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特别学生,德育校长应该启发班主任找到突破点,重心要放在理解学生特质、做好学生工作、相互促进提高上。
[关键词] 学生特质;教育;基础
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一些初次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心中难免有些忐忑,感觉有些不适应,但班主任的职责又要求自己担任“领导”。初行“新政”,事无巨细,他们都要去进行安排,有时又想发挥学生“自治”作用。结果,措施没有连续性,要么自己忙得团团转,要么放手让班干部去做,但他们却不知应该如何办,“新政”显得有些被动,每天忙于应付杂务。很辛苦地忙乱下来后,感觉班级工作还是没有理顺,没有见到多少成效,自己如坐在火山上时时煎烤。
面对其中的特别学生,德育校长应该启发班主任找到突破点,即重心要放在理解学生特质,做好学生工作,相互促进提高。主要分三步完成。
一、在了解学生时让学生了解自己
通过咨询“老”班主任,了解到班上需要特别注意的特质学生情况,接受了他们提出的不少中肯建议;主动与领导和科任教师交流,他们也热情地给“新班主任”提供了许多帮助,“新班主任”心里面慢慢有点底了,具体班级活动中对重点工作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尽量发现其闪光点,挖掘其潜能。
特质学生由于其自身特殊性,對班主任的言行比较敏感,“新班主任”就请他们帮“新班主任”做一些不太费力的“小事”,如,让他们在课前课后“顺便”帮“新班主任”开门、拿教材、收发学生作业等,顺理成章地对他们表示适当的感谢后,自然找到了一个交谈的契机。事前从其他教师和学生处已经了解到特质学生的一些真实现状和想法,但初次谈话,先多问其概况,少问其详情,多介绍自己如何解决类似问题,少谈理论和说教,以解除其心理顾虑。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心情会渐渐放松下来,慢慢地,也能就某个片段谈一下自己的情况,也了解了班主任对他并没有歧视或其他不平等的看法。在多次小步快走式的交流中,双方了解增多,逐渐会产生信任。
二、在理解学生时,让学生理解自己
有了前面交流的基础,学生慢慢会谈到自己毕业后的打算,他们的成绩大多并不出色,很多人对前途感到迷茫,只能笼统地说毕业后去当兵、打工、做生意,对未来缺乏具体的计划和打算,家长也对他们没抱有太多希望,觉得读书、升学没有多大意义,升学也没有多少可能。在这种氛围下,如果“新班主任”马上从人生理想方面去做思想工作,效果不一定理想,于是,一般遵循先“谈情说爱”,再讲道理的原则。同学生多交流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让他们理解家长、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尽量减少对立情绪,避免他们自暴自弃,再以自己或自己各个时期同学在他们这个阶段遇到的类似具体事例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讨论。因为师生讨论的是别人的事情,他们更容易比较客观地与“新班主任”探讨,在探讨中,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方向和认识会渐渐清楚一些,这时再来谈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水到渠成了。他们在交谈中能够提出的人生规划并不一定合乎实际,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未来,但“新班主任”首先会肯定其合理成分,多列出一些理由,使其产生认同感,然后与其一起思考:“新班主任”们还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能列出更多的合理理由吗?“新班主任”能在哪些细节上做得更好?经过引导,学生可以更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也理解“新班主任”这样做,是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更美好的前途。这时,“新班主任”再指出其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求他们自己提出在班规范围内能够达成的目标和时间表,做到严而有格,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三、在帮助学生时,让学生帮助自己
学生有了明确方向后,配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长期的指导监督非常重要。各科教师对班集体从总体上指导一般方法,将其内容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对学生个体加强重点工作,实行一对一的帮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方法总结,并择其精要部分定期整理成册,挂在教室里面单列的“学习加油站”栏目旁边,供学生随时翻阅、思考。
按照异质组合,相对均衡原则将班上各类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组,制定学习、常规、清洁等竞争规则和实施办法,科任老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包组辅导。学生在小组竞争、平时学习和模拟考试中渐渐看到了成绩,重拾起信心,找到了奋斗方向。
在此基础上,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升学目标,划定学生奋斗的最低“地板”和最高“天花板”,让学生在地板上努力跳一跳,才能达到天花板。班会课、家长会更多让学生唱主角,家长、学生对此非常赞同和支持,积极性很高。
“新班主任”与特质学生一起成长,“实习”毕业班班主任也顺利结业。家长和学生对“新班主任”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班主任基本表示了认可,这也为“新班主任”能够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洁)
