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61-01
一、研究价值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如果教教师在懂得预防、监督的同时,当学生不当行为将现或乍现,班级秩序略趋浮动时,能及时巧妙地处理,将事端控制在萌芽状态。关于小学生课堂行为处理问题的研究有许多,比如魏玲的《课堂纪律管理的误区》,宁剑锋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等等。但他们过于理论性的研究,缺乏实践性的研究。我个人认为这样研究范围太广太理论,甚至他们的研究目的是要管理出非常好的课堂的课堂气氛,而初级教育阶段,基本的维持课堂秩序问题还是初级教育教学的一个普遍待解决的问题秩序都维持不了更谈不上优秀的课堂气氛。因此目前急需研究一些解决课堂经常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实际操作的有效策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研究》注重探究出能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的解决课堂上可以纪行问题的一对一的策略。能有效地解决课堂经常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确保课堂具有良好秩序的课堂气氛。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坎吉罗西(cangelosi,1993)将中、小学最常见的问题行为总结为两种:不合时宜的讲讲话(包括过多的讲话、不按顺序的讲话、不必要的讲话),和不合时宜的活动(包括搞笑、离开座位);奎伊(quay,h.c)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表现为退缩行为,如忧心怀中怀忡、缺乏信心和兴趣、心神不安的等)、行为型(具有对抗性、攻击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如怪叫、起哄、动手动脚等)、情绪型(学生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边而导致的问题行为,如过分依赖他人、心事重重等)。中国学者(如柳夕浪,1998)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外向型的攻击性行为(如打骂他人、推撞、追逐等)和内向型的退缩性行为(如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等)。还有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中的初级教育学生课堂常见的纪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研究,收集可行有效措施,有效地帮助一线教师解决课堂上遇到的学生行为问题,有效地控制课堂紀律,促进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解决课堂常出现的问题,从而解决目前我国课堂普遍纪律差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成绩。同时探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的课堂问题行为防治措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及完美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使之既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对人才的要求。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类型与成因。
2.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进行各学科共同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课题的准备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5月)。
(1)学习有关理论,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
(2)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3)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8年6月-2019年5月)。
(1)按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实施研究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
(2)中期要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3)撰写研究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1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结题报。
(3)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发表。
(4)推广成果。
六、研究措施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文综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七、预期研究的成果
1.发表两编以上有关《处理课堂行为研究策略研究》的论文。
2.《课堂行为研究策略研究》的各阶段研究报告。
3.编写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活动设计。
4.推广《行为习惯研究》的成果。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61-01
一、研究价值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如果教教师在懂得预防、监督的同时,当学生不当行为将现或乍现,班级秩序略趋浮动时,能及时巧妙地处理,将事端控制在萌芽状态。关于小学生课堂行为处理问题的研究有许多,比如魏玲的《课堂纪律管理的误区》,宁剑锋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等等。但他们过于理论性的研究,缺乏实践性的研究。我个人认为这样研究范围太广太理论,甚至他们的研究目的是要管理出非常好的课堂的课堂气氛,而初级教育阶段,基本的维持课堂秩序问题还是初级教育教学的一个普遍待解决的问题秩序都维持不了更谈不上优秀的课堂气氛。因此目前急需研究一些解决课堂经常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实际操作的有效策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研究》注重探究出能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的解决课堂上可以纪行问题的一对一的策略。能有效地解决课堂经常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确保课堂具有良好秩序的课堂气氛。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坎吉罗西(cangelosi,1993)将中、小学最常见的问题行为总结为两种:不合时宜的讲讲话(包括过多的讲话、不按顺序的讲话、不必要的讲话),和不合时宜的活动(包括搞笑、离开座位);奎伊(quay,h.c)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表现为退缩行为,如忧心怀中怀忡、缺乏信心和兴趣、心神不安的等)、行为型(具有对抗性、攻击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如怪叫、起哄、动手动脚等)、情绪型(学生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边而导致的问题行为,如过分依赖他人、心事重重等)。中国学者(如柳夕浪,1998)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外向型的攻击性行为(如打骂他人、推撞、追逐等)和内向型的退缩性行为(如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等)。还有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中的初级教育学生课堂常见的纪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研究,收集可行有效措施,有效地帮助一线教师解决课堂上遇到的学生行为问题,有效地控制课堂紀律,促进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解决课堂常出现的问题,从而解决目前我国课堂普遍纪律差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成绩。同时探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的课堂问题行为防治措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及完美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使之既符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对人才的要求。
四、研究的内容
1.调查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类型与成因。
2.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进行各学科共同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课题的准备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5月)。
(1)学习有关理论,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
(2)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3)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8年6月-2019年5月)。
(1)按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实施研究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
(2)中期要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3)撰写研究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1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结题报。
(3)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发表。
(4)推广成果。
六、研究措施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文综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七、预期研究的成果
1.发表两编以上有关《处理课堂行为研究策略研究》的论文。
2.《课堂行为研究策略研究》的各阶段研究报告。
3.编写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活动设计。
4.推广《行为习惯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