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同谋

来源 :show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西方战争史的巧合分别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东西同谋源于人类思维的趋同性。
  二战期间,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堪称经典。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也使这场战争成为西方电影界一个永恒的素材,以它为背景的各种谍战片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实,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最为得意的一笔是成功骗过德军,让德军误以为盟军的登陆地点不是诺曼底,而是加莱。盟军为此进行了大量的伪装,而且是一场非常成功的伪装。
  中国古代有过类似的经典之战。
  第一例:平定三秦;
  楚汉战争之际,韩信奉命还定三秦。派少数军队修复栈道,吸引雍王章邯的注意力;韩信亲率汉军主力从今天汉中市的北面翻越秦岭,直插今宝鸡市,突然杀到陈仓(今宝鸡市陈仓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章邯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褒斜道,他认为,刘邦修复已经烧毁的栈道,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章邯万万没有想到韩信带精兵从今天陕西勉县西进入留坝、凤县,越过秦岭,出大散关到达陈仓(今宝鸡市)。守将紧急报知章邯,章邯得报,大梦初醒,急调部队迎战,先败陈仓;接着在扶风好峙(今陕西乾县)又被韩信的军队打得大败,退保废丘。刘邦军队到达咸阳,分兵攻打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司马欣和董翳几乎没有什么抵抗相继投降了刘邦。刘邦就这样迅速平定了三秦之地,奠定了他日后打败项羽的基础。
  第二例:韩信灭魏;
  西魏王魏豹梦想着自己当皇帝,在刘邦彭城大败后,以省亲为名,渡过黄河,宣布叛汉。
  刘邦在派人劝降无效后,命令韩信为左丞相统领大军,率领灌婴、曹参伐魏。
  魏豹在蒲坂(今山西永济县)布置重兵防范,堵住临晋关,韩信仍然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老办法,有意在临晋关对岸的黄河边上停放大量渡船,造成强渡临晋关的假像;在临晋上游夏阳的少梁渡口(今陕西韩城南)集结重兵,用瓮、罐捆绑起来,铺上木板,制成木筏,悄悄渡河,从侧后翼偷袭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曹参作为先锋,先打蒲坂东面的东张(今山西虞乡县西北),魏将迎战,被曹参打得大败。魏豹听说汉军攻打东张,担心汉军抄自己的后路,急忙从浦坂退兵安邑,韩信抢先攻破安邑,俘虏了守城魏将。魏豹回不了安邑,向东败逃,曹参追到曲阳(今陕西绛县西南),大败魏豹,魏豹逃窜,曹参追到武垣(今陕西垣曲县)活捉了魏豹。汉二年(前205)九月韩信攻占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抓获魏豹的母亲、妻子、儿女,西魏国灭亡,魏豹被押送荥阳。韩信平定魏国全境,设为河东、上党、太原三郡。
  韩信从汉二年八月率三万人伐魏,九月平定魏地,历时两个月,完全解决西魏国。这是彭城大败以来汉军取得的一个大胜利。
  韩信的这两次经典之战用的都是一个谋略:隐瞒真实的作战意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东西方战争史的巧合分别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东西同谋源于人类思维的趋同性。东方人想到的,西方人也想得到;西方人想得到的,东方人也想得到。谁也不比谁更聪明!
其他文献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宋代的太学生陈东、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五四”以来,大学生们更是关注天下兴亡,以身作则,成为社会进步的先驱和骄傲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或公开课教学中,教师会就某个问题
人民军队创建之初,为深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号召全党全军认真
本文旨在给出近年国内中学数学期刊出现的几个三元不等式的简单证明和推广.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
2005年福建省高一数学竞赛填空题第一小题:y=√1/3-x+√x-1/5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则ab=——。
10日下午,全国政协第二次大会发言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东省副主委孙继业称我国备省19家路桥上市公司已成最暴利的行业之一。
莫言:在阅读中做减法  莫言谈到,他的阅读经验就是阅读既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阅读好书肯定是愉快的体验;阅读你不愿意读又必须读的书,肯定是很痛苦的事情。读闲书比较愉快,读用来考试的书可能会比较痛苦。  他认为,一个人有了选择读物的自由才能够享受阅读的过程,并从中受益。莫言说:“我希望大家尽快获得选择读物的自由。选择读物实际上也是很痛苦的事,因为现在的书太多了。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