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西共青城 拜谒胡耀邦陵园

来源 :世纪桥·纪实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5日,我和老伴飞往南昌,专程去共青城,拜谒胡耀邦陵园。
  胡耀邦陵园位于江西省北部的共青城(今为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开放开发区)鄱阳湖畔的富华山上,离南昌市约70公里。
  江西省委党校为我们的共青城之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派专车并由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吴晓敏教授陪同前往。
  南昌到共青城的路非常好。小车沿南(昌)九(江)高速公路飞奔,出南昌不到40分钟,就到了共青城。
  难得的是那天没下雨。司机师傅说,进入2月下旬以来,南昌地区半个多月阴雨连绵,有时夹着风雪。我们却遇上了无雨天。中午,天空中又出现了一线阳光,可谓天公作美。
  共青城原本是鄱阳湖畔的一片荒滩。1955年10月18日,98名上海热血知识青年组成一支志愿垦荒队,来到江西省德安县,在荒无人烟的鄱阳湖畔搭起茅棚,开始了他们英勇壮烈的垦荒事业。5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城市。小城不大,像它的名字一样年轻、秀丽。宽广、干净的街道,新颖、整齐的楼房,错落有致;到处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几座“创建美丽、和谐、文明的共青城”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标语牌,衬托出小城的生机勃勃、盎然向上、发展与进步。
  共青城区委副书记程益琴热情地接待我们,介绍了她参加策划的胡耀邦纪念馆的筹建情况、共青城的历史和发展规划。并委派区委组织部李副部长等陪同我们前往胡耀邦陵园。
  程副书记还向我们讲了共青城名字来历的故事及胡耀邦对共青城的关心与重视情况:
  1955年11月,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在上海检查工作时,听说江西省德安县鄱阳湖畔有一支上海知识青年志愿垦荒队,当即决定去看望他们。胡耀邦一行经浙江赶到南昌,换吉普车去德安,前行无路了,搭乘一台拖拉机。30日,他们来到垦荒队驻地,那是垦荒队创造新生活的第39天。胡耀邦同垦荒队员一起住茅草棚,就着咸萝卜干、黑泥豆,喝了顿稀粥。饭后,胡耀邦问垦荒队员有什么要求?垦荒队长说:我们这儿还没名字。胡耀邦想了一下说,还没名字,那就起个名字吧,叫“共青社”怎么样?队员们都叫好,纷纷要求他题写社名。当时,垦荒队有纸有墨却没有毛笔,一个女队员拿来一支筷子,劈开后夹上一坨药棉,缠成了“毛笔”,胡耀邦用这支“毛笔”蘸饱了墨,写下了“共青社”几个遒劲的大字,又分别给在场的39个垦荒队员的笔记本上题了内容都不相同的词。 1978年秋,共青社已发展成为共青垦殖场,应共青人的请求,胡耀邦为他们题写了场名“共青垦殖场”。
  1984年12月12日,已是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第二次来到阔别29年的江西德安,看望共青人。视察结束时,他第三次为共青人欣然挥笔,题写了“共青城”三个大字。
  当胡耀邦听说此时仍在共青城的第一批老垦荒队员还有17人,都年近50岁时,他风趣地说:“把这17位同志都请来,我们合个影。17个加我一个,共18个,18棵‘老松’,(样板戏《沙家浜》里的唱词为“18棵青松”)!我们足垦友,是‘棚友’!”
  这就是“共青城”名字的来历。
  听了程副书记的讲述,我肃然起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胡耀邦与共青人的深厚情谊,而且更加崇敬他的人格、品质和风范,觉得胡耀邦亲于创建了江两共青城之说真是名副其实。
  1985年10月15日,在共青人垦荒30周年联欢会召开之际,胡耀邦义亲笔给共青城的新老建设者写了一封充满激情的信——
  亲爱的共青垦殖场的同志们:
  在你们为了祖国振兴而坚持垦荒整整三十个春秋的时候,我高兴地向你们和你们的亲人们表示热烈、诚挚的祝贺!
  三十年前,你们中间的老一代人响应党的号召,高举向困难进军的旗帜,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垦荒精神,勇敢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三十年来,你们在鄱阳湖畔的荒滩野岭上安家落户,生根开花,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建了生机勃勃、繁荣富裕的共青城。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青年的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创举。
  今天,在我们党领导十亿人民进行改变自己命运的社会主Y,-~L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仍然需要大力发扬你们这种极可宝贵的垦荒精神。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出息的当代中国青年,都应该从你们的奋斗历程中悟出一个不朽的真理:中国青年的光明前途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开辟,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要靠自己用双手去开辟。让我们继往开来,再展宏图,一往无前地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英勇奋斗!
