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子湖畔的黑纸扇
王星记黑纸扇拿在手,摇晃着扇风,风很大,身后的落叶都被逐跑。随风扑来一股微微酸臭的气味,再一扇,又一股。这味道会入侵到人的大脑里——难用语言描述臭味的特征,但是一直会记得这股来自这扇子的奇特味道——每个使用过王星记黑纸扇的人都逃不掉。
黑纸扇的制作工艺为王星记独有。人进到王星记扇子厂的黑纸扇车间,臭味被加重了一万倍,人对气味的接受从鼻子迅速扩展到全身每个毛孔。车间里,工人把“柿漆”一层层刷在黑扇面的桑皮纸上,扇面乌漆漆,臭味即从柿漆而来。柿漆涂在桑皮纸扇面上,可以起到加强韧性、防雨、防裂等效果。
黑纸扇素有“可抵半把伞”之誉——扇面撑开,可挡风雨,扇骨则看上去轻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孙亚青,亦是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她的办公室里放着各种竹子样品,其中用于制作黑纸扇的野生棕竹,直径约2.5cm,竹子实心。开料(劈篾)的工人不需尺子或其他丈量工具,仅凭手感和经验,将断好的棕竹劈到所需的宽度。棕竹的直径决定扇骨的宽度,扇骨一般分为1.5cm、2cm等几种规格,一节棕竹约可劈出6片扇骨。削料(削篾)的工人用扇刀将锯好的棕竹削成片型,即制成竹骨片。竹骨片会被放入缸中浸泡,而后进行“烧灰道”(蒸竹骨片),然后将浸好的竹骨片晒干,把曬好的骨片与生石灰和篾料放在锅中煮6小时以上……被处理好的竹骨片放在一起,经过挑选花色和去除残次,花色一致的篾片编号排列整齐放在一起,黑纸扇扇骨有24笳(“笳”为扇骨计量单位)、32笳、40笳、60笳数种,笳数越多,竹骨片越薄,制作要求也越高。再把编排好的竹骨片打洞,用骨钉固定好,从完成骨架到制成扇面,需大大小小80多道工序。之后还需摺面、挑裥(用铜手指甲工具挑裥,目的是为了将摺面时没有摺平的扇面挑平)、定型、上色等多道工序,最终扇子成型。所用的材料均取自天然,包括柿漆,黑纸扇上用于黏合扇骨与扇面的“黄鱼胶”,即是用黄鱼体内的一根骨熬煮多时熬出的胶状物,用天然牛角制成的骨钉。
扇面上作画装饰,则多采用泥金,即是全部采用24K金粉制作而成。王星记的陈列柜里很多绘画、书法装饰的扇面出自名家之手,传闻早年梅兰芳出演《贵妃醉酒》时,道具扇便是王星记的泥金黑纸扇,舞台上光影迷离,销魂蚀骨。
扇在香存的檀香扇
黑纸扇车间的工人,长期浸淫在“臭味”中,头发、皮肤也都浸入了味道,“肥皂都洗不掉的味道”冬天还会钻进棉袄。檀香扇车间的工人,香味也是渗进身体发肤,“70年代那会儿,身上有香味,走在大街上,被路上的人察觉出来,心里也是不安,觉得香也有罪”。20世纪70年代,还是少女时代的孙亚青放学时路过解放路上的王星记扇子厂,瞥见厂里的女工巧手制扇。彼时杭州的老字号扇子厂已经仅剩王星记一家。
“当时我还在杭州二中上学,那时王星记在解放路的厂有个玻璃橱窗,路过时,可以看到精美的扇子展品。”孙亚青很神往。1976年,18岁的孙亚青正式进入王星记扇子厂,成为工人,开始了她的制扇生涯。“当时工人里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女孩子,也有一些非常资深的老师傅在工厂里。”孙亚青的工种便是制作檀香扇,她研习的“拉花”是手工制作檀香扇的一个重要环节,即用直径0.5mm或0.34mm的钢丝装在锯子上,在檀香木扇骨上穿洞、锯刻镂空花纹。“一开始师傅让我用锯子锯5cm厚的木板子,练习力量和准确度,一直锯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孙亚青拉锯那只手的腋下、淋巴结全都肿了起来。
1982年,为了学习江苏檀香扇的制作工艺,孙亚青被派去江苏学习了两个月。其实,早前王星记的第二代传人王星斋之子王子清,融合了日本、法国扇子的长处设计制作了首批檀香扇,于1920年开发试产成功,并以杭州西湖风景“西泠”“玉带”“双峰”作为扇名投放市场,大受欢迎。
