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xiaon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世文人墨客将这四句话奉为立身做人、为文为艺的座右铭。董治富先生深谙此中道理,他把书法创作看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激励青年、传播正能量的有效方式,因而在创作内容的选取上,坚持传扬“天地之正理,人心之善端”,思考为大众“所以出水火而登衽席之道”,探索义理之学,自拔于流俗,以期达到“老者安之,朋发信之,少者怀之”的目的。
  在四川成都的各大艺术采风活动中,每每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挥毫泼墨,健笔如飞,手中风云起,纸上波涛生。矫健的的身影、遒劲的线条,让人怎么也不能相信他已85岁高龄。
  老人名叫董治富,出身书香门第。幼时,由父亲教授书法,磨一砚浓墨,写完才许睡觉。精研二王、米芾、孙过庭、怀素等大家书法,从面临人手直至背临、忆临,掌握筋骨、烂熟于心,最后出帖,融会贯通,形成自家面貌。1960年四川师院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内江的医科学校教授语文,课堂板书美妙绝伦,学生舍不得擦掉。麾下弟子,个个饱读诗书,苏黄米蔡,知之甚深。退休后,定居成都,为成都书界耄耋翘楚。
  董老以行草书见长。他的书法,总是在严格的法度之中自由驰骋,潇洒流畅,虬劲有力,挺拔俊朗,气势恢宏。纵笔所如,任情恣性,无拘无束,而又不流于荒诞狂怪,正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既传统又现代,既老到又活跃,给人以艺术与力量的享受。欣赏董老书法,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豪迈。
  章法布局突出重点精巧而别具一格
  书法艺术中,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是四大要素,笔法、字法、墨法属于技法层面,而章法是对作品的全盘布局和总体安排,在技法之外但与技法相得益彰。古人蒋和论章法说:“一字八面灵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疏密肥瘦,若平板涣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董老书法创作尤为重视章法。首先依据书写内容,对字与字、行与行,以至天头地脚、边际留白等,作一番总体设计,合理布局。与前人、今人不同之处在于,董老在书法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突出重点字、即突出作品“书眼”的方法。因为常年教授语文,他在找“书眼”过程中,必用普通话对所书内容进行高声朗读,他认为朗读的重音在哪一个字上,哪一个字就是章法布局的重点、是作品的“书眼”。“书眼”字要写得放开、甚至夸张,有意忽略次要笔划,不与重点字平均用力。如作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读时“更”为重音,书写时“更”就以浓墨重彩表现,其他字围绕“更”字展开。再如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奔”字在朗读时为重音,书写时加大加粗并且跨行,以其他字一倍以上的体量摆放,“奔”之气势、动感让人过目难忘。整幅作品由重点字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氣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功布虚陈,参差错落,气贯全篇。
  从本质上讲,章法是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虚”的境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基于实又超然而出,成为一种实体无法追踵的高妙去处。董老在关注重点字、处理好作品“实”的部分的同时,对于虚的安排主要采取四种办法,一是当“虚”之处,笔划之间的空间比较大,笔划也比较轻,有的甚至枯笔挥洒;二是必要处大胆留白,无声胜有声;三是相邻两列字总体上插孔排列,视觉效果参差疏朗;四是每一幅作品乃至每一列首尾收放对应,通篇给人以和谐自然的感觉。如扇面“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中,“风有”笔划比较轻,“自照人”用枯笔表现,“无心”以下大胆留白,挂一漏万,对虚之美进行了高度概括。立轴“天耀中华”中,“天”字浓墨大写,“华”字枯润结合,为避免“中”和“华”竖笔相撞,“华”竖不采用“悬针竖”,而是枯笔终篇往上收势,形成底座,“天”字领率,“华”字托底,相映成趣。这里的实与虚尽管不是按比例配置,但从总体效果看,实的生动,虚的蕴藉,既灵秀超脱,又浑然厚重,虚实结合,达到了动态平衡。
  笔画线条遒劲有力强调对比突出节奏
  书法由线条组成,线条的质量直接影响书法的质量。董老书法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其线条的力度、速度、准确度和自由度。而这种如万岁枯藤、百钧弩发、崩浪雷奔、高峰坠石的力量感十足的线条笔划,是在他进入耄耋之年后仍然保持的创作常态,这就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了。
