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更感人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kldafk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文章,不单单需要语言与结构之美,更重要的是情感之美,情感之美能牵动人心、引人共鸣。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相反,如若缺乏情感,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即便辞藻华丽,读来仍是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熏陶与培养,指导学生学会燃情技巧,当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
  一、抒情必真,朴实自然
  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以为辞藻华丽就能吸人眼球,获得高分。但优秀文章不只是优美词句、华丽辞藻的铺陈堆砌,还需真情实感的抒发,有思想情感,才能做到文质兼美。文章如若包含真挚的感情,即便是朴实的语言,也可以感人至深,令人潸然泪下,印象深刻。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这样的文章是可以让人为之动容的。所以,在作文评价标准中,“感情真挚,感受独特”应该是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追求文采,要认识到“文以情为贵,以真为贵”,做到“真诚表达,真情动人”。正如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所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1找准动情点
  清朝袁枚指出:提笔先须问心情。在作文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探寻情感点,先感动自己,倘若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如何去感动读者?所以,面对某个作文题目时,需要思考“动情点”,比如写至亲之情、凄苦之情、离别之情、悔恨之情等等,需要激活自己头脑中储备的相关材料,调出最具震撼力、最感人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篇章。如若尽是空洞叙说,是无法引起阅卷教师共鸣的,分数自然也不会高。
  2充实内容,显露真情
  写文章绝非空喊口号,需要将抽象的、无法触摸的情感巧妙转变成可感而具体之事,以充实的内容显露实意与真情。如捕捉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使文章生动起来,牵动人心。所谓细节描写,即把握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细微的典型情节,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绘。一个场景、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动作等,均能够变为作文细节,使文章看起来更真实,更具感染力,达到“一目传神”、“一瞬传情”之效。
  例如,《背影》一文,朱自清截取了父亲背影的细节,好似一杯清茶,细细品茗,蕴涵绵绵情思,让人回味无穷,能使人感悟到那深深的父爱。可见,情之所至,才能感人至深。
  二、化诗入文,增情添韵
  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作文过程中,如果能够在保持真情实感的同时,再合理运用蕴涵情感的诗词或名言名句,既可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又可以给文章注入活水,激活语言表达,使文章增辉添色,更充满文化底蕴,更富有情韵。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化诗入文,使习作充满诗情画意,情深而意浓。
  1抓住“化诗入文”的方法
  第一,直接引用诗歌,画龙点睛。第二,诗句后带上相关解说或阐述,如初中生习作《母爱无言》:母爱是那慈母手中的线,纤细微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母爱更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无言,因为母爱不图回报。第三,化用古诗文名句,如乐观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或者用自己话语写出诗词意境,如《初三的滋味》:“夜里秉烛看书,梦中亦在解题,六十分遭老师骂,五十分挨父母打。我心乱如麻,时间流逝飞快,作业如山心惊。了却初三中考事,赢得日后轻松身,可怜初三生”。该学生化用了《破阵子》的韵致,灵巧地道出了初三学习生活之无奈,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诙谐有趣。
  2把握诗歌运用的时机
  第一,古诗文名为标题,耀人眼目。第二,古诗句作题记,巧妙导引全篇。第三,名句巧开篇,达到“先声夺人”、震撼人心的效果。第四,用诗句来辅助议论,有理有据,强化表达效果。第五,写景时穿插有关诗句,优化意境。第六,抒情时,引入相关诗句,丰富情感表达等等。如某学生以《但愿人长久》为标题,以诗词开篇:“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夜晚,一个人孤独寂寞之时,总爱仰望星空,回忆往事。……于是,脑海中总能浮现出‘露从今夜白,今日故乡明’等诗句”。而后陈述了相关经历,最后呼应结篇:“繁华的城市,一人独自走在异乡悠长的街道,下着绵绵细雨,轻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样,巧妙的“化诗入文”,可以给文章增情添韵,使之诗意盎然。
  三、妙用道具,增添情味
  在戏剧舞台上,虽然道具是静态的,没有任何台词,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些道具绝非无关紧要的点缀物、装饰物,就好像俄国戏剧家、小说家契河夫所说的那样:“如果第一幕里您在墙上挂了一管枪,那么在最后一幕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挂在那儿”。道具是沟通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能够使人物性格更好地展现出来,让人物形象更饱满,有个性。同样,在文学作品创作中,不少文章以物品(道具)为线索,或者用物品来充当文章结构的引线或者暗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借助相关道具来勾勒人物鲜明性格,传达有关情感信息,使人从中窥视到人物的心理动态等。
  例如,《孔乙己》一文,细细品读,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所设的道具:一块粉板,也就是古时候店家用以记账的记事牌,相当于现在的“备忘录”。这一道具虽然毫不起眼,却在文中多次出现,它给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呈现作了注释,可谓是悲剧的见证物。
  再如,《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查问木雕”(爸妈因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插叙“赠送木雕”(叙述我与万芳的真挚友谊)—“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取回木雕”(“我”讨回羚羊木雕过程以及痛苦之情)。借用木雕,文本结构更紧凑,更加浑然一体。同时,从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的不同话语中,还体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由此可见,道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使文学作品更具魅力,细细品来,就可发掘其中的艺术匠心。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借鉴这一写作技巧,重视物品(道具)的运用,从而增强艺术表达效果,给文章增添几许情味,使文章更真实生动。