随后王星记将檀香扇正式列为一个独立的扇种。早期檀香扇是以数10根薄如竹篾的檀香木作扇骨,再在扇骨上裱糊纸面作扇面,稍后又裱糊绢面,其成品类似白纸折扇。后来改为全部用檀香木片联成扇子,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檀香扇。
礼扇世界
而今香味无罪,却需要寻找新材料。“我刚进厂那时,印度檀香木是1.8万元/吨,现在是四五百万元一吨,而且有价无市,印度檀香已经稀缺了。”用于制扇的檀香木,树龄需要在几十年以上,根据木料的天然特性取材,好料取大扇,剩下的小料就做成小扇子。一般分为l3cm、20cm、23cm、25cm、27cm等几种规格。孙亚青的办公室里,除了列满各种款式的扇子样品,还摆放着大家从各地搜集来的木料、竹料。
“自用扇与礼品用扇,都要发展,哪个也不能丢。”孙亚青一路走来,目睹杭州民间的手工艺,最近二三十年,“消失”了很多——工艺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纷纷倒闭,手艺大都流传在个别手工艺者手中。“传统手工艺被现代化生活冲击,大都难留住。”
扇子拿在手中,右手摇着,风好大,却没空出手来点鼠标。换了左手,电脑键盘又失了半边的控制。降温功能被空调冲击得崩溃成渣,装饰功能又被手艺人重新拾起。除了黑纸扇、檀香扇两种传统手工艺扇种,近年来,王星记研发了大量极具装饰性的扇种。其中的蕾丝扇、真丝扇、绢扇等扇种,花色繁多,扇形多变。“比如穿紫色衣服,那么浅紫色、粉色的丝扇,就很适合女性拿来作装饰,换了别的颜色、质地的衣服,就换另一个颜色质地的扇子。”孙亚青说。
除了开发新材料,王星记团队扩展营销,不放过每一个展示产品的机会。“坐轿子,用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这句杭州俗语,被孙亚青念叨着,一路念到上海去。上海世博会,王星记成功进驻,780元/把的檀香扇,在世博会上卖得很好。
如今的杭州河坊街上,王星记的门市店里,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们快速进去,又快速离开,带走的不只是形制各异、色彩斑斓的王星记扇,还有那种闻一次就终身难忘的独特味道。
王星记黑纸扇拿在手,摇晃着扇风,风很大,身后的落叶都被逐跑。随风扑来一股微微酸臭的气味,再一扇,又一股。这味道会入侵到人的大脑里——难用语言描述臭味的特征,但是一直会记得这股来自这扇子的奇特味道——每个使用过王星记黑纸扇的人都逃不掉。
黑纸扇的制作工艺为王星记独有。人进到王星记扇子厂的黑纸扇车间,臭味被加重了一万倍,人对气味的接受从鼻子迅速扩展到全身每个毛孔。车间里,工人把“柿漆”一层层刷在黑扇面的桑皮纸上,扇面乌漆漆,臭味即从柿漆而来。柿漆涂在桑皮纸扇面上,可以起到加强韧性、防雨、防裂等效果。
黑纸扇素有“可抵半把伞”之誉——扇面撑开,可挡风雨,扇骨则看上去轻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孙亚青,亦是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她的办公室里放着各种竹子样品,其中用于制作黑纸扇的野生棕竹,直径约2.5cm,竹子实心。开料(劈篾)的工人不需尺子或其他丈量工具,仅凭手感和经验,将断好的棕竹劈到所需的宽度。棕竹的直径决定扇骨的宽度,扇骨一般分为1.5cm、2cm等几种规格,一节棕竹约可劈出6片扇骨。削料(削篾)的工人用扇刀将锯好的棕竹削成片型,即制成竹骨片。竹骨片会被放入缸中浸泡,而后进行“烧灰道”(蒸竹骨片),然后将浸好的竹骨片晒干,把曬好的骨片与生石灰和篾料放在锅中煮6小时以上……被处理好的竹骨片放在一起,经过挑选花色和去除残次,花色一致的篾片编号排列整齐放在一起,黑纸扇扇骨有24笳(“笳”为扇骨计量单位)、32笳、40笳、60笳数种,笳数越多,竹骨片越薄,制作要求也越高。再把编排好的竹骨片打洞,用骨钉固定好,从完成骨架到制成扇面,需大大小小80多道工序。之后还需摺面、挑裥(用铜手指甲工具挑裥,目的是为了将摺面时没有摺平的扇面挑平)、定型、上色等多道工序,最终扇子成型。所用的材料均取自天然,包括柿漆,黑纸扇上用于黏合扇骨与扇面的“黄鱼胶”,即是用黄鱼体内的一根骨熬煮多时熬出的胶状物,用天然牛角制成的骨钉。
