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与做人血脉相连,做人的品位会影响作文的风格,而作文的文风亦会影响做人的品味。许多阅卷教师,面对中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文体、语言、题材,常常觉得有悖于初中生写作的基本审美要求。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成人社会的功利和浮躁相联系,又与我们指导写作的出发点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单纯从考试的角度去指导作文、练习作文,那么必然会出现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和内容上的拼凑等一系列问题。试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像速成鸡式的快速提高作文水平是目前作文教学走向误区的一个直接原因,同时也是导致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缺乏生机与活力、人云亦云、甚至东施效颦的重要因素。
真正的好记叙文,应在作文做人的良性循环发展中追寻真挚的性情、美妙的情境和明确的体裁。因此,我们应立足于这些方面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否则长远下去,必然会偏离作文教学的正常轨道和人文目标。
具体到中考记叙文写作的训练中,我们应切实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思想情感进行疏导、引流和提升,并注意作文的体裁适中、选材适当、表达方式合理、记叙详略得当等等。回归本真,应以我们在课文教学中涉及到的经典美文为依托,以基本写作规律为准绳,先“入格”后“出格”。如何回归本真,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求真——直面生活,寻觅挚情
“真”是写作的基础,真情、真人、真事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写作资源。写作必须面对生活,这是写作的有效方法,也是写作的根本规律。现在很多学生在追求所谓新、奇、巧、特的同时,往往凭空想象、脱离实际,在所谓的“作文宝典”中,拾人牙秽、东挪西凑。可以说,生活离学生的写作实际越来越远。
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记叙文写作训练,首要的义务就是要养成他们直面生活、寻觅真情的习惯。唯有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唯有真情的,才是动人的。学生大可不必借所谓的作文选中的“范文”来作为自己的写作储备。我们应树立这样一种认识:只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题材,才会流淌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的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生活都是写作的源泉。虽然有许多事情看上去很平常,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深思,我们往往能挖掘出真情和哲理。而且,观之愈细,思之越深,常能平中见奇,旧中翻新。因此,就学生而言,我们应擦亮他们发现生活美的眼睛,经常提示他们不要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引导他们学会直面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生活、感悟自己的生活、写下自己的生活。只要用一颗寻觅真善美的心去对待生活,生活必然对写作有所馈赠。那点滴真实的细节,那怦然心动的瞬间,那挣扎求索的心理,那令人难以释怀的往事,反映到记叙文中,必然是性灵佳作。
二、绘美——营造情境,彰显诗意
许多语文教师常常反映,在最近几年不限文体的考场作文影响下,不少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偏离了正常的要求,造成了叙议混杂不清、概括叙述与具体描述模糊的现象。对此,我们称之为“四不像”文体,阅卷时很难定调给分。
事实上,作为传统记叙文,除了讲究叙述的六要素之外,它还非常讲究情境的描述,作者情感以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从这里面得到淋漓的体现。营造情境的关键是要突出细节描写,它是文章绘美的关键。没有细节描写,文章必然索然无味,一味地、自始至终地概括叙述一般是缺少活力的。世界很大,我们要以小见大;生活很杂,我们要见微知著。
事实上,目前初中生写作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缺少细节描写。由于没有细节描写,作文从前到后显得干巴巴的,没有血肉可言。更重要的是,以细节描写来表现美与学生作文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教师在这方面确实要做更细致的引导和训练工作。
一般来说,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至少应该有一到两处集中的描写和若干分散的细节描写,这样的文章重点才会突出,文学的情味才会流露。如阿累的《一面》,就很适合初中生学习模仿。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思路来引导训练,那么记叙文写作便会有一个良好的构架。基于此,笔者经常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实践证明,这是训练写作基本功的良好途径,而且针对性强、效率高、反馈快。无论是写人绘景,我们应力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发现,坚决摒弃套话和流水账似的语言。此外,也可以穿插变换训练其他的写作技巧。这样有重点、有目标的写作训练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有收益的。
诗情画意是营造情境的产物。为了达到表现美的目的,初中生写作记叙文除了在细节描写上努力之外,还可以吸取诗词营养,把一些好的手法融会贯通到自己的笔端,在写景方面,这种做法尤其值得学习。洋溢着诗意的文字,对阅读者来说是无尚的精神享受。
告别没有生命的堆砌,告别没有魅力的单调概述,告别缺少情感体验的枯燥素材,告别缺少美感的情境构建,中考记叙文写作必然会迎来一片新的天地。
三、中规——强化文体,落实要素
虽然一些中考作文不限制文体,但不是不要文体。单纯叙述一事的记叙文与叙事散文是有区别的,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与议论文是有区别的,好多学生一味赶时髦,不顾文体差别,邯郸学步,结果必然是东施效颦。
例如,在叙述方面,单纯叙述一事的记叙文是讲究事情的直接起因、经过、结果的,特别是经过一定要详写清楚。而叙事散文,在形散而神不散的前提下,不是每件事都要从头至尾交待清楚,有的次要事情只须截取画面和片断进行略写即可。至于议论文中的叙事则应扼要概括,能简则简。在议论方面,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应是晴蜓点水或星星点点式的,而议论文中的议论则要逻辑严密,一一道来。
