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身无彩凤心有灵犀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有畏惧感,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畏惧感呢?笔者认为,教师切实的指导至关重要。
  一、指导学生,循序渐进
  1阅读经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生的起点不同,因此在写作上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对于起点低的学生,应要求其在写作中有话可讲;对于中等的学生,应要求其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对于起点高的学生,应要求其将文章尽量写得具有魅力和感染力。要使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文学经典。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否则学生容易在阅读中迷失方向。对于学生来讲,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中华经典浩如烟海,很多文化瑰宝有待重视和挖掘。要使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学习常态化,不能流于表面、浅尝辄止,也不能流于口头而不实践。当自古传下的文学宝库向学生敞开时,学生的写作水平必定会有所提升。
  当然,阅读经典也要有方向性,为了提升学生的现代文写作能力,教师应当向学生多多介绍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介绍朱自清、毕淑敏、张晓风等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很适合初中生学习模仿。
  等学生真正熟悉了写作的标准和品位,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
  2背诵名篇——不会吟诗也会吟
  学习语言最自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背诵和模仿,书面语言亦是如此。对于不会写文章的学生,如果能背上一百篇精美散文,于语言和情感都是一种积累。有了厚实的积累,就不怕不会表达,而学会表达,写作将不再生硬,而是充满了诚意,有了诚意,才有写作提高的可能,“诚为物之始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全班以每周摘抄一篇美文并选择300字加以背诵的进度进行积累,一年就可以积累50篇左右的量。当然,只是一般的背,还不能达到内化的效果,要背就一定要做到脱口而出、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在背诵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性作用很重要。老师应该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大力表扬学生,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性大于理性,情绪容易波动,易受外界感染,如果老师在学习作文上善于引导学生的情绪,定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3仿写佳作——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孩在不会走路之前,需要先由大人搀扶着走路。同样,学生在不太会写作文时,需要先模仿成熟的作品。通过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与原作作者的心灵契合相应,从而体会写作的真谛。
  在模仿初期,一定要严格要求,从句式、修辞、风格等方面模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模仿和积累中受益。此外,就选材来说,选择的文章必须是内涵平实、语言精美的文章,学生可以以仿句的方式模仿片段,但生活和感情必须是自己的,只是借用原作的形式来表达。如原作写的水,学生可模仿写山,原作写的是小巷,学生可模仿写庭院等等。
  4展示习作——小荷初露尖尖角
  对于初中生而言,作品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发表在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他人,并和读者产生互动,这对学生的创作很有促进作用。
  如若文章水平不是很高,可让老师帮助修改、润色,然后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当获得更多的关注时,学生就会产生更多的责任感,进而更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严于律己,身体力行
  1铸造才品——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语文老师与其他老师不一样,因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难以想象,一个没有生活情趣、不乐于分享生命体验的老师会是学生亲之爱之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充满着人文关怀和生命光彩的老师会像磁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生活才是人格熏陶、训练和教育的好场所,独处是考验不出人格的高下和卑劣的。而语文涉及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史哲自然、科技军事、文体娱乐、民俗风尚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含蕴丰富。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灵魂,在生活的天地中涵养人品和才情,多接触和投入山川自然、百姓生活、戏剧音乐等方面,将思想的触角渗透到实质的生活,而非留于表面。
  2研读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
  老师如若能树立终身学习经典、力求精进的观念,并不断实践,对于学生来讲善莫大焉。关于经典的学习,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知识分子,儒释道三方面的领域都该有所涉猎。当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该多学习儒家文化经典,《中庸》、《论语》、《大学》、《孟子》等都应多加诵读多加体悟,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和血脉,应学到骨子里,学到灵魂里。国学大师南怀谨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段话可谓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诠释得透彻明白。
  对于经典的学习,老师应终生矢志不渝,方能学得精进,只有自己学得精、学得透,才能将丰富的钙质和营养输出给处于人格生长和塑造中的学生。可以说,一个人文修养深厚的老师是教育中最美的山川沃野,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和生命资源。
  3心灵互动——心有灵犀一点通
  当老师进入阅读、创作、教学及实践的良性循环当中,此时的课堂教学已不止是单纯的教和学的互动,而是思想的融合和灵性的互动。
  例如,在学习《龙井题名记》时,笔者跟学生交流了自己去徽行古道游览的新鲜经历,先描述悬崖石径,一路流泉瀑布的情境,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可以化用《龙井题名记》中哪些词语句子,学生自然会想到“流水激激”、“草木深郁”,再经启发可以想到“濯足于惠因涧”、“酌泉据石而饮之”、“从参廖策杖并行”等等。因为是跟学生聊自己旅游的趣事,因此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交流完经历以后,再深入让孩子对比“濯足”和“洗脚”、“酌泉”和“舀泉水喝”所表达得意境的不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词语表达的不同效果。
