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
南京大学多媒体中心主任徐士进
南京大学多媒体中心主任徐士进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特邀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背景和主要成果。2001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门设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借助大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及齐全的学科门类,以18所高校10万余件教学标本和藏品为基础资源,涵盖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建成了以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和科学规范的专业描述为主体的数据库,以藏品为知识节点构建了跨学科的立体知识网络,强调知识体系之间的融合,使数字博物馆中所“陈列之物”不为实物所限、专业所限,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数字博物馆体系。2004年12月25日,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门户系统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十周年庆典上正式开通(http://digitalmuseum.nju.edu.cn)。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数字博物馆”二期建设项目,遴选了11个主题,建立了特色数字博物馆。2006年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启动了“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http://www.cdstm.cn),一期投资5000万,由徐士进教授任首席专家,采用边建设边开放的方式,面向公众使用和评价。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高等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连臣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简称CERS,China Equipment and Education Resources System),是我国三大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之一,详细信息见:http://www.cers.edu.cn/。2005年1月21日,教育部宣布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启动CERS项目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由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管理中心、区域中心、项目学校组成。其中,管理中心是项目的执行机构,设在清华大学,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协调各子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中心副主任刘连臣博士就项目总体目标、建设成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等方面对CERS做了详细的阐述。
CERS以大型仪器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等)的开放共享为主要目的。“十五”期间,优质资源的共享初见成效: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特色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开发成果,推动了人才培养;形成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为全国免费提供查询、共享、学习等服务,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信息的建设为全国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数据参考,促进了校际交流,推动了高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期间,CERS将以校级平台的建设与试点工作为重点,逐步构建从顶层平台(CERS管理中心),到区域平台(区域中心、省中心),再到校级平台的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体系。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
程建钢教授强调了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高校是以教学为核心的,但目前的教学平台存在着很多问题,给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造成了负担,如:精品课程建设短期行为明显;缺乏以专业为主线,对课程建设的统一支持;缺乏对多种教学模式的支持;大量分散的教学资源尚不能充分共享、利用率低,重复建设浪费惊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的建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课程申报、制作、评审、研究与管理同步,建立统一的课程共建共管支撑平台;提供课程建设模板和网站自动生成工具,将教师从繁琐的课程网站建设中解脱出来;支持网上评审,建立校内课程初评与遴选机制,支持课程建设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促进长期建设,以评促建,系统中的信息并可作为进一步的申报材料。MIT开放课程后,清华大学也构建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内容涵盖:清华大学自主版权的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库与素材库)、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全国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外优质开放网络课程。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远程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与开发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文福安
文福安教授对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近年来从事的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等做了详细介绍。随着传统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日益凸现,虚拟实验教学逐渐受到国内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同样,国际上也对虚拟实验系统非常重视,开发了多种虚拟软件应用于教学之中。此外,虚拟实验系统为在远程教育中开展实验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大大减低了实验成本,重要的是它能确保实验的真正开展。
虚拟实验系统属于教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可构建在校园网络之上。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虚拟实验系统应能为学生提供周到、及时、详细的服务和指导。他强调,北京邮电大学虚拟实验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虚拟实验的操作帮助和具体实验过程的指导。除北京邮电大学外,该虚拟实验系统也成功应用于华北电力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实验教学中。
虚拟实验平台为自由搭建任意合理的实验模型提供了可能,能满足教师对各层次实验教学的需求。学生既可以通过该平台动手操作,又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助理茅维华
茅维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在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化校园整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平台——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该项目于2006年进行需求调研,2007年1月正式启动,由网络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微软咨询服务MCS、SunGuard金仕达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完成设计与开发工作。2008年2月开始试运行,2008年5月完成项目验收。
