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单元要素,指向习作能力的习得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单元是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创新之举之一。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的传授,强调在阅读中学表达。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为例,从多维融合,确定习作能力目标;多元路径,落实习作能力目标两方面,谈如何聚焦单元要素,引导学生习得习作能力。
  【关键词】单元要素 习作单元 精读课文
  习作单元的独立设置是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创新之举之一,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课文都安排了一个以习作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习作单元。每个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形成整体。
  那么,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该怎么教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爬天都峰》为例来谈一谈。
  一、多维融合,确定习作能力目标
  统编版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说明中指出: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题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也就是说,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再以识字写字、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是需要教师聚焦单元要素,结合课后练习题,找准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从习作的角度审视课文,体悟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习得习作能力。
  1.双向定位明要素
  研读教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点:(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而课文《爬天都峰》课后也有两道习题:①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②“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结合单元要素和课后习题,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习作的核心任务是“写一件事”,习作评价标准是“写清楚”。
  从教材体系来看,“写一件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读过大量以事情来叙说的文章,而“写清楚”的要求也不是第一次提出。三年级时,学生已做过叙事的相关练笔:三年级上册的“我来编童话”“续写故事”“那次玩得真高兴”,三年级下册的“看图画,写一写”“我做了一项实验”。“写清楚”这一具体指标在逐步渗透,从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串成线到抓住事情经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
  2.立足单篇悟特色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课题,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写了“我”和爷爷爬山的事。同时,“我”的心情变化也贯穿了整个事件,从一开始 “我”不敢爬,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登上峰顶,紧紧抓住了“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这篇文章清晰的写作顺序和对重点部分的描写方法,是学生学习把事情写清楚的学习重点。
  3.结合学情定目标
  经过三年级的习作训练,学生能根据习作中的问题引路,基本把事情写清楚。但是,如果不提供习作支架引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没有篇章架构,段落之间杂乱无序,行文条理不清。由此可见,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写清楚”仍是习作教学中的重难点。
  基于以上多维角度的思考,笔者确定了本课指向习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2)在研读中发现作者是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过程写清楚,并创设语境,学着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二、多元路径,落实习作能力目标
  本课指向习作目标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把事情“写清楚”的能力。那到底什么是“写清楚”呢?我们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抽丝剥茧,将“写清楚”这一抽象要求变得具体化、可视化,让学生有据可依,从而进一步明白:“写清楚”不仅要按顺序来写,而且要把重点内容写清楚。
  1.结合图示,厘清习作思路支架
  面对学生篇章架构能力弱的问题,我们借助人物关系图、情节梯、思维导图等多种图示,帮助学生厘清习作的逻辑关系,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整个习作的构思与起草过程变得轻松且完整。因此,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笔者就借用情节梯,引领学生梳理写作顺序,为学生厘清习作思路提供了支架。
  师:(出示课题)如果让你来写《爬天都峰》,你打算怎么來写?
  生1:我会写我是怎么爬山的。
  生2:我会写爬山时遇到哪些困难。
  师:那么,作者是怎么来写爬天都峰的呢?默读课文,想一想。
  生:写了爸爸带我去爬山,一开始我不敢爬。后来看到一个老爷爷也在爬山,我就跟他一起爬。最后我和老爷爷爬上了天都峰。
  师:真能干,把课文读明白了。翻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三题。
  出示两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交流。
  生1:
  生2:
  师: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生答)
  师:是的,作者按爬山前、爬山时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很有条理。在写作中,我们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也可以用上图示来梳理。(板书:有顺序)
  在本环节中,笔者跳出了阅读教学仅仅是感知内容脉络的框架。读题后,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和作者写爬天都峰有什么不同,在唤醒学生读文兴趣的同时,指向习作选题的内容。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借助情节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了图示,作者的构思被具象化、可视化,学生发现作者是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然后,由阅读指向表达,强调我们在写一件事情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还可以借助图示让构思更清晰,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强化写作意识。
  2.探寻方法,获得习作策略支架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常常能解决单元习作中“怎么写”的问题。但是,如果对写作知识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收效甚微。因此,在《爬天都峰》的教学中,笔者围绕着“怎么把重要部分写清楚”的目标,引导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探寻方法,获得习作策略支架。   师:“我”开始不敢爬,后来爬上去了。作者又是怎么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呢?默读2~7自然段,想一想。
  生1: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很多自己是怎么想的,让我觉得天都峰很難爬。(板书:怎么想)
  生2:3~5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老爷爷为什么问“我”,而不问爸爸呢?(板书:怎么说)
  生2:在老爷爷看来,天都峰这么难爬,而作者小小年纪都来爬山,很了不起。
  生3:第6~7自然段主要写了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师:怎么爬的呢?你关注到了哪些词语?(板书:怎么做)