[关键词] 学生特质;教育;基础
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一些初次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心中难免有些忐忑,感觉有些不适应,但班主任的职责又要求自己担任“领导”。初行“新政”,事无巨细,他们都要去进行安排,有时又想发挥学生“自治”作用。结果,措施没有连续性,要么自己忙得团团转,要么放手让班干部去做,但他们却不知应该如何办,“新政”显得有些被动,每天忙于应付杂务。很辛苦地忙乱下来后,感觉班级工作还是没有理顺,没有见到多少成效,自己如坐在火山上时时煎烤。
面对其中的特别学生,德育校长应该启发班主任找到突破点,即重心要放在理解学生特质,做好学生工作,相互促进提高。主要分三步完成。
一、在了解学生时让学生了解自己
通过咨询“老”班主任,了解到班上需要特别注意的特质学生情况,接受了他们提出的不少中肯建议;主动与领导和科任教师交流,他们也热情地给“新班主任”提供了许多帮助,“新班主任”心里面慢慢有点底了,具体班级活动中对重点工作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尽量发现其闪光点,挖掘其潜能。
特质学生由于其自身特殊性,對班主任的言行比较敏感,“新班主任”就请他们帮“新班主任”做一些不太费力的“小事”,如,让他们在课前课后“顺便”帮“新班主任”开门、拿教材、收发学生作业等,顺理成章地对他们表示适当的感谢后,自然找到了一个交谈的契机。事前从其他教师和学生处已经了解到特质学生的一些真实现状和想法,但初次谈话,先多问其概况,少问其详情,多介绍自己如何解决类似问题,少谈理论和说教,以解除其心理顾虑。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心情会渐渐放松下来,慢慢地,也能就某个片段谈一下自己的情况,也了解了班主任对他并没有歧视或其他不平等的看法。在多次小步快走式的交流中,双方了解增多,逐渐会产生信任。
二、在理解学生时,让学生理解自己
有了前面交流的基础,学生慢慢会谈到自己毕业后的打算,他们的成绩大多并不出色,很多人对前途感到迷茫,只能笼统地说毕业后去当兵、打工、做生意,对未来缺乏具体的计划和打算,家长也对他们没抱有太多希望,觉得读书、升学没有多大意义,升学也没有多少可能。在这种氛围下,如果“新班主任”马上从人生理想方面去做思想工作,效果不一定理想,于是,一般遵循先“谈情说爱”,再讲道理的原则。同学生多交流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让他们理解家长、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尽量减少对立情绪,避免他们自暴自弃,再以自己或自己各个时期同学在他们这个阶段遇到的类似具体事例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讨论。因为师生讨论的是别人的事情,他们更容易比较客观地与“新班主任”探讨,在探讨中,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方向和认识会渐渐清楚一些,这时再来谈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水到渠成了。他们在交谈中能够提出的人生规划并不一定合乎实际,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未来,但“新班主任”首先会肯定其合理成分,多列出一些理由,使其产生认同感,然后与其一起思考:“新班主任”们还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能列出更多的合理理由吗?“新班主任”能在哪些细节上做得更好?经过引导,学生可以更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也理解“新班主任”这样做,是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更美好的前途。这时,“新班主任”再指出其实现学习目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求他们自己提出在班规范围内能够达成的目标和时间表,做到严而有格,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三、在帮助学生时,让学生帮助自己
学生有了明确方向后,配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长期的指导监督非常重要。各科教师对班集体从总体上指导一般方法,将其内容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对学生个体加强重点工作,实行一对一的帮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方法总结,并择其精要部分定期整理成册,挂在教室里面单列的“学习加油站”栏目旁边,供学生随时翻阅、思考。
按照异质组合,相对均衡原则将班上各类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组,制定学习、常规、清洁等竞争规则和实施办法,科任老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包组辅导。学生在小组竞争、平时学习和模拟考试中渐渐看到了成绩,重拾起信心,找到了奋斗方向。
在此基础上,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升学目标,划定学生奋斗的最低“地板”和最高“天花板”,让学生在地板上努力跳一跳,才能达到天花板。班会课、家长会更多让学生唱主角,家长、学生对此非常赞同和支持,积极性很高。
“新班主任”与特质学生一起成长,“实习”毕业班班主任也顺利结业。家长和学生对“新班主任”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班主任基本表示了认可,这也为“新班主任”能够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