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青海湖 学习身边的地理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p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要素
  
  时间:2009年5月9~10日,星期六,星期日。小雨、阴转多云。5月中旬是青海湖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时候,湟鱼开始产卵,天气开始转暖,环湖草原开始泛绿,风沙较强。此时开展环保和考察活动收效甚佳。
  地点:青海湖环湖地区。青海湖环湖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环境以及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为考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人员:指导教师三人,学生十二名。对学生的要求:一是身体素质好,开展实习考察活动要消耗大量体力,身体欠佳就会影响考察活动的效果。二是学习成绩优良,对地理学习和环保感兴趣,对青海湖环境有所了解。
  其它方面要求:一天的食物和水;照相机;海拔高程仪;地质罗盘;气温计;纸笔;卷尺等工具。
  
  二、活动内容
  
  观光湟水河谷,感受沧桑巨变。乘旅游大巴向青海湖出发,一路参观湟水河谷自然风光,教师讲解湟水河谷地质地貌、森林植被、农作物种类;铁路公路走向、湟源峡谷的形成、湟源县城(丹噶尔古城)的社会历史变迁、历史上发生在湟水谷地中的战争等,感受青藏高原的沧桑历史和壮美景色。
  参加“青海省第二十七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参加活动的师生来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海北州西海镇,即著名的金银滩大草原,与来自西宁地区的96名学生和海北州中学的150名学生一起,参加主题为“关注鸟类,热爱自然”的青海省第二十七届爱鸟周启动仪式并宣誓。
  抵达普氏原羚保护特区,聆听专家讲解。亲耳聆听北京大学博士生张璐和刘子佳就普氏原羚保护工作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普氏原羚由三十多年前的十几万只,锐减至今天的不足六百只;由三十多年前广泛分布在外蒙古、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而现在仅存青海湖地区,成为我国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极濒危物种。
  观察沼泽湿地,了解湟水源头。在西海镇周围,金银滩草原,零星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一个个泉眼、一洼洼小池、一支支溪流点缀在金银滩大草原上,逐渐汇集形成一条大河一湟水河。让学生明白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形式,由于源源不断的金银滩草原地下水的补给才成就了冬夏不干的湟水河。
  观光环湖大草原,了解畜牧业。5月,正值环湖草原泛绿之际,苍黄的高草下青草抽芽,黄绿相间,映衬着碧蓝的青海湖,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环湖地区草场是青海省最富饶的草原之一,历来水草丰茂,畜种丰富,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曲马等,畜牧业发达。如今,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虽然环湖部分地区草场沙化、碱化,但这里仍然是青海最肥美的草场之一。
  考察布哈河,了解青海湖水源补给。通过教师讲解并与当地人交流。使学生明确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最主要的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共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的一条河。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米3,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
  观看普氏原羚保护专题科教片,深入了解原羚发展变化状况。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展示了普氏原羚几十年来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牧场划分给各家牧民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建草库伦及网围栏后,草场沙化、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普氏原羚的活动和迁徙,加之水源减少,狼群等天敌的危害,使普氏原羚的数量急剧锐减,数量不足600只,成为我国极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仅存于青海湖地区。
  参观鸟岛,调查青海湖鸟类资源及鸟岛生态环境破坏状况。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为鸟蛋遍地而得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千米处,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成一片。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主要植物有白藜、冰草、蒿草等,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
  青海湖的保护鸟类有189种、10多万只,其中仅水禽就有72种,最多的是鱼鸥、斑头雁、棕头鸥、鸬鹚4种大型水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也都在此栖息。这里的鸟岛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第一个以水禽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加入《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保护区之一。鸟岛曾因栖居着数以万计的鸟类而闻名天下。但近年由于布哈河输沙和风沙堆积等自然因素,以致鸟岛连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鸟类迁移,数量减少。
  了解青海湖沧桑巨变与神奇魅力。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282.3千米2,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保护区。至少在200万年前,青海湖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与古黄河相通。大约13万年前,在第四季的造山运动中形成了新构造断陷湖。它曾经是外泻湖,有过河湖共存的阶段。
  初夏,沐浴着青藏高原的灿烂阳光,尽情呼吸着过滤了一般的清新空气,站在绿草如茵的牧场上,眺望眼前静谧的青海湖,足以使每个人的心灵受到震撼。
  明白保护环湖生态任重道远。青海湖流域地处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西部柴达木盆地之间,其生态环境在维系东、西部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湖区既是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国际重点保护湿地和青海省珍稀鸟类、鱼类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同时也是高原湖泊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因此,湖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其他文献
