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教育场的建构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观下的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场的存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场论的思想在多领域、各学科均有应用且取得一定成果。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是指教学环境中各因素相互作用,使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认知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动态生成过程。数学文化教育落实的核心是优质数学文化教育场的形成。
  笔者有幸观摩了某小学的数学公开课,此课以数学绘本为载体,课题为《数学绘本阅读——保罗大叔分披萨》。分数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对分数有许多错误的概念理解,如等分概念不足、理解单位1有困难、受到整数运算法则的影响等。分数与整数相比,分数本身的意义、读写方式以及计算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很少,缺乏对分数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与新知识之间难以达到“新平衡”,实现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因此,分数这节课“场”的形成,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场”形成的特点,构建适当的“数学文化教育场”。
  分数是在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也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分数的初步认识”作为学生建立分数概念的第一步,也是学生继续分数学习的前提。因此,本节课数学文化教育“场”形成的过程对后续持续“场”的生成也有着重要作用。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一类书籍。“数学绘本是给予小学低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化抽象为具象的寓故事性、趣味性、情感性等于一体的课外读本。”数学绘本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形式,首先采用“课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和丰富的图画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1.预备阶段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预备阶段学生对分数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教师演示课件,展示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披萨》,复习学习的分数概念,由分披萨同学们联想到了分蛋糕,分西瓜,并请同学们分享收获和想法。利用绘本故事简单地回顾学过的分数知识,为本节课做准备,通过生动的情境,使数学内容以“闪亮”的形式呈现,再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开场语,打破学生的“平衡”,激发兴趣,数学文化教育场基本形成。
  2.激发阶段
  环节二:自主探究,体验分数的意义。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保罗大叔开的披萨店非常火爆,他要在这开分店啦,聘请我当店长,那么大家就是我的店员咯。好,今天,如果大家能拿到我手中的披萨卡片就能兑换真正的披萨吃哟。好,我们今天开店咯(呈现手绘的各种口味的披萨图片)。
  生:哇(兴趣高涨,鼓掌)。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口味披萨图片,拿好阅读卡、文具,每一组根据人数合作分披萨。
  师:那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分的过程、结果,特别是疑惑、困难。
  生:我们小组一共有8个人,所以要平均分成8份,也就是每个人得到1/8。
  师:你能把你的方法讲一下吗?
  生1:(小组成员帮助)先分成1/2,(将披萨卡片对折)再对折就是1/4,所以说再对折就是1/8。
  (生集体鼓掌)
  师:非常好,还有没有小组上来分享?
  生2:我们组有4个人,所以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每个人得到1/4(演示这就是1/4),四等份中的一份。
  生2:我有一個发现,我们两组的分法很相似,你看,我们组折了两次得到1/4,你们折三次得到1/8。你们组的人数是在我们组的人数的基础上翻了一倍才得到1/8。
  师:还有同学分享吗?
  生3:我们组是三个人,所以我画了图,我们每个人得到的是三等分中的一份。
  师:大家还有没有想问的?
  生4:有,他为什么左边的要大一些,这样每个人吃到的不一样多?
  师:谁来回答?好,你来说。
  生3:因为没有画准确,不可能要求百分之百的准确,有时候也会画错的。
  师:到底是不是需要真正的平均分呢?
  【评析】在前面第一环节的铺垫,情感“场”的驱动下,学生已经兴趣高涨,再利用绘本故事,学生自己扮演小店员,分披萨,体验分数的意义。
  在分数的学习中,小学生对分数等分概念、单位1的理解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同样,在本节课的这个片段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质疑另一个同学分的披萨不一样大时,该同学回答“不可能要求百分之百的准确”,说明有的学生对等分的概念理解不清,但是大部分同学提出质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理解不清的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纠正理解。这也体现了数学绘本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自主动手之中掌握概念的本质。在这个片段中,出现了让大家惊喜的瞬间,有学生总结出了1/4与1/8的关系,“你看,我们组折了两次得到四分之一,你们折三次得到八分之一。你们组的人数是在我们组的人数基础上翻了一倍才得到八分之一。”学生总结的知识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说明数学绘本是可以在有趣的故事当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当中促进学生思维的迸发、发展的。
  数学绘本展示一个有趣和富有吸引力的画面,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何分配披萨?怎样分配才公平?),在学生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引下,思考问题。
  环节三:突破难点,感受分数的加减。
  师:要当合格的店员需要处理店里的突发事件。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机器猫很想吃披萨,但是店长说只有1/2、1/4和1/8的披萨,如果你是店员怎么拿出1/2的披萨?第二个突发事件,时间到了五点钟,大家肚子正饿的时候,店里来了三个小朋友,很想吃披萨,他们想吃一样多的披萨,但是店里只剩两块披萨,一块是1/4的,一块是1/8的,那你怎么来给他分?现在拿出你们的卡片,先自己分一分再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几分钟)
  生5:店里来了三个小朋友,只有1/4和1/8的披萨,把1/4的披萨切一刀,就变成2个1/8了,2加1等于3就有三份了,就可以平均分了
  生6:我有一个问题,他们切一刀,在哪儿切?
  生5:在中心切。
  生6:哪个中心?哪一块的中心?
  生5:1/4块的中心。
  生7:我来帮他解释,就是先有一块1/4和1/8的披萨,他把1/4块的披萨切成两半,就又变成两个1/8块的披萨,这样每一个人就分到1/8块的披萨。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谁来解决一下机器猫的问题?