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从长期发展的角度,项目组确立了松耦合的系统架构,以平台化和SOA技术为基础,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复杂度、成本以及风险。在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以便保证系统的生命力和可维护性,涉及的关键领域有: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共享数据库、数据标准的实践、身份与权限管理、数据统计查询分析、信息门户、平台管理工具。最后,他强调,上海交通大学设定了专门的监控岗位,通过管理工具对平台进行运营维护管理,降低了系统的风险。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全域数据共享、跨域数据同步和跨域的业务流程管理。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电子校务平台的研制、实践与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东一舟
东一舟老师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电子校务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多年来,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学校从2000年开始电子校务子系统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已完成电子校务平台一期建设任务,实现了信息集成、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集中展示等功能,解决了“信息孤岛”、系统入口繁杂、信息展示杂乱等问题,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他也表示,阻碍系统建设的难点不在于技术问题,关键在于领导机制和规章制度的运行。为此,南京师范大学根据学校实际,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建设、维护机制。南京师范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具有行政管理权限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础平台建设由信息化建设管理处负责;专门应用系统由职能部门负责;跨部门系统由主要职能部门牵头,信息化建设管理处负责协调。而信息化建设管理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直接责任单位,即各职能部门的系统建设都必须归口于信息化建设管理处,有利于系统的统一管理。同时,为推行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服务理念,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运维保障科,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保障和维护;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运维服务管理平台,面向师生的服务请求及时响应,并将服务的过程、内容做成知识库,实现知识的积累。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王轶
王轶老师主要介绍了北京工商大学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所做的实践。高校的质量监控系统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标准确定教学检查、评估的内容,然后开展信息采集和处理分析,以便调控教学质量。北京工商大学建立的质量监控体系信息化平台主要分三类模块:一类是教学信息采集模块,包括教学基本信息采集、教师个人信息采集、教材信息采集;二是实时评价模块,包括校院领导评价子系统、教学督导评价子系统、同行评价子系统、教师自评子系统、学生信息员评价子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评价子系统、教材评价子系统、教学优秀奖评选子系统;三是阶段性评价模块,包括学评教子系统、教材评价子模块、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子系统。通过该平台的应用,北京工商大学提高了教学质量监控效率,降低了监控成本,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了监控的科学性。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SPARC Enterprise
再创Unix服务器“高可靠”新记录
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 周一平
周一平先生从多个层面介绍了SPARC Enterprise UNIX M系列服务器的高可靠性。在CPU上,其应用了Fujitsu(富士通)最新发布的SPARC64 VII 4核处理器,采用65纳米晶体技术,使性能大大提升的同时保证功耗基本不变;SPARC64 VII CPU具有全方位检错纠错、硬件层面出错重试、CPU 部件出错降级使用等功能,全面继承了大型机高可靠技术。在内存上,采用内存镜像保护以及无系统开销的硬件内存巡检技术;结合冗余、 热交换、 降级三大技术保证了系统最大程度的在线时间。在操作系统上,SPARC Enterprise选用了市场占有率较高的Solaris操作系统。在关键业务支持方面:采用硬件分区,增加或减少CPU/内存无需停机,新一代和现有的CPU混插,内存的镜像保护等方面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在从数据、部件、系统到业务应用软件全方位的高可靠设计理念下,Fujitsu(富士通)在保护用户投资方面也走在了市场前列:混合不同主频、不同核数CPU是系统升级的基本要求,与其它产品相比,SPARC64 VII CPU和 SPARC64 VI CPU在同一系统、同一主板、同一分区支持混插,从而大大保护了用户投资,节省了采购成本。
AMD助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
AMD政府及教育行业高级经理 管天舒
AMD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图形处理行业的创新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管天舒先生主要介绍了AMD产品的技术优势,及在教育行业中的广泛应用。AMD的技术特性主要有:直联架构、内存优化;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低耗、低噪音;高安全性、平台统一化,保障商用系统的稳定运行;稳定的平台发展进程,为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更高的长期价值和更平滑的迁移。正是凭借这些技术优势,AMD产品已经在很多机构的高规格超级计算机中得到应用,如:田纳西州大学、德克萨斯州高级计算中心等。在教育行业,AMD处理器已作为CPU可选标准之一,列入由教育部、财政部及发改委牵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并在近30个省、直辖市得到应用。南京审计学院、大连理工学院等数千所高等院校及数千所中小学开始使用基于AMD速龙64位处理器的台式计算机。
他还强调,AMD在促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AMD向中国转让X86芯片核心技术,助力中国微处理器发展;2006年,AMD在中国设立了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培养了更多高技术类信息化人才。
KINGOSOFT高校
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展示与交流
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张光铎
张光铎先生主要对青果软件研发的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特点进行了介绍。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基础架构包括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交换。通过信息门户,面向学校所有的老师、学生、科研、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校友等集中管理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单点登录技术、灵活的访问机制等实现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为用户和应用服务提供电子身份,实现安全的身份认证和网上数据的传输。通过公共数据交换,实现所有的应用系统共享公共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同时,该平台可以全面地支撑学校的各项业务,如: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学报管理、体育运动管理、后勤服务、一卡通系统、教学评估管理等。在客户服务方面,通过“青果在线”完成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的统一管理。最后,张光铎强调了高校管理软件的重要性,并就如何选择优质的管理软件谈了自己的观点:紧紧围绕质量是否过硬、服务是否到位进行选择。
