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近些年来,初中思品课教改似乎比其他学科都活跃,课本换了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新理论、新经验层出不穷。然而,在现实面前,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思品教学中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多少,总体面貌并无多大改观。近一段时间,思品教学更成了新闻媒体及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贬斥之词:屡见于报端、传于社会。在学校,不少学生不知道思品学什么、怎么学。面对这样的现状,对初中思品课教改的导向予以反思,我以为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
一、思品教改的导向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兼容,是根本问题
初中思品课教学高耗低效,很多人把它归咎于中考这根指挥棒,以为中考害苦了教师和学生。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思品教学要从应试误区里走出来,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从理论上说,素质教育的导向无疑是正确的,它指出了思品教育肩负的使命。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索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见强有力的举措!
探究其中原因,我想这里涉及社会背景的问题:教改的导向与社会特定时期的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同向性。而事实上,素质教育的口号与当前的社会背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首先,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考试是当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被废除。例如英语这门学科,非常受人重视,大有凌驾于国语之上的趋势,这一方面固然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考试?报考研究生要考外语,各行业人士职称评定也要考外语,不管你考了以后有没有用,英语不过关就是不行,你的职称就不能通过。在考试盛行的今天,要求思品教学不搞应试也是不现实的,考试本身并没有错,如果说有错的话,错在高考的考查方向发生了偏差,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思品教育的地位受到冲击。
再次,目前素质教育尚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不错,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评判教学的结果并不十分科学,但它至少是明确的、可操作的。而素质教育内涵宽泛,评估标准难以界定,也难以操作。因此,在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学、系统的评估标准的情况下,高喊素质教育,对思品教改来说是无济于事的。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大思品教改的力度。探索思品教改的出路
多年来,思品教改一直在进行,但大都是小范围的,形不成气候,今后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
1 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不同。前面说过,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必要的。考试本身没有错,要是单纯质疑考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必须摈弃对考试的偏见,下大力气研究考试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怎样才能把思品教学从低谷中带出来,怎样才能全面、准确、科学地测评学生的素质,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2 注重思品教改的整体性。整体性表现的一方面是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决不能像以往那样,各自为政。各个学习段相脱节,造成许多浪费。与数理化相比,思品课有几节课没有上不会感到落后,而理科内容缺了几节课,就会感到跟不上,不补不行。这种现象说明,思品教材缺乏层次。与教材建设紧密相关的是各年级段的达标要求必须明确,并编人课程标准。考试以课程标准进行,防止出现低年级学生学高年级的东西,而到了高年级又回头学低年级内容的情况。整体性的另一方面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做好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工作。有人做过统计。很多学生平均每天花在数理化作业的时间在三个小时左右,占用了大量的课外时间,而思品、地理等课程作业量很小,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应试的结果,如果是这样也只能说明数理化考试难度偏大、试题量太多,相对来说弹性比较大的思品只有靠边站的份儿了。
3 建立科学、客观的评测标准。思品教学效率低,与思品学科本身有关。与自然学科相比思品有着更多的人为因素,思品学习强调主体的个人体验。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评测标准的模糊性。很多的思品考试题目,经常引起争议,不像数理化那么客观。所以说不建立客观、科学的评测标准,思品教学难上新的台阶。
4 提高竞赛档次,扩大奖励范围,增强思品学习的舆论声势。我们知道,学校各学科都搞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学校录取新生,很重视竞赛成绩,学校领导也常把竞赛结果当成考评教师工作成绩的一个论据。其中数理化各学科活动搞得更是热烈,而且上下都很重视。思品虽然说也有竞赛,但没有一个比赛能形成比较大的舆论声势的。这就造成了教师、学生从心理上把思品课看作是“下九流”、“小杂门”。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对思品和其他学科一视同仁。
总之,初中思品课教学改革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目标端正,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近些年来,初中思品课教改似乎比其他学科都活跃,课本换了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新理论、新经验层出不穷。然而,在现实面前,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思品教学中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多少,总体面貌并无多大改观。近一段时间,思品教学更成了新闻媒体及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贬斥之词:屡见于报端、传于社会。在学校,不少学生不知道思品学什么、怎么学。面对这样的现状,对初中思品课教改的导向予以反思,我以为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
一、思品教改的导向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兼容,是根本问题
初中思品课教学高耗低效,很多人把它归咎于中考这根指挥棒,以为中考害苦了教师和学生。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思品教学要从应试误区里走出来,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从理论上说,素质教育的导向无疑是正确的,它指出了思品教育肩负的使命。但为什么到目前为止,索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见强有力的举措!
探究其中原因,我想这里涉及社会背景的问题:教改的导向与社会特定时期的价值取向应该具有同向性。而事实上,素质教育的口号与当前的社会背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首先,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考试是当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被废除。例如英语这门学科,非常受人重视,大有凌驾于国语之上的趋势,这一方面固然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考试?报考研究生要考外语,各行业人士职称评定也要考外语,不管你考了以后有没有用,英语不过关就是不行,你的职称就不能通过。在考试盛行的今天,要求思品教学不搞应试也是不现实的,考试本身并没有错,如果说有错的话,错在高考的考查方向发生了偏差,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思品教育的地位受到冲击。
再次,目前素质教育尚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不错,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评判教学的结果并不十分科学,但它至少是明确的、可操作的。而素质教育内涵宽泛,评估标准难以界定,也难以操作。因此,在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学、系统的评估标准的情况下,高喊素质教育,对思品教改来说是无济于事的。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大思品教改的力度。探索思品教改的出路
多年来,思品教改一直在进行,但大都是小范围的,形不成气候,今后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
1 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不同。前面说过,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必要的。考试本身没有错,要是单纯质疑考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必须摈弃对考试的偏见,下大力气研究考试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怎样才能把思品教学从低谷中带出来,怎样才能全面、准确、科学地测评学生的素质,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2 注重思品教改的整体性。整体性表现的一方面是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决不能像以往那样,各自为政。各个学习段相脱节,造成许多浪费。与数理化相比,思品课有几节课没有上不会感到落后,而理科内容缺了几节课,就会感到跟不上,不补不行。这种现象说明,思品教材缺乏层次。与教材建设紧密相关的是各年级段的达标要求必须明确,并编人课程标准。考试以课程标准进行,防止出现低年级学生学高年级的东西,而到了高年级又回头学低年级内容的情况。整体性的另一方面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做好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工作。有人做过统计。很多学生平均每天花在数理化作业的时间在三个小时左右,占用了大量的课外时间,而思品、地理等课程作业量很小,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应试的结果,如果是这样也只能说明数理化考试难度偏大、试题量太多,相对来说弹性比较大的思品只有靠边站的份儿了。
3 建立科学、客观的评测标准。思品教学效率低,与思品学科本身有关。与自然学科相比思品有着更多的人为因素,思品学习强调主体的个人体验。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评测标准的模糊性。很多的思品考试题目,经常引起争议,不像数理化那么客观。所以说不建立客观、科学的评测标准,思品教学难上新的台阶。
4 提高竞赛档次,扩大奖励范围,增强思品学习的舆论声势。我们知道,学校各学科都搞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学校录取新生,很重视竞赛成绩,学校领导也常把竞赛结果当成考评教师工作成绩的一个论据。其中数理化各学科活动搞得更是热烈,而且上下都很重视。思品虽然说也有竞赛,但没有一个比赛能形成比较大的舆论声势的。这就造成了教师、学生从心理上把思品课看作是“下九流”、“小杂门”。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对思品和其他学科一视同仁。
总之,初中思品课教学改革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目标端正,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