  汉代蔡邕曾说:“书有二法,一日疾,一日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所谓“涩”,就是通常说的“逆势”,即逆笔推行,利用笔毛的弹性万毫齐力;所谓“疾”,乃是得势奋笔,迅捷飞腾而无所阻碍。一如王羲之所说:“爽爽若神”,又如黄山谷评米芾书所说:“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董老的线条力量,正是把握了“涩”与“疾”的法度的结果。观他的每幅作品,无论干笔、湿笔,浓笔、淡笔,粗笔、细笔,线条都“力透纸背”,指、腕、肘、肩、腰等联合发力送于毫端,中锋行笔,笔毫向下,铁锹掘地,入纸有根,给人以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董老对“渴笔”与“枯笔”的运用具有独到之处。他的许多作品,笔枯墨少,行笔速度疾缓结合,在虚实刚柔的尽情表现中发挥“用笔”,既痛快恣肆地表达情绪,又使笔形笔意得以充分张扬;有劲健断续之势,同时又有“飞白”的感觉。这种用笔驾驭难度很大,但他总能将其把握得恰到好处,非寒暑秋霜的艰苦砥砺难竟其功。
  线条的力度来源于长期积累,在积累中形成,在积累中爆发。而爆发是力量从凝聚到释放的过程。爆发需要速度,速度产生力度。凝聚力和爆发力有机结合,线条的力度自然形成。董老历80余年积累,量变而至质变,滴水而至石穿,千钧笔力自在毫端。
  当然,董老书法线条力透纸背,但并非将笔锋尽根按下,导致无笔触、无墨韵的粗笨用力,而是精巧发力,“绵里藏针”,刚用柔显,在大小、粗细、长短、宽窄、枯实、轻重、圆转、方转等对比中形成节奏,如美妙音乐、动人旋律,又如合成作战,各力量单元科学组合,形成整体合力。着力处力可扛鼎,过渡处一笔带过,整篇“力拔山兮气盖世”,字势雄逸,虎卧风阙,同时又云鹊游天,群鸿戏海,行云流水,妙韵天成。其生动的气韵、飞扬的神采以及空间余白所构成的幽深而旷远的意象,每每将观者带进一个美妙的交织着生命节奏的艺术境界。   落款钤印别出心裁灵活而不落俗套
  书法落款,本是书法家对作品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的说明,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题款成了书法艺术章法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书、草书、行草书,因为具有更多的可变性和随意性,其落款变得更加复杂而丰富多彩。
  董老在前人各种落款样式的基础上,根据书法内容和章法需要,创造出许多别具一格的落款形式,令观者耳目一新。
  其一,上款、下款灵活安排。传统书法上款一般写在作品起首位置,内容多为创作缘由或求书者的姓名、称谓,或再加些客套话语如“雅居”“惠存”“教正”等;下款一般写在作品结尾处,内容包括作者的姓名、斋号、书写时间、地点、书写时的情况、作者心情等。董老书法落款,一般按传统要求安排。特殊情况下,他会打破常规,甚至将上下款的内容融为一体或者将上下款内容互换。如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中国西部名家书画展”’上即兴创作的书法作品“涛”,正文只写了一个榜书“涛”字,落款将本应作为上款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和本应作为下款的书写时间、署名放在一起落在“涛”字下面,使作品在突出主题“涛”的同时,更显得磅礴大气、具有很强冲击力。作品“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也是这种安排。而作品“中国梦”则是将上下款内容互换的典范。
  其二,长款与正文有机融合。长款一般在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董老的长款往往是对正文的深入解读,文字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如作品“积爱成福”,落款“屋以砖石砌,家以爱建成。癸巳冬,治富书”,所落长款对正文作了深刻诠释,深化了主题思想。既可以认为它是落款,也可以看作是正文的组成部分。再如作品“上天入地,把握今朝”,长款“惟今朝可贵实,机不失,失不再来也。甲午年春,治富书”,是对正文思想的进一步延伸,亦可认为是正文的一部分。
  其三,以印代款创新“无款”。董老不少书法内容占画面较满,因而在创作过程中多用短款和穷款。构图很满时,短款也显得余纸不多,此时他索性不落款。为了使观者知晓作者的名号及创作时间,他采用了“无款”的“穷款”模式。这种模式只在作品的适当位置盖上自己的名章和他特制的生肖章。名章分为姓和名两枚章及姓名一枚章,生肖章代表创作的时间是生肖何年。如作品“翰墨飘香醉五洲”,在“醉”与“洲”的间隙盖上名章,而在“墨”与“香”的间隙盖上“马”的图案章,说明作品是在马年创作的。作品“上善若水”,在画面不同位置盖有“董”“董治富”和“马”三枚印章,作者姓名和创作时间一目了然。
  书写内容紧随时代励志并张扬传统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世文人墨客将这四句话奉为立身做人、为文为艺的座右铭。董治富先生深谙此中道理,他把书法创作看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激励青年、传播正能量的有效方式,因而在创作内容的选取上,坚持传扬“天地之正理,人心之善端”,思考为大众“所以出水火而登衽席之道”,探索义理之学,自拔于流俗,以期达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目的。具体创作实践中,他选取的书写内容主要有四种类型:
