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尔·奥尔夫(1895年—1982年),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他出生在慕尼黑一个军人世家,他从小便对音乐和戏剧有浓厚的兴趣。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1961年,他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了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日,把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带到了东方,他们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东方文化相结合打下了基础。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法灵活。在其课程思想和理念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倡导的是综合教育,他不仅注重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更是通过音乐活动、音乐游戏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每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动。20世纪20年代,受到当时文化艺术思潮达尔克洛兹的教育影响,奥尔夫通过京特学校的创办,萌发了“建立一种新的节奏教育”的念头,试图把音乐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歌唱转移到节奏上来。节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1. 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2. 增强音乐记忆力;3. 提高试唱读语能力;4. 发展音乐感,更加精致与丰富了感觉和变现能力;5. 发展音乐表演技能的基础。
在接触的奥尔夫实践课堂中,有一个名为“传递声音”的课例,令人记忆犹新。声音,可以有很多很多种类型,声响、节奏、音高、旋律等等。如果拿节奏来做这个课的主题,将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老师在一定的速度要求上,对第一个学生传递一个节奏,然后,不断地把这个节奏传递给下一个学生,不断不断地传递下去,前面的同学需要不停的重复说过的节奏,然后,老师又可以再给第一个同学传递新的节奏,继续,继续。如果学生可以很好地传递,将达到一个非常美妙的音响效果,可以是节奏的二声部,三声部,甚至,四、五声部。奥尔夫音乐体系还有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可以多变。这个节奏主题,还可以更进一步地玩,可以做一个回旋曲。给学生一个固定的节奏声部,在传递到一定效果后,给他们范围,即兴表演节奏,然后,再回到主题上,而且,这种回旋曲,可以回旋很多次,每一次,都可以是不同的。A—B—A—C—A—D等。回旋曲式,原本会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专业术语,但经过这样的实践,会让那让学生即刻明白这种曲式的风格。这将大大地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游戏学习中,大家都体会到了节奏带来的震撼。
还有一个节奏的课题,叫“八个杯子”。教师课前准备好8个白色的纸杯,然后,再准备几个涂上颜色的杯子,如红色的杯子,蓝色的杯子,白色的杯子代表空拍,蓝色的表示拍手,红色的表示跺脚。通过在白色杯子上扣上蓝色,红色的杯子,从而创造出美妙的节奏。这个课题可以由易到难,开始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段,可以先扣一个蓝色杯子,再二个,三个,然后,再扣一个红色,学生慢慢接受后,可以多扣。节奏,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同样地,这个课题,也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做法,把全班的学生分成4组,甚至8组,每一组都给他们同样数量的杯子,让他们自由组合出一条节奏,然后,全班所有的的节奏进行合奏,你会听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这个课例,仍然是运用了很生活中的东西——杯子。但它却带来了巨大的效果。“即兴”是这个课题最大的特点,“即兴”的本意,是在无任何预先计划的情况下,直接利用眼前情景中的某些刺激,突然激发出的一种自发性创作的行动。学生是完全的主人,怎样安排杯子都可以,在不停的练习中,他们训练了协调能力,训练了节奏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事物的敏感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敏感度却逐步减退。然而,这种敏感度,在奥尔夫的带领下,更加深入。我们对音乐的敏感,都通过奥尔夫的教育表现出来。成人,应该更具有这种创造性思维。
“21世纪教学观点是探索式学习”,特别是音乐课这样的艺术课程,老师不能填鸭式教学,而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抹杀。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应该以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去感受体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并让他们明白,很难的完成的音乐,在奥尔夫教育体系里,都可以轻松地做到。奥尔夫教育可以让大家做到一心多用。就如上面提到的课例,“声音的传递”,每个学生不但要不停重复上一个学生的节奏,而且,还要继续关注下一个节奏,当然,还要用耳朵聆听整体的节奏效果。这就在无形中做到了一心多用。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被广泛地经过大家对它的不断认识,如今,在乐清已经是火热地运用着。奥尔夫教育体系,可以涵盖很广的的年龄段,从几个月的婴儿到成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学习的方式。各种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中也都可以看到奥尔夫课程。这就充分说明了它存在的价值。