  生3:攀着铁链、手脚并用,我感受到爬天都峰真的很难。
  师:是的,作者就是抓住了自己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把自己不敢爬到峰顶的过程写清楚了。
  这个环节中,笔者紧紧抓住“写清楚”这个单元要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将“写清楚”进一步细化,变为具体的怎么想、怎么说和怎么做,使学生对于“把重要事情写清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知并积累了“写清楚”的策略,也为落实把事情重点部分写清楚的习作目标提供了支架。
  3.由读到写,促进习作能力提升
  吴忠豪教授曾说:“将语文要素转化为语言能力,所有教学内容都应该遵循语言能力在实践中形成的规律。”因此,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设计,除了要发掘文本中具有写作价值的内容,还要立足表达,找准学生习作中的“需求点”,将课文中习得的写作知识、技能迁移运用到习作实践中,让学生在强化写作知识的同时,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表达,提升习作能力。
  在学完《爬天都峰》后,笔者通过板书小结: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对于重点部分,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帮助我们把事情写清楚。随后,笔者顺势创设情境:在爬山过程中,“我”还会遇到其他的困难,请学着课文的样子,把“我”克服困难的过程写清楚。
  笔者先让学生口头说一说,利用手机的音频转文字功能,将学生说话的内容录制下来,当堂呈现:
  接着,笔者围绕有没有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遇到困难的过程说清楚,引导学生们展开评价。经过讨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怎么说”说得较清楚,但是“怎么想”“怎么做”,还可以说得更清楚些。
  有了修改建议之后,让学生们再动笔去写。最后,一个学生的习作片段呈现如下:
  爬着爬着,我汗流浃背,四肢无力,手脚都不听使唤了,就停下来歇歇。老爷爷看见了,擦了擦满是汗珠的额头,说:“小朋友,爬不动了吗?”我真想说太累了,我不爬了。可是一想到之前跟老爷爷的约定,我坚定地摇摇头说:“不,老爷爷,我能行!”老爷爷哈哈大笑道:“好样的!咱们爷俩一起坚持!”说完,老爷爷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我,一步一步向更高的台阶爬去。
  从习作片段中,不难看出,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清楚”这一目标已经落地内化为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本单元习作要素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聚焦单元要素。紧扣语文要素,探寻精读课文的写作密码,发掘基于学情的习作价值,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真正致力学生习作能力的习得。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人是感情动物。言下之意是动物没有感情。我看倒也不见得。比如,看完以下这个“小故事”,你便知道人类以外动物的情感其实也很强烈。  今年早些时候,在南京市,发生了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烧狗事件”:该市的一个小区内,住着一只流浪狗。很长时间以来,居民和狗相安无事,这只母狗还生下了两只狗宝宝。4月25日,几名青年男女手持装满汽油的雪碧瓶,来到“狗洞”前,将汽油浇在母狗和小狗身上,然后点燃打火机,并
科学研究课题 每次用完香皂,它总是湿淋淋的,放在香皂盒里,会有积水。香皂长期浸泡在水里化得特别快,很浪费。  研究过程与心得 我发现,香皂盒通常没有缝隙,肥皂平放在上面,水当然无法流掉。刚好,朱老师推荐我观看了一个“水往低处流”的科学小视频,我受到启发,用铁皮做成了一个漏斗状的香皂盒,贴在卫生间的镜子上。香皂用完后,將它卡在漏斗香皂盒的窄口上。这样一来,香皂能长时间保持干燥,再也不会泡烂了。后来,
【摘 要】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革命题材课文占有重要位置,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文章是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课 文的过程中接受革命岁月的洗礼,致敬革命英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挥革命题材课 文“育人、育德、育智”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内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语文学习水平 的双向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题材课文情境体验角色扮演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大约公元前8000年,随着古代冰河时代结束,非洲撒哈拉地区停止了周期性降水,开始了漫长的干旱期。由于生存环境剧变,生活在撒哈拉地区的古代居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进行迁徙。他们中的一部分迁往非洲赤道,其余人则迁往尼罗河流域,建立了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在此期间,大量撒哈拉沙漠的居民涌入了尼罗河谷。人们在这里
豆沙包爸爸:性格马虎,爱看报纸,对小动物有爱心。  豆沙包妈妈:善于做家务,爱好逛超市,掌管家中一切支出。  我们常常看到鱼肚子里有一层黑色的膜,它的学名叫“腹膜脏层”,包裹着鱼肚子里的各種器官,起到保护内脏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分泌黏液,增加脏器的润滑度,减轻脏器之间的摩擦。腹膜脏层的颜色主要与鱼体内的色素沉淀有关,和水污染完全没有关系,可以放心食用。
  
期刊
br
小学是学生写字的重要启蒙阶段,如何将写字教学与写字习惯的养成乃至书法训练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认真实践不断探索的问题。古语云:“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字品即人品。”这些都是古人对书品和人品关系的阐释。这话有些道理。故此,我们倡导学生做到“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就是希望学生在练习写字的同时,去领悟汉字的意境和风骨,进而能够影响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我国卓越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
有一次,小莫扎特的父亲走进房间,看见这个金发蓬松、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五线纸上专注地写着什么。  “孩子,你写啥呀?”父亲随手拿起他写的东西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儿子在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合乎规格。  父亲故意同他开玩笑说:“孩子,你这个曲子不能演奏啊!”  “我知道!”小莫扎特生气地表示,“哪个曲子在演奏前不需要练习和修改呀?”
【摘要】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生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综合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教育永恒的追求。设计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核心思维,不仅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且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设计思维作为解决问题的新范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在现有条件下生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信息技术学科在培养学生设计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作为信息技术核心内容的编程,小学阶段主要以Scratch编程为主。  
【摘要】当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要反映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社会信息化发展对具有良好数学阅读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生的终身学习目标需要具备数学阅读能力;丰富的数学文化需要通过数学阅读来进行有效传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而有效的数学阅读来实现。鉴于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活动就很有必要,阅读活动的开展可采用以下策略:深挖教材中的阅读内涵,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