  其一为励志类。书写赠予对象既有青春少年,也有耄耋老人。小孙女赴美留学,他书赠“心怀天下,志在四方”以资鼓励。同时,创作了一百把折扇书法,让孙女带去美国赠与同窗好友,把中国传统励志文化传向海外。一位军队干部自主择业离开部队,他以部队首长的名义书赠一幅作品:“脚下千条路,心中一盏灯”。他经常为老年朋友书写“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鼓励他们“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此外,“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耐得冰雪三冬苦,始有人间一品香”“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方知天地寬”等等,都是他经常书写的励志内容。
  其二为修养类。董老认为,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素质和品位的集中体现,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以书法为平台,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涵养。他选择的代表文化涵养的诗句不仅具有真理性,而且具有哲理性。如“水深波浪静,学广语声轻”“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秋风酒一船”等。观者从中“学做事之理,悟做人之道”,在书法艺术的潜移默化之中汲取了中华文化涵养的精华。
  其三为时代类。董老虽然年逾八旬,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心理和心态直追年轻一代。他无论家居还是出门,总是衣冠楚楚,几十年如一日,给人一种健朗而精神矍铄的感觉。他为老伴买了钢琴、古筝,给家里买了最时髦的音响。闲暇时,老两口伴着音乐在自家客厅翩翩起舞。客厅悬挂着董老创作的书法:“伴着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房间书法作品的装饰并不是传统的中式木框,而是他曾经用过的茶叶盒、废纸箱。这样的童心童趣只有时髦青年才能做到。他赠送亲朋好友的许多书法内容,除了古诗词,更多的是流行歌曲的歌词《神奇的九寨》《我和你》《你好吗》等等,可见心境与时代完全融为一体。
  其四为自然类。包括陆游诗:“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王安石诗:“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等等。大自然的风花雪月、绿树红花是董老的最爱。他说他将仰望浩瀚无际的宇宙星空,融人大自然的明月清风,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态,追寻心中那一季又一季的春暖花开。
  他的心将永远不老,他的笔将永远年轻。
  南远景
  NAN YUANJING
  字云卜,号哲之。陕西乾县人。1976年入伍,1978年考入宁夏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回归军营。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事、陕西省军区《三秦后备军》杂志主编、陕西省安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论研究室研究员、成都军区党委秘书兼组织部副部长、战旗报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陆军大校军衔、专业技术四级、高级编辑。著有《云卜论兵》《盛世箴言》《廉政三字经》《南远景中国画研究文集》《南远景书画印研究文集》等,与人合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其他文献
我知晓王书红的书法和认识王书红其人,还是近三年之内的事,他带有浓厚的“二爨”风格的书法创作,常常在有关展赛或作品集(册)中吸引我的眼球。近距离接触还是缘于成都市文联组织有关艺术家到河南采风写生,我与他都是其中的队员。从与他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他是山西长治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来到成都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他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山西长治农村,自幼受父亲的影响,为乡里左邻右舍的
茍建勋《杨慎诗数首》楷书 242cm×109cm 2019年  苟建勋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成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修复技艺师。作品获2016年﹁看四川——诗书创作﹂优秀书法作品展(最高奖);2016年﹁翰墨成都﹂年度书法篆刻作品展二等奖;﹁翰墨天府﹂2017年度成都市书法作品展二等奖;2019年四川省第二届艺术节﹁四川文华奖﹂三等奖。