当前社会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未来社会注重选择,注重生存与发展。教师队伍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思考自身的建设。教育的方式要顺应这个世界的发展,要多元化,要富有创造性,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我们尽心尽责,和世界接轨,多学习这些先进的方式,走在世界的前端。
作者简介:
谢海蓉,浙江省乐清市乐成第一小学。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法灵活。在其课程思想和理念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倡导的是综合教育,他不仅注重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更是通过音乐活动、音乐游戏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每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活动。20世纪20年代,受到当时文化艺术思潮达尔克洛兹的教育影响,奥尔夫通过京特学校的创办,萌发了“建立一种新的节奏教育”的念头,试图把音乐教学的重点从片面的歌唱转移到节奏上来。节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1. 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2. 增强音乐记忆力;3. 提高试唱读语能力;4. 发展音乐感,更加精致与丰富了感觉和变现能力;5. 发展音乐表演技能的基础。
在接触的奥尔夫实践课堂中,有一个名为“传递声音”的课例,令人记忆犹新。声音,可以有很多很多种类型,声响、节奏、音高、旋律等等。如果拿节奏来做这个课的主题,将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老师在一定的速度要求上,对第一个学生传递一个节奏,然后,不断地把这个节奏传递给下一个学生,不断不断地传递下去,前面的同学需要不停的重复说过的节奏,然后,老师又可以再给第一个同学传递新的节奏,继续,继续。如果学生可以很好地传递,将达到一个非常美妙的音响效果,可以是节奏的二声部,三声部,甚至,四、五声部。奥尔夫音乐体系还有个非常好的特点,就是可以多变。这个节奏主题,还可以更进一步地玩,可以做一个回旋曲。给学生一个固定的节奏声部,在传递到一定效果后,给他们范围,即兴表演节奏,然后,再回到主题上,而且,这种回旋曲,可以回旋很多次,每一次,都可以是不同的。A—B—A—C—A—D等。回旋曲式,原本会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专业术语,但经过这样的实践,会让那让学生即刻明白这种曲式的风格。这将大大地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游戏学习中,大家都体会到了节奏带来的震撼。
还有一个节奏的课题,叫“八个杯子”。教师课前准备好8个白色的纸杯,然后,再准备几个涂上颜色的杯子,如红色的杯子,蓝色的杯子,白色的杯子代表空拍,蓝色的表示拍手,红色的表示跺脚。通过在白色杯子上扣上蓝色,红色的杯子,从而创造出美妙的节奏。这个课题可以由易到难,开始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段,可以先扣一个蓝色杯子,再二个,三个,然后,再扣一个红色,学生慢慢接受后,可以多扣。节奏,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同样地,这个课题,也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做法,把全班的学生分成4组,甚至8组,每一组都给他们同样数量的杯子,让他们自由组合出一条节奏,然后,全班所有的的节奏进行合奏,你会听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这个课例,仍然是运用了很生活中的东西——杯子。但它却带来了巨大的效果。“即兴”是这个课题最大的特点,“即兴”的本意,是在无任何预先计划的情况下,直接利用眼前情景中的某些刺激,突然激发出的一种自发性创作的行动。学生是完全的主人,怎样安排杯子都可以,在不停的练习中,他们训练了协调能力,训练了节奏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对事物的敏感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敏感度却逐步减退。然而,这种敏感度,在奥尔夫的带领下,更加深入。我们对音乐的敏感,都通过奥尔夫的教育表现出来。成人,应该更具有这种创造性思维。
“21世纪教学观点是探索式学习”,特别是音乐课这样的艺术课程,老师不能填鸭式教学,而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抹杀。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应该以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去感受体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并让他们明白,很难的完成的音乐,在奥尔夫教育体系里,都可以轻松地做到。奥尔夫教育可以让大家做到一心多用。就如上面提到的课例,“声音的传递”,每个学生不但要不停重复上一个学生的节奏,而且,还要继续关注下一个节奏,当然,还要用耳朵聆听整体的节奏效果。这就在无形中做到了一心多用。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被广泛地经过大家对它的不断认识,如今,在乐清已经是火热地运用着。奥尔夫教育体系,可以涵盖很广的的年龄段,从几个月的婴儿到成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学习的方式。各种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中也都可以看到奥尔夫课程。这就充分说明了它存在的价值。
当前社会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未来社会注重选择,注重生存与发展。教师队伍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思考自身的建设。教育的方式要顺应这个世界的发展,要多元化,要富有创造性,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我们尽心尽责,和世界接轨,多学习这些先进的方式,走在世界的前端。
作者简介:
谢海蓉,浙江省乐清市乐成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