南京大学多媒体中心主任徐士进
南京大学多媒体中心主任徐士进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特邀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大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背景和主要成果。2001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门设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借助大学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及齐全的学科门类,以18所高校10万余件教学标本和藏品为基础资源,涵盖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建成了以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和科学规范的专业描述为主体的数据库,以藏品为知识节点构建了跨学科的立体知识网络,强调知识体系之间的融合,使数字博物馆中所“陈列之物”不为实物所限、专业所限,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数字博物馆体系。2004年12月25日,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门户系统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十周年庆典上正式开通(http://digitalmuseum.nju.edu.cn)。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数字博物馆”二期建设项目,遴选了11个主题,建立了特色数字博物馆。2006年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启动了“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http://www.cdstm.cn),一期投资5000万,由徐士进教授任首席专家,采用边建设边开放的方式,面向公众使用和评价。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高等学校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连臣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简称CERS,China Equipment and Education Resources System),是我国三大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之一,详细信息见:http://www.cers.edu.cn/。2005年1月21日,教育部宣布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启动CERS项目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由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管理中心、区域中心、项目学校组成。其中,管理中心是项目的执行机构,设在清华大学,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协调各子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中心副主任刘连臣博士就项目总体目标、建设成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等方面对CERS做了详细的阐述。
CERS以大型仪器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等)的开放共享为主要目的。“十五”期间,优质资源的共享初见成效: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特色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开发成果,推动了人才培养;形成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为全国免费提供查询、共享、学习等服务,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信息的建设为全国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数据参考,促进了校际交流,推动了高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期间,CERS将以校级平台的建设与试点工作为重点,逐步构建从顶层平台(CERS管理中心),到区域平台(区域中心、省中心),再到校级平台的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体系。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
程建钢教授强调了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重要性。高校是以教学为核心的,但目前的教学平台存在着很多问题,给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造成了负担,如:精品课程建设短期行为明显;缺乏以专业为主线,对课程建设的统一支持;缺乏对多种教学模式的支持;大量分散的教学资源尚不能充分共享、利用率低,重复建设浪费惊人。在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的建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课程申报、制作、评审、研究与管理同步,建立统一的课程共建共管支撑平台;提供课程建设模板和网站自动生成工具,将教师从繁琐的课程网站建设中解脱出来;支持网上评审,建立校内课程初评与遴选机制,支持课程建设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促进长期建设,以评促建,系统中的信息并可作为进一步的申报材料。MIT开放课程后,清华大学也构建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内容涵盖:清华大学自主版权的优质教学资源(课程库与素材库)、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全国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外优质开放网络课程。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远程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与开发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文福安
文福安教授对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近年来从事的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等做了详细介绍。随着传统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日益凸现,虚拟实验教学逐渐受到国内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同样,国际上也对虚拟实验系统非常重视,开发了多种虚拟软件应用于教学之中。此外,虚拟实验系统为在远程教育中开展实验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大大减低了实验成本,重要的是它能确保实验的真正开展。
虚拟实验系统属于教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可构建在校园网络之上。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虚拟实验系统应能为学生提供周到、及时、详细的服务和指导。他强调,北京邮电大学虚拟实验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虚拟实验的操作帮助和具体实验过程的指导。除北京邮电大学外,该虚拟实验系统也成功应用于华北电力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实验教学中。
虚拟实验平台为自由搭建任意合理的实验模型提供了可能,能满足教师对各层次实验教学的需求。学生既可以通过该平台动手操作,又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助理茅维华
茅维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在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化校园整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平台——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该项目于2006年进行需求调研,2007年1月正式启动,由网络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微软咨询服务MCS、SunGuard金仕达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完成设计与开发工作。2008年2月开始试运行,2008年5月完成项目验收。
