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新课标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近体原则”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
笔者尝试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讨论问题的设置、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等教学环节巧用“近体原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了活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巧用“近体原则”,紧贴学生现实生活,引起学生共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观点、理论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到高不可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缩短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变抽象思维为感性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运用时间近体原则,让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感染力
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2.运用空间近体原则,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去感悟
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
3.运用心理近体原则,让学生体验自己身边事例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为找不到好的教学资源而苦恼,却往往忽视了怎样有效地开发近在眼前的学生这一教学资源。如在讲授《隐私和隐私权》这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学生列举了许多在社会上、家庭中、校园里发生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例子。
二、讨论问题的设置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取适合学生讨论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作为讨论主题
要有效开展课堂讨论,论题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实际情况,小组讨论,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
1.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讨论主题
如在讲到“拒绝不良诱惑”知识点时,我在让学生列举了各种不良诱惑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抵制网吧诱惑。选择抵制网吧诱惑为论题,既符合教学主题,又切合学生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选取大多数学生都能耳闻目睹的现象作为讨论主题
在讲“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这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3.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
在讲《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我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两个实例“说与不说”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讨论;让学生在诚信、友谊、责任的权衡中认识到诚信的复杂性;让学生在对“是否违背诚信道德的标准”问题的思考中辨识了诚信与隐私、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
三、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政治理论生活化
活动课教学依托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延伸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方式有许多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及生活经验,创新活动形式,使活动课真的“活”起来。
1.突破教学常规,让案例中的人物走进课堂,与学生“亲密接触”,面对面探讨问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关于承担责任的内容是一个教学难点,内容较为抽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我打破教学常规,直接将我市新城中学的因为在课堂上一边输液一边给学生上课的照片被传到网上而被网友誉为“最敬业的教师”的冯老师请进课堂,让学生面对面对他进行采访;由于冯老师的事迹影响很大,他的到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向他提出问题,冯老师给予真诚的解答。
2.让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社会亲密接触,在亲密接触中去感悟
教学《珍爱生命》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帮助学生认识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要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其他生命,进而珍惜所共同生存的环境,我将上课时间调整到当天最后一节课与课外活动时间连在一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我市农业示范园田野上、树林里、小河边去感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缩小教与学在时间、空间、心理及情感等方面的差距,使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
新课标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近体原则”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
笔者尝试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讨论问题的设置、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等教学环节巧用“近体原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了活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巧用“近体原则”,紧贴学生现实生活,引起学生共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观点、理论较为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感到高不可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缩短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变抽象思维为感性认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运用时间近体原则,让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增强感染力
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2.运用空间近体原则,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去感悟
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
3.运用心理近体原则,让学生体验自己身边事例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为找不到好的教学资源而苦恼,却往往忽视了怎样有效地开发近在眼前的学生这一教学资源。如在讲授《隐私和隐私权》这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学生列举了许多在社会上、家庭中、校园里发生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例子。
二、讨论问题的设置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取适合学生讨论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作为讨论主题
要有效开展课堂讨论,论题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实际情况,小组讨论,要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
1.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讨论主题
如在讲到“拒绝不良诱惑”知识点时,我在让学生列举了各种不良诱惑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抵制网吧诱惑。选择抵制网吧诱惑为论题,既符合教学主题,又切合学生的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选取大多数学生都能耳闻目睹的现象作为讨论主题
在讲“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这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3.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
在讲《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我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两个实例“说与不说”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讨论;让学生在诚信、友谊、责任的权衡中认识到诚信的复杂性;让学生在对“是否违背诚信道德的标准”问题的思考中辨识了诚信与隐私、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
三、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政治理论生活化
活动课教学依托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延伸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方式有许多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及生活经验,创新活动形式,使活动课真的“活”起来。
1.突破教学常规,让案例中的人物走进课堂,与学生“亲密接触”,面对面探讨问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关于承担责任的内容是一个教学难点,内容较为抽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我打破教学常规,直接将我市新城中学的因为在课堂上一边输液一边给学生上课的照片被传到网上而被网友誉为“最敬业的教师”的冯老师请进课堂,让学生面对面对他进行采访;由于冯老师的事迹影响很大,他的到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向他提出问题,冯老师给予真诚的解答。
2.让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社会亲密接触,在亲密接触中去感悟
教学《珍爱生命》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为帮助学生认识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要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其他生命,进而珍惜所共同生存的环境,我将上课时间调整到当天最后一节课与课外活动时间连在一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我市农业示范园田野上、树林里、小河边去感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缩小教与学在时间、空间、心理及情感等方面的差距,使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