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要素
时间:2009年5月9~10日,星期六,星期日。小雨、阴转多云。5月中旬是青海湖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时候,湟鱼开始产卵,天气开始转暖,环湖草原开始泛绿,风沙较强。此时开展环保和考察活动收效甚佳。
地点:青海湖环湖地区。青海湖环湖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环境以及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为考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人员:指导教师三人,学生十二名。对学生的要求:一是身体素质好,开展实习考察活动要消耗大量体力,身体欠佳就会影响考察活动的效果。二是学习成绩优良,对地理学习和环保感兴趣,对青海湖环境有所了解。
其它方面要求:一天的食物和水;照相机;海拔高程仪;地质罗盘;气温计;纸笔;卷尺等工具。
二、活动内容
观光湟水河谷,感受沧桑巨变。乘旅游大巴向青海湖出发,一路参观湟水河谷自然风光,教师讲解湟水河谷地质地貌、森林植被、农作物种类;铁路公路走向、湟源峡谷的形成、湟源县城(丹噶尔古城)的社会历史变迁、历史上发生在湟水谷地中的战争等,感受青藏高原的沧桑历史和壮美景色。
参加“青海省第二十七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参加活动的师生来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海北州西海镇,即著名的金银滩大草原,与来自西宁地区的96名学生和海北州中学的150名学生一起,参加主题为“关注鸟类,热爱自然”的青海省第二十七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并宣誓。
抵达普氏原羚保护特区,聆听专家讲解。亲耳聆听北京大学博士生张璐和刘子佳就普氏原羚保护工作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普氏原羚由三十多年前的十几万只,锐减至今天的不足六百只;由三十多年前广泛分布在外蒙古、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而现在仅存青海湖地区,成为我国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极濒危物种。
观察沼泽湿地,了解湟水源头。在西海镇周围,金银滩草原,零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一个个泉眼、一洼洼小池、一支支溪流点缀在金银滩大草原上,逐渐汇集形成一条大河一湟水河。让学生明白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形式,由于源源不断的金银滩草原地下水的补给才成就了冬夏不干的湟水河。
观光环湖大草原,了解畜牧业。5月,正值环湖草原泛绿之际,苍黄的高草下青草抽芽,黄绿相间,映衬着碧蓝的青海湖,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环湖地区草场是青海省最富饶的草原之一,历来水草丰茂,畜种丰富,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曲马等,畜牧业发达。如今,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虽然环湖部分地区草场沙化、碱化,但这里仍然是青海最肥美的草场之一。
考察布哈河,了解青海湖水源补给。通过教师讲解并与当地人交流。使学生明确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最主要的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共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的一条河。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米3,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
观看普氏原羚保护专题科教片,深入了解原羚发展变化状况。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展示了普氏原羚几十年来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牧场划分给各家牧民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建草库伦及网围栏后,草场沙化、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普氏原羚的活动和迁徙,加之水源减少,狼群等天敌的危害,使普氏原羚的数量急剧锐减,数量不足600只,成为我国极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仅存于青海湖地区。
参观鸟岛,调查青海湖鸟类资源及鸟岛生态环境破坏状况。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为鸟蛋遍地而得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千米处,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成一片。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主要植物有白藜、冰草、蒿草等,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青海湖的保护鸟类有189种、10多万只,其中仅水禽就有72种,最多的是鱼鸥、斑头雁、棕头鸥、鸬鹚4种大型水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也都在此栖息。这里的鸟岛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第一个以水禽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加入《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保护区之一。鸟岛曾因栖居着数以万计的鸟类而闻名天下。但近年由于布哈河输沙和风沙堆积等自然因素,以致鸟岛连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鸟类迁移,数量减少。
了解青海湖沧桑巨变与神奇魅力。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282.3千米2,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保护区。至少在200万年前,青海湖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与古黄河相通。大约13万年前,在第四季的造山运动中形成了新构造断陷湖。它曾经是外泻湖,有过河湖共存的阶段。
初夏,沐浴着青藏高原的灿烂阳光,尽情呼吸着过滤了一般的清新空气,站在绿草如茵的牧场上,眺望眼前静谧的青海湖,足以使每个人的心灵受到震撼。
明白保护环湖生态任重道远。青海湖流域地处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西部柴达木盆地之间,其生态环境在维系东、西部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湖区既是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国际重点保护湿地和青海省珍稀鸟类、鱼类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同时也是高原湖泊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因此,湖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时间:2009年5月9~10日,星期六,星期日。小雨、阴转多云。5月中旬是青海湖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时候,湟鱼开始产卵,天气开始转暖,环湖草原开始泛绿,风沙较强。此时开展环保和考察活动收效甚佳。