井研县农民画院院士,井研县政协书画院院士。  从小受乡村民间绘画艺人的影响爱上绘画,1980年到1983年拜黄培基老师为师,开始学习花鸟画。作品被中宣部指定为宣传作品在各大中小城市的车站街头进行展示,并受到中央宣教局的专访报道,获得许多奖励证书。作品曾在韩国首尔、北京等地展出。2016年作品《孝为先》《红色传统代代相传》《荷塘欢歌莲洁满仓》入选“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精品展”。  农民画根植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用此标尺来检测《大宋蜀商》,我们发现以大蜀商王昌懿为核心的二十多载经商人生经历,就如一根“金线”,确串起了一颗又一颗的“珍珠”,宋时代众多的鲜事秘闻,令人耳目一新。  很万幸,近日我们终于等来了由中国华侨出版社荣誉出品——四川乡土作家李有勋历时七八年,苦心耕耘的这部填补文学作品空白的长篇经典小说《大宋蜀商》,其完美地凸现出了重要的、特具积极现实文
从中西美术作品识读切入,用比较的方法,对顾恺之《洛神赋图》与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人物作品,倪瓒《渔庄秋霁图》与霍贝玛《林间小道》的风景作品,林风眠《静物》与塞尚《静物苹果篮子》的静物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对其文化背景、审美意趣等方面的探索,解读中国画内在的创作动力与外在效果的关系,提供欣赏中国画方法的案例。  在弘扬传统文化,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多方位识读中国画是时代的要求。中西文化的不同,必然
漆画 48cm×48cm 1990年  深邃的黑、斑驳的朱红、不同程度的黄,漆画以与众不同的色彩表现力,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画面所需要的静谧与热烈、沉稳与律动、质朴与繁华。这幅作品具有浓烈的地方文化,用漆画的材質体现了青铜器质感的效果,同时具有神秘的东方风采、神奇的质感肌理、诗一般的意境在漆画中得到完美融合。  巴蜀非遗综合工艺中心  巴蜀非遗综合工艺中心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开设了传统文化(工艺)
我觉得巴山蜀水恰好给巴蜀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最生动、最丰富、最典型、最奇幻、最原始的描写表现对象,所以在对巴蜀山水的表现形态当中,它会改变一些画家原有的表现形式,甚至绘画的表达方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一方山水更是成就了一批艺术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决定了巴蜀山水独特的风光景色和人文情懷,这种独特性毋容置疑会植入到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中,那么从绘画上看,巴蜀山水和山水画之间有什么关联呢?通过对巴
《疫情防控·景区在行动》张勇摄  2020年1月28日,工作人员正在白鹿音乐小镇景区内喷洒消毒液。  张勇  四川省彭州市人。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彭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该市山区乡镇。多年来专注于彭州风光、人文的拍摄、推广,2017年成功举办《天府原乡·魅力通济》個人摄影展,系彭州首次以乡镇为主题的个展,2018年11月“彭州市磁峰镇涌华村农家新村”入选“恢宏改革画卷·见证巴蜀巨变一四
德阳潮扇 41cm×25cm 2016年  此作品为德阳潮扇第四代傳承人杨占勇2016年作品,采用德阳潮扇技艺制做而成,扇型为中号,竹丝数156根,编织12道丝线,扇面采用竹编画加宣纸裱褙,配以三星堆图案。既是两项非遗技艺的结合,也是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的融合。  德阳潮扇传承基地展厅  德阳潮扇传承基地展厅是四川德阳源丰潮扇有限责任公司为传承、宣传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阳潮扇”传统工艺,于20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既有过“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也有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宣言。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奥林匹克精神变的更为人性化,“团结”被日益重视。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主持讲道时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體育摄影记录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