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及高校建筑的文化的传承载体作用日显突出,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这些特点给与重视和考虑,使师生们拥有一个安全、舒适、幽美和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
关键词:高校建筑;安全性; 适用性;文化传承载体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地各级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教学设施的数量也在迅速膨胀。作为承担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设施-高校建筑,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彰显出了他的重要作用。高校建筑有她一些独有的特点,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这些特点给与充分重视和合理考虑,尽量使师生们拥有一个安全、舒适、幽美和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场所,从而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
1、高校建筑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所有建筑物的共同特点,但高校建筑因其所处全天候人员高度密集的校园,高校建筑及其使用、运行中的安全性尤显重要。
1.1老建筑的安全隐患比较多,尤其是老校区内的原有建筑物限于当时的规范、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建筑的一些部位因年久失修、设施功能陈旧、老化、规划设计标准偏低等诸多原因,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造成了诸如电线因老化和超负荷而发生火灾,又因消防通道狭窄和人为堵塞,消防设施维护、更新不及时,延误救援时机,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安全事故发生。如某高校1995年12月由于电气方面的原因,酿成了整栋成教大楼被烧毁,损失40余万元的惨痛教训。针对此类情况,学校应加强管理,适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修缮、维护、整改和更新。
1.2新建筑在设计施工时,切不可因节省造价而降低诸如用电、防火、防雷、防震等安全标准,重视并严格履行开工前的图纸及相关使用功能的审核程序和竣工时的各项验收备案程序,不可因资金不到位等种种借口不按程序办事,留下安全隐患。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建筑物的防火、防雷和防震等安全使用功能的审核和验收备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规范标准,建立了防火、防雷等设施的日常检查、检测回访制度,这些制度、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对高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1.3建筑物交付使用后,要严格按规定管理、使用、检测、维护,保证用电、防火、防雷、防震等安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转,保证消防通道和出口的畅通无阻,严禁因为防盗等原因而人为封堵消防疏散出口,或在消防通道内占道经营等现象发生。同时,应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师生员工进行防灾自救知识普及和防灾自救演习,防患于未然。1994年12月8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的那场大火中,夺取了325名师生的宝贵生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火灾发生后,用来紧急疏散人群的8个安全疏散出口的安全门只有1个是开着的,延误了逃生和救援时机。
1.4在重视建筑物本身和使用功能的安全性的同时,要注意建筑物室内及周围环境的防疫、防毒等方面安全。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时,学校尤其是高校,因常住人口多而密集,流动人口相对较多,成了人们高度注意的焦点和敬而远之的禁地。因为人口密度大,日照间距、容积率、卫生间距等各项指标就会降低,如果在建筑物设计施工时没有很好地考虑解决光照、通风和卫生等问题,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和疫情蔓延的情况发生。香港陶大花园大面积“非典”感染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以上问题。“非典”过后,人们逐渐重视了建筑物的防疫、防毒功能的设计和原有建筑物该功能的完善。
2、高校建筑的适用性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传承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成果的重任,高校建筑作为承载这些任务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在高校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创造一个优美、舒适,能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欲望的工作环境,成为了高校建筑的首要任务。
2.1高校建筑的舒适性设计。高校建筑除了应注意室外环境的绿化、美化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室内环境的造成,从而造成高校建筑的舒适性。首先,以人为本,适度控制校园容积率。从细微之处着手,人性化设计,既要减少有限土地和空间浪费,又要合理解决建筑物密度和日照间距问题,高层建筑要有光照系数分析,多层建筑日照间距一般在楼高的1.3-1.5倍范围内。其次,要有合理的建筑进深和良好的通风设计,一般来讲,在自然采光的前提下,2.7米净高的单侧采光有效进深为7.5米;自然通风良好的穿堂风的建筑进深应在15米内。再次,重新审视原来的设计思路和设计习惯,借鉴国外建筑设计时的一些思路,结合国情适度增加一些开放式和半开放式走廊、连廊,巧妙构思设计一些开放式公共活动场所,既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达到了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的目的。
