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4.“如果社会风气是急功近利的,那么企业就只好去做短平快的项目;如果企业去做短平快的项目,那么员工就只好选择短期行为。”
——当“浮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企业就只能是一棵“浮萍”,而不是一株“大树”。
35.“杀熟的快感总是很容易即刻转变为对陌生人的惆怅。”
——经济学家说这话时或许忘了,此刻陌生人早已杀熟完毕。
36.“搞市场经济,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如同没见过足球的人,第一次参加足球比赛一样,而且上阵之后,才发现组织者也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边定规则,边做裁判,急了,还不时上来踢两脚。”
——继续留在场上的人,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他们的运气真好。而被罚下场的人当中,真有些人是很冤的。
37.“活着,或者死去!市场每一天都不厌其烦地对企业敲响这样的警钟。”
——必死与不愿意死,是困扰人类的永恒话题,也是困扰企业的永恒话题。
38.“企业是人与人进行合作的平台,人们通过在这个平台上的合作,实现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满足精神上的成就感。”
——你看,挣钱与办企业就不是一档子事儿。
39.“是谁剪掉了中国男人的长辫子?” ——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中国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
40.“合作是在快乐中进行的交易,分手也是交易,但往往没有快乐的旋律与之相伴。”
——在合作之前,不妨做做小人,分手的时候才来当君子,这可能是个好办法。
41.“合作各方存在一定量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对背叛是一种威慑。”
——当不知道别人手里到底还有什么牌的时候,谁都不敢轻易地乱出牌。
42.“占便宜只是博弈的阶段性结果,所以,重要的是接下来还能不能保持这种均衡。”
——如果上半夜把自己的利益都想好了,那么下半夜就得想想别人的利益,因为在合作中,自己的利益往往取决于别人的心态如何。
43.“给是一种施舍,而让却是一种绅士风度,所以,大多数人都愿意与绅士合作。”
——占尽了别人的便宜,自己反而失去了风度。
44.“有的文章写出来是给看得懂的人看的,有的文章写出来是给看不懂的人看的。”
——分工造成信息不对称之后,利益往往就藏在别人看不懂的事情里面。
45.“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教师这种职业之所以能够永远存在下去,是因为教师用于市场交换的资源,在交换中并没有任何损失。”
——防止自身贬值的最好办法是教学相长。
46.“好的公司在国外上市,差的公司在国内上市,中国人连用资本爱国的权力都被剥夺了。”
——漂亮的姑娘嫁出去,是从“优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47.“中国8万多亿元的居民存款在八次降息中没啥动静,而境外融资却那么红火。中国老百姓的钱就不是钱吗?”
——国际资本市场上的1个亿与中国股民手中的1个亿,对中国企业的控制力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这不是钱的问题。
48.“在私有财产得不到宪法的保护的情况下,个人资本进入股市并不能催生出资本市场对企业经理人的监督机制。”
——如果“崽卖爷不心疼”的话,股民是爷爷的爷爷。
49.“在没有产权的地方,就没有正义可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还没有几位民营企业家,敢说自己是为了正义才维护产权的。
50.“只有市场才真正把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结合在了一起,因为产权制度的本意是允许所有者胡来的制度。”
——用市场的方式让某些暴发户退出市场,是比任何行政手段都节省成本,并且文明得多的剥夺方式。
51.“买方的理性终会使欺骗的成本不断上涨,一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而不仅使欺骗变得无利可图,甚至要冒巨大的风险。”
——林肯可是没有说过:只要不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52.“每个企业都知道,不死不活比死了更难受。而且,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有太多的不死不活的企业,那么,这个市场就是一个不健康的市场。”
——通过破产来解决企业的安乐死问题,正是体现了人类在制度安排上的某种智慧。
53.“合作的基础必然是有效率的分工,即不同的人力资源在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实现最优配置,并由此实现多赢的局面。”
——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合作本质,就是实现多赢。
54.“知识分子下海之后,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他会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下海?’即使他不问自己,他周边的人也要问他。一直到有一天,他对这个问题已经麻木了为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55.“正因为市场经济逼迫着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前途负责,所以,这种制度安排才比其它制度显得更有活力。”
——市场经济以自身的运行规律告诉人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56.“武术从防身变为健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保护产权的成本是市场规范程度的重要经济指标。
57.“通过一次次的吃饭、送礼、套近乎,先把陌生人变成‘熟人’,然后再决定是否做生意。这种费用开支构成了中国企业的一项特殊的交易成本。”
——“情大于理,理大于法”的思维惯性,仍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58.“给我一个许诺,一个也许永远不能兑现的许诺:给我一个希望,一个像绝望一样无望的希望;如果你给了我这么多,我还在黑暗中徘徊,那就再给我一个梦想吧——一个能穿透黑暗照亮你和我的梦想。”
一你猜,这诗是写给商人的,还是写给情人的?