  如若是一般老师,课堂教学可能就到此为止了,其实,这时老师若能与学生进一步交流随行图文游记,那么将产生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已不仅是一两个词语,而是对生活、对自然及对人生的感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老师用生命呼唤生命,这种亘古绵长的灵感及智慧互动,不会因孩子的毕业而消失,它会陪伴学生走得很远很久。
其他文献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白鹭》这篇352字的散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韵味十足,诗意横生。正是引领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享受美的好材料。本文从语言、意境、情感、表达方式四个方面,对郭沫若的《白鹭》进行鉴赏。  一、语言清新、自然、简洁  郭沫若说过“散文诗这种新的形式总以玲珑、清新、简洁为原则,当尽力使用暗示。”我觉得在郭沫若众多写景写
期刊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边读边讲”的模式,让学生思路跟着自己走,为了改善现状,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微课,借助其形象、有趣的特点创设文本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自主理解、感悟、收获独特的阅读体验,实现能力的提升。  一、深入文本,加强理解  教材内容本身丰富多元,加之在设计排版上较为感性,不经意地会增添文本的丰富性。初中生认知有限,文化素养不高,在阅读方面存在很多疑难。针对这一问题,就可以借助微课
期刊
课堂氛围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良好的课堂氛围表现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感情的融洽,地位的平等,关系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能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使命
期刊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发问,提问的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整体参与教学,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被称之为“主问题”。主问题不但有助于集中力量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形成整个教学过程的合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围绕着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究,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刻领悟。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主问题”避免了以往问题设计中琐碎、杂乱和学生走马观花、点到
期刊
语文备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年年备课年年无新意,无非就是今年抄写去年的,去年抄写前年的,用这样的方式备课不但老师失却了热情,而且还深感备课的累赘。久而久之,备课这一环节变得无足轻重,教师备课形同虚设。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困境呢?首先要从当下存在的备课弊端说起。在当前语文备课中,有这样几个显著的问题:第一,备课多备的是学习的内容,缺少的就是怎么学的设计;第二,备课总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让学生
期刊
在突出“生本位”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开放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语文能力,这是一种适应当代学生认知心理与情感诉求的学习模式。开放教学是使初中语文教学由知识传播向思维方式训练转化的关键。  一、激发探索兴趣  用发现者的眼光去阅读一篇课文,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因
期刊
语文板书是教师将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后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的一种书面语言。语文教师一般会以教学目标为前提,将整理好的课件以书面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疑点在黑板上勾画出来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板书虽然只是一种书面形式,但这种形式往往可通过文字、线条、表格、字母等多种方式将教师的思路和要阐述的观念表现出来。  语文板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明了地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整
期刊
笔者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这么一个显眼的标题—“我读文章我做主”,感触很深。无形之中,开始反思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行为,学生主体地位从本质上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一直在被动地阅读,学生一直是在接受“灌输式”教学。反思教学行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阅读策略的微调,以促使阅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优化材料,让学生喜欢阅读  学生主体性阅读兴趣的激发,首先要从阅读材料开始,如果学生对阅
期刊
散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间,教学目标的达成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指导和规约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把教学目标、教者意图尽可能地隐藏,实现教学实践与教学艺术的有机融合,羚羊挂角般的在“不露痕迹”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渐次提升和精神人格的循序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执著追求。那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让教学目标无痕达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师的印象中,阅读是具有较大难度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阅读中不得要领,或是不能全面准确地进行理解分析,导致学生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方面失分较多,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出现对阅读活动的畏难情绪。针对这样的状况,广大教师应当注重创新理念,针对阅读教学的难点环节进行逐一突破,以此提升阅读教学的实际成效。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研究中探究尝试开展了“五字阅读法”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本文主要针对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