  祝共青城的创业者们继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胡耀邦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
  在胡耀邦纪念馆前的一块大理石上,镌刻着这封胡耀邦写给共青城新老建设者的贺信。这是共青城的骄傲,也是共青城的荣誉,现代的共青城凝聚着胡耀邦的心血:
  胡耀邦逝世后不久,报纸等各种媒体披露了这样一条消息:“根据李昭同志的愿望,胡耀邦同志的骨灰将深葬在他亲手创建的江西共青城的绿林之中”。
  这是否也是胡耀邦的遗愿?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江西是胡耀邦少年参加革命的地方,他对江西共青城有特殊感情。如前所述,1955年11月30日、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两次亲临共青城。也就是说,他担任团中央书记时去一次;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去一次。他还先后三次为共青题名:共青社、共青垦殖场、共青城。二是胡耀邦生前曾经说过:“我死了,不想去八宝山”,“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都进八宝山”。
  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的骨灰由其夫人李昭和长子胡德平、次子刘湖、三子胡德华等在京家人,以及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等护送下,在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等的迎接下,安葬于江西共青城富华山的青山绿林中。
  在胡耀邦墓前举行的安葬仪式上,李昭含着眼泪对大家说:“从现在起,耀邦就是共青的人了,他的忠魂保佑你们的事业发达兴旺。”
  据胡耀邦的女儿满妹(现用名李恒)著的《思念依然无尽》一书介绍,胡耀邦陵园的选址过程中和他的骨灰安葬在富华山以后,还出现了两个奇异的现象。
  一个是,胡耀邦的骨灰将安葬在江西共青城的消息传出后,共青城全场振奋,群情激动,连夜给中央发电报表态:“耀邦永远和共青人在一起。我们将挑选共青城最美的青山绿林让耀邦安息。”
  当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女儿满妹等在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等陪同下到共青城为父亲选择墓址时,共青人首先带他们去全城最好的地方——七墩林公园。胡德平等认为这不合适,以父亲生前最害怕侵占群众利益,死后不能与群众争地等理由谢 绝。一行人便到远离市中心的鄱阳湖边寻觅。
  满妹的书中说:
  “那天细雨绵绵,我们一路都走在如泣如诉的春雨里,而且越往湖边走雨下得越大。可是当我们走到离湖边不远的一个小山包时。天空突然放晴。一同来的共青人说,这是整个共青城的制高点,建议将父亲葬在这里。可我觉得这里过于荒凉了,这座光秃秃的红土小山包上几乎连荒草都没有,只有山顶正中孤零零地斜长着一棵矮小的马尾松。虽说是方圆几十里的制高点,可山小坡缓,完全看不出一点‘制高’的气势。可能是因为没有植被,甚至显得比周围的山丘还要低矮。我实在不愿意把父亲一个人留在这人烟稀少、草木荒疏的秃山上,就要求继续转转。
  可是一离开这小山包,雨就追着我们下。我们在雨中连看了两三处,都不满意。不一会儿,雨竞下得瓢泼似的,只好往回返。奇怪的是,我们的车刚开回到这个被称作制高点的小山包附近,雨声竞戛然而止。一时间出人意料地没掉一滴。
  我们随即下了车,雨还是没下。在场的人全都惊诧不已。
  我们都又回到那个小山包上,走走停停,看着,说着。
  大哥慢慢走过来,轻轻对我说:‘妹妹,看来爸爸是愿意住在这儿了。’
  ‘我也有这个感觉。’我回答说。大哥转身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大家都表示赞同,异口同声地说:‘还是这里好!”’
  另一个是,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的骨灰安葬于富华山时,满妹还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未能够赶上父亲的骨灰安葬仪式。因为从母亲接到中央的通知到安葬父亲骨灰仅有一天半的时间,她完全没有赶回来参加安葬的可能,这是不可弥补的终生遗憾。两年多以后,当她第一次有机会来到共青城为父亲扫墓时,眼前的景象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和从未想到的惊喜。她看到,这片昔日的荒丘野滩,被共青人建成了一座满目苍翠的壮丽林园。
  原来,知道胡耀邦的骨灰将安葬于富华山后,共青城人每年来这里义务种树种花。可是,连共青城人自己都觉得奇怪,他们过去曾先后三次在这里种树,但种多少死多少,只剩下山头一棵小松树。自从胡耀邦的骨灰安葬在这里以后,土还是那么瘦,树还是那几种苗,可种一棵活一棵,几年便成林。人们不禁感叹:一草一木亦有情啊!