地点:青海湖环湖地区。青海湖环湖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环境以及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为考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人员:指导教师三人,学生十二名。对学生的要求:一是身体素质好,开展实习考察活动要消耗大量体力,身体欠佳就会影响考察活动的效果。二是学习成绩优良,对地理学习和环保感兴趣,对青海湖环境有所了解。
其它方面要求:一天的食物和水;照相机;海拔高程仪;地质罗盘;气温计;纸笔;卷尺等工具。
二、活动内容
观光湟水河谷,感受沧桑巨变。乘旅游大巴向青海湖出发,一路参观湟水河谷自然风光,教师讲解湟水河谷地质地貌、森林植被、农作物种类;铁路公路走向、湟源峡谷的形成、湟源县城(丹噶尔古城)的社会历史变迁、历史上发生在湟水谷地中的战争等,感受青藏高原的沧桑历史和壮美景色。
参加“青海省第二十七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参加活动的师生来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海北州西海镇,即著名的金银滩大草原,与来自西宁地区的96名学生和海北州中学的150名学生一起,参加主题为“关注鸟类,热爱自然”的青海省第二十七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并宣誓。
抵达普氏原羚保护特区,聆听专家讲解。亲耳聆听北京大学博士生张璐和刘子佳就普氏原羚保护工作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普氏原羚由三十多年前的十几万只,锐减至今天的不足六百只;由三十多年前广泛分布在外蒙古、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而现在仅存青海湖地区,成为我国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极濒危物种。
观察沼泽湿地,了解湟水源头。在西海镇周围,金银滩草原,零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一个个泉眼、一洼洼小池、一支支溪流点缀在金银滩大草原上,逐渐汇集形成一条大河一湟水河。让学生明白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形式,由于源源不断的金银滩草原地下水的补给才成就了冬夏不干的湟水河。
观光环湖大草原,了解畜牧业。5月,正值环湖草原泛绿之际,苍黄的高草下青草抽芽,黄绿相间,映衬着碧蓝的青海湖,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环湖地区草场是青海省最富饶的草原之一,历来水草丰茂,畜种丰富,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曲马等,畜牧业发达。如今,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虽然环湖部分地区草场沙化、碱化,但这里仍然是青海最肥美的草场之一。
考察布哈河,了解青海湖水源补给。通过教师讲解并与当地人交流。使学生明确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最主要的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共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的一条河。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米3,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
观看普氏原羚保护专题科教片,深入了解原羚发展变化状况。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展示了普氏原羚几十年来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牧场划分给各家牧民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建草库伦及网围栏后,草场沙化、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普氏原羚的活动和迁徙,加之水源减少,狼群等天敌的危害,使普氏原羚的数量急剧锐减,数量不足600只,成为我国极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仅存于青海湖地区。
参观鸟岛,调查青海湖鸟类资源及鸟岛生态环境破坏状况。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为鸟蛋遍地而得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千米处,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成一片。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主要植物有白藜、冰草、蒿草等,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青海湖的保护鸟类有189种、10多万只,其中仅水禽就有72种,最多的是鱼鸥、斑头雁、棕头鸥、鸬鹚4种大型水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也都在此栖息。这里的鸟岛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第一个以水禽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加入《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保护区之一。鸟岛曾因栖居着数以万计的鸟类而闻名天下。但近年由于布哈河输沙和风沙堆积等自然因素,以致鸟岛连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鸟类迁移,数量减少。
了解青海湖沧桑巨变与神奇魅力。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282.3千米2,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保护区。至少在200万年前,青海湖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与古黄河相通。大约13万年前,在第四季的造山运动中形成了新构造断陷湖。它曾经是外泻湖,有过河湖共存的阶段。
初夏,沐浴着青藏高原的灿烂阳光,尽情呼吸着过滤了一般的清新空气,站在绿草如茵的牧场上,眺望眼前静谧的青海湖,足以使每个人的心灵受到震撼。
明白保护环湖生态任重道远。青海湖流域地处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西部柴达木盆地之间,其生态环境在维系东、西部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湖区既是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国际重点保护湿地和青海省珍稀鸟类、鱼类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同时也是高原湖泊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因此,湖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