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倾听、阅读、思考、发问、表达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质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注重和研究的。
【关键词】学习习惯 语文 教学
语文教学的本位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把握住这一点,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些方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积月累逐渐提升的。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要培养以下六种习惯:
一、 认真倾听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课堂上若出现学生不认真听讲、打断同学展示和点评的现象,会极大影响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活而不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总是以朋友般的平等姿态细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欣赏他们言语中的闪光点,以委婉的语言指出其不足。学生在我的影响下,渐渐形成了用心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 喜爱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语文课而言,广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积累和沉淀。课堂教学上,我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批、注",找出难点,扫清障碍,深入思考,反复玩味,以期初步领会、有所发现。同时,也设法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阅读,如经常在课堂上抽出几分钟推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优秀诗歌、散文、小小说、趣味阅读等,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迈入真正的文学大世界。在周记中,我要求学生定时摘录积累精彩的句、段、篇,然后找出其中最精彩的摘录,系统整理后打印张贴于学习栏中,让同学多看、多读,不断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三、 善记笔记
记笔记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记笔记。有的学生是觉得什么都没有记的必要,结果是老师讲的时候"知然",老师讲完"茫然",作业、考试就"昏昏然";当然也有的学生,上课只见笔行纸端,埋头笔记,甚至下课还要借同学的笔记对照补充,结果很多时候都是对着笔记发呆:老师讲了些什么呀?不管是哪种情况,其实都是不会记笔记。记笔记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的辅助手段或延伸,而不能把记笔记当成上课的主要任务。记,是在理解、辨识基础之上的一种行为,记的是重点、要点、难点、易错点、疑惑点等,学生会记笔记了,效益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每学期我都会评出几本"最佳笔记"推荐给全班学生去借鉴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教给他们记笔记的方法。
四、 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设问多从学生角度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哪种问题去促进其思考?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吗?问题有思考的价值吗?难易度适合学生吗?有引领作用吗?其次,在具体操作时,要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再次,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展示思考的结果,以利于学生从思考的成功感中获得保持广泛、深入思考的动力源泉。最后,教师的点拨,要善于从结果、过程、思维的方式、广度、深度等不同方面给学生以中肯的评价,这样更有利于保持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在疏清词句、了解大意后,我让学生结合文章相关语句说出陈元方及父亲友人的性格特点。这个问题虽属不难,但能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也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而我往更深层提出:结尾陈元方在友人"惭,下车引之"后,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学生在充足的思考过程之后各抒己见,我再适当给予点拨,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五、 大胆发问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之重要。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因而越是成绩好地学生越善于提问,能提出"牵一发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其实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只有成员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才能延伸问题的广度、挖掘问题的深度,才能实现合作探究的效果。
六、 学会表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表现自己、醉心写作总结自己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敢说、敢议论、敢争辩,不怕说错。培养敢说愿写的习惯,一要创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学生真正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二要明确要求,不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地侃大山,而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鼓舞性、感染性;三要加强训练,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四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这句话是说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些都说明,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最牢固的基石。我深信,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必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乃至影响他的一生。
【关键词】学习习惯 语文 教学
语文教学的本位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把握住这一点,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些方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积月累逐渐提升的。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要培养以下六种习惯:
一、 认真倾听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课堂上若出现学生不认真听讲、打断同学展示和点评的现象,会极大影响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活而不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我总是以朋友般的平等姿态细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欣赏他们言语中的闪光点,以委婉的语言指出其不足。学生在我的影响下,渐渐形成了用心倾听的良好习惯。
二、 喜爱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语文课而言,广泛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积累和沉淀。课堂教学上,我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批、注",找出难点,扫清障碍,深入思考,反复玩味,以期初步领会、有所发现。同时,也设法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阅读,如经常在课堂上抽出几分钟推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优秀诗歌、散文、小小说、趣味阅读等,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迈入真正的文学大世界。在周记中,我要求学生定时摘录积累精彩的句、段、篇,然后找出其中最精彩的摘录,系统整理后打印张贴于学习栏中,让同学多看、多读,不断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三、 善记笔记
记笔记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记笔记。有的学生是觉得什么都没有记的必要,结果是老师讲的时候"知然",老师讲完"茫然",作业、考试就"昏昏然";当然也有的学生,上课只见笔行纸端,埋头笔记,甚至下课还要借同学的笔记对照补充,结果很多时候都是对着笔记发呆:老师讲了些什么呀?不管是哪种情况,其实都是不会记笔记。记笔记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的辅助手段或延伸,而不能把记笔记当成上课的主要任务。记,是在理解、辨识基础之上的一种行为,记的是重点、要点、难点、易错点、疑惑点等,学生会记笔记了,效益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每学期我都会评出几本"最佳笔记"推荐给全班学生去借鉴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教给他们记笔记的方法。
四、 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设问多从学生角度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哪种问题去促进其思考?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吗?问题有思考的价值吗?难易度适合学生吗?有引领作用吗?其次,在具体操作时,要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再次,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展示思考的结果,以利于学生从思考的成功感中获得保持广泛、深入思考的动力源泉。最后,教师的点拨,要善于从结果、过程、思维的方式、广度、深度等不同方面给学生以中肯的评价,这样更有利于保持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在疏清词句、了解大意后,我让学生结合文章相关语句说出陈元方及父亲友人的性格特点。这个问题虽属不难,但能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也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而我往更深层提出:结尾陈元方在友人"惭,下车引之"后,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学生在充足的思考过程之后各抒己见,我再适当给予点拨,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五、 大胆发问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之重要。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因而越是成绩好地学生越善于提问,能提出"牵一发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其实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只有成员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才能延伸问题的广度、挖掘问题的深度,才能实现合作探究的效果。
六、 学会表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表现自己、醉心写作总结自己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敢说、敢议论、敢争辩,不怕说错。培养敢说愿写的习惯,一要创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学生真正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二要明确要求,不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地侃大山,而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鼓舞性、感染性;三要加强训练,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四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这句话是说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些都说明,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最牢固的基石。我深信,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必将使学生受益匪浅,乃至影响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