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潜在动力。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从内部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上好起始课
为了不让学生盲目地、被动地学习地理,我认为教师应首先上好起始课,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起始课又叫绪论课、序言课,主要让学生解决为什么要学地理、怎样学好地理的问题,对于这些,老师不能光讲大道理或者照本宣科,要趁他们刚接触这门知识的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运用一些方法,如可采用设问的方式,首先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上好地理课打下初步的心理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兴趣形成连锁反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这不仅仅体现在上好起始课上,而且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形成连锁反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用谜语调剂学生情绪
谜语虽小,但它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却十分广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魅力。同时,猜谜又是技巧和想象的比赛,在课堂上恰当适时地引入谜语,能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例如:讲南方地区时末尾可出这样一则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让同学们枯燥学习的疲劳感一下子消除干净。猜到了谜底是上海的同学,自然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未猜到的同学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了很好的启示。这则谜语,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上海这个地名,而且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的入海处。谜语不在多,在课内出现要适时,最好让谜语在教完一个内容后出现,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2.引入具体故事或时事新闻让学生探索抽象原理
地理故事生动形象、短小精悍,对学生有很好的吸引力,时事新闻具有极强的新鲜感,它们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可以促使学生动脑筋,从而把地理知识的传播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恰到好处的故事又能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与掌握。故事可安排在课中,也可用于导入新课。
如教学地图上的方向时可讲述这样一则新闻:“我国地质考察队员进行极地考察,他对世界宣称:‘我的脚下再也找不着北了。’”然后提出疑问:“他到底站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讲时区的计算和运用时可引用新闻: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北京时间凌晨1:00夺得110米跨栏冠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在凌晨?当地应该是什么时间?通过讲故事和新闻,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高。
3.运用生动语言,深化地理美感
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语言要求准确形象、鲜明生动、通俗有趣,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这样容易引导学生产生直接兴趣,使学生听课精神集中、思维活跃。中学地理课中许多内容无法一一进行实地考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对祖国壮丽河山、世界各地奇观以及抽象的原理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相反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无奇,容易感到枯燥、烦闷,产生厌恶学习地理的情绪。如讲地形地势对气候、植被的影响可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让学生理解山地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植被也相应呈垂直变化。在讲长江三峡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时,可引用同学们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教师一边朗读,一边展示三峡风光图片,使学生既能了解三峡景色又能理解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在讲述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时,也可摘录一些诗歌、民谣、散文、游记等有关文字进行描述,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
三、组织模拟游戏提高学生内在的兴趣
教学模拟游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兴趣停留在“新、奇、乐”上,身心活泼,好动爱模仿,因此,这类学习活动更适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在教学“七大洲、四大洋”时,我就设置了一次旅游地理知识竞赛,假设全班同学乘船从上海出发到美国去旅游,教师在地图上移动自制的平面船模,随着该船的“航行”不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活动,以宽松的心境、浓烈的兴趣去探索认识地理知识,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认真上好起始课
为了不让学生盲目地、被动地学习地理,我认为教师应首先上好起始课,因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起始课又叫绪论课、序言课,主要让学生解决为什么要学地理、怎样学好地理的问题,对于这些,老师不能光讲大道理或者照本宣科,要趁他们刚接触这门知识的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运用一些方法,如可采用设问的方式,首先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上好地理课打下初步的心理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兴趣形成连锁反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这不仅仅体现在上好起始课上,而且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形成连锁反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用谜语调剂学生情绪
谜语虽小,但它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却十分广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魅力。同时,猜谜又是技巧和想象的比赛,在课堂上恰当适时地引入谜语,能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例如:讲南方地区时末尾可出这样一则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让同学们枯燥学习的疲劳感一下子消除干净。猜到了谜底是上海的同学,自然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未猜到的同学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了很好的启示。这则谜语,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上海这个地名,而且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的入海处。谜语不在多,在课内出现要适时,最好让谜语在教完一个内容后出现,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2.引入具体故事或时事新闻让学生探索抽象原理
地理故事生动形象、短小精悍,对学生有很好的吸引力,时事新闻具有极强的新鲜感,它们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可以促使学生动脑筋,从而把地理知识的传播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恰到好处的故事又能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与掌握。故事可安排在课中,也可用于导入新课。
如教学地图上的方向时可讲述这样一则新闻:“我国地质考察队员进行极地考察,他对世界宣称:‘我的脚下再也找不着北了。’”然后提出疑问:“他到底站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讲时区的计算和运用时可引用新闻: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北京时间凌晨1:00夺得110米跨栏冠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在凌晨?当地应该是什么时间?通过讲故事和新闻,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高。
3.运用生动语言,深化地理美感
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语言要求准确形象、鲜明生动、通俗有趣,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这样容易引导学生产生直接兴趣,使学生听课精神集中、思维活跃。中学地理课中许多内容无法一一进行实地考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对祖国壮丽河山、世界各地奇观以及抽象的原理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相反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无奇,容易感到枯燥、烦闷,产生厌恶学习地理的情绪。如讲地形地势对气候、植被的影响可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让学生理解山地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植被也相应呈垂直变化。在讲长江三峡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时,可引用同学们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教师一边朗读,一边展示三峡风光图片,使学生既能了解三峡景色又能理解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在讲述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时,也可摘录一些诗歌、民谣、散文、游记等有关文字进行描述,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
三、组织模拟游戏提高学生内在的兴趣
教学模拟游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兴趣停留在“新、奇、乐”上,身心活泼,好动爱模仿,因此,这类学习活动更适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在教学“七大洲、四大洋”时,我就设置了一次旅游地理知识竞赛,假设全班同学乘船从上海出发到美国去旅游,教师在地图上移动自制的平面船模,随着该船的“航行”不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活动,以宽松的心境、浓烈的兴趣去探索认识地理知识,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