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需要原生态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已经融入了太多的教学元素,失去了教学原生态下的高效率。多媒体的引入,合作学习的展开,让原本集中高效的课堂变得鱼目混杂。很多教学方法虽然看上去新颖,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和计划。这些复杂多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让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是提高了,但却是用在了聊天和谈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上,而不是学习本身。多媒体的引用让视觉和听觉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但也让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受到了一定的干扰。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初衷和目的是好的,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更多降低教学效率的因素。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在坚持原生态教学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而不是全盘否定或代替。本文根据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原生态教学的必要性作了以下研究。
  一、还原原生态早读课堂和晚读课堂
  早读课和晚读课是语文教学中画龙点睛的部分。早晚读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我检测,自我完善和自我发现的时间。学生可以在早晚读的课堂中有较为集中的时间以及氛围去背诵和理解语文知识。尤其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太多,也太为密集,任何一个小的部分以及情节内容都有可能是考试的重点。因此,早晚读的课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显得更有必要,也更为珍贵。早晚读的课堂时间应该是充分属于学生的,学生应该处于一个专注而又集中的状态。但是随着目前新课改的实行,很多老师在早晚读中实行干预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比如说,有些语文老师在早读课堂中让学生进行集体背诵和朗读,或者是进行练习讲解,或者是让学生们朗读和背诵老师指定的课文。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计划。在一天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跟随老师的教学步骤和计划进行实施的。很多学生每天都面对老师,老师授课,学生听课,唯独早晚读的时间是属于学生自己支配的。在早晚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查漏补缺,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哪里,学习的缺陷在哪里,从而在早晚读中进行弥补。但是老师的干预以及所谓的创新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学生的学习步骤。过度形式化的创新教学只会让教学效率下降,让学生变成新课改教学下的试验品,而不能真正做到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在原生态课堂中,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朗读任务,但是朗读的任务并不要占去整个早晚读的时间,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支配。老师可以适当地在早晚读开始前用几分钟时间传授朗读技巧,确认朗读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如何朗读,但是在朗读中老师尽量不要干扰学生。作为老师可以坐在讲台上或者偶尔走下讲台转一圈,让有疑惑的学生可以等老师走过时咨询难点。这样的原生态早晚读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率的课堂,也才能够让学生和老师达成默契,从而在原生态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实现教学目标。
  二、还原原生态教学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不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比以往原生态的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但是在有些课堂上出现了浑水摸鱼的低效率教学,很多学生看似参与教学活动注意力比较集中,实际上学生的活跃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基础的、深奥的知识并没有理解到。比如说,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会给学生们安排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课件。在进行《旅鼠之谜》教学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往往会让学生去观看相应的图片和视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看似提高了,实际上学生的注意力却集中在了视频上,而不是在对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解上。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停留的点在哪里,多媒体引入教学或许会让学生的声音变得更加洪亮,减少开小差的时间,却没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变得更积极,思维也没有变得更活跃,所以说,很多时候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创新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种表面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误导了一些语文老师,也让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在停顿,学习效率在降低。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虽然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不集中的现象发生,但是,难道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够真正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发挥团队精神吗?其实不然,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是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中收益的,但是对于另外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使得他们有依赖感,让他们感觉自己可以隐藏在一个大的团体之中,甚至还有学生会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是小组合作团队的一份子,别人思考,自己可以开小差,当分享成果的时候,自己便可以不劳而获。实际上在付出思考的时候,这一类学生却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反而是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开小差的理由和环境。作为语文老师,为了真正切实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大部分学生的高效率学习,需要广大语文老师还原原生态语文教学课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适当地提问学生,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进行解答,对练习进行讲解并完成反馈。这样原生态的语文教学过程,虽然略显古板,但是却能够真正获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成果,摒弃浮夸的语文课堂的外衣,提高内在效率。
  三、科学评价,建立严肃活泼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师生关系也变成了教学中被重点关注的问题。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包括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老师科学评价学生,多从表扬的角度去鼓励学生、赞扬学生。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很多时候没有足够强的自制力去约束自己,如果老师为了树立和蔼的形象和融洽的师生友谊,很容易放任学生的一些坏习惯,会出现老师管不住学生的状况。师生关系无论在原生态教育背景下还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都是很重要的教学因素,不同的是原生态下的师生关系既严肃又活泼,让很多学生对老师既有亲近感,又有一定的敬畏感。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但也失去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威严。