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从长期发展的角度,项目组确立了松耦合的系统架构,以平台化和SOA技术为基础,有效地控制系统的复杂度、成本以及风险。在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以便保证系统的生命力和可维护性,涉及的关键领域有: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共享数据库、数据标准的实践、身份与权限管理、数据统计查询分析、信息门户、平台管理工具。最后,他强调,上海交通大学设定了专门的监控岗位,通过管理工具对平台进行运营维护管理,降低了系统的风险。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全域数据共享、跨域数据同步和跨域的业务流程管理。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电子校务平台的研制、实践与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东一舟
东一舟老师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电子校务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多年来,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学校从2000年开始电子校务子系统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已完成电子校务平台一期建设任务,实现了信息集成、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集中展示等功能,解决了“信息孤岛”、系统入口繁杂、信息展示杂乱等问题,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他也表示,阻碍系统建设的难点不在于技术问题,关键在于领导机制和规章制度的运行。为此,南京师范大学根据学校实际,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建设、维护机制。南京师范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具有行政管理权限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础平台建设由信息化建设管理处负责;专门应用系统由职能部门负责;跨部门系统由主要职能部门牵头,信息化建设管理处负责协调。而信息化建设管理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直接责任单位,即各职能部门的系统建设都必须归口于信息化建设管理处,有利于系统的统一管理。同时,为推行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服务理念,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服务机构——运维保障科,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保障和维护;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运维服务管理平台,面向师生的服务请求及时响应,并将服务的过程、内容做成知识库,实现知识的积累。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工商大学教务处王轶
王轶老师主要介绍了北京工商大学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所做的实践。高校的质量监控系统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标准确定教学检查、评估的内容,然后开展信息采集和处理分析,以便调控教学质量。北京工商大学建立的质量监控体系信息化平台主要分三类模块:一类是教学信息采集模块,包括教学基本信息采集、教师个人信息采集、教材信息采集;二是实时评价模块,包括校院领导评价子系统、教学督导评价子系统、同行评价子系统、教师自评子系统、学生信息员评价子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评价子系统、教材评价子系统、教学优秀奖评选子系统;三是阶段性评价模块,包括学评教子系统、教材评价子模块、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子系统。通过该平台的应用,北京工商大学提高了教学质量监控效率,降低了监控成本,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了监控的科学性。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SPARC Enterprise
再创Unix服务器“高可靠”新记录
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 周一平
周一平先生从多个层面介绍了SPARC Enterprise UNIX M系列服务器的高可靠性。在CPU上,其应用了Fujitsu(富士通)最新发布的SPARC64 VII 4核处理器,采用65纳米晶体技术,使性能大大提升的同时保证功耗基本不变;SPARC64 VII CPU具有全方位检错纠错、硬件层面出错重试、CPU 部件出错降级使用等功能,全面继承了大型机高可靠技术。在内存上,采用内存镜像保护以及无系统开销的硬件内存巡检技术;结合冗余、 热交换、 降级三大技术保证了系统最大程度的在线时间。在操作系统上,SPARC Enterprise选用了市场占有率较高的Solaris操作系统。在关键业务支持方面:采用硬件分区,增加或减少CPU/内存无需停机,新一代和现有的CPU混插,内存的镜像保护等方面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在从数据、部件、系统到业务应用软件全方位的高可靠设计理念下,Fujitsu(富士通)在保护用户投资方面也走在了市场前列:混合不同主频、不同核数CPU是系统升级的基本要求,与其它产品相比,SPARC64 VII CPU和 SPARC64 VI CPU在同一系统、同一主板、同一分区支持混插,从而大大保护了用户投资,节省了采购成本。
AMD助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
AMD政府及教育行业高级经理 管天舒
AMD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图形处理行业的创新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管天舒先生主要介绍了AMD产品的技术优势,及在教育行业中的广泛应用。AMD的技术特性主要有:直联架构、内存优化;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低耗、低噪音;高安全性、平台统一化,保障商用系统的稳定运行;稳定的平台发展进程,为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更高的长期价值和更平滑的迁移。正是凭借这些技术优势,AMD产品已经在很多机构的高规格超级计算机中得到应用,如:田纳西州大学、德克萨斯州高级计算中心等。在教育行业,AMD处理器已作为CPU可选标准之一,列入由教育部、财政部及发改委牵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并在近30个省、直辖市得到应用。南京审计学院、大连理工学院等数千所高等院校及数千所中小学开始使用基于AMD速龙64位处理器的台式计算机。
他还强调,AMD在促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AMD向中国转让X86芯片核心技术,助力中国微处理器发展;2006年,AMD在中国设立了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培养了更多高技术类信息化人才。
KINGOSOFT高校
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展示与交流
湖南青果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张光铎
张光铎先生主要对青果软件研发的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特点进行了介绍。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基础架构包括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交换。通过信息门户,面向学校所有的老师、学生、科研、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校友等集中管理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单点登录技术、灵活的访问机制等实现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为用户和应用服务提供电子身份,实现安全的身份认证和网上数据的传输。通过公共数据交换,实现所有的应用系统共享公共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同时,该平台可以全面地支撑学校的各项业务,如: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学报管理、体育运动管理、后勤服务、一卡通系统、教学评估管理等。在客户服务方面,通过“青果在线”完成产品研发、销售、服务的统一管理。最后,张光铎强调了高校管理软件的重要性,并就如何选择优质的管理软件谈了自己的观点:紧紧围绕质量是否过硬、服务是否到位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