2.2高校建筑的合理化功能划分。老校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很难再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分,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改造、调整和完善。随着高校持续扩大招生和校园空间的扩展,特别是很多高校进行了学校整体搬迁,强调校园合理化功能划分成为可能并且非常必要。一个完整的校园应包括办公区、教学区(各专业教学楼、实验楼及其他教学、科研场馆)、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后勤服务区等,校园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方便教学,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资源共享和最大限度的减小互相影响等因素,合理进行各功能区的划分和楼宇的配置。以潍坊学院的校园规划为例,教职工生活区及附属的职工活动中心、幼儿园等与教学区一路之隔,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教学区占地1000余亩,大致为正方形,为内圆外方设计。南北东西中轴线各设一校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南大门、广场、行政楼、小广场、图书馆、北大门,东西中轴线穿过行政楼小广场,以两条中轴线为界,西北区为学生生活区,区内分布着8座学生公寓2个餐厅1个澡堂及配套服务设施、运动场、绿化景点等;东北区为音乐、体育教学楼,体育馆,风雨操场,体育场,人工湖及景点组团等;南区内分布着8座教学实验楼、若干室外运动场及绿化景点等,其中,东南区主要是工科教学楼、实验楼,西南区主要是文、理科教学楼及理科试验楼。整个校区以三层环形路和一条东西中轴路、两条南北“八”字路连通三环作为主干路,配以若干条人行小路连通各区的建筑物,最远端步行5、6分钟即可到达,楼宇之间间距疏密合理,以绿化景点相隔,林间小径相连。学生生活区的集中除了便于管理外,还可以方便不同系部的学生间互相交流,临近图书馆、人工湖,可以就近借阅书刊、自修,也可以到人工湖边散步、晨读或运动后到湖边彻底放松;音乐、体育教学区的相对独立,避免了这两个专业上课时对其他专业的声音影响;工科教学区的相对集中,实现了教学、试验设施的资源共享;行政楼的中心位置实现了对学院各系部的同距离辐射。
3、高校建筑是高校文化的传承载体
高校建筑在高校文化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建筑应成为传承学校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应成为展示学校特色和传承人文精神的标志。高校建筑应具有特定的气质,外观应纯净、健康,富有个性和情趣,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筑,本身就以其无声的语言诉说着高校的历史与文化。校园里的建筑尤其是标志性建筑物,无不以它独特地魅力显示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个性,像磁石一样启迪能量,催人奋进,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育人文精神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潍坊学院图书馆的俯视图为一蝴蝶风筝外形(蝴蝶风筝图案是世界风筝都潍坊的标志性图案,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艺术等同为北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外设置了潍坊籍文学家臧克家铜像和取名“启”的巨匙雕塑,馆内设有潍坊名人馆和潍坊名人家藏古籍陈列室等反映潍坊学院特色文化之一-古北海文化的展室。
高校建筑不仅有安全性、舒适实用性等一般的特点,更肩负有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的重任,我们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建一流的高校建筑,努力为师生营造出一流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培养出一流的建设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关键词:高校建筑;安全性; 适用性;文化传承载体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地各级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教学设施的数量也在迅速膨胀。作为承担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设施-高校建筑,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彰显出了他的重要作用。高校建筑有她一些独有的特点,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这些特点给与充分重视和合理考虑,尽量使师生们拥有一个安全、舒适、幽美和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场所,从而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
1、高校建筑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所有建筑物的共同特点,但高校建筑因其所处全天候人员高度密集的校园,高校建筑及其使用、运行中的安全性尤显重要。
1.1老建筑的安全隐患比较多,尤其是老校区内的原有建筑物限于当时的规范、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一些年代久远的老建筑的一些部位因年久失修、设施功能陈旧、老化、规划设计标准偏低等诸多原因,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造成了诸如电线因老化和超负荷而发生火灾,又因消防通道狭窄和人为堵塞,消防设施维护、更新不及时,延误救援时机,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安全事故发生。如某高校1995年12月由于电气方面的原因,酿成了整栋成教大楼被烧毁,损失40余万元的惨痛教训。针对此类情况,学校应加强管理,适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修缮、维护、整改和更新。
1.2新建筑在设计施工时,切不可因节省造价而降低诸如用电、防火、防雷、防震等安全标准,重视并严格履行开工前的图纸及相关使用功能的审核程序和竣工时的各项验收备案程序,不可因资金不到位等种种借口不按程序办事,留下安全隐患。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建筑物的防火、防雷和防震等安全使用功能的审核和验收备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规范标准,建立了防火、防雷等设施的日常检查、检测回访制度,这些制度、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对高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1.3建筑物交付使用后,要严格按规定管理、使用、检测、维护,保证用电、防火、防雷、防震等安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转,保证消防通道和出口的畅通无阻,严禁因为防盗等原因而人为封堵消防疏散出口,或在消防通道内占道经营等现象发生。同时,应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师生员工进行防灾自救知识普及和防灾自救演习,防患于未然。1994年12月8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的那场大火中,夺取了325名师生的宝贵生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火灾发生后,用来紧急疏散人群的8个安全疏散出口的安全门只有1个是开着的,延误了逃生和救援时机。
