。那么如何提升课件的有效性呢?
一、与学生认知过程相一致
小学生认知事物,一般是从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内在的认知需要是小学生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而认知需要一般由感知直观现象引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教学,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使用课件适时有度。不科学的教法对无法完全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做为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教学中运用课件,操作界面生动,交互性强,能够产生畅通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鸟的天堂”的课文,为了创设一个“多”这个氛围,使课文的的场景如临其境,一目了然。为了使背景音乐更能渲染气氛等等,发挥出视觉、听觉于一体的作用,真实的场面、契合音乐一起表达出来,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课文,会有很强的求知欲,也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把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最终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必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小学生是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能够产生交互作用。在传统教学方式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占主导地位。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很显著的效果。主体性教学是让小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课件,更好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所以说,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也就是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要充分利用这种特性,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创设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最终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 特别是在课堂中设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在语文课堂上重点展示内容
(一)重要作家的介绍。在一线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等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一些作者的特殊经历,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很有好处。在语文课件中,作者人生简历特别是重要经历、创作风格及成就等都可以作为课件展示的内容。同时,展示出来作者的照片、手迹图片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并可以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他的其它作品的兴趣。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由于自身的限制,都无法对以上这些做出有效地展示。当然,语文教师要加以筛选,对于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二)声音资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中可以随意插入声音,为声音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背景音乐、课文范读、配乐朗诵等音频,都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让一线语文课堂声形并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语文课件中的声音内容应适可而止,与整个教学设计协调的的融合合在一起,不要为了声音而插入音频,本末倒置。例如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较高,那就不宜再借助于课件中的朗读音频,用现场的音质感染学生,切忌语文课会变为音乐课,忽略了对文本的掌握。
(三)与文本相关的内容。从根本上讲,课件中关于文本内容的展示,能够最有效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关于课文写作背景重点词和句文本内容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帮助学生深入、准确地走进课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课文中事物都可以用课件展示。有时对课文中的物件,不需要过度展示,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多向重构功能。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容量,真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降低学生学习语文负担的目的,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肖博. PPT课件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信息化教学,2010,(10):117-118.
[2]姜梅红.如何把语文教出语文味[J].小学语文教师,2012,(2):50.
【关键词】语文;课件;有效性
在一线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可以调用多种媒体,做出图像显示、配乐朗诵等多种功能,达到声情并茂的直观效果,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激发学生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出直观形象。但是,有一些教师在课件运用过程中内容多而杂,形式乱,让学生眼花缭乱。实则学生对课文知识并未深入进去。那么如何提升课件的有效性呢?
一、与学生认知过程相一致
小学生认知事物,一般是从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内在的认知需要是小学生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而认知需要一般由感知直观现象引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教学,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使用课件适时有度。不科学的教法对无法完全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做为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教学中运用课件,操作界面生动,交互性强,能够产生畅通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鸟的天堂”的课文,为了创设一个“多”这个氛围,使课文的的场景如临其境,一目了然。为了使背景音乐更能渲染气氛等等,发挥出视觉、听觉于一体的作用,真实的场面、契合音乐一起表达出来,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课文,会有很强的求知欲,也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把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最终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必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小学生是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能够产生交互作用。在传统教学方式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占主导地位。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很显著的效果。主体性教学是让小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课件,更好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所以说,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也就是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要充分利用这种特性,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创设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最终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 特别是在课堂中设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在语文课堂上重点展示内容
(一)重要作家的介绍。在一线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等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一些作者的特殊经历,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很有好处。在语文课件中,作者人生简历特别是重要经历、创作风格及成就等都可以作为课件展示的内容。同时,展示出来作者的照片、手迹图片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为学生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并可以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他的其它作品的兴趣。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由于自身的限制,都无法对以上这些做出有效地展示。当然,语文教师要加以筛选,对于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二)声音资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中可以随意插入声音,为声音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背景音乐、课文范读、配乐朗诵等音频,都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让一线语文课堂声形并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语文课件中的声音内容应适可而止,与整个教学设计协调的的融合合在一起,不要为了声音而插入音频,本末倒置。例如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较高,那就不宜再借助于课件中的朗读音频,用现场的音质感染学生,切忌语文课会变为音乐课,忽略了对文本的掌握。
(三)与文本相关的内容。从根本上讲,课件中关于文本内容的展示,能够最有效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关于课文写作背景重点词和句文本内容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帮助学生深入、准确地走进课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课文中事物都可以用课件展示。有时对课文中的物件,不需要过度展示,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多向重构功能。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容量,真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降低学生学习语文负担的目的,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肖博. PPT课件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信息化教学,2010,(10):117-118.
[2]姜梅红.如何把语文教出语文味[J].小学语文教师,201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