  总之,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更感人。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策略,努力催开情感的花蕊,让学生把握作文的燃情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学会用心用情的表达与抒发。如若真正的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笔下必会形成充满真情实感、内容充实的优秀之作。
其他文献
在突出“生本位”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开放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语文能力,这是一种适应当代学生认知心理与情感诉求的学习模式。开放教学是使初中语文教学由知识传播向思维方式训练转化的关键。  一、激发探索兴趣  用发现者的眼光去阅读一篇课文,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因
期刊
语文板书是教师将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后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的一种书面语言。语文教师一般会以教学目标为前提,将整理好的课件以书面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疑点在黑板上勾画出来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板书虽然只是一种书面形式,但这种形式往往可通过文字、线条、表格、字母等多种方式将教师的思路和要阐述的观念表现出来。  语文板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明了地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整
期刊
笔者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这么一个显眼的标题—“我读文章我做主”,感触很深。无形之中,开始反思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行为,学生主体地位从本质上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一直在被动地阅读,学生一直是在接受“灌输式”教学。反思教学行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阅读策略的微调,以促使阅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优化材料,让学生喜欢阅读  学生主体性阅读兴趣的激发,首先要从阅读材料开始,如果学生对阅
期刊
散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间,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指导和规约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把教学目标、教者意图尽可能地隐藏,实现教学实践与教学艺术的有机融合,羚羊挂角般的在“不露痕迹”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渐次提升和精神人格的循序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执著追求。那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让教学目标无痕达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师的印象中,阅读是具有较大难度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阅读中不得要领,或是不能全面准确地进行理解分析,导致学生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方面失分较多,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出现对阅读活动的畏难情绪。针对这样的状况,广大教师应当注重创新理念,针对阅读教学的难点环节进行逐一突破,以此提升阅读教学的实际成效。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研究中探究尝试开展了“五字阅读法”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本文主要针对这一
期刊
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有畏惧感,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感呢?笔者认为,教师切实的指导至关重要。  一、指导学生,循序渐进  1阅读经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生的起点不同,因此在写作上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对于起点低的学生,应要求其在写作中有话可讲;对于中等的学生,应要求其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对于起点高的学生,应要求其将文章尽量写得具有魅力和感染力。要使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量阅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与做人血脉相连,做人的品位会影响作文的风格,而作文的文风亦会影响做人的品味。许多阅卷教师,面对中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文体、语言、题材,常常觉得有悖于初中生写作的基本审美要求。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成人社会的功利和浮躁相联系,又与我们指导写作的出发点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单纯从考试的角度去指导作文、练习作文,
期刊
初中生写记叙文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抒情议论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描绘。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具体鲜活,中心内容就鲜明生动,主旨的表达就自然深刻。而部分中学生写记叙文往往只重议论,忽视人物形象描绘的典型性和生动性,使中心内容过于干瘪,主旨表达过于生硬。  本文旨在借鉴名著阅读和语文版八(下)课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学生寻求具体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升格记叙文的内容,使记叙文的中心鲜明生动。  一、人物形象
期刊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的主要问题。语文作业是教师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调控的实践过程。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还是在教师间接指导下,学生独自完成的知识技能完善的过程。语文作业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新课改要求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基础,让学生在评价与联系中获得收获的喜悦,借此来提升学习自信。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为例,浅析
期刊
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老子提出“终身贵生”的生命价值观开始,生命教育的理论就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生命教育一度缺失。当前形势下,生命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应是持久性的教育,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