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在外语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外语学习中的阅读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阅读 语感 语言输入
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无论是校内的正规教育,还是校外的各类培训教学,都流行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老师讲授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学生阅读课文并做大量的“打钩”练习。这一模式虽然简洁易操作,但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有着致命的缺点。教师在外语课堂中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详细的学习、记忆、分析和推测过程,学习者把语言学习等同于对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掌握,认为学习外语就像学习地理和历史那样,死记硬背语言项目就行了。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给学习者这样打比方:学习外语就像建造一座房子,学语法就像建造房子的结构,学词汇就像用砖头和瓦砌墙头和盖房顶。学好了语法,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外语学习就基本成功了。其实,多年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言绝对不仅仅是由语法规则和词汇组合起来的一个知识系统,语言能力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概念,不仅包括语法能力,而且包括社会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因此,这种“重练习,轻阅读”、“重语言知识的掌握,轻语言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环境。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语言实践,传统课堂教学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摄入足够的语言输入,无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实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其中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一样,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阅读的重要性。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好英语,道理是一样的。英语的发音、断句、轻重的读法等很多方面和汉语都有差别,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获得这些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读得多了,日积月累,语感就慢慢地产生,因此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首先,阅读同做练习不一样,学习者不是在虚拟的语境中,而是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外语,学习者通过语言现象的大量重复获得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克服英汉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讲纯正地道的英语。此外,良好的语感对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有帮助。作为一种隐形的英语能力,语感能使学生跨越语法困难的障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解题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根据,却能选出正确答案就是这个缘故。其次,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文化底蕴。自由自愿阅读和持续不断独立阅读都会使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词汇、拼写和语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阅读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阅读动机。阅读不像做练习那样,给学习者带来许多压力,而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欣赏自己喜爱的书籍。对学习者来讲,读书是一种自我陶醉和享受,读得多了,兴趣就会随之而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持久的兴趣正是学好外语的重要条件。
外语学习仅靠课堂教学,无法保证学习者学习外语所需要输入的质和量,需要课堂内外的努力和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习者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检查监督,提供建议,还要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外语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增加语言输入呢?
首先,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人的精神的教育,远非仅仅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这是由英语教育的目的决定的。好的文字有情感、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语言教师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者和思想智慧的启迪者,不是语言文字的“解剖员”、语言知识的“讲解员”或语言技能的“训练员”。语言教育要从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出发,以内容为核心,用内容盘活形式。背单词,记句型,抠语法,做考题,讨捷径,完全违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
其次,掌握正确的方法。学英语要“整进整出”,而且是大量地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中自然吸收语言。要努力做到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都要围绕文章或作品内容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或倾听、或模仿、或朗读、或表演、或复述、或讨论、或评说、或改写、或续编、或自创。口、耳、心、眼、手并用,全方位接触语言。说话不求语速快,但求表达有内容。写作不以重复原话、语法正确为满足,而以自创新句、表达深刻生动为追求。这是好学的表现,深思的表现,也是追求知识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效结合。外语学习中的输入和输出是密切相关的,输入是输出的必要准备,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过来又能激发输入,二者相辅相成,都有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有耐心和毅力。习惯于在短篇课文上精雕细凿的老师和学生,对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故事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这是传统英语教育观念带来的问题。长故事可以越读越短,短课文会越讲越长。实验证明,普通学生完全可以一周完成一部作品。一开始生词可能多一些,读的慢一些,但不要有畏难情绪,要进入故事情节,像读中文小说一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习惯的养成,英语学习会变得轻松愉快,语言亦会自然习得。
培养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及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并为他们进入更高一级的阅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孟凡韶.浅谈外语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4.
[2]文秋芳,王蔷.典范英语.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3.
关键词: 阅读 语感 语言输入
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无论是校内的正规教育,还是校外的各类培训教学,都流行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老师讲授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学生阅读课文并做大量的“打钩”练习。这一模式虽然简洁易操作,但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有着致命的缺点。教师在外语课堂中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详细的学习、记忆、分析和推测过程,学习者把语言学习等同于对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掌握,认为学习外语就像学习地理和历史那样,死记硬背语言项目就行了。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给学习者这样打比方:学习外语就像建造一座房子,学语法就像建造房子的结构,学词汇就像用砖头和瓦砌墙头和盖房顶。学好了语法,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外语学习就基本成功了。其实,多年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言绝对不仅仅是由语法规则和词汇组合起来的一个知识系统,语言能力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概念,不仅包括语法能力,而且包括社会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因此,这种“重练习,轻阅读”、“重语言知识的掌握,轻语言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环境。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语言实践,传统课堂教学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摄入足够的语言输入,无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实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其中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一样,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阅读的重要性。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好英语,道理是一样的。英语的发音、断句、轻重的读法等很多方面和汉语都有差别,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获得这些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读得多了,日积月累,语感就慢慢地产生,因此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首先,阅读同做练习不一样,学习者不是在虚拟的语境中,而是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外语,学习者通过语言现象的大量重复获得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克服英汉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讲纯正地道的英语。此外,良好的语感对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有帮助。作为一种隐形的英语能力,语感能使学生跨越语法困难的障碍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解题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根据,却能选出正确答案就是这个缘故。其次,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文化底蕴。自由自愿阅读和持续不断独立阅读都会使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词汇、拼写和语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阅读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阅读动机。阅读不像做练习那样,给学习者带来许多压力,而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欣赏自己喜爱的书籍。对学习者来讲,读书是一种自我陶醉和享受,读得多了,兴趣就会随之而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持久的兴趣正是学好外语的重要条件。
外语学习仅靠课堂教学,无法保证学习者学习外语所需要输入的质和量,需要课堂内外的努力和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习者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检查监督,提供建议,还要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外语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增加语言输入呢?
首先,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英语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人的精神的教育,远非仅仅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这是由英语教育的目的决定的。好的文字有情感、有思想、有内涵、有意义。语言教师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者和思想智慧的启迪者,不是语言文字的“解剖员”、语言知识的“讲解员”或语言技能的“训练员”。语言教育要从有“意思”、有“意义”的内容出发,以内容为核心,用内容盘活形式。背单词,记句型,抠语法,做考题,讨捷径,完全违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
其次,掌握正确的方法。学英语要“整进整出”,而且是大量地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中自然吸收语言。要努力做到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都要围绕文章或作品内容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或倾听、或模仿、或朗读、或表演、或复述、或讨论、或评说、或改写、或续编、或自创。口、耳、心、眼、手并用,全方位接触语言。说话不求语速快,但求表达有内容。写作不以重复原话、语法正确为满足,而以自创新句、表达深刻生动为追求。这是好学的表现,深思的表现,也是追求知识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效结合。外语学习中的输入和输出是密切相关的,输入是输出的必要准备,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过来又能激发输入,二者相辅相成,都有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有耐心和毅力。习惯于在短篇课文上精雕细凿的老师和学生,对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故事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这是传统英语教育观念带来的问题。长故事可以越读越短,短课文会越讲越长。实验证明,普通学生完全可以一周完成一部作品。一开始生词可能多一些,读的慢一些,但不要有畏难情绪,要进入故事情节,像读中文小说一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和习惯的养成,英语学习会变得轻松愉快,语言亦会自然习得。
培养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及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鼓励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并为他们进入更高一级的阅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孟凡韶.浅谈外语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4.
[2]文秋芳,王蔷.典范英语.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