1.4在重视建筑物本身和使用功能的安全性的同时,要注意建筑物室内及周围环境的防疫、防毒等方面安全。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时,学校尤其是高校,因常住人口多而密集,流动人口相对较多,成了人们高度注意的焦点和敬而远之的禁地。因为人口密度大,日照间距、容积率、卫生间距等各项指标就会降低,如果在建筑物设计施工时没有很好地考虑解决光照、通风和卫生等问题,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和疫情蔓延的情况发生。香港陶大花园大面积“非典”感染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以上问题。“非典”过后,人们逐渐重视了建筑物的防疫、防毒功能的设计和原有建筑物该功能的完善。
2、高校建筑的适用性
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传承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成果的重任,高校建筑作为承载这些任务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在高校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创造一个优美、舒适,能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欲望的工作环境,成为了高校建筑的首要任务。
2.1高校建筑的舒适性设计。高校建筑除了应注意室外环境的绿化、美化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室内环境的造成,从而造成高校建筑的舒适性。首先,以人为本,适度控制校园容积率。从细微之处着手,人性化设计,既要减少有限土地和空间浪费,又要合理解决建筑物密度和日照间距问题,高层建筑要有光照系数分析,多层建筑日照间距一般在楼高的1.3-1.5倍范围内。其次,要有合理的建筑进深和良好的通风设计,一般来讲,在自然采光的前提下,2.7米净高的单侧采光有效进深为7.5米;自然通风良好的穿堂风的建筑进深应在15米内。再次,重新审视原来的设计思路和设计习惯,借鉴国外建筑设计时的一些思路,结合国情适度增加一些开放式和半开放式走廊、连廊,巧妙构思设计一些开放式公共活动场所,既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达到了增加光照和空气流通的目的。
2.2高校建筑的合理化功能划分。老校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很难再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分,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改造、调整和完善。随着高校持续扩大招生和校园空间的扩展,特别是很多高校进行了学校整体搬迁,强调校园合理化功能划分成为可能并且非常必要。一个完整的校园应包括办公区、教学区(各专业教学楼、实验楼及其他教学、科研场馆)、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后勤服务区等,校园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方便教学,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资源共享和最大限度的减小互相影响等因素,合理进行各功能区的划分和楼宇的配置。以潍坊学院的校园规划为例,教职工生活区及附属的职工活动中心、幼儿园等与教学区一路之隔,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教学区占地1000余亩,大致为正方形,为内圆外方设计。南北东西中轴线各设一校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南大门、广场、行政楼、小广场、图书馆、北大门,东西中轴线穿过行政楼小广场,以两条中轴线为界,西北区为学生生活区,区内分布着8座学生公寓2个餐厅1个澡堂及配套服务设施、运动场、绿化景点等;东北区为音乐、体育教学楼,体育馆,风雨操场,体育场,人工湖及景点组团等;南区内分布着8座教学实验楼、若干室外运动场及绿化景点等,其中,东南区主要是工科教学楼、实验楼,西南区主要是文、理科教学楼及理科试验楼。整个校区以三层环形路和一条东西中轴路、两条南北“八”字路连通三环作为主干路,配以若干条人行小路连通各区的建筑物,最远端步行5、6分钟即可到达,楼宇之间间距疏密合理,以绿化景点相隔,林间小径相连。学生生活区的集中除了便于管理外,还可以方便不同系部的学生间互相交流,临近图书馆、人工湖,可以就近借阅书刊、自修,也可以到人工湖边散步、晨读或运动后到湖边彻底放松;音乐、体育教学区的相对独立,避免了这两个专业上课时对其他专业的声音影响;工科教学区的相对集中,实现了教学、试验设施的资源共享;行政楼的中心位置实现了对学院各系部的同距离辐射。
3、高校建筑是高校文化的传承载体
高校建筑在高校文化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建筑应成为传承学校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应成为展示学校特色和传承人文精神的标志。高校建筑应具有特定的气质,外观应纯净、健康,富有个性和情趣,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筑,本身就以其无声的语言诉说着高校的历史与文化。校园里的建筑尤其是标志性建筑物,无不以它独特地魅力显示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个性,像磁石一样启迪能量,催人奋进,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育人文精神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潍坊学院图书馆的俯视图为一蝴蝶风筝外形(蝴蝶风筝图案是世界风筝都潍坊的标志性图案,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剪纸艺术等同为北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外设置了潍坊籍文学家臧克家铜像和取名“启”的巨匙雕塑,馆内设有潍坊名人馆和潍坊名人家藏古籍陈列室等反映潍坊学院特色文化之一-古北海文化的展室。
高校建筑不仅有安全性、舒适实用性等一般的特点,更肩负有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的重任,我们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建一流的高校建筑,努力为师生营造出一流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培养出一流的建设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