广东省佛山市安安化妆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誉满国内日化行业的中型企业,号称中国民族名牌化妆品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这样一家成功的公司,它为什么会选择在佛山市禅城区敦厚乡建厂?它的成功模式有何秘诀?它的将来会怎样?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一一进行探究,并为公司的发展提出了尝试性建议。    一、工业区位选择    1,社会经济因素公司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北面,距佛山火车站东侧约1千米,南邻佛山汽车总站,东邻平洲港12
1 问题提出  每次从菜市场里买回蔬菜,家长总要反复洗涮浸泡,有时还要加点盐或果蔬清洗剂。这么新鲜翠绿的蔬菜为什么还需要反复清洗?家长说:“看着新鲜翠绿,其实已被污染了!”真是这样吗?那蔬菜是怎样被污染的?究竟污染到什么程度,能采取什么对策?带着这些疑问,在地理老师指导下,活动小组特意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  2 调查取样  我校所在地黄石市下陆区是全市乃至全国都有名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区,大气、水、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借助“联合国2005—2014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的时机,确认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承诺和责任。当今,全球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为此,我们宣布可持续发展地理教育宣言。    A.地理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贡献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和“联合国2005—2014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UNDESD)”有着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远
一直以来,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社会,更注重个人的成就而没什么集体的规范要求,个人自由高于一切。也许,在校园里美国的孩子是最自由的。但拜读了《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这本书后,却发现原来自己大错特错了。  作者罗恩·克拉克,这位从未想过会走上教师岗位,渴望去发掘埃及法老的墓穴,渴望成为一名满世界乱飞的战地记者,渴望成为一名在外国执行秘密任务的间谍的年青人,自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小
一、创新思维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发散性思维形成阶段。创新型思维的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摆脱传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是创新性能力形成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它是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在学生不断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习惯的同时,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前提基础——发散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为创新型思
一、选择题    图1中黑点分别为甲、乙、丙、丁所处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北  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丁的东南  D.丁在甲的西北  2.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A.甲地地方时最晚  B.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大  C.丙地处于东半球  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慢  3.当晨昏线通过丙、丁两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0.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江苏省黄埭中学周建男教师回答:    1.引导学生看书  对于课本,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有的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课本;有的认为书本很简单,没什么值得看;有的很少花时间去看课本甚至根本没有看过,就急急忙忙地做习题。就算是认真看课本的学生,也未必懂得怎样“看”,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其实。课本上的案例、地图、活动、问题研究都是典型,要仔细品
一、课题选择    “积极发现、探究身边的地理问题并富有创新地寻找应对策略”是新课程改革推崇的教学、学习理念。“中学地理小论文撰写”第一个课题,可选择高中必修教材下册第六单元第五节“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这节教材内容简单,但与生活结合非常紧密,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发现、探究身边的地理问题呢?我校在中国同步学习网地理频道(http://www.tbxx.com/showNews,p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师资情况  学历:教师队伍基本达到了初中地理教学对学历的要求,但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居多,而这些教师一般为专科学历。本科学历(包括以大专学历为起点经过继续教育后取得的本科学历)仅占50%,都是年轻教师。  对新课标的了解情况:所有教师都知道地理新课程标准及其教学目标。  教学情况:仅有10%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不超过25分钟。有40%的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方面花的时间较
一、课程标准要求    1 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三个方面加以认识。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把握三个递进的观念。第一,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活动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制约作用。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