实际上,对于这些基本的文体常识,学生把握的“度”不是很到位。甚至有人认为,不限体裁就是随想随写,任意而为。其实在很多时候,抱着这种观念进行写作往往会将文章写成一种“四不像”文体。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这样进行写作:作文前半部分是具体叙事,后半部分则大议特议。还有的学生整个文章构架像议论文,但中间叙事论证却如小桥流水,不伦不类。这些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去反思中考作文训练的返璞归真问题。我们在中考作文训练中不能放弃记叙文六要素等常规训练,因为这关系到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体裁认同。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和“池鱼”是被模糊化甚至异化的作文理念。只有在生活的“旧林故渊”中求真、绘美、中规,我们的作文教学才可能走得更高、更远。
真正的好记叙文,应在作文做人的良性循环发展中追寻真挚的性情、美妙的情境和明确的体裁。因此,我们应立足于这些方面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否则长远下去,必然会偏离作文教学的正常轨道和人文目标。
具体到中考记叙文写作的训练中,我们应切实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思想情感进行疏导、引流和提升,并注意作文的体裁适中、选材适当、表达方式合理、记叙详略得当等等。回归本真,应以我们在课文教学中涉及到的经典美文为依托,以基本写作规律为准绳,先“入格”后“出格”。如何回归本真,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求真——直面生活,寻觅挚情
“真”是写作的基础,真情、真人、真事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写作资源。写作必须面对生活,这是写作的有效方法,也是写作的根本规律。现在很多学生在追求所谓新、奇、巧、特的同时,往往凭空想象、脱离实际,在所谓的“作文宝典”中,拾人牙秽、东挪西凑。可以说,生活离学生的写作实际越来越远。
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记叙文写作训练,首要的义务就是要养成他们直面生活、寻觅真情的习惯。唯有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唯有真情的,才是动人的。学生大可不必借所谓的作文选中的“范文”来作为自己的写作储备。我们应树立这样一种认识:只有属于自己的生活题材,才会流淌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的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生活都是写作的源泉。虽然有许多事情看上去很平常,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深思,我们往往能挖掘出真情和哲理。而且,观之愈细,思之越深,常能平中见奇,旧中翻新。因此,就学生而言,我们应擦亮他们发现生活美的眼睛,经常提示他们不要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引导他们学会直面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生活、感悟自己的生活、写下自己的生活。只要用一颗寻觅真善美的心去对待生活,生活必然对写作有所馈赠。那点滴真实的细节,那怦然心动的瞬间,那挣扎求索的心理,那令人难以释怀的往事,反映到记叙文中,必然是性灵佳作。
二、绘美——营造情境,彰显诗意
许多语文教师常常反映,在最近几年不限文体的考场作文影响下,不少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偏离了正常的要求,造成了叙议混杂不清、概括叙述与具体描述模糊的现象。对此,我们称之为“四不像”文体,阅卷时很难定调给分。
事实上,作为传统记叙文,除了讲究叙述的六要素之外,它还非常讲究情境的描述,作者情感以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从这里面得到淋漓的体现。营造情境的关键是要突出细节描写,它是文章绘美的关键。没有细节描写,文章必然索然无味,一味地、自始至终地概括叙述一般是缺少活力的。世界很大,我们要以小见大;生活很杂,我们要见微知著。
事实上,目前初中生写作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缺少细节描写。由于没有细节描写,作文从前到后显得干巴巴的,没有血肉可言。更重要的是,以细节描写来表现美与学生作文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教师在这方面确实要做更细致的引导和训练工作。
一般来说,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至少应该有一到两处集中的描写和若干分散的细节描写,这样的文章重点才会突出,文学的情味才会流露。如阿累的《一面》,就很适合初中生学习模仿。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思路来引导训练,那么记叙文写作便会有一个良好的构架。基于此,笔者经常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训练。实践证明,这是训练写作基本功的良好途径,而且针对性强、效率高、反馈快。无论是写人绘景,我们应力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发现,坚决摒弃套话和流水账似的语言。此外,也可以穿插变换训练其他的写作技巧。这样有重点、有目标的写作训练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有收益的。
诗情画意是营造情境的产物。为了达到表现美的目的,初中生写作记叙文除了在细节描写上努力之外,还可以吸取诗词营养,把一些好的手法融会贯通到自己的笔端,在写景方面,这种做法尤其值得学习。洋溢着诗意的文字,对阅读者来说是无尚的精神享受。
告别没有生命的堆砌,告别没有魅力的单调概述,告别缺少情感体验的枯燥素材,告别缺少美感的情境构建,中考记叙文写作必然会迎来一片新的天地。
三、中规——强化文体,落实要素
虽然一些中考作文不限制文体,但不是不要文体。单纯叙述一事的记叙文与叙事散文是有区别的,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与议论文是有区别的,好多学生一味赶时髦,不顾文体差别,邯郸学步,结果必然是东施效颦。
例如,在叙述方面,单纯叙述一事的记叙文是讲究事情的直接起因、经过、结果的,特别是经过一定要详写清楚。而叙事散文,在形散而神不散的前提下,不是每件事都要从头至尾交待清楚,有的次要事情只须截取画面和片断进行略写即可。至于议论文中的叙事则应扼要概括,能简则简。在议论方面,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应是晴蜓点水或星星点点式的,而议论文中的议论则要逻辑严密,一一道来。
实际上,对于这些基本的文体常识,学生把握的“度”不是很到位。甚至有人认为,不限体裁就是随想随写,任意而为。其实在很多时候,抱着这种观念进行写作往往会将文章写成一种“四不像”文体。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经常看到一些学生这样进行写作:作文前半部分是具体叙事,后半部分则大议特议。还有的学生整个文章构架像议论文,但中间叙事论证却如小桥流水,不伦不类。这些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去反思中考作文训练的返璞归真问题。我们在中考作文训练中不能放弃记叙文六要素等常规训练,因为这关系到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体裁认同。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和“池鱼”是被模糊化甚至异化的作文理念。只有在生活的“旧林故渊”中求真、绘美、中规,我们的作文教学才可能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