  生8:我来,直接给他一个1/2的披萨。
  生9:可以把4个1/8放在一起就是1/2。
  生10:我的方法是可以用两个1/4,组成一个大的1/2。
  生11:一个1/4和两个1/8合起来就是1/2。
  师:很好!看来呀,数学故事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蕴含在我们的数学故事里,数学绘本中。
  【评析】在激发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在数学文化资源的熏陶、数学教育者的引导、环境的感染下,促进学生认知场的形成。在前面平均分配的基础上,问题层层递进,通过处理披萨店的突发事件,让学生在分披萨的基础上,探索1/2、1/4、1/8的披萨怎么样拿出1/2的披萨,1/4和1/8的披萨怎样平均分给3个人这样的问题。对于刚接触分数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分数的加减是5年级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数学绘本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摆、拼的体验过程,给出了满意的答案,并且有多种思维方式,虽然没有讲授分数运算,但是分数加法呼之欲出,这些运算已经蕴含在学生的思想当中,这就是学生知识的一个生长点,为学生五年级的分数运算的学习进行对接,为持续“场”的形成做铺垫。
  3.再创造阶段
  环节四:续写数学绘本,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在课堂的结尾,学生分享收获,得出了原来数学蕴含在生活当中的感悟。老师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写一个续集,你会怎么写?
  【评析】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激发,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通过让学生写续集激起学生的多向理解,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再创造”、自我反思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瞬时场向持续场过渡和转化。
其他文献
课文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围绕着“将相和”这个题目,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既独立完整又紧密相联的故事和简洁而又巧妙的过渡,構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历史名篇“1”,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学生在“1”中感受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同时,整理归纳,渗透学法。随之,巧妙迁移“X”《背水
期刊
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定位为“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的课文,但就目前的课堂实践来看,自读课文的教学尚不尽如人意:或是精雕细琢地上成教读课,或是干脆让学生自由阅读。如何领会自读课文的教材定位,强化学生已有阅读经验,进而沉淀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呢?袁爱国老师执教《动物笑谈》时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引导自读的做法,让人获益匪浅。  【片段一】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动物笑谈》
期刊
刘恩樵,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语五人行”成员之一,是《教师博览》《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等杂志的封面人物,《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曾刊发其关于语文教学经历与主张的长篇报道。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9部。曾应邀到10多个省市作讲座和上观摩课百余场。坚守语文教学常识,探索生态语文教学,思考不辍,实践不止,形成了简
期刊
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合宜的写作任务。在设计写作任务时要考虑写作情境与学生生活需要的关联度,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确定学习元素时要基于语篇类型和写作过程两个视角,找出学生的主要困难或问题;在设计和运用学习支架时,既要提供全程的支持,又要区分重点与非重点。我的写作教学课《静态也传情》就是基于这些认识设计安排的。  课前准备:  1.课堂用品:葡萄的产品说明书、赣南脐橙的资料、作文纸、固体胶、脐橙。
期刊
数学是理性的,而儿童是感性的,这就注定教儿童学数学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特别是当某些知识点缺少探究的意义及空间,只能指向“规定”时,我们一不留神就会将数学与“冰冷”“枯燥”“呆板”“乏味”等词语联系到一起。其实,数学也有感性的一面,规定也有温情的时刻。在我校举办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亲情主题课堂节中,张珂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很多启发。  一、温情流淌在表达欲望的激发中  作为结果,数学高于现实,是抽象的
期刊
当事实撞见理论时,会有哪些化学反应呢?  广播体操分散  我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尽各种方法,终于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当阅读于多数孩子已成为像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后,我将重心转向训练他们写作。比如,当带领孩子们阅读诗歌散文时,如果它们的文本形式比较鲜明且简单,就让孩子们仿写。形式是灵活的,内容是自己的,台阶搭得恰到好处,攀登就不是多难的事。而攀登到高处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那种成就感会激
期刊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伴着初夏和煦的阳光,我有幸赴美丽的宋城赣州参加由《江西教育》《教师博览》杂志主办的第三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峰论坛暨部编教材教学研讨会。会上内容精彩连连,感触最深的是由李丽老师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老师在课堂设计上选择回归语文课堂最原始但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诵读”来贯穿整堂课,且课堂成效显而易见。  随着部编教材的推广,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将传承和
期刊
一、教学目标  运用动词写清楚人物的一组动作。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从写话过渡到写一篇作文,心理上有畏难情绪。因此,写作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片段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以便迁移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学生乐于表达,能够运用动词写清楚人物的一组动作。  难点:选择动词,把动作写连贯。  四、
期刊
5月15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踏着迷人的芬芳,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李青霖老师的课堂——《荷花》。當时我为她那思如泉涌、脱口成诵的深厚功底所震撼,被她那循循善诱、润物无声的引导风格所吸引。  李青霖老师犹如一位撒播荷花的仙子,清新、醇美、细腻的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的芳香。这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这节课尽显了婀娜多姿的“荷花之韵”。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去诠释
期刊
通过三天的学习,听了几堂教育名家的示范课及讲座,我感到每一堂课、每个讲座,对我已有的教育理念、师德修养都是一次洗礼。尤其是贾龙弟老师的示范课,“从文本走向生活,具备生活所需要的品格”,“离开课堂还剩下的东西,这就是素养”,这两句话不但启迪了心智,还带来了精神的审美享受。现将课后感悟总结如下:  第一,常教常研则常新。  《猫》这篇课文,我也教过多次,可每教一次内容都差不多,都是把三只猫的来历、外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