扇面上作画装饰,则多采用泥金,即是全部采用24K金粉制作而成。王星记的陈列柜里很多绘画、书法装饰的扇面出自名家之手,传闻早年梅兰芳出演《贵妃醉酒》时,道具扇便是王星记的泥金黑纸扇,舞台上光影迷离,销魂蚀骨。
扇在香存的檀香扇
黑纸扇车间的工人,长期浸淫在“臭味”中,头发、皮肤也都浸入了味道,“肥皂都洗不掉的味道”冬天还会钻进棉袄。檀香扇车间的工人,香味也是渗进身体发肤,“70年代那会儿,身上有香味,走在大街上,被路上的人察觉出来,心里也是不安,觉得香也有罪”。20世纪70年代,还是少女时代的孙亚青放学时路过解放路上的王星记扇子厂,瞥见厂里的女工巧手制扇。彼时杭州的老字号扇子厂已经仅剩王星记一家。
“当时我还在杭州二中上学,那时王星记在解放路的厂有个玻璃橱窗,路过时,可以看到精美的扇子展品。”孙亚青很神往。1976年,18岁的孙亚青正式进入王星记扇子厂,成为工人,开始了她的制扇生涯。“当时工人里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女孩子,也有一些非常资深的老师傅在工厂里。”孙亚青的工种便是制作檀香扇,她研习的“拉花”是手工制作檀香扇的一个重要环节,即用直径0.5mm或0.34mm的钢丝装在锯子上,在檀香木扇骨上穿洞、锯刻镂空花纹。“一开始师傅让我用锯子锯5cm厚的木板子,练习力量和准确度,一直锯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孙亚青拉锯那只手的腋下、淋巴结全都肿了起来。
1982年,为了学习江苏檀香扇的制作工艺,孙亚青被派去江苏学习了两个月。其实,早前王星记的第二代传人王星斋之子王子清,融合了日本、法国扇子的长处设计制作了首批檀香扇,于1920年开发试产成功,并以杭州西湖风景“西泠”“玉带”“双峰”作为扇名投放市场,大受欢迎。
随后王星记将檀香扇正式列为一个独立的扇种。早期檀香扇是以数10根薄如竹篾的檀香木作扇骨,再在扇骨上裱糊纸面作扇面,稍后又裱糊绢面,其成品类似白纸折扇。后来改为全部用檀香木片联成扇子,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檀香扇。
礼扇世界
而今香味无罪,却需要寻找新材料。“我刚进厂那时,印度檀香木是1.8万元/吨,现在是四五百万元一吨,而且有价无市,印度檀香已经稀缺了。”用于制扇的檀香木,树龄需要在几十年以上,根据木料的天然特性取材,好料取大扇,剩下的小料就做成小扇子。一般分为l3cm、20cm、23cm、25cm、27cm等几种规格。孙亚青的办公室里,除了列满各种款式的扇子样品,还摆放着大家从各地搜集来的木料、竹料。
“自用扇与礼品用扇,都要发展,哪个也不能丢。”孙亚青一路走来,目睹杭州民间的手工艺,最近二三十年,“消失”了很多——工艺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纷纷倒闭,手艺大都流传在个别手工艺者手中。“传统手工艺被现代化生活冲击,大都难留住。”
扇子拿在手中,右手摇着,风好大,却没空出手来点鼠标。换了左手,电脑键盘又失了半边的控制。降温功能被空调冲击得崩溃成渣,装饰功能又被手艺人重新拾起。除了黑纸扇、檀香扇两种传统手工艺扇种,近年来,王星记研发了大量极具装饰性的扇种。其中的蕾丝扇、真丝扇、绢扇等扇种,花色繁多,扇形多变。“比如穿紫色衣服,那么浅紫色、粉色的丝扇,就很适合女性拿来作装饰,换了别的颜色、质地的衣服,就换另一个颜色质地的扇子。”孙亚青说。
除了开发新材料,王星记团队扩展营销,不放过每一个展示产品的机会。“坐轿子,用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这句杭州俗语,被孙亚青念叨着,一路念到上海去。上海世博会,王星记成功进驻,780元/把的檀香扇,在世博会上卖得很好。
如今的杭州河坊街上,王星记的门市店里,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们快速进去,又快速离开,带走的不只是形制各异、色彩斑斓的王星记扇,还有那种闻一次就终身难忘的独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