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向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在教育系统当中提倡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想要在小学时期便打好核心素养的基础,学校方面应该做好校本课程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本文从核心素养理念的角度,探索了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小学;建设策略
在20世纪末,我国便有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初想,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工作。然而在当时全国还都在实施应试教育的大流之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较为艰难。到了本世纪,素质教育有了新的突破,并且在十八大会议当中,明确指出了要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各学校应该制定该学段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体系,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自身终身发展的良好品格与素养。2016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件,在文件中明确了以六大核心素养与18个基本要点为框架,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与品格。在此文件公布之后,受到了广大教育界人士与民众的关注。尽管我国在核心素养教育方面已经筹划很多年,但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建设包含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仍旧是教育界较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与教学经验,探索了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
(一)提升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力
建立保障体系,首先,要提升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能力。领导者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观念与态度,这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课程领导力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关于课程建设方面的知识储备,强化自身的领导能力与领导意识。同时,领导者还应该明确学校的发展理念与办学特色,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将教学目标精细化,并在校本课程中充分体现这些内容。其次,学校领导还应该健全学校内的各种机制,尤其是在奖励机制与沟通系统方面,加强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架设良好的平台,为建设校本课程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校本课程建设是需要基于一定基础之上的,尤其是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建设,更是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所以校本课程的建设主力是教师,教师队伍的质量与课程建设能力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建设的优劣程度。因此,加强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与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建设校本课程的主要保障之一。其一,教师要尽快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原来的教学主要任务向着教学、研究、建设多方面全类型方向发展,努力使自身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构建人员,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到课程体系交涉当中,并主动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践行课程体系的内容,方便寻找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其二,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参加讲座、培训、会谈、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自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为建设课程体系做好准备。
(三)完善大学生支持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支教”制度
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虽然大学生尚未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对于校本课程建设却有着许多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想法与意见,所以在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起大学生团体的力量,依靠校外大学生团队,或完善、或实验当前的校本课程体系,从中寻找突破口。当然校外的大学生正在学习当中,有自己的学业需要完成,再加上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教学经验与意识,所以在借助大学生团队进行校本课程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寻找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团队或是能够与学校形成共同理念的团队,能够在课程建设过程与教学实施过程中跟上学生的发展理念,避免存在理念上分歧的巨大矛盾。另外,还应该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类素养的发展,实践与创新才是现今社会的主旋律,想要真正地帮助学校完善课程体系,大学生团队自身的创新与实践素养也应该有所加强。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完善大学生团队的支教制度,正是由于在校大学生或者毕业生并未真正接触过小学课程教学,所以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会存在提出来的意见难以在现实教学当中使用的情况。所以学校方面应该在此方面为学生开设便利,安排专人负责与学生团队与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之间的对接工作,并在大学生团队当中选择优秀的人员到学生进行任教。
(四)提升学生课程建设的参与度
课程体系的建设,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学生身上,作为课程的主要受用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当中来。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校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询问、旁听、调查等多种方式来探寻学生的需求种类,之后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性的校本课程。同时,校本课程的建设是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的,这种改革创新的来源便是原本的反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建设当中,对于后续课程体系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明晰校本课程培养实践创新素养的目标
有了明晰的目标才好使力,所以在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先明晰培养该类素养的目标与方向。在这一点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一)明晰实践创新素养的层次
了解学生发展的各个层次对于教师开展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活动的基础,所以第一目标便是构建学生坚实的知识体系,将囊括多个学科的知识与实用性的技能教授给学生,为学生后期的实践与创新活动打下基础。其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次级目标。第三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思维,要求学生将实践创新能力高度内化为自身素养,即实践创新素养。目标的层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参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将外显的知识建构为自身知识体系,实现了自身实践創新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小学;建设策略
在20世纪末,我国便有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初想,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工作。然而在当时全国还都在实施应试教育的大流之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较为艰难。到了本世纪,素质教育有了新的突破,并且在十八大会议当中,明确指出了要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各学校应该制定该学段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体系,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自身终身发展的良好品格与素养。2016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件,在文件中明确了以六大核心素养与18个基本要点为框架,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与品格。在此文件公布之后,受到了广大教育界人士与民众的关注。尽管我国在核心素养教育方面已经筹划很多年,但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建设包含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仍旧是教育界较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与教学经验,探索了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
(一)提升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力
建立保障体系,首先,要提升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能力。领导者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观念与态度,这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课程领导力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关于课程建设方面的知识储备,强化自身的领导能力与领导意识。同时,领导者还应该明确学校的发展理念与办学特色,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将教学目标精细化,并在校本课程中充分体现这些内容。其次,学校领导还应该健全学校内的各种机制,尤其是在奖励机制与沟通系统方面,加强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架设良好的平台,为建设校本课程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校本课程建设是需要基于一定基础之上的,尤其是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建设,更是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所以校本课程的建设主力是教师,教师队伍的质量与课程建设能力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建设的优劣程度。因此,加强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与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建设校本课程的主要保障之一。其一,教师要尽快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变,从原来的教学主要任务向着教学、研究、建设多方面全类型方向发展,努力使自身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构建人员,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到课程体系交涉当中,并主动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践行课程体系的内容,方便寻找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其二,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参加讲座、培训、会谈、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自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为建设课程体系做好准备。
(三)完善大学生支持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支教”制度
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群体,对于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虽然大学生尚未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对于校本课程建设却有着许多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想法与意见,所以在小学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起大学生团体的力量,依靠校外大学生团队,或完善、或实验当前的校本课程体系,从中寻找突破口。当然校外的大学生正在学习当中,有自己的学业需要完成,再加上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教学经验与意识,所以在借助大学生团队进行校本课程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寻找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团队或是能够与学校形成共同理念的团队,能够在课程建设过程与教学实施过程中跟上学生的发展理念,避免存在理念上分歧的巨大矛盾。另外,还应该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类素养的发展,实践与创新才是现今社会的主旋律,想要真正地帮助学校完善课程体系,大学生团队自身的创新与实践素养也应该有所加强。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完善大学生团队的支教制度,正是由于在校大学生或者毕业生并未真正接触过小学课程教学,所以在完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会存在提出来的意见难以在现实教学当中使用的情况。所以学校方面应该在此方面为学生开设便利,安排专人负责与学生团队与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之间的对接工作,并在大学生团队当中选择优秀的人员到学生进行任教。
(四)提升学生课程建设的参与度
课程体系的建设,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学生身上,作为课程的主要受用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当中来。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校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询问、旁听、调查等多种方式来探寻学生的需求种类,之后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性的校本课程。同时,校本课程的建设是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的,这种改革创新的来源便是原本的反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建设当中,对于后续课程体系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明晰校本课程培养实践创新素养的目标
有了明晰的目标才好使力,所以在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先明晰培养该类素养的目标与方向。在这一点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一)明晰实践创新素养的层次
了解学生发展的各个层次对于教师开展实践创新类校本课程建设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层次目标。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活动的基础,所以第一目标便是构建学生坚实的知识体系,将囊括多个学科的知识与实用性的技能教授给学生,为学生后期的实践与创新活动打下基础。其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次级目标。第三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思维,要求学生将实践创新能力高度内化为自身素养,即实践创新素养。目标的层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参与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将外显的知识建构为自身知识体系,实现了自身实践創新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