  作为语文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既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要树立严肃的授业者形象。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文课堂,让课堂收缩有度,对于课堂上的夸奖和批评,要有一定的尺度,从而实现高效教学。在以往新课改的语文课堂上,要求语文老师多从赞扬地角度去鼓励学生,比如说,老师在一节课刚开始前复习提问学生上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只能说明学生可能上节课没认真听讲,要么就是没有及时复习,无论是哪一个原因,老师都应该对学生提出批评并且指出课堂听课效率的重要性及复习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却对学生说“很好”。这样不但没有指出学生的缺点,还让学生一头雾水。因此,在与新课改课堂的相比之下,原生态课堂显现出更大的优势。原生态课堂,老师不会吝啬对学生的赞美,也不会吝啬对学生的批评。原生态课堂下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批评是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但在新课改下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赞扬和批评已经明显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既要和学生保持友好的师生关系,又要注重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严肃的形象。古人常说“严师益友”,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严师”和“益友”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互兼容的关系。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和表扬也是如此,需要一个相互平衡的状态,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还原原生态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一种既严肃又活泼的师生关系,在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同时,也树立老师严肃的形象,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再者,作为语文老师,也要合理地分析课堂,根据课堂的不同,切实有效地利用原生态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文公高级中学(365100)
其他文献
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有畏惧感,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感呢?笔者认为,教师切实的指导至关重要。  一、指导学生,循序渐进  1阅读经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生的起点不同,因此在写作上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对于起点低的学生,应要求其在写作中有话可讲;对于中等的学生,应要求其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对于起点高的学生,应要求其将文章尽量写得具有魅力和感染力。要使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量阅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与做人血脉相连,做人的品位会影响作文的风格,而作文的文风亦会影响做人的品味。许多阅卷教师,面对中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文体、语言、题材,常常觉得有悖于初中生写作的基本审美要求。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成人社会的功利和浮躁相联系,又与我们指导写作的出发点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单纯从考试的角度去指导作文、练习作文,
期刊
初中生写记叙文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抒情议论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描绘。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具体鲜活,中心内容就鲜明生动,主旨的表达就自然深刻。而部分中学生写记叙文往往只重议论,忽视人物形象描绘的典型性和生动性,使中心内容过于干瘪,主旨表达过于生硬。  本文旨在借鉴名著阅读和语文版八(下)课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学生寻求具体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升格记叙文的内容,使记叙文的中心鲜明生动。  一、人物形象
期刊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的主要问题。语文作业是教师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调控的实践过程。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还是在教师间接指导下,学生独自完成的知识技能完善的过程。语文作业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新课改要求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基础,让学生在评价与联系中获得收获的喜悦,借此来提升学习自信。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为例,浅析
期刊
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老子提出“终身贵生”的生命价值观开始,生命教育的理论就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生命教育一度缺失。当前形势下,生命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应是持久性的教育,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期刊
优秀的文章,不单单需要语言与结构之美,更重要的是情感之美,情感之美能牵动人心、引人共鸣。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相反,如若缺乏情感,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即便辞藻华丽,读来仍是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熏陶与培养,指导学生学会燃情技巧,当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  一、抒情必真,朴实自然  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以为辞藻华丽就能吸人眼
期刊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但新理念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来说,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精心设问、拓展思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时在对问题的讨论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下面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导”的策略问题,谈几点浅显的
期刊
俗话说“诗言志。”无志不成诗,每首诗歌都有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有时并不显露,它需要我们读者用心去感受、去触摸,才能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现代诗歌教学出现了重分析,轻朗读的现象,更有甚者,分析机械化,一相情愿,完全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因此,学生失去了一次次的情感熏陶的机会。其实,学生不仅要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品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还要学会运用恰当的语气、语
期刊
教学三维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达成。  作家茅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二十多年前,笔者就是坐在呼兰河畔,吮吸着《呼兰河传》赋
期刊
造成城市新移民中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因素从家庭教育方面考虑,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较高的,对子女学习关心较多,子女语文学习的成绩较优秀;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对子女的学习关心较少,子女语文学习的成绩较差。  第二,家长的性格爱好。家长性格平静、涵养较深或有读书学习的习惯,这对子女克服语文学习上的困难有很大帮助;家长性格急躁、缺乏涵养或有不良嗜好,这对子女克服语文学习上的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