  胡耀邦陵园是一座满目葱郁的壮丽林园,座西朝东,依山傍湖。面向绿荫的大地和湖水清澈如镜、碧波浩淼的鄱阳湖,背靠杉林葱郁的富华山。登山望去,共青城尽收眼底。我不由地赞叹,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陵园大门矗立着两面石碑,上面镌刻着胡耀邦的手迹“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胡耀邦墓碑是一块芝麻白的花岗岩,线条简洁的三角图形,像红旗的一角。三角形花岗岩碑高4.43米,底边长10米,重73吨。碑上依次排列着中国少年先队队徽、中国共青团团徽和中国共产党党徽,喻示着胡耀邦一生走过的历程。石碑的右上方镌刻着胡耀邦的侧面雕像,栩栩如生。色泽庄重的墨晶玉花岗岩碑座上,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定稿的580个字的《胡耀邦同志生平》;碑座两侧,圈以电镀金属栏杆。
  墓碑四周是一片火炬形的草坪,放着12块巨石,象征着胡耀邦心系12亿人民。草坪两侧路边,是厚厚的一层灌木,伴着四时的花卉,依傍在高大的松柏树下。这些高大的松柏树,有胡耀邦的女儿满妹栽种的,还有他的生前友好胡启立、胡克实栽种的……,如今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寄托着人们对他的哀思与怀念。
  墓碑的后面左侧,矗立着一块硕石,上面镌刻着李昭1999年4月15日给胡耀邦的题词:“光明磊落无私无愧”。
  墓地两旁沿阶而下至山脚,总共73个台阶,喻示胡耀邦73年的人生路程。
  我们缓缓地走到胡耀邦墓碑前,肃立、默哀,恭恭敬敬地献上精选的用鲜花扎成的花罔,上面挂着临行前就打印好的挽词——
  胡耀邦同志:
  您永远是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黑龙江两名共产党员
  2009年春
  我以无比崇敬、无限怀念的心情在胡耀邦的雕像前深深地三鞠躬,默默地叨念:“耀邦同志,您是一位我非常崇敬的伟人,是我学习的楷模。您的风范和人格的魅力,驱动我从遥远的黑龙江来到您的墓前,拜见您。您的英灵与日月同辉,永远铭刻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心中!”
  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了胡耀邦墓碑,随后,我参观了胡耀邦纪念馆,并观看了胡耀邦骨灰安葬仪式录像。
  胡耀邦纪念馆朴素而大方、壮丽而大气。普普通通的一座平房,外表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给人一种似胡耀邦人格的风范。馆内有一面弧形的长廊,墙壁上悬挂着在胡耀邦家乡精选的73块大理石,记录了胡耀邦73年的革命人生。站在一侧望去,宽广、大气,恰似一个政治家的大度与胸怀。馆内的件件展品和陈列都书写了胡耀邦革命、奋斗的一生,他的真诚、爽朗、平和、亲切,心系人民,让人更加尊重和敬仰。他的忧国、忧民、沉思、坦荡,让人尤为怀念和崇敬。那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为人民多做好事”,“那些为祖国为人民利益一往无前而奋斗的同志在人民群众心灵深处生根开花。这是最值得记取的一件根本大事,它决定着我们一生时刻要忘却什么,追求什么”,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融合于人民之中。 是的。胡耀邦就是一个为人民做了许许多多好事、为祖国为人民利益一往无前而奋斗的伟人。他在人民群众心灵深处生根开花,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境界,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他为亿万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拜谒胡耀邦陵园后,我更加崇敬、怀念他。自他逝世20年来,到共青城去瞻仰胡耀邦陵园,拜祭胡耀邦是我的一大心愿。读过《思念依然无尽》一书后,我的这种想法更加坚定。这次如愿以偿,感到格外高兴和激动,思绪万千。这种心愿,不仅仅因为胡耀邦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是党的领袖,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在中共党史上早已定论,并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公认。还因为胡耀邦人格的魅力,我非常敬重他的光明磊落、高尚风格与优秀品质。
  仅以此文深切悼念胡耀邦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2009年4月15日
其他文献
从英语口语体的语言特点出发,分析了英语听力理解中常见的八个难点问题,并就如何在听力教学中排除这些问题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兼具作家与评论家风范的刘忠诚被誉为文学奇士。他在戏剧、小说创作和文艺评论度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成果,并产生过轰动效应。他的作品深埋思想的炸弹,他的小说是关于小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们党治国执政的目标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真正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创新发展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积极彰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增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实效性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探讨今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趋向,成为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高校
研究意识与能力是研究型教师最核心的素养,而反思与探究是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无疑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最重要而
为了使《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更好地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介绍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考核形式等三方面的改革思路。
阐述了汉语量词的英译选择艺术。
本文首先探讨了跨界民族这一概念在学术上的界定;对新疆哈萨克族跨界民族的形成作了一个简单的概述;最后对有关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民族政策对新疆哈萨克族跨界民族问题的影响作了
释明权是民事诉讼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的修正器。当前,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存在着立法和实践两方面的缺失。对此,在法院调解中法官应根据法定、平等原则,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