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校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学校文化建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承载着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科学、创新、合作精神的学生的使命。但在当前的中小学校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那么,从现实角度看,这些学校文化建设误区有哪些?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学校文化建设可以进行哪些改进?
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1.学校物质文化“高大上”。学校认为建筑规模越大,硬件设施越好,物质文化就越先进,有的高中校园堪比大学。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所包含的建筑、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与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不相符。有些学校过分强调校园的物质环境标准化建设,看起来布局合理,教室布置整齐划一,墙面整洁干净,起到了净化、绿化、美化的作用,但缺乏特色与活力,体现不出学生个性和校园文化特色。
2.学校制度文化“拿来主义”。目前学校制度大多直接套用上级、同等學校的政策和制度,“拿来主义”现象比较普遍,没有学校自己的特色。未考虑到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所建制度不具有可执行性。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执行的严肃性不强,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既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但制度的建立不等于文化的形成,如果没有形成共同的教育信念和价值观念,再完备的制度都可能形同虚设。
3.学校精神文化“功利至上”。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包括教育理念、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现行学校文化中升学考试之风盛行,“好学校”莫不如此。走进一些重点校、示范校,校门口常常是贴着学生的考试排行榜,校园里的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内容,无不是表彰那些学习上的精英。学校把重点放在师资水平、升学率、统考成绩、竞赛名次、所获奖项等方面。这种唯分数的教育使其成为一种片面的利益追求的工具,而牺牲了学生身心的健康。
4.学校管理文化“与世隔绝”。学校管理者错把应试教育当教育核心,学校管理中只关注教育中的“智”,不关注德、体、美、劳;只关注书本知识,不关注社会现实;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只关注统一标准与要求,不关注个性与健康。封闭的学校管理文化使学校关门办学,尤其当前一些地方的全寄宿制学校,进行“军事化封闭管理”,表面上学校管理井然有序,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对学生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学生没有相对自由的言行和轻松的环境,导致个性压抑,磨灭了创造性。
5.学校文化活动“形式主义”。校园文化活动形形色色,甚至轰轰烈烈,但内涵不深,成效不佳。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少学校的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但组织不够科学严谨,没有体现学校文化的多层次、多内容特点,没有从改善知识结构,促进个性发展,增强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强调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发来开展。
6.学校文化建设“认知偏差”。由于学校文化认知偏差,会很容易极端化、静态化、片面性、孤立地看问题,学校文化建设容易走向过度简单化和复杂化两个极端。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校风校纪或校训之类来代替学校文化。与此相对,有些学校认为学校文化内容太过复杂,难以理解和把握甚至将其神秘化。有的学校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等一成不变,学生对其熟视无睹,成了摆设。有的学校文化建设相互割裂,没有系统性,制度、管理、活动等不够统一。
二、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改进策略
1.重视校园整体环境建设。学校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要突出“软”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的同时,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要和学校教育的理念相一致,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2.全面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以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的制度及环境建设。学校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发挥潜力、激发创造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各地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准确认知学校文化内涵。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系统性、稳定性和传承性,同时学校文化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要看到学校文化产生的背景、发展的条件、现实的表现等,还要看到学校文化的创造与未来的走向,把学校文化放在动态的视角中去理解、去建构、去发展,继承与创新结合,准确定位。
5.重视中小学校文化研究。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基础教育研究者及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都要调整思路,更新观念,加强中小学校文化的研究,尽快出台一些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有可操作性及实际指导意义的、比较完善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评估体系及实践模式。
学校的核心素养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统整学校建设和课程规划的各个要素。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作者单位:阳泉市第一中学校)
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1.学校物质文化“高大上”。学校认为建筑规模越大,硬件设施越好,物质文化就越先进,有的高中校园堪比大学。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所包含的建筑、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与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不相符。有些学校过分强调校园的物质环境标准化建设,看起来布局合理,教室布置整齐划一,墙面整洁干净,起到了净化、绿化、美化的作用,但缺乏特色与活力,体现不出学生个性和校园文化特色。
2.学校制度文化“拿来主义”。目前学校制度大多直接套用上级、同等學校的政策和制度,“拿来主义”现象比较普遍,没有学校自己的特色。未考虑到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所建制度不具有可执行性。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执行的严肃性不强,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既是学校文化的体现,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但制度的建立不等于文化的形成,如果没有形成共同的教育信念和价值观念,再完备的制度都可能形同虚设。
3.学校精神文化“功利至上”。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包括教育理念、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现行学校文化中升学考试之风盛行,“好学校”莫不如此。走进一些重点校、示范校,校门口常常是贴着学生的考试排行榜,校园里的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内容,无不是表彰那些学习上的精英。学校把重点放在师资水平、升学率、统考成绩、竞赛名次、所获奖项等方面。这种唯分数的教育使其成为一种片面的利益追求的工具,而牺牲了学生身心的健康。
4.学校管理文化“与世隔绝”。学校管理者错把应试教育当教育核心,学校管理中只关注教育中的“智”,不关注德、体、美、劳;只关注书本知识,不关注社会现实;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只关注统一标准与要求,不关注个性与健康。封闭的学校管理文化使学校关门办学,尤其当前一些地方的全寄宿制学校,进行“军事化封闭管理”,表面上学校管理井然有序,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对学生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学生没有相对自由的言行和轻松的环境,导致个性压抑,磨灭了创造性。
5.学校文化活动“形式主义”。校园文化活动形形色色,甚至轰轰烈烈,但内涵不深,成效不佳。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少学校的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但组织不够科学严谨,没有体现学校文化的多层次、多内容特点,没有从改善知识结构,促进个性发展,增强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强调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发来开展。
6.学校文化建设“认知偏差”。由于学校文化认知偏差,会很容易极端化、静态化、片面性、孤立地看问题,学校文化建设容易走向过度简单化和复杂化两个极端。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校风校纪或校训之类来代替学校文化。与此相对,有些学校认为学校文化内容太过复杂,难以理解和把握甚至将其神秘化。有的学校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等一成不变,学生对其熟视无睹,成了摆设。有的学校文化建设相互割裂,没有系统性,制度、管理、活动等不够统一。
二、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改进策略
1.重视校园整体环境建设。学校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要突出“软”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的同时,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要和学校教育的理念相一致,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2.全面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以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的制度及环境建设。学校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发挥潜力、激发创造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好重大节庆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各地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准确认知学校文化内涵。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系统性、稳定性和传承性,同时学校文化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要看到学校文化产生的背景、发展的条件、现实的表现等,还要看到学校文化的创造与未来的走向,把学校文化放在动态的视角中去理解、去建构、去发展,继承与创新结合,准确定位。
5.重视中小学校文化研究。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基础教育研究者及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都要调整思路,更新观念,加强中小学校文化的研究,尽快出台一些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有可操作性及实际指导意义的、比较完善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评估体系及实践模式。
学校的核心素养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统整学校建设和课程规划的各个要素。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作者单位:阳泉市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