59.“买书的成本其实不只是书的价钱,还包括读书的时间。一本20元的书如果要花4个小时读完的话,那么,月薪÷22÷8×4+20,就是投资这本书的成本。”
——买错了书不要紧,看错了书才是更大的损失。正如,找错了人不要紧,用错了人才是真正的麻烦。
60.“卖掉了之后,还会有的东西,你才能拿去卖。”
——尊严与信用是不能卖的。
61.“说话不算数,签字算数;横签不算数,竖签算数。”
——听完总裁这样交待之后,财务主管想起一句话:“大事从道,小事从权。”
62.“为什么企业的一些规范到了约束老板的时候,就成了一张废纸?”
——“规范”这个词的本意是“应然”,而不是“必然”。
63.“再好的工事,如果没有士兵,或是没有忠诚的士兵把守,则形同虚设;而再优秀的士兵,如果只能赤膊上阵,也只好落得悲壮的下场。”
——关于是靠制度还是靠“人盯人”进行监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
64.“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相信任何人,而要相信制度;制度是需要成本的,至少包括监督的成本和执行惩罚的成本,所以,也不要相信制度万能。”
——企业家的两门必修课是:《理性》与《成本》。
——当“浮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企业就只能是一棵“浮萍”,而不是一株“大树”。
35.“杀熟的快感总是很容易即刻转变为对陌生人的惆怅。”
——经济学家说这话时或许忘了,此刻陌生人早已杀熟完毕。
36.“搞市场经济,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如同没见过足球的人,第一次参加足球比赛一样,而且上阵之后,才发现组织者也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边定规则,边做裁判,急了,还不时上来踢两脚。”
——继续留在场上的人,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他们的运气真好。而被罚下场的人当中,真有些人是很冤的。
37.“活着,或者死去!市场每一天都不厌其烦地对企业敲响这样的警钟。”
——必死与不愿意死,是困扰人类的永恒话题,也是困扰企业的永恒话题。
38.“企业是人与人进行合作的平台,人们通过在这个平台上的合作,实现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满足精神上的成就感。”
——你看,挣钱与办企业就不是一档子事儿。
39.“是谁剪掉了中国男人的长辫子?” ——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中国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
40.“合作是在快乐中进行的交易,分手也是交易,但往往没有快乐的旋律与之相伴。”
——在合作之前,不妨做做小人,分手的时候才来当君子,这可能是个好办法。
41.“合作各方存在一定量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对背叛是一种威慑。”
——当不知道别人手里到底还有什么牌的时候,谁都不敢轻易地乱出牌。
42.“占便宜只是博弈的阶段性结果,所以,重要的是接下来还能不能保持这种均衡。”
——如果上半夜把自己的利益都想好了,那么下半夜就得想想别人的利益,因为在合作中,自己的利益往往取决于别人的心态如何。
43.“给是一种施舍,而让却是一种绅士风度,所以,大多数人都愿意与绅士合作。”
——占尽了别人的便宜,自己反而失去了风度。
44.“有的文章写出来是给看得懂的人看的,有的文章写出来是给看不懂的人看的。”
——分工造成信息不对称之后,利益往往就藏在别人看不懂的事情里面。
45.“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教师这种职业之所以能够永远存在下去,是因为教师用于市场交换的资源,在交换中并没有任何损失。”
——防止自身贬值的最好办法是教学相长。
46.“好的公司在国外上市,差的公司在国内上市,中国人连用资本爱国的权力都被剥夺了。”
——漂亮的姑娘嫁出去,是从“优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47.“中国8万多亿元的居民存款在八次降息中没啥动静,而境外融资却那么红火。中国老百姓的钱就不是钱吗?”
