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助力,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支撑下都有所改变。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效课堂,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直观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优势和方法,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作出探索和创新,使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和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整合 教学思考
引言:
信息技术在初中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其必然性,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体系中其被定位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找准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学应用定位,做好教学引导和组织工作。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片面重视学生成绩提升,但是在教学方法应用上却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现实之间显然具有矛盾性。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解决这样的矛盾性。
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
尽管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教学应用价值,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应用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在了解学生具体需求和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在关注信息技术在提升教学效率上的优势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带来的反馈,依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或者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必要时可以对某处知识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重复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获知学生的接受程度并及时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一课时,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全等三角形的例子导入课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随后当我在多媒体课件中一页页展示每种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由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较多,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想明白课件便翻过一页去了,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节奏。这时如果我们及时询问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便可以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增加板书、细致讲解等来让学生完全理解全等的条件且能够加深记忆,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应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课前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自主明确重难点,做好课前规划工作,优化问题设计,为听课和提问做好准备。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的预习中,笔者就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首先我利用微课给学生呈现一张足球世界杯各小组得分表,然后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各球队比赛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关系。之后,再由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呈现出这种数量关系式,并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关系式的特征,初步感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在表达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并且把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这种在预习阶段获得的初步感知,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数学模型思想的运用意义,并且树立起数学思想概念,掌握运用模型分析问题、验证猜测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教育模式影响下,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不利于课堂互动关系建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交互性特征也得不到体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也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准确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阻碍,而学生也会在这种教育方式的长期作用下产生固化思维,无法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几何画板绘制图像,要求学生对函数的对称轴位置、开口方向等信息进行观察,并通过这些信息总结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由于几何画板自身具有动态演示的功能,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从而将抽象的二次函数具体化,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观看抛物线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的了解。
四、运用信息化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灌输,所提问题往往引不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孤立地提出抽象的问题,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问题的思维缺乏依据,百思不得其解,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学习兴趣也无从产生。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树立直观教学理念,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节内容时,我就借助于课前精心准备的一位著名厨师拉拉面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到厨师手中的拉面越拉越多,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自然会产生“到底有多少?”的问题,这种疑问就是通过生活中拉拉面这一比较熟悉的场景造成了感知上的冲突而产生的,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教师因势利导,以拉面为例引入“数的乘方”,学生兴趣盎然,形象感知了看似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结束语: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领域是一个既定的现实,未来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之间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采用合理措施促进初中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巧妙融合,体现学科教学有效性。信息化作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载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良好整合,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和不断变化,定会为初中数学的教育与学习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杜以柱.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4,32(03):154-155.
[2] 罗开和.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7):541-542.
[3] 钟赞恩.谈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求知导刊,2013,43(04):352-353.
[4] 孟维刚.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09):72-73.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整合 教学思考
引言:
信息技术在初中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其必然性,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体系中其被定位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找准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学应用定位,做好教学引导和组织工作。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片面重视学生成绩提升,但是在教学方法应用上却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现实之间显然具有矛盾性。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解决这样的矛盾性。
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
尽管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教学应用价值,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应用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在了解学生具体需求和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在关注信息技术在提升教学效率上的优势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带来的反馈,依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或者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必要时可以对某处知识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重复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获知学生的接受程度并及时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一课时,应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全等三角形的例子导入课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随后当我在多媒体课件中一页页展示每种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由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较多,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想明白课件便翻过一页去了,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节奏。这时如果我们及时询问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便可以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增加板书、细致讲解等来让学生完全理解全等的条件且能够加深记忆,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应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课前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自主明确重难点,做好课前规划工作,优化问题设计,为听课和提问做好准备。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的预习中,笔者就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首先我利用微课给学生呈现一张足球世界杯各小组得分表,然后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各球队比赛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关系。之后,再由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呈现出这种数量关系式,并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关系式的特征,初步感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在表达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并且把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这种在预习阶段获得的初步感知,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数学模型思想的运用意义,并且树立起数学思想概念,掌握运用模型分析问题、验证猜测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教育模式影响下,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不利于课堂互动关系建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交互性特征也得不到体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也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准确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阻碍,而学生也会在这种教育方式的长期作用下产生固化思维,无法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这一部分教学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几何画板绘制图像,要求学生对函数的对称轴位置、开口方向等信息进行观察,并通过这些信息总结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由于几何画板自身具有动态演示的功能,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从而将抽象的二次函数具体化,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观看抛物线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的了解。
四、运用信息化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灌输,所提问题往往引不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孤立地提出抽象的问题,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问题的思维缺乏依据,百思不得其解,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学习兴趣也无从产生。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树立直观教学理念,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节内容时,我就借助于课前精心准备的一位著名厨师拉拉面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到厨师手中的拉面越拉越多,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自然会产生“到底有多少?”的问题,这种疑问就是通过生活中拉拉面这一比较熟悉的场景造成了感知上的冲突而产生的,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教师因势利导,以拉面为例引入“数的乘方”,学生兴趣盎然,形象感知了看似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结束语: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领域是一个既定的现实,未来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之间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采用合理措施促进初中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巧妙融合,体现学科教学有效性。信息化作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载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良好整合,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和不断变化,定会为初中数学的教育与学习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杜以柱.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4,32(03):154-155.
[2] 罗开和.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7):541-542.
[3] 钟赞恩.谈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求知导刊,2013,43(04):352-353.
[4] 孟维刚.关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0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