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d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原本自然科学成绩不错的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觉得化学太难了,难以适应,化学成绩急剧下降;同样,由于教材的改动,课时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感觉到化学这门学科难教。如何走出困境,怎样使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一化学教学得到有效地开展?这是每位老师都面临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以上问题的原因:
  1.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差距
  举个例子:初中自然科学中学生已学习过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但内容相当简单,即“物质得氧氧化,失氧还原”,学生只要观察氧元素的得失即可,有利于理解。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大大扩展丰富,不但要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要掌握得失电子守恒等等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而且要运用所学知识会配平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会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化学反应能不能发生等等,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初中自然科学中的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初中化学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化学知识、最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仅仅是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教育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学习主题是突出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科素养,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高中知识内容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大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2.教与学不协调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在思维训练上跨度小,并且由于中考化学知识要求简单,在学习上养成“记忆重于理解”这样的习惯。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要求教师把化学方程式罗列出来,然后他们一记了事。因此,就出现一大批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更不用说形成知识体系和培养应有的能力。而高中化学除形象思维外,还要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即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要求高,导致教与学的不协调。
  3.学生心理变化引起不适应
  笔者在省级重点中学任教,学生在初中时都是各自学校的最强者。刚跨入高中,他们信心十足、学习积极性很高,都有把高中各科目学好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许多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一旦遭遇挫折,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就逐步丧失学习兴趣甚至放弃化学的学习,这给今后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解决措施:
  1.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
  在高中入学初,可进行一次针对初中知识的摸底考查,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类型,金属活动顺序,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等知识及其应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熟悉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与个体状况。以此作为教学的原点,开始时起点要低,使学生逐步的适应高中的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迅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高一新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理解的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基本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所以,经常出现学生觉得上课听得懂,作业做得对但考试考不好这种情况。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提问、联想、归纳、总结、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以及答题的规范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来加深理解,使之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3.研究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教学时做到心中有底
  高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通读初高中教材,特别是初中教材,熟悉初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完全解决,没讲透;哪些知识点是初中教学中不曾涉及的,找到必修Ⅰ化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与增长点,做到心中有底。
  4.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意和初中教学有效衔接
  (1)必修Ⅰ的新课教学中尽量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
  紧扣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注意寻找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启发学生把有关的知识在需要时检索出来加以应用。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又理解掌握了新知识,还为以后知识的学习指明方法;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离子反应时,从学生熟悉的酸碱中和反应或活泼金属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入手提出问题,“为何不同的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中都有水?为何不同的活泼金属和不同的酸反应产物中都有氢气?” “不同的化学反应却得到一个相同的产物,说明必有内在的联系”。这样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载体,接受离子反应这一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2)激发学生兴趣优化知识教学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来讲授,增加趣味性、实用性的内容,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如对抽象的理论性强的内容,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形象地描述,生动地比喻。浅显的语句,甚至手势、表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建立起正确的思维。如在碳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何生成碳酸氢钠,按照初中的学习经验他们就记住,只要考试会就行了。但只要教师换个角度解释一下“碳酸钠中的碳酸根对于氢离子的渴望不亚于碳酸中的碳酸根,两者能力相同,那凭什么碳酸拥有两个氢离子而碳酸钠中的碳酸根却一个也没有呢?因此,必然出现氢离子被平分的局面,即形成碳酸氢根”。如此解释,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可以举一反三,掌握弱酸的正盐和弱酸的反应规律,甚至更复杂的可溶性的磷酸盐和磷酸的反应产物也可以搞清楚。
  (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千万不要低估学生对实验的渴求,一个成功甚至失败的实验均能引起学生对化学无尽的疑问和兴趣,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化学的原动力之一。
  总之,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克服各种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被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本文笔者拟就主题式教学如何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旨在实现课堂不仅仅是学生获取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的课堂,课堂更应该是能让学生掌握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的课堂。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 计算
在新课标的各种检测试题中,选择题是占比重较大的客观性试题,它考察的内容具体,范围广泛,能力和知识并重,若考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彻或复习准备不充分的话,便可能对这种题型发怵。  一、审题  答选择题首先要仔细阅读试题说明并注意答题纸的布局设计,搞清楚是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是选择正确陈述还是选择错误陈述?答案写在什么地方?等等。还需要注意的是,各选项的排列布局是怎样的,以免因习惯而填错了选项代号,例
【摘 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许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认识不够明确,创设的情境价值不大,有效性不高。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情境创设 作用 有效 方式     情境教学是采用双边言语交际活动,利用表演、手势、游戏、实物、图片、动作、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去呈现和操练语言材料,利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官,灵活地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对古诗歌的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关于古诗的鉴赏,我认为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古代诗歌的两大传统一及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至后来一代又一代诗人发扬壮大。特征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如杜甫《三吏》、《三别》等。屈原开
材料题在高考历史中所占分数比重大,如何在短时间内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下面我就以08年重庆卷第37题第(1)题为例谈谈如何做好材料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入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
(要求占一个版面)  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个会听课,会记笔记,会用笔记复习的学生才满足学好语文的基本条件。现在不少的高中学生上语文课,要么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不知道笔记记什么;要么写字速度慢,重点记不下来;更有甚者,习惯了上课只带两个耳朵听,根本就是懒得记,当然也就谈不上课后复习了……从目前学生存在的各种情况来看,造成语文学习被动化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不懂得记笔记的重要性,也不懂得该怎样来记笔
班主任的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完成普通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班主任的其他职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而且要关心学生学习,不仅要关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且要关心他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基本的工作就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创建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上进的班集体,我是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呢?   一、认真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的工作头绪多,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题目:只准使用一只电表,不准改动电路连接导线,只靠断开或闭合数量充足的开关,你能探究出哪些电学规律?还能测出哪些电学物理量的值?  1题、只用一只电流表(初中阶段决不能用它“测电源电压”)如图1所示:  说明:①为了简明地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文中釆用电路示意图。②只用一只表A做测定性实验时,必须应用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特点,被测元件跟己知阻值的电阻圈(决不允许使用误差较大的滑动变阻器替代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并提倡人文性这一观点,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达成共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中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都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的。这也就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丰富性、生动性。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呢?本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和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以说,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