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化教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对帮助学生积累地理知识,锻炼地理创新思维,提升人文素养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此,地理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等,灵活创设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强化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热爱之情,从而整体上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地理学科亦如此。建立生活化的教学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更扎实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有助于他们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将围绕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入教学,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课外生活化地理活动等几点展开探讨,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为最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做好充分准备。
一、 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入教學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可见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探讨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知识时,直接从理论上讲解难度大,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如果选择生活为突破口,能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先让学生熟悉二十四节气歌,再告诉他们二十四节气基本原理,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一年为二十四个等分段落。太阳每通过一个节气所用的时间基本都是相同的。故此,二十四节气在每年的公历时间大致相同,而且每年特定节气前后都会出现大致相同的天气现象等,这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典型的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地理知识就可以选择生活作为突破口,导入新课,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探讨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当有了良好的开头后,接下来新知识的探讨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二、 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在教学地理知识前,分析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则能收获理想效果。例如,在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内容中的气旋时,先探讨生活中的“龙吸水”这一现象。学生可以向一些见识较多的老人咨询,了解一些关于“龙吸水”的实际情况;其次,通过上网查询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待充分了解后,再将其与气旋相结合进行探讨。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大家都感兴趣的“龙吸水”进行讲解,自然过渡到气旋知识上来,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传统地理教学主要以学科知识为重点,基本延续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容易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实施。针对于此,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地理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间的联系,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例如,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探讨“季风的形成”时,涉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此时,可从学生夏季游泳的感受着手,让学生明白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而冬季则相反的地理规律。这种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地理迁移能力。
四、 开展课外生活化地理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理生活化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生活化教学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故此,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依照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学校安排可以进行适当的野外考察,进行实践教学是最佳选择。例如,在分析‘地表形态的塑造’时,组织学生就当地的河流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河流的地貌等知识,再通过绘图加深记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再如,在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方式,让学生去了解当地城市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此一来,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建立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策略,利于增强高中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实现地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建立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从整体上提高地理的整体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传锋.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生活化地理教学探索[J].学刊,2014,(36):155.
[2]谢延新,沈韦泓.强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3]杨洁,丁尧清.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5):22-24.
[4]马红军.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方法的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5):63-63.
[5]印志.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学习支架搭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122-123.
[6]王一平.试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20(10):72.
作者简介:
梁雪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地理学科亦如此。建立生活化的教学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更扎实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有助于他们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将围绕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入教学,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课外生活化地理活动等几点展开探讨,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为最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做好充分准备。
一、 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入教學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可见地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探讨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知识时,直接从理论上讲解难度大,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如果选择生活为突破口,能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先让学生熟悉二十四节气歌,再告诉他们二十四节气基本原理,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一年为二十四个等分段落。太阳每通过一个节气所用的时间基本都是相同的。故此,二十四节气在每年的公历时间大致相同,而且每年特定节气前后都会出现大致相同的天气现象等,这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典型的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地理知识就可以选择生活作为突破口,导入新课,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探讨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当有了良好的开头后,接下来新知识的探讨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二、 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在教学地理知识前,分析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则能收获理想效果。例如,在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内容中的气旋时,先探讨生活中的“龙吸水”这一现象。学生可以向一些见识较多的老人咨询,了解一些关于“龙吸水”的实际情况;其次,通过上网查询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待充分了解后,再将其与气旋相结合进行探讨。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大家都感兴趣的“龙吸水”进行讲解,自然过渡到气旋知识上来,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传统地理教学主要以学科知识为重点,基本延续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容易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实施。针对于此,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地理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间的联系,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例如,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探讨“季风的形成”时,涉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此时,可从学生夏季游泳的感受着手,让学生明白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而冬季则相反的地理规律。这种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地理迁移能力。
四、 开展课外生活化地理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理生活化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生活化教学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故此,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依照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学校安排可以进行适当的野外考察,进行实践教学是最佳选择。例如,在分析‘地表形态的塑造’时,组织学生就当地的河流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河流的地貌等知识,再通过绘图加深记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再如,在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方式,让学生去了解当地城市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此一来,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能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建立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策略,利于增强高中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实现地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建立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从整体上提高地理的整体教学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传锋.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生活化地理教学探索[J].学刊,2014,(36):155.
[2]谢延新,沈韦泓.强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3]杨洁,丁尧清.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5):22-24.
[4]马红军.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方法的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5):63-63.
[5]印志.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学习支架搭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122-123.
[6]王一平.试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20(10):72.
作者简介:
梁雪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