——国际资本市场上的1个亿与中国股民手中的1个亿,对中国企业的控制力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这不是钱的问题。
48.“在私有财产得不到宪法的保护的情况下,个人资本进入股市并不能催生出资本市场对企业经理人的监督机制。”
——如果“崽卖爷不心疼”的话,股民是爷爷的爷爷。
49.“在没有产权的地方,就没有正义可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还没有几位民营企业家,敢说自己是为了正义才维护产权的。
50.“只有市场才真正把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结合在了一起,因为产权制度的本意是允许所有者胡来的制度。”
——用市场的方式让某些暴发户退出市场,是比任何行政手段都节省成本,并且文明得多的剥夺方式。
51.“买方的理性终会使欺骗的成本不断上涨,一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而不仅使欺骗变得无利可图,甚至要冒巨大的风险。”
——林肯可是没有说过:只要不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你就可能获得成功。
52.“每个企业都知道,不死不活比死了更难受。而且,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有太多的不死不活的企业,那么,这个市场就是一个不健康的市场。”
——通过破产来解决企业的安乐死问题,正是体现了人类在制度安排上的某种智慧。
53.“合作的基础必然是有效率的分工,即不同的人力资源在共同协作的过程中,实现最优配置,并由此实现多赢的局面。”
——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合作本质,就是实现多赢。
54.“知识分子下海之后,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他会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下海?’即使他不问自己,他周边的人也要问他。一直到有一天,他对这个问题已经麻木了为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55.“正因为市场经济逼迫着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前途负责,所以,这种制度安排才比其它制度显得更有活力。”
——市场经济以自身的运行规律告诉人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56.“武术从防身变为健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保护产权的成本是市场规范程度的重要经济指标。
57.“通过一次次的吃饭、送礼、套近乎,先把陌生人变成‘熟人’,然后再决定是否做生意。这种费用开支构成了中国企业的一项特殊的交易成本。”
——“情大于理,理大于法”的思维惯性,仍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58.“给我一个许诺,一个也许永远不能兑现的许诺:给我一个希望,一个像绝望一样无望的希望;如果你给了我这么多,我还在黑暗中徘徊,那就再给我一个梦想吧——一个能穿透黑暗照亮你和我的梦想。”
一你猜,这诗是写给商人的,还是写给情人的?
59.“买书的成本其实不只是书的价钱,还包括读书的时间。一本20元的书如果要花4个小时读完的话,那么,月薪÷22÷8×4+20,就是投资这本书的成本。”
——买错了书不要紧,看错了书才是更大的损失。正如,找错了人不要紧,用错了人才是真正的麻烦。
60.“卖掉了之后,还会有的东西,你才能拿去卖。”
——尊严与信用是不能卖的。
61.“说话不算数,签字算数;横签不算数,竖签算数。”
——听完总裁这样交待之后,财务主管想起一句话:“大事从道,小事从权。”
62.“为什么企业的一些规范到了约束老板的时候,就成了一张废纸?”
——“规范”这个词的本意是“应然”,而不是“必然”。
63.“再好的工事,如果没有士兵,或是没有忠诚的士兵把守,则形同虚设;而再优秀的士兵,如果只能赤膊上阵,也只好落得悲壮的下场。”
——关于是靠制度还是靠“人盯人”进行监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
64.“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相信任何人,而要相信制度;制度是需要成本的,至少包括监督的成本和执行惩罚的成本,所以,也不要相信制度万能。”
——企